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平原、微丘地形的纵坡应均匀、平缓;丘陵地 形的纵坡应防止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山岭、 重丘地形的沿河线,应尽量采用平缓的纵坡,坡度 不宜大于6%;越岭线的纵坡应力求均匀,越岭展 线不应设置反坡。
〔3〕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 平顺而圆滑的线形,并重视平纵面线形的组合。
四、纵坡设计一般要求
二、路线纵断面图构成:
地面线: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点绘的一条不规那么的折线; 设计线: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线。
三、路基设计标高(design elevation of subgrade)
1.新建公路:
① 高速、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 标高;
② 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
坡度=两变坡高差/平 距 坡长:水平距离
i Lh(%)
上坡为正 下坡为负 平坡为0
竖曲线段
凸型竖曲线 凹型竖曲线
半径R 长度L〔水平距离〕 竖距h
第二节 纵坡设计
一、纵坡度
1.最大纵坡
①定义 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 ②作用
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在地形起伏 较大地区,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使用质量、运 输本钱及造价。
R= T= E =
R= T= E =
JD5 R= Ls=
JD6 R= Ls=
JD5 R= Ls=
(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展检查调整。 (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 (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 (7)竖曲线设计: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 (8)设计高程计算:从起点由纵坡度连续推算变坡点设计高程;
80 60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