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提高卷(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842.57 KB
- 文档页数:24
一、选择题
1.硫酸盐(含2-4SO、4HSO)气溶胶是 PM2.5的成分之一。近期科研人员提出了雾霾微颗粒中硫酸盐生成的转化机理,其主要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有 H2O 参与 B.NO2是生成硫酸盐的还原剂
C.硫酸盐气溶胶呈酸性 D.该过程中有硫氧键生成
答案:B
【详解】
A.根据图示中各微粒的构造可知,该过程有H2O参与,选项A正确;
B.根据图示的转化过程,NO2转化为HNO2,N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3价,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做氧化剂,则NO2的是生成硫酸盐的氧化剂,选项B不正确;
C.硫酸盐(含SO24、HSO4)气溶胶中含有HSO4,转化过程有水参与,则HSO4在水中可电离生成H+和SO24,则硫酸盐气溶胶呈酸性,选项C正确;
D.根据图示转化过程中,由SO23转化为HSO4,根据图示对照,有硫氧键生成,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2.最近《科学》杂志评出“十大科技突破”,其中“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名列第一。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的离子积不仅只适用于纯水,升高温度一定使水的离子积增大
B.水的电离和电解都需要电,常温下都是非自发过程
C.水中氢键的存在既增强了水分子的稳定性,也增大了水的沸点
D.加入电解质一定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其中酸和碱通常都会抑制水的电离
答案:A
【详解】
A.水的离子积不仅只适用于纯水,也适应于水溶液,因为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水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一定使水的离子积增大,故正确;
B.水的电离不需要电,常温下是自发过程,故错误; C.水中氢键存在于分子之间,不影响水分子的稳定性,氢键增大了水的沸点,故错误;
D.加入电解质不一定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如强酸强碱盐不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故错误。
故选A。
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
B.PH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C.SF6中有4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
D.SiF4和2-4SO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答案:D
【详解】
A.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中心碳原子只有两对价电子对,CS2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与CO2的结构相似),A项错误;
B.根据杂化轨道理论:VSEPR模型、中心原子杂化和分子几何形状的关系判断,PH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B项错误;
C.SF6分子中S原子的价电子全部用来成键,与F形成6对共用电子对,C项错误;
D.SiF4的中心原子形成了4个σ键,SO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所以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3H8中碳原子都采用的是sp3杂化
B.BeCl2、CO2、N2都是非极性分子
C.酸性:H2CO3<H3PO4<H2SO4<HClO
D.CO的一种等电子体为NO+,它的电子式为[∶N⋮⋮O∶]+
答案:C
【详解】
A.C3H8中碳原子都形成4个共价键,所以每个碳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都采用的是sp3杂化,A正确;
B.BeCl2、CO2都是直线形结构,是非极性分子,N2是单质,也是非极性分子,B正确;
C.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分析,酸性:H2CO3<H3PO4<H2SO4<HClO4,但次氯酸不是高氯酸,是弱酸,C错误;
D.根据等电子体的定义,CO的等电子体必须是双原子分子或离子,且电子总数相等,如果是阳离子,原子序数之和减去所带电荷数值等于电子数,NO+为CO的一种等电子体,它的电子式为[∶N⋮⋮O∶]+,D正确;
故选C。
5.工业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过程中主要存在ClO﹣、N2、-3HCO、CNO﹣ 、Cl﹣等微粒,对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进行了跟踪监测,监测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HCO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B.处理过程中发生反应:2CNO﹣+3ClO﹣+H2O=2-3HCO+N2+3Cl﹣
C.处理过程中每产生22.4L N2转移6 mol e﹣
D.处理过程中加入硫酸使溶液呈强酸性,可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答案:B
【详解】
A.-3HCO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与2-3CO相同,2-3CO中C原子的σ键数为3,孤电子对数为4-3?2+2=02,所以C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3+0=3,应为sp2杂化,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知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2CNO﹣+3ClO﹣+H2O=2-3HCO+N2+3Cl﹣,B项符合题意;
C.该题不是在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C项不符合题意;
D.本题的目的是要对工业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入硫酸后溶液显强酸性,不符合题目要求,D项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选项为B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2 倍,元素 Y 的核电荷数等于 W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 Z 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X
B.X、Y 的单质均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C.原子半径:r(X)<r(Y)<r(Z)<r(W)
D.Z、Y 形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答案:A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2 倍,则X为C元素,金属元素Z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相同,则Z为Mg元素,元素Y的核电荷数等于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8,则Y元素的核电荷数小于8,大于6,则Y为N元素,W为Cl元素。
【详解】
A.W为Cl元素,X为C元素,非经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经属性:W>X,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X,故A正确; B.X为C元素,Y为N元素,金刚石为C元素形成的单质,熔沸点较高,氮气常温下为气体,熔沸点较低,故B错误;
C.电子次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r(Z)<r(W)<r(X)<r(Y),故C错误;
D.Y为N元素,Z为Mg元素,Z、Y 形成的化合物为Mg3N2,其电子式为,只含有离子键,故D错误;
答案选A。
7.砷化氢(AsH3)是一种无色、可溶于水的气体,其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形。下列关于AsH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s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电子对 B.AsH3是非极性分子
C.AsH3是强氧化剂 D.AsH3分子中的As-H键是非极性键
答案:A
【详解】
A.As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其中3根分别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剩余一对电子未参与成键,故A正确;
B.砷化氢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形,所以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B错误;
C.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具有强还原性,As为-3价,处于最低价态,具有强还原性,故C错误;
D.不同种元素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极性键,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CS2、HBr都是直线形分子
B.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2的原子属于第ⅡA族元素
C.化合物NH4Cl和Fe(CO)5都含有配位键
D.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数都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答案:C
【详解】
A. SO2分子中心原子上孤电子对为1,σ键电子对为2,为V形分子,CS2中心原子上孤电子对为0,σ键电子对为2,为直线形分子,HBr为直线形分子,A错误。
B. 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2的原子可能属于第ⅡA族元素、0族元素He、副族元素,B错误。
C. NH4Cl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Fe(CO)5中含有配位键,C正确。
D. 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阳离子时的化合价数都和它的族序数相等,但形成单原子阴离子时的化合价不一定等于其族序数,如O2-、F-,D错误。
9.V、W、X、Y、Z为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W、Y、Z分别位于三个不同周期,V、Y位于同一主族;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W、X、Y三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由W、X、Y、Z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V
B.原子半径:Z<V<W<X
C.X与Y、Y与Z均可形成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D.V、W与X三者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两两发生反应
答案:A
解析:V、W、X、Y、Z为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三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根据图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X为Na元素;Y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W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二倍,W、Y、Z分别位于三个不同周期,则Z为H元素;Y能够形成2个共价键,则Y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V、Y位于同一主族,则V是S;结合“W、X、Y三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可知,Y为O;根据“Y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W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二倍”可知,W最外层含有3个电子,为Al元素,综上:V是S,W是Al,X是Na,Y是O,Z是H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
A. Y是O,V是S,水分子间有氢键,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V,A错误;
B. 氢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递减,原子半径:Z<V<W<X,B正确;
C. X是Na,Y是O,Z是H,Na与O燃烧可形成Na2O2,其中含有非极性键;H与O可形成H2O2中含有非极性键,C正确;
D. W是Al,X是Na,两者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是Al(OH)3、NaOH,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够与强碱NaOH发生反应产生NaAlO2、H2O,D正确;
答案选A。
10.甲烷分子(CH4)失去一个H+,形成甲基阴离子(-3CH),在这个过程中,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A.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微粒中的键角发生了改变
答案:A
【详解】
A.烷分子(CH4)失去一个H+,形成甲基阴离子(-3CH),两微粒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数都是为4,碳原子杂化方式均为sp3杂化,故A错误;
B.甲烷为正四面体型结构,-3CH为三角锥形结构,微粒形状发生变化,故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