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知识梳理
- 格式:docx
- 大小:37.19 KB
- 文档页数:1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罗斯福新政2.凯恩斯革命3.新自由主义4.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经纬【知识清单】 (一)罗斯福新政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维护了__________制度;开创了国家__________的新模式,国家与_________相结合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以形成。
罗斯福新政“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也为美国此后连年加剧的________和扩大的______播下了种子。
实践证明,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灵丹妙药。
罗斯福新政对其他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凯恩斯革命1.凯恩斯革命的内容(1)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流动偏好,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_____________。
(2)凯恩斯主张采取_____________政策,通过扩大_____________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2. 影响: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__________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凯恩斯提出的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凯恩斯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但会导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__________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
(三)新自由主义1.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坚持_____________假设、_____________假设和_____________假设,都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___________、市场___________;都认为_____________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_____________的唯一基础;都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___________。
专题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错误!考点1罗斯福新政【重难点突破】一、罗斯福新政(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危机,暴露出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什么缺陷?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生产缩减和失业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无论经济繁荣或衰退,政府都不应当积极干预经济活动,“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会自动地把经济导向稳定状态。
但是,这只“看不见的手”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中似乎没有起什么作用。
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缺陷在这场危机中充分暴露出来,其缺陷即:只强调给予个和企业最大限度的放任自由,主张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不干涉政策,也就是只强调市场对资源和经济的调节作用,而反对政策对经济的干预。
2.罗斯福为什么要实施新政?美国经济危机严重,一半以上的全国性银行已经破产或者终止提款,整个国家的金融活动处于瘫痪状态。
为了挽救濒于绝境的美国经济,罗斯福实施新政。
3.罗斯福推行新政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主要措施是什么?(1)罗斯福推行新政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33年3月开始,主要任务是实现调整与复兴;第二阶段,自1935年5月开始,主要任务是进行改革。
(2)罗斯福的新政的主要措施(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新政的显著特点: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
2.罗斯福新政有哪些影响?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1)新的理论和政策。
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都是从19世纪延续下来的放任自由的传统经济政策。
它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主要依靠市场进行调节。
但在各国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配合。
自由主义只能导致无序的、盲目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他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
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
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
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典例精讲·(2016·徐州模拟)材料一随着“新政”的实施,美国1935年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上升到近70亿美元;1936年的工业生产调整指数由1932年的58上升到了121,工商业企业倒闭数目减少至1932年的三分之一。
银行业也渡过难关,国民收入和公司利润增加一半以上;失业率大幅下降,至少使600万人有了工作。
材料二“新政”的实施带来了国库每年60亿——70亿美元的亏空,并且仍有七百多万人失业,14%的人口靠救济过活。
从1937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又走向了衰退。
1937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爆发了“黑色星期二”,股价下跌比1929年爆发“黑色星期四”后最初几个月还要厉害。
请回答下列问题:(1)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发展有何影响?(2)罗斯福新政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有何影响?【测量目标】运用经济学常识的基本观点、概念、原理归纳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实质。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影响。
第(1)问“新政”对美国发展影响,要辩证地看待,材料一说明对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材料二强调“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
第(2)问对经济理论的贡献,主要强调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和对凯恩斯理论的影响。
【答案】(1)罗斯福新政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虽然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想相违背,但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另一方面,罗斯福新政“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也为美国此后连年不断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播下了种子。
实践证明,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灵丹妙药。
(2)“新政”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的现代经济制度得以形成。
这促使了凯恩斯革命的发生,凯恩斯经济学应运而生。
·对点训练·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国股价暴跌85%,经济整体上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
1932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实施“新政”。
他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从而挽救了美国的经济大危机。
凯恩斯革命则在理论上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依据。
试举罗斯福新政在经济活动方面的一个实例,简要说明“凯恩斯革命”的含义。
考点2凯恩斯革命易错归纳1.赤字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正解:针对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
这样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确实起到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赤字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有效需求剧烈扩张,导致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只会加剧通胀的压力,带来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
面对有效需求扩张,此时应该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这样才能带来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可见,只有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才能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2.凯恩斯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及其对策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正解:凯恩斯经济理论以三大“心理规律”为基础,他认为危机和失业是由主观心理因素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固有的矛盾无关。
凯恩斯的观点掩盖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针对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进而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
这种应对之举是正确的。
但凯恩斯没有也不可能找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因而也不可能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治本之策。
3.凯恩斯革命的成果有效地指导了罗斯福新政。
(×)正解:凯恩斯革命是20世纪30年大危机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革命的发生时间看,罗斯福新政在前,凯恩斯革命后,应该说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实践依据,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反映。
4.凯恩斯经济学是推动战后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根本原因。
(×)正解: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利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空前的发展,也促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战后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凯恩斯政策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也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得到暂时的调整,故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由于凯恩斯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良药,所以,随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这对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社会又出现了“滞胀”的现象。
5.国家干预经济仅适合在经济危机的时候。
(×)正解:为了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凯恩斯依据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主张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和发行公债。
凯恩斯的经济思想,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推动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从此,国家干预经济不再被认为仅仅是一种临时的应急措施,而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保证。
所以,认为“国家干预经济仅适合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是不正确的。
【重难点突破】1.凯恩斯革命的内容(1)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而有效需求不足使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减产停产乃至破产,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工人失业。
(2)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摆脱危机。
2.“凯恩斯革命”的影响(1)《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以前,西方没有宏观经济学。
该书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它的发表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直到目前为止,《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仍然是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之一,凯恩斯仍然是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者之一。
(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凯恩斯提出的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尽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受到了怀疑,但其影响依然存在。
3.“凯恩斯革命”的实质(1)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凯恩斯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以此为据,提出反危机的措施。
这既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2)他的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因此它的作用是有限的。
4.凯恩斯主义的困境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滞胀”现象的出现,使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遇到极大的挑战,促进了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兴起。
·典例精讲·(2016·徐州三模)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如果财政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而把塞满钞票的瓶子放在已开采过的矿井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有企业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再挖出来,那么,失业问题便不会存在,而且在受到由此而造成的反响的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现在多出很多。
……挖窟窿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1)概括上述材料所揭示的理论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凯恩斯在上述材料中的理论观点对当前我国经济实践有什么启示?【测量目标】运用经济学常识的基本观点、概念、原理归纳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