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上教学课件:认识图形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9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认识图形(一)苏教版写在前面本次说课内容为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课文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本次说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游戏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形状和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和观察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形状和图形的理解。
教学目标1.识别直线、曲线、封闭曲线;2.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常见图形;3.通过游戏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加深对形状和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点1.对常见图形的认识和分类;2.如何通过游戏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学游戏和实际问题,深入学生的认知,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准备1.教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教材、PPT、相关媒体素材;2.学生:课本、笔记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如同学的书包、课桌、教室门等,并鼓励他们说出其中包含的基本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矩形等,在此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图形。
第二步:讲解通过PPT展示不同种类的图形,如直线、曲线、封闭曲线及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的特点、形状、名称等。
特别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封闭曲线和非封闭曲线的区别,并对所有图形进行分类和整合。
第三步:游戏环节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提高其对形状和图形的认知。
本节课中,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游戏:游戏一:图形配对将教室中的某些物品拍照片,然后放映其缩小后的图像,让学生根据图像形状和名称进行配对。
游戏二:图形辨识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些图形,然后要求学生依次站起来,指出其中的一个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第四步:应用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应用,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或个人中尝试从实际中寻找图形。
例如,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1.我们家门前的广场是什么形状的?2.你身边的物品中有哪些图形?询问学生的答案后可带领学生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第五步:总结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图形和属性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和符号的关系。
图形可分为:一、平面图形; 二、立体图形
一、平面图形:正方形(魔方、骰子、粉笔盒等)、
长方形(课本、柜子、生奶盒等)、
三角形(红领巾等)、圆(钟表、硬币等)、
平行四边形(车位、电动伸缩门等)
二、立体图形:长方体(课本、柜子、奶盒等)、
正方体(魔方、骰子、粉笔盒等)、
圆柱(饮料罐、水杯、柱子等)、
球(篮球、足球、排球等)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立体图形?请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体图形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6个平面,每个面的大小可以不一样,但相对的面的大小是一样的。
②正方体:有6个平面,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③圆柱:有2个圆形的平面,1个侧面。
侧面不是平面,而是曲面。
圆形的面朝下,可以把圆柱稳稳地立
在桌子上。
如果侧面朝下,则圆柱可以在桌子上
滚动。
④球: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
二、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3、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方体。
3、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5、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但形状会有不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