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34.50 KB
- 文档页数:14
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因素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因素,在于日本几十年来在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取得的迅速发展。
首先,日本海外诸国实施开放政策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基础。
日本的开放政策是指日本将新的资本、技术和商业思想从欧美引进,并不断地融合和接受这些思想,借助引进的资本和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水平和竞争力,并根据自身的实际,将欧美的思想接受和融合,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为本国甚至世界带来最大的发展。
其次,社会结构的变化也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历史因素。
日本从古至今,一直向着一个大众化社会的发展方向努力,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产业发展活动中,文化传播技术也不断变得深入。
因此,大众文化在日本得到了迅速发展,这种文化无一不具有现代设计的影子,这正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政府的政策的扶持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工业产业为代表的现代设计,日本政府拿出了大量的资金来提高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以确保其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政府也比较重视文化艺术等设计传播,给予大量的资助,促进了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和流行。
最后,日本文化的独特性也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本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国家,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日本的文化的多样性,让国内的设计师以超前准备的态度,更加专注于表达情感,勇于尝试新的形式,融合新鲜的思想来表现日本充满想象力的设计理念,形成独有的文化特色,为日本现代设计带来了新的变化和精彩的现象。
综上所述,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因素看起来是很多,但实际上,这些因素相互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日本的开放政策使得先进的技术和思想不断地融入;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得大众文化受到认可;政府的政策的扶持推动了日本现代设计的推广;日本特有的文化也成为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
未来,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前景可期待,但必须继续着重于综合发展,不断提升设计技术水平,同时融汇古典、现代以及东西方等文化元素,将深厚文化底蕴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日本现代设计的最佳状态,实现设计创意的开拓与引领。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一、背景:19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基本没有进入过真正的经济和平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所以日本始终没有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特别是195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
二、发展1、日本的工业化与西方设计艺术思潮在日本的初步传播(明治维新到1945年)日本明治唯心之后,逐渐摆脱了东方文化的范畴,把文化和经济大门向西方开放,从而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教育等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西方的技术和文明迅速传入日本,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西方对日本产生影响的同时,欧洲出现的一系列设计探索也给日本传统工艺带来了冲击。
在德国工业联盟的影响下,1926年建立了“帝国工艺会”,以“日本工业产品现代化、设计与机械生产相结合为宗旨”,在1927年创办《帝国工艺》杂志。
1928年成立了“国立工艺指导所”进行图案、木工、金属工艺、漆器工艺的研究工作,寻找日本工艺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1933年德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陶特来到日本对传统工艺现代化现状提出批评,强调新材料和标准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把包豪斯的一些思想介绍到日本。
战前这40年日本的设计艺术处于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之中,在追随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和目的传统工艺现代化两者之间徘徊,主体处于传统手工业上,对现代设计处于模仿阶段。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实际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二战后,日本把精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重要意义,政府、产业界、设计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展开一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
1947年举办“美国文化生活展”;1948年《工艺新闻》专辑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活动;1949、1950年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会”,“日本产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1949年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奠基人洛威访日;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佩斯访日。
浅析日本现代设计及其对中国设计发展的启示摘要:文章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与了解,及对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历程的研究,着重对中国与日本设计发展的差异展开讨论,通过分析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对于中国现代设计所产生的启示,反思中国设计发展的限制因素,并努力探索出利于中国设计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现代设计;日本设计;中国设计;启示现代主义设计,即以现代主义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
它基于现代生活的内容,其决定因素包括现代社会标准、现代经济和市场、现代人的需求,受现代市场营销、一般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技术美学、现代技术科学等因素的约束,具有高度的应用性,也是为现代人、现代经济、现代市场以及现代社会提供服务的—种积极地活动。
一、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在二战结束后迅速发展,到90年代进入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在很多国家及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日本设计可谓后来者居上。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日本工业化与西方设计艺术思潮在日本的初步传播:从明治维新(1868-1912)到1945年。
2、现代设计意识的萌芽、确立与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1945-1952年。
3、工业设计的成长期:1952-1960年。
4、走向世界的日本现代设计:20世纪60年代之后。
二、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形成因素战前40年,日本设计的主体为传统手工业,现代设计仍处于模仿阶段。
日本早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手工业之中,并受中国的影响较大。
随后,设计院校相继成立,同时,日本创办了多种建筑设计与工业设计、工艺美术的杂志。
20世纪50年代提出“科技立国,设计开路”的国策,大力发展工业设计。
还建立了一系列机构,为日本政府及企业提供有关产品设计的情报及建议,利用国家政策和法规协助设计水平的提高。
1960年,东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设计研讨会。
一方面,使日本设计界与世界设计界开始接触,同时又能了解到世界设计界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把一些具有潜质的日本设计家推向国际。
日本现代设计的主要特点名词解释日本现代设计以其简洁、精致、实用和创新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融合了传统的美学价值观和现代科技的进步,形成了独特而令人称奇的设计哲学。
在本文中,将探讨日本现代设计的几个主要特点,并解释这些特点在设计领域中的意义和影响。
自然与简约日本现代设计注重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强调将自然元素与设计融合。
这一特点表现为简约、谦逊和平衡的设计风格。
设计师们将不必要的细节去除,追求和谐的整体感。
这种自然与简约的风格使得设计更加纯粹,让人感受到自然生活的平静与宁静。
借鉴传统日本现代设计在借鉴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将古老的技术和工艺与现代的设计理念融合在一起。
传统的木工、陶瓷和纺织工艺等被重新解构和应用于现代设计中,充满了古老的韵味与现代的创新。
通过这种方式,日本现代设计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展现了对未来的奇思妙想。
美的追求日本现代设计追求美的独特性和极致的细节处理。
它注重物件的功能和造型,追求完美的比例和平衡。
设计师们精益求精,将每个设计元素都精雕细琢,使其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
这种对美的追求体现了日本文化中对精神享受和内心世界的重视。
创新与实用日本现代设计以其独特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而受到赞誉。
设计师们注重在功能性与美学之间寻找平衡,使得设计既具有实用性,又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他们不断追求创新,将科技与设计相结合,创造出能够满足现代人需求的新型产品和解决方案。
人文关怀日本现代设计强调人与设计之间的联系。
它认为设计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设计师们关注用户的情感需求和生活方式,致力于创造出令人感动和与人产生共鸣的设计作品。
这种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使得设计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愉悦和舒适。
总结日本现代设计以其自然与简约、借鉴传统、追求美和实用创新的特点而著名。
这种设计风格既融合了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又注重了人们的需求和情感共鸣。
它不仅仅是一种设计风格,更是一种表达方式,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日本现代设计与日本传统文化精神在日本的文化发展历史上,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可以说,日本的文化发展是基于大量地吸收外国文明的精华基础上的,他们把这些精华加以消化,加上日本本身的文明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融会贯通,使日本的文化、经济、政治都与众不同。
日本的设计,也是基于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
日本的现代设计自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大力发展,此时的日本设计家试图将反映西方生活方式的观念照搬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却显得笨拙、生硬和肤浅。
随着现代设计走向成熟,他们发现融合了日本民族艺术传统的作品反而能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现代的设计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设计界取得一席之地,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显著成就的作品大都带有鲜明的日本身份。
在现代高科技工业冲击中传统并没有消亡,反而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作为精神支柱植根于日本现代设计理念中,使日本设计表现出独特的气质,成为别国无法取代的重大特征,是日本跻身设计强国的制胜法宝。
一、日本现代设计中的传统精神总的来说,日本的美学传统,重视细节,重视自然,讲究简单、朴素,讲究美学精神含义,构成了日本设计中的精神支柱。
永井一正把日本设计家分为四代人:其中第一代的代表人物为龟仑雄策、早川良雄、伊藤光治等人;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则为田中一光、福田繁雄、五十岚威畅等;第三、四代的代表人物有石岗瑛子、浅叶克己、伊藤晃一和上条乔支等。
第一、二代的设计家尽管各自风格相差很远,但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
永井一正用几何框架勾画出一种特定的画面空间气氛,又着重具象的装饰性图形的研究和应用;早川良雄则用水彩、色粉等材料以透明且柔和的手法绘制招贴形象。
他的作品带有一种梦幻般的韵味,各种隐喻的图像间渗透着一种淡淡的优郁和诗意;田中一光对平面设计语言的运用有着独到之处,他对日本的字体和符号有着很深的研究,试图通过现代的方式将他们在招贴上重新加以诊释和表现,他强调设计的平面型和空间型,作品具有高度的秩序感和工整性,在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平面符号的独特魅力,他的作品既有强烈的民族性又有典型的国际风格;中村诚则主要以摄影的手法进行设计,在为资生堂化妆品公司设计的系列招贴中,他以日本人独特的审美眼光去揭示日本女性的美,选取最具日本风格的细节,以点带面,戏剧性地夸张处理,对肌肤、睫毛等细节的细枝表现,对画面朦胧气氛和色调的把握,使招贴画面充满着一种东方的审美意蕴。
设计与理论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 / 109论日本现代设计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启示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JAPANESE DESIGN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DESIGN景德镇陶瓷大学 吴潼 郭雅坤业产品,追求自然、简约、质朴的设计风格,与其传统的民族美学、宗教信仰等息息相关,具有自然、淡雅的传统美学意义;而现代设计主要是面向国际市场的批量化、机械化生产的现代工业产品,如汽车、电器、电子数码产品等高科技产品,体现出现代化、国际化的特点。
因此,日本设计文化中并存着东方与西方、质朴与现代的折中主义特征,极大的丰富了其生活乐趣与文化内涵。
1.2重视“集团特性”日本现代设计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采用集团式的工作方式,与西方设计特有的个人主义设计不同,日本设计大多以集体的形式命名,如无印良品、索尼等知名设计品牌,都十分强调集体凝聚力与荣誉感,这与其民族精神和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度是紧密相关的,在这种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背景下,设计过程同心协力、团结一致,不会因为自己马虎设计不合格的产品,而让公司蒙羞,因此,日本设计界不追逐个人得失,以集体的成就为主,这种敏感、好胜,维护本民族与团队荣誉的强烈意识,促使日本设计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
1.3重视绿色设计日本设计十分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绿色设计是其设计风格的主要内容,这与日本匮乏的自然资源,狭小的国土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设计方面十分关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率的问题。
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设计出大量资源消耗低,且经济耐用的工业产品,在造型上强调设计品体量“轻、薄、短、小”,恰好与日本崇尚纤细娇小的设计风格相吻合,同时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情感化设计思想。
2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原因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后日本开始逐渐步入工业化时代,其工业革命虽晚于西方100多年,却在短短20年内发展出了具有世界竞争力水平的现代一流设计,其迅速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一、背景:19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基本没有进入过真正的经济和平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所以日本始终没有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特别是195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
二、发展1、日本的工业化与西方设计艺术思潮在日本的初步传播(明治维新到1945年)日本明治唯心之后,逐渐摆脱了东方文化的范畴,把文化和经济大门向西方开放,从而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教育等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西方的技术和文明迅速传入日本,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西方对日本产生影响的同时,欧洲出现的一系列设计探索也给日本传统工艺带来了冲击。
在德国工业联盟的影响下,1926年建立了“帝国工艺会”,以“日本工业产品现代化、设计与机械生产相结合为宗旨”,在1927年创办《帝国工艺》杂志。
1928年成立了“国立工艺指导所”进行图案、木工、金属工艺、漆器工艺的研究工作,寻找日本工艺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1933年德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陶特来到日本对传统工艺现代化现状提出批评,强调新材料和标准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把包豪斯的一些思想介绍到日本。
战前这40年日本的设计艺术处于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之中,在追随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和目的传统工艺现代化两者之间徘徊,主体处于传统手工业上,对现代设计处于模仿阶段。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实际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二战后,日本把精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重要意义,政府、产业界、设计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展开一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
1947年举办“美国文化生活展”;1948年《工艺新闻》专辑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活动;1949、1950年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会”,“日本产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1949年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奠基人洛威访日;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佩斯访日。
解读日本现代设计之父——龟仓雄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严重影响,日本经济没有一个和平发展的阶段,这让日本设计的发展产生阻碍。
二战结束后,为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日本设计界努力向西方现代设计学习,经常邀请欧美著名设计师传授设计知识,举办欧美设计作品展,这为日本设计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为日本设计的转折期,海报设计虽然受到了西方风格的影响,但日本海报设计并没有失去自我,坚持强调其平面性、注重余白、追求平淡内敛的和式风格,这个时期对于日本海报设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酝酿准备阶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出现了第一代优秀的平面设计师龟仓雄策,他凭借着其在1964年为东京奥运会设计的海报系列,使得日本海报设计开始在世界平面设计舞台上崭露头角。
龟仓雄策(1915~1997)出生于日本新泻,他从新建筑与工业美术学院毕业后,便参与组建日本设计中心有限公司,并于1960(45岁)年成为该公司总经理。
龟仓雄策还曾任日本平面设计家协会会长,担任《Creation》(创作)杂志主编。
1961(46岁)年,他被授予“每日艺术奖”,1962(47岁)年脱离公司成为一名自由设计家。
龟仓雄策是日本在二战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平面设计师,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在他的海报作品中透露出极强的现代性,但又不失日本传统美学的象征性与简洁性。
他一生获得了很多大奖包括:1982年紫绶褒章、1988年勋三等瑞宝奖、1991年个人文化勋章、在1960年至1992年期间的华沙国际招贴广告双年展中获金奖、银奖、艺术奖、特别奖,布尔诺国际平面艺术双年展中曾获银奖、铜奖,在拉赫蒂招贴广告双年展获大奖。
龟仓雄策的主要作品有:第十八届奥运会招贴、日本大阪博览会招贴广告,为日本电话电报公司设计标识语、标志等。
龟仓雄策创作的领域非常广泛,除设计海报、标志、摄影、书籍装帧之外,也涉及雕塑、公共艺术等其他设计领域。
由于龟仓雄策是日本海报设计的先行者,在后来的富山国际海报三年展中还专门以龟仓的名义设立了龟仓雄策国际设计大奖。
《工业设计史》题目日本的现代设计学生姓名何芷睿专业班级工业设计14班所在院系艺术学院指导教师单阳提交日期要了解日本现代设计,首先要从其历史和文化入手,对其现代设计特点进行分析,理解其现代设计的背后含义。
其次,要深入了解其现代设计,要找到影响现代设计的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给设计所带来的意义。
本文中简单阐述了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日本人的宗教信仰所给设计带来的额影响和意义。
本文之后对日本现代的建筑,汽车和平面设计三大类进行分析,找出日本设计先进领先之处。
紧接着,无可避免的介绍影响世界的日本著名设计师。
这些设计师的优秀作品欣赏的分析。
本文最后表达出通过对日本现代设计了解后,日本现代设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的现代设计日本历史和文化日本著名设计师影响因素带来的启示第一章日本历史和传统文化 (1)第二章日本现代设计的影响因素 (2)2.1环境对日本现代设计的影响 (2)2.2文化对日本现代设计的影响 (3)第三章日本现代设计和优秀设计师 (4)3.1平面设计 (4)3.11原研哉 (4)3.12福田繁雄 (4)3.13龟仓雄策 (5)3.2建筑设计 (6)3.21安藤忠雄 (6)3.22丹下健三 (6)3.3产品设计 (6)3.31深泽直人 (7)3.32柳宗理 (8)第四章日本现代设计带来的启示 (9)4.1启示——崇尚自然的人性化设计 (9)4.2启示二——追求简洁的设计 (10)第五章总结 (11)第一章日本历史和传统文化每当我们一提起日本设计时,就能想到其简洁,大气,极具创造力的特点。
这种独特的设计风格也使日本设计备受推崇。
这种大环境的设计风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与日本的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要了解日本现代设计,就要从日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入手。
日本是一个学习性文化包容性特别强的国家,日本从中国吸取了很多文化,而且许多文化在中国并没有被好好保存,而在日本则很好的传承了下来。
正是以为日本对文化的重视性对别的国家文化的良好包容性,日本文化能后来居上,在短短几年内变成科技强国。
日本的文化发展中,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所以其文化是集成了各国文化的精华。
对于文化的良好吸收,对个文化糟粕的舍弃,使日本在文化基础上就取得了优势。
而日本的设计也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设计活动。
日本从1868 年的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自己的现代化运动,逐渐进人工业化时代,19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甲午战争以后占领台湾,日俄战争以后开始进入辽东半岛,1910 年兼并朝鲜,直到1931 年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194年发动太平洋战争,基本没有进人过真正的和平经济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因而,虽然有过一些零碎的设计探索,但始终没有能够进人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日本的真正的设计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1953 年结束的朝鲜战争之后的事。
日本用了很短的时间,从1953 年前后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设计的。
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政府确立了“设计兴国”的战略,这也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可以大胆挥洒灵感的舞台,就是这样日本可以在短短的10多年努力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而且成就包含了其各行各业,无论是其普通的日用品,家居,包装,亦或是汽车,电子产品,日本设计师都达到了国际化的专业水平,这不禁让世界刮目相看这样一个领土面积不到38万平方公里的国家。
日本也因此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
图1-1 日本现代设计第二章日本现代设计的影响因素2.1环境对日本现代设计的影响日本的设计和其地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日本是一个位于太平洋北部,亚洲大陆东部的弧形岛屿国家,东临太平洋,西面是东海,黄海,冰桶中国,朝鲜,韩国和俄罗斯隔海相望,背面与库页岛,西伯利亚隔海相望,与我国可谓是一衣带水,然而日本的领土面积只有不到38万平方公里,而人口有1.27亿,这意味着日本的人均使用面积非常紧张,这使得日本产生了很大的生存压力,这种条件下日本的额设计特别注重实用主义在韩海技术不发达是,日本的独特的到过自然环境,是日本能过很好的额保存下自己的传统民族文化。
日本的主要资源为海洋和森林资源,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百分之67 人均占有量非常高,景观森林资源丰富,而且日本经常有很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使得日本处于保护的政策,大部分木材都靠进口,这样的地理日然特点,形成了日本尊重自然,重视细节,讲究简单,朴素的特点,日本的额设计经常是被看做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说起日本设计的特征不得不说的就是其简洁的设计风格,日本推行“贫穷”美学,即是用最少的东西创造一种深入人心的美是许多日本设计师的探索方向。
日本设计师重视人性化的设计,即设计中提倡自然,简洁和亲和力,他们的设计尊重传统文化,重视材料的本来特色,反对单独的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批判华而不实的过分装饰,追求简洁外表下的艺术内涵,是技术与艺术,形式与功能,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纵观日本设计的历史总体,可以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特征,一种是比较民族化的,传统的,另一种则为现代的,国际化的。
日本的额设计经常是被看做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日本的设计中重视自然环境的嵌入。
日本的设计师把自然界中的风,雨,雪,光当做自己的设计灵感,不管是在微小的住宅空间中还是室外景观空间中,处处体现着“以自然为美”的人性化设计,给人以“与自然对话”的享受,呈现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日本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曾说:“自然应该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自发的存在形式。
它应成为日常生活如工作,购物,与友人约会聊天时最好的伴侣,我希望将自然重新引入都市之中并日常经历相联系。
”日本的特殊自然环境加上日本人的宗教信仰,是大自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已经上升到了神一样的地位。
日本的设计中达到了自然中有人工,人工中有自然。
由于日本人对材料的喜爱。
日本设计重视材料的本来特色,喜欢不经过掩饰的裸露材料。
遵循“与自然共生”的理念。
似乎要把自然永远的留在人间。
材料是设计的基本出发点,设计师不禁要灵活的的运用材料还要充分的理解材料的属性及其抽象的美学价值。
例如日本的安藤先生的建筑作品中,清水混凝土的理解和已经能用就已经达到了极致。
他富裕流动的混凝土一种几何的秩序的更精致的表现,在他看来混凝土表达了日本的外在和内涵。
图2-1 日本地图图2-2 世界地图2.2文化对日本现代设计的影响日本的文化对于其设计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先从日本人说起:日本人对于佛教禅宗的信仰形成日本人简朴、单纯、自然的文化。
日本人传统的神道信仰,对于自然、祖宗的尊敬和崇拜,形成日本人对于自然风格的高度喜爱,形成了干净、整洁的民族习惯和民族文化特征,从日本著名的设计中就能很容易的体现出。
日本设计从禅宗中获益良多。
禅宗对日本人的另一种影响就是极简,朴素,低调。
这使得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谦虚和礼让。
以下来看看日本人的一些和生活环境和家居用品。
总的来说日本的美学传统,重视细节,重视自然,讲究简单,朴素,讲究美学精神含义,构成日本设计中精神支柱。
日本的文明发展是基于大量地借鉴外国文明精华,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从中国学习文化,乃至文字的借鉴,明治维新之后开始学习了德国学习工程技术,从英国借鉴文官制度和社会管理化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美国学习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等等,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加上自己的消化,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
日本的设计发展,也是基于这种模式发展。
因此,从日本的传统设计中,可以看到中国,韩国的影响:从日本的现代设计中,可以看到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影响。
日本是一盒学习歪货先进经验最好的学生。
但是,也是能够把别人的经验和自己本国国情结合,发展出自己独特体系的国家。
因此,不能说日本的经验仅仅是建立在抄袭别人的经验之上。
日本多年学习历史,造成了一种超级消化和选择机制,加上日本传统文化,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是日本的文化,经济,政治都与众不同,而日本的设计也因此具有自己非常特殊的形式。
图2-3 日本饮食禅文化图2-4 日本建筑禅文化第三章日本现代设计和优秀设计师3.1平面设计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野美术教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
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展现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
在银座松屋百货更新设计中,横跨空间到平面实践整体设计的方向。
在梅田医院指示标志设计画中,则表现出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他的设计作品显现出来的不落陈规的清新,在于他找到了设计被需求的空间并在其中进行设计。
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在他所经历之处,崭新的地平线不停地被发现和拓展。
原研哉说:我是一个设计师,可是设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是一个抱持设计概念来过生活的人、活下去的人。
就似是一个园子里收拾整理的园丁一样,我每天都在设计园子里做设计的果实,所以不论是设计一件好的产品、或是整理设计的概念、思考设计的本质、抑或以写作去传播设计理论,都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要做的工作。
图3-1 原研哉设计图3-2 原研哉设计作品3.12福田繁雄福田繁雄,1932年生于日本,1951 毕业于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1956年毕业于东京国立艺术大学,1967 IBM画廊个展(纽约),1997 日本通产省设计功劳奖--紫绶勋章,1998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评委,曾任日本平面设计协会主席、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四川大学、东京艺术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图形创造协会主席、国际广告研究设计中心名誉主任。
他是推陈出新的方法实践家、热情机智的人道关怀者、幽默灵巧的老顽童。
作品:创作出一种简洁、诙谐的图形语言,描绘一颗子弹反向飞回枪管的形象,讽刺发动战争者自食其果,含义深刻。
这张纪念二战结束30周年的海报设计,获得了国际平面设计大奖。
其设计作品中的这种幽默、风趣,均能带给观者一种视觉愉悦。
图3-3 福田繁雄设计海报图3-4福田繁雄设计海报3.13 龟仓雄策龟仓雄策,1915年出生于日本新泻县。
从新建筑与工业美术学院毕业后,参与组建日本设计中心有限公司,并于1960年成为总经理。
龟仓雄策作为日本在二战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平面设计师,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在他的海报作品中透露出极强的现代性,但又不失日本传统美学的象征性与简洁性,被誉为日本现代平面设计之父。
其设计风格为图3-5 龟仓雄策平面设计图3-6龟仓雄策平面设计龟仓雄策虽然比较推崇西方的平面设计风格,但他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日本美学传统重视自然、和谐,讲究简单、朴素,关注日本美学的精神含义,而对西方设计理念的严谨、秩序也不无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