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38.00 KB
- 文档页数:9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全球人口的基本概念和人口增长的趋势。
2、理解人口增长对地球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人口定义与人口增长2、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影响因素3、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
重点:全球人口增长的趋势和影响因素。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与PPT2、世界地图与各国人口数据图表3、视频材料(如:人口增长的纪录片)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讨论学生对人口增长的了解,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人口现象。
2、教学策略: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及其影响。
3、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政策讨论。
六、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人口增长的了解,以及他们对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的看法。
2、讲授新课:首先解释人口的基本概念,然后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图,讲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之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3、巩固练习: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人口政策讨论,并分享讨论结果。
4、归纳小结:回顾全球人口增长的趋势和影响因素,总结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七、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参与度,口头提问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为学生提供反馈:在每个环节结束后,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如何提高效率。
八、作业布置与课外拓展1、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写一篇关于“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的短文。
2、课外拓展: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如《人类简史》、《地球生命力报告》等,鼓励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学习。
“人口的迁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概念、原因及其影响。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主要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迁移等知识点。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从而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和迁移等概念,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人口问题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世界人口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和迁移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四. 教学重难点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世界人口的增长规律及其影响。
3.世界人口的迁移趋势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世界人口问题。
2.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世界人口的数据、图表和地图,增强直观性。
3.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实例。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世界人口分布图、增长曲线图、迁移路线图等。
2.教学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人口问题案例。
3.教学素材:关于世界人口问题的新闻、报道、论文等。
4.小组讨论题目:设计与世界人口问题相关的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的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提问:“你们认为世界人口增长对地球的影响是什么?”2.呈现(15分钟)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让学生了解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通过数据分析,揭示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规律。
同时,呈现世界人口迁移的路线图,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和原因。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对策。
《世界的人口》教学方案
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
什么是人口死亡率?(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
人口出生率=年内出生人口/总人口×100%
人口死亡率=年内死亡人口/总人口×100%
下列情况各说明人口数量是怎么变化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0(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加)
人口自然增长率=0(出生率=死亡率——人口不变)
人口自然增长率<0(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减少)
合作学习。
计算下列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说出它们的差异。
国家出生率
(‰)死亡率
(‰)
人口自然增
长率(‰)
德国8.3 10.3 -2.0
印度22.8 7.4 15.4
尼日
利亚
39.8 16.4 23.4
德国人口在减少,印度和尼日利亚人口在增加。
世界的人口。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世界的人口》,属于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与地球》的学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文字描述、数据统计、图表以及相关的思考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世界人口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理解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人口、环境、发展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数据和图表的解读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能读图说出各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
2.让学生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能运用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3.让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提高人口、环境、发展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图表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
3.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世界人口的问题。
2.使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影响。
3.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具体国家或地区的影响。
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曲线图等教学素材。
2.收集一些关于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影响的案例。
3.准备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世界人口分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的问题。
提问:你们对世界人口有什么了解?世界人口增长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5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5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材,主要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以及世界人口问题。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同时也是对人口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图的阅读、地理知识的初步了解,对人口问题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原因及影响的深入理解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2.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3.提高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2.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3.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世界人口问题;2.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曲线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世界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曲线等教学素材;3.小组讨论的问题及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
2.呈现(10分钟)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世界人口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再次强调世界人口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问题,让学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思考和探讨我国的人口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世界人口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1. 让学生掌握世界人口的基本概况,包括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等知识;2. 理解人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影响人口分布与增长的主要因素;3. 培养学生收集并整理相关人口信息的实践能力,形成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概念及分布规律,分析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运用地图等工具分析世界各地人口分布特点,引导学生形成深入思考,提升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节课的顺利进行,需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世界地图和人口分布图,以便学生直观了解世界人口分布情况;2. 收集世界各地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和案例,为课堂分析提供素材;3.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以增强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本节课起始部分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度。
教师首先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人口密集和稀疏的地区。
随后,通过一段关于人口问题的短视频或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深入理解1. 人口数量与增长教师首先介绍世界人口的数量和增长趋势,通过图表和统计数据展示人口数量的变化。
同时,讲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如科技进步、医疗水平提高等。
2. 人口分布与迁移教师讲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如亚洲人口最多,欧洲人口密度大等。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如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等。
3. 人口问题与挑战教师介绍世界面临的人口问题,如人口老龄化、资源短缺等。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互动教学,实践操作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主题为“你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方案”。
每组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并选出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简案【教材版本】七年级上册(湘教版)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课程标准】1.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运用资料和地图,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说出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的特点。
学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
②运用材料和图片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对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③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人口分布的疏密差异及原因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
②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知识建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③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悟中领会知识,获得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人地和谐的人口观。
【重点难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分布特点;人口增长图、分布图的判读;人口增长过快、过慢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学生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目的。
【教学过程】1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2018年11月《世界的人口》学情分析刚刚升入初一的孩子们,逻辑认知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有限,但是感性认知能力和想象力丰富,学习状态积极,淳朴认真。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世界人口增长过慢或者过快,会产生怎样不同的问题。
基于以上判断分析,课堂设计中的“分橘子小游戏”和“阅读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帮助孩子们从感性的角度,认识本节课的难点。
在游戏中,在阅读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课堂是成为孩子们思考问题的主要阵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2023年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手段: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已经了解了世界人口的概况,并让同学们计算了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人所用的时间。
从计算中,我们看到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越来越快。
下面,我们依据给出的数据,来计算一下我们上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世界增加了多少人?(6660人)数据:每年78000000人每天213699人每小时8904人每分钟148人每秒钟2。
5人(展示)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探讨)人类与环境之间有什么亲密关系?老师依据探讨结果,进一步补充完善: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需从环境中摄取资源、能源来满意各种须要。
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的把废弃物(废水、废气、垃圾等)输送到环境中去。
受到影响后的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从而产生许多环境问题(沙漠扩大、水土流失严峻等),人类与环境就是这样时刻发生着亲密的联系。
(展示)漫画二则(探讨)漫画的含义(探讨)当前,世界人口与日俱增,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过多,环境一时难以供应足够的资源,那么人类会可能实行哪些不合理的方法来满意生产、生活的须要?这样会带来哪些后果呢?(展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图片(四幅)。
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人类为了满意各种须要,就出现了滥伐森林、滥垦草地、围湖造田等破坏环境的现象,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等严峻后果。
不仅如此,还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粮食、生活用品的短缺,交通拥挤,就业困难,教化、医疗、卫生的改善困难等问题。
(探讨)以上我们了解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那么,是不是一个国家的人口发展越慢越好呢?阅读资料,说出好与不好的理由。
资料一:加拿大统计局在xxxx年3月12日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数字显示,加拿大人口在二十世纪最终5年中,一共只增加4%,增幅创加国历史新低。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人口》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人口这个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影响的知识较为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他人的情感,认识到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增长趋势及其影响。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数据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PPT,突出重点内容。
3.准备好相关案例,用于讲解和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人口相关的图片,如人口增长曲线、人口密度图等,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
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呈现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影响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些有关人口分布、增长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人口分布、增长的特点及其影响,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分配等,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案:世界的人口课程目标:1. 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2. 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3. 归纳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因素。
4. 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人口分布与增长的特点。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速度各地不均。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世界人口分布图》;自制投景片《世界人口增长图表》、《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主要国家人口密度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人类研究自然的目的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a.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渐加快。
b.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
c. 人口增长的计算方法: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等。
d. 各大洲的人口增长: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等。
2. 世界人口的分布a. 人口密度:人口数量与面积的比值。
b. 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
c.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以中国为例,分析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 讨论中国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2. 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因素。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反思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调查当地的人口增长和分布情况。
2. 研究其他国家的人口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挂图、投景片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在案例分析环节,以中国为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口问题。
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通过总结和反思,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课题3.1 世界的人口拟用2课时年月日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育教育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重点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难点1、各种统计图的判读2、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3、人口分布的成因关键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教具投影仪(选自远程教育资源网)、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采用教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课型授新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1、世界人口的数量2、人口增长速度:←——————1800年————二次世界大战—————→人口增长极为缓慢∣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增长速度迅猛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4、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密度2、人口稠密区3、人口稀少区4、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三、世界人口问题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全球性问题2、世界人口增长过慢---部分国家经济发展受限制3、对策: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标注教师活动(含分课时安排)学生活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发现在宇宙中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惟有地球。
她像天使一般精心为人类营造了一个适合于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应该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美好的家园,他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生活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特殊生命——人类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小知识:人类的起源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从其它动物中分化出来,已有千万年的历史。
根据人类进化史的研究得知,约在2600万年前长臂猿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800万年以前,猩猩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200万年以前,人类同大猩猩和黑猩猩中分化出来。
世界人口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和现状。
2. 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现状及影响。
2.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地图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图表,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介绍人口增长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等。
b. 世界人口的现状:分析人口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及增长速度等。
c. 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讨论人口增长对资源、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影响。
d. 人口增长对经济的影响:分析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e.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人口问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3. 调查身边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世界人口增长历程和现状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的认识。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表现。
4.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或相关领域工作者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深入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人口密集地区,以便更直观地了解人口增长现状。
3. 开展课后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探究某个特定的人口问题。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世界人口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增长情况。
2. 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增长情况。
2. 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 如何在人口问题上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图表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图表或图片,引起学生对世界人口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增长情况。
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
3. 课堂讨论:让学生讨论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压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5. 解决方案:让学生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案,如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生育政策、改善教育和卫生条件等。
6.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决人口问题。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世界人口问题的短文,可以是评论、报道或论文形式。
8. 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及其效果。
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人口问题及政策。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世界人口增长最快和最慢的国家或地区是哪些?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
八、教学实践:1. 让学生收集有关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案例,进行课堂分享。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人口普查机构,了解人口普查过程及重要性。
九、课程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关于世界人口问题的短文质量。
世界人口的分布教学设计一、教学依据(一)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
2.运用反映人种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围绕人口与人种,共设计了三个标题一“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世界人口的分布”和“世界不同的人种”。
本节通过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的差异、世界人口分布等内容,重点让学生感知人口的空间差异;通过教材对人口稠密地区的描述、“活动”对人口稀少地区主要自然原因的分析,以及“思与学”栏目一环境对人种身体特征的形成有多大影响,说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此外,本节关于人种平等的阐述,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种观,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知道了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地区应保持适度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人口观。
对于世界人口的空间差异和人种的分类与成因,学生应该心存疑惑,会比较感兴趣,且之前学习了大洲大洋、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也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归纳世界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
2.能够说出世界三个人种的体质特点,树立人种平等的观念。
难点:分析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印度和肯尼亚的人口分布图片,让学生感受直观感受到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
【新课学习】教师:我们一般用人口密度描述人口分布的情况,由此引出人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定义: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公式:人口密度=某区域的人口数(人)/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教师:展示教材P95 的图5.5 世界人口分布(2017 年),布置任务:1.让学生描述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2.找出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
3.找出人口最稀疏的四个地区。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课题湘教版七上世界的人口单元四学科地理年级七教材分析“世界的人口”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以及“世界的人口问题”三大部分。
本节教学内容作为学生学习人文地理的开篇之言,虽然在教材文字表述上所占篇幅不长,教学整体难度不大,但其知识容量较大,对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如读图能力、地理专业术语表达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学习目标通过自主阅读课本P48-50图文资料,说出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能初步归纳总结出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变化的关系。
重点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和小组讨论,指图说出人口稠密区、稀疏区,能初步归纳总结出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难点能够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简要分析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原因,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发展观。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世界人口日”到来之际,为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我校要举行中国人口宣传活动,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本节课需要同学们完成自己的“中国人口”宣传卡。
创设情境,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任务一:要求:(自主阅读课本P48-51图文资料,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说出人口自然增长率、死亡率、出生率间的关系,补充“不同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对比”(表1)内容,根据表格归纳总结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变化的关系。
3.说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
读中国人口增长图,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①学生先掌握基础知识,便于后面的问题探究;②让学生补充表格,达到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
③通过展示活动培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要求:根据问题提示,自主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任务一:根据P51文字内容,在P50世界人口分布图中黑笔圈出人口稠密的地区,红笔圈出人口稀疏的地区。
课题世界的人口课型
新
授
课
总课时 2
主备人牛峰
授课日期
主讲人
审核人崔锁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
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
教学难点:1、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2、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人口分布的成因
教学过程个案补充
一、导入新课
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发现在宇宙中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惟有地球。
她像天使一般精心为人类营造了一个适合于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应该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美好的家园,他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生活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特殊生命——人类的有关知识。
二、合作探究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从其它动物中分化出来,已有千万年的历史。
根据人类进化史的研究得知,约在2600万年前长臂猿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800万年以前,猩猩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200万年以前,人类同大猩猩和黑猩猩中分化出来。
现在发现最早的人科化石属
于腊玛古猿。
他们大约生活在距今700~1400万年以前。
从形态特征来看,他们已从猿系统分化出来,被推测已具有初步直立行走的能力,可能会使用天然工具谋生。
其次是南方古猿。
他们大致生活在距今100~500年以前,其中一些进步类型发展成能够制造工具的早期猿人,即真人的出现。
〕
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呢?
活动一:
学生绘制图表、阅读图表,思考:
(1)、世界人口增长可以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2)、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人口每次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
把结果填入表中,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1830年—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什么?这说明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数量有何变化?反映的是怎样的人口问题?
板书:1、世界人口的数量
1999年:60亿
2、人口增长速度:
←——————1800年————二次世界大战—————→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增长速度迅猛
人口增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怎样来进行定量分析呢?(学生回答)
过渡: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是:自然增长率,什么是自然增长率呢?如何计算?活动二:
(展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思考题。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图4.2)。
从全球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在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地是不同的。
(2).计算下表4个国家1998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①按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给这些国家排队,看看哪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
②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板书: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过渡:目前地球上有60多亿人口,这些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均匀吗?若不均匀,那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哪些地区人口稀少呢?怎样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问题。
、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活动三:
(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看一看人口密度在2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有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人口密度在1人/平方千米以下的
主要有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稀少?
(2)(阅读课文)根据AB图计算两地的人口密度,理解人口密度的含义。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例如,某地区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人口为40万,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为200人/平方千米。
请你根据下图计算A、B两地的人口密度
板书:1、人口密度
2、人口稠密区
3、人口稀少区
为什么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
三、小组讨论交流:
观点之一:从自然条件谈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
观点之二:从社会经济方面谈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
4、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小结)
(1)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部和部、欧洲、洲东部等温度带的近海地区。
因为这里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土壤肥沃,是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
同时这里地势平坦,交通,发达,又是集中的地区。
(2)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地区。
总结:世界人口不断地增长以及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都受着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同时它也会对自然、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形成一系列世界的人口问题。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的人口增长和世界的人口分布的基本知识,重点了解了世界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学会和提高了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计算人口密度及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和各种统计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课后活动:
通过上网查询或小组调查的形式,收集有关人口问题的资料,下节课举行世界人口问题大辩论。
A组辩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很多问题,应该控制人口增长。
B组辩题:人口增长过慢,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应鼓励生育。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世界人口数量和增长的知识,请大家回忆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过渡引入新课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人口增长极为迅猛,这种增长又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具体表现在: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出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什么是世界的人口问题?
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有人称人类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
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满足饮水、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需求之外,还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其他方面的需求。
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示图)。
阅读材料
不同的人口政策
为了控制人口的增长,有的国家实行了生育控制政策。
例如,印度就采取经济奖励、教育普及等方法来控制人口的增长。
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但是,现在有的国家人口停止增长,甚至不断减少,也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为此,有些国家还采取措施鼓励生育,例如,法国给多子女家庭发放补贴,使多子女家庭享受各种津贴。
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许多国家还出现了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图4.8)。
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但是,如果城市人口无计划地膨胀,就会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四、堂清练习
1.按每年增长人口8000万计算,完成下图。
每年增加8000 万人每天增加________人
每小时增加________人每秒增加________人
2.人口增长过快除了带来图4.7中提到的问题外,还会带来什么问题?请你再举出几个例子。
3.关于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有不同的说法。
你还能举出一些实例来说明吗?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
2、人口稠密区
3、人口稀少区
4、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世界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全球性问题
(1)、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为主乡村:生态破坏为主(2)、交通拥挤、居住困难(3)、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2、世界人口增长过慢---部分国家经济发展受限制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劳动力资源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其它社会问题:如老年人生活孤单,人口抚养系数增加
3、对策: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教学反思: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