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城市:资本主义的胚胎——“资本主义如何在欧洲产生”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2
资本主义的在欧洲的兴起:从资本主义萌芽到殖民扩张一,资本主义萌芽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国庄园式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而商品经济经济开始兴起,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同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元明清时期,传统的自然经济达到了高峰,虽然商品经济也快速发展,但是其力量始终弱小。
而欧洲则不同,欧洲的商品经济受到了王室的大力支持,因而快速发展壮大。
货币重要了起来在14世纪,欧洲的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教皇发动的“十字军”东征已经以失败告终,天主教会的权威和势力严重受到削弱,王权开始崛起。
十字军东征之后,东方的许多发明和文化迅速传入西欧,如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阿拉伯数学,刺激了欧洲的文化发展,加速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印刷术同时,由于十字军东征打开了对东方贸易的大门,使欧洲的商业、银行和货币经济发生了革命,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造成了有利于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
而当时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正处于中西贸易的枢纽中心,意大利沿岸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迅速繁荣起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在意大利开始出现。
早在1171年,意大利就建立了世界第一家银行——威尼斯银行。
佛罗伦萨除了意大利以外,波罗的海—北海沿岸的尼德兰、英格兰、法国的商品贸易也十分活跃随后,在尼德兰、法国南部、莱茵河畔等地城市出现并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需要生产技术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市场形成,意大利当时具备了这些条件,它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从地中海贸易中得到极大好处,而且从西欧、北欧同东方各国的贸易中获益匪浅,因为它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中间商。
西欧、北欧通过意大利从东方输入各种香料、珠宝和黄金,北方主要贸易的商品是各种生活必需品,在商品生产和贸易活动的哺育下,意大利和西欧、北欧的一些城镇繁荣起来了。
威尼斯在城市,富裕的手工业作坊主成为资本家,他们雇佣的大批学徒和帮工成为雇佣劳动者;商人凭借对市场行情的掌握,提供原料和收购产品给家庭手工业中的小生产者,自己成为包买主资本家,小生产者则沦为领取计件工资的雇佣人,后来,包买主资本家又把分散的小生产者集合在一起,组成集中生产的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
重评中世纪西欧城市与资本主义起源的关系王加丰 长期以来,西欧中世纪城市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摇篮。
二战以来,这种显得有些简单化的观点受到许多学者的怀疑,他们把注意力从城市转向农村,从而大大拓宽了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领域,为关注这一问题的人们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城市在资本主义起源中的作用不可避免地变得模糊起来,它的一些重要功能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结果一系列新的问题无法得到说明。
比如,封建社会里生产率的提高是否必然促进市场机制的孕育?乡村工业品都卖到什么地方去了?它能自行开辟市场,甚至自行开辟世界市场吗?世界市场是如何形成的?显然,完全专注于农业的做法,同样不能客观地说明资本主义起源问题。
本文试图在综合各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探讨14、15世纪西欧城市与资本主义起源的关系。
我认为,这两个世纪中,西欧城市在以下三方面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开辟世界市场;酝酿具有近代特征的商业网;实行城乡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开辟世界市场如果说,农奴制瓦解、乡村工业的产生是14、15世纪西欧农村发展的总趋势,那么,开辟世界市场是这两个世纪西欧城市的基本走向。
在14、15世纪,西欧城市商人同时在波罗的海、地中海、大西洋上活动。
从长远看,在大西洋上的贸易最有前途。
但就这两个世纪来说,在北欧、东欧、中东的商业活动却很有意义,东欧的粮食和原料开始源源不断输入西欧。
按瓦勒斯坦的说法是,从15世纪起,谷物、木材、羊毛等大宗商品从东欧流入西欧,而纺织品、丝绸、盐、酒则从西欧输往东欧。
到15世纪末,荷兰已依赖波罗的海的粮食。
①西欧人在中近东的活动也引人注目。
当奥斯曼帝国兴起,西欧人在这一带的政治势力西移时,东西地中海上的物资交流发生了某种质的变化。
15世纪,埃及一带的手工业衰落,①瓦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Ⅰ.Wallerstein,The Modern World System),第1卷,纽约1974年版,第96页。
第1讲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单元结论
单元时限:14世纪至16世纪;
单元特点:
(1)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和资本主义产生兴起
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兴起;
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解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政治方面:尼德兰革命,产生了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
(2)世界:由隔绝逐渐联系成一个整体
根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动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中古欧洲:
(1)中世纪:即中古时代,通称封建制时代,适用于欧洲(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开始),介于古代奴隶制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
(2)西欧封建特点:
①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盛行一时;
②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政治统治;
③教会封建神学对文化的绝对控制;。
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政治因素: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与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
有密切关系。
封建制度下的封建领主和中央政权之间的权
力斗争,导致了城市的崛起。
城市成为了独立于封建制度
和中央政权的政治实体,城市自治的权力得到承认和保护,从而促进了城市发展和繁荣。
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是中世纪城市兴起的重要驱动力。
城市提供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平台,成为了商品流通和交
易的中心。
城市通过自由市场和商业法规的制定,吸引了
商人和手工业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3.农业和人口增长:农业生产的改进和人口的增长也推动了
城市的兴起。
农业技术的进步增加了农业产出,提供了城
市居民的粮食供应。
同时,人口的增长也引发了资源的竞
争和城市化的需求,促使城市的扩张和发展。
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如社会流动性、职业分工和社会需求
的变化也影响了城市的兴起。
城市提供了机会和自由,吸
引了农民、工匠和其他阶层的人口进入城市,推动了城市
人口的多样化和增长。
5.文化因素:城市作为文化中心,吸引了知识分子、艺术家
和学者。
城市的文化活动和知识交流促进了文化和学术的
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兴起和繁荣。
这些因素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影响程度可能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它们共同作用,推动了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手工时代的资本主义(上)阶段特征14—16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展的历史。
从社会形态看,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从文明发展的进程看,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过渡时期;从世界面貌变化的角度看,是人类由隔绝逐渐走向联合的历史。
在经济领域,资本主义萌芽、兴起;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开始,这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早期殖民扩张活动对世界市场的开拓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思想文化领域,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力量壮大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反封建运动。
文艺复兴的兴起标志着人文精神在近代欧洲的兴起;宗教改革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发过来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推动人类历史的现代化进程。
在政治领域,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反对教会专制主义的斗争此起彼伏(宗教改革);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知识梳理一、新航路的开辟1.历史背景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宗教动力——条件——2.过程迪亚士——达·迦马——哥伦布——麦哲伦——3.影响:对欧洲——商业革命;殖民扩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亚非拉——灾难;卷入世界市场对世界——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故里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二、文艺复兴1.背景政治: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使人们长期生活在蒙昧之中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文化:意大利更好地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人才:地处地中海沿岸,聚集大量人才2.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第一节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重点、难点解析1.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相比,主要的不同特征是:(1)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在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
其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而不是为了交换。
因此,它是闭塞的小生产,发展缓慢,少有活力。
进入近代社会后,商品经济占据了统治地位。
它是一种直接为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面对的是以自由为典型特征的市场。
商品经济因而充满了活力,以其巨大的优越性奠定了近代社会飞速发展的根基。
(2)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在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统治下,王权至高无上,贵族享有特权。
而在近代社会,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将主权在君改变为主权在民,用法治取代人治,无疑是国家制度发展史上空前的巨大进步。
(3)公民取代臣民。
在教权、王权至上的中世纪,欧洲人只是上帝的仆人,只是效忠国王、领主的臣民。
进入近代社会,主权在民,执政者由公民选举产生。
公民拥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拥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拥有平等的身份和地位。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商品、货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商品和货币在转化为资本之前,仍属于封建性经济。
只有当货币、生产资料所有者购买别人的劳动力,即将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并且将自己手中的货币、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使用购买的劳动力增殖财富之时,才会产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中世纪晚期,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劳动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中,行会手工业者在竞争中不断分化,富裕的手工业作坊主成为资本家,他们雇用的学徒、帮工成为雇佣工人。
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即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基本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欧洲封建社会早中期,科技文化发展相对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生产发展滞缓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阻碍D、教会封建神学的绝对控制2、14、15世纪时,欧洲冶金业中,使用得最多的动力是A、水力B、风力C、畜力D、电力3、中世纪时,西欧人的文字材料主要是A、泥版B、羊皮、牛皮C、树皮D、纸草4、将中国的火药带到欧洲的是A、突厥人B、日耳曼人C、蒙古人D、阿拉伯人5、下列各项,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的有①丝绸②火药③罗盘针④纸A、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最早学会造纸术的西欧人是A、葡萄牙人B、英国人C、西班牙人D、荷兰人7、下列关于欧洲人使用火药和火器的叙述,错误的是A、13世纪40年代,欧洲人首次在战场上使用火炮B、火炮的使用把使用冷兵器的骑士阶层炸得粉碎C、奥斯曼土耳其人用火炮攻陷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D、火器的使用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8、用锡、铅、锑的合金铸成活字的古腾堡是A、德意志人B、意大利人C、土耳其人D、尼德兰人9、在欧洲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工业中心中,英国以哪一行业最为著名?A、酿酒业B、造船业C、毛织业D、盔甲制造业10、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最早出现于A、意大利B、德意志C、西班牙D、英国1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A、私有制B、商品经济C、雇佣关系D、附庸关系12、西欧最初的资本家来自A、封建贵族B、封建官僚C、商人D、作坊师傅13、15至16世纪之交,欧洲各国地租的主要形式是A、实物地租B、劳役地租C、货币地租D、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14、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C、商品经济的繁荣D、社会分工的扩大15、导致欧洲各国农民出现阶级分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农业的产生B、圈地运动的进行货币地租的盛行 D、自然经济的解体二、非选择题1、简述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过程.2、西欧农村资本主义是怎样产生的?3、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发展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欧洲中世纪城市:资本主义的胚胎——“资本主义如何在欧洲产生”一、引言为什么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出来,而在中国的产生——比如明清时期——就那么难呢?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初胚胎,是中世纪欧洲的工商业城市,所以韦伯说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资本主义,是因为中国没有中世纪欧洲的那种具有独立性的工商业城市;但是,为什么古代中国就不能出现独立性的工商业城市呢?还有学者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只所以没有出现,是因为古代中国的官僚政治;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中世纪欧洲的国王贵族们在专制方面一点不比中国的官僚们逊色。
还有学者认为,是基督教和儒家学说的内容不同,导致了资本主义容易在欧洲产生;而本书后面会谈到,在对待工商业发展上,传统基督教和儒家是立场一致的,否则,就不需要对传统基督教进行宗教改革了。
还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把社会上的人才都吸引到官场里去了;但是,中世纪欧洲的读书人也并没有去经商,而是去当教士了。
还有学者认为,是中世纪国王贵族之间的契约关系,使得后来商品经济的契约关系容易得到确立;但是,我们看到,那种契约关系只是当时松散而又不相上下的各政治势力之间的一种约定和妥协,和商品经济并没有什么关系,而且国王贵族们还经常破坏自己和资本家们达成的契约关系,比如我们后面将要谈到的富格尔家族的破产。
还有学者认为,欧洲产生资本主义是因为欧洲出现了一个市民阶层;但是,为什么欧洲就能出现市民阶层,而中国古代就不能呢?为什么资本主义能从中世纪欧洲生长出来?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我们将力图说明,欧洲封建时代的政治状况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这段历史。
可以说,今日中国和西方的社会状况的不同,正植根于这段历史。
资本主义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形态,在欧洲中世纪,这种形态是在城市里孕育生长的。
因此,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那时的城市。
今天欧洲的资本主义,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成人了;但是,任何成人的最初形态都是一颗精子和一颗卵子结合,并在母体的子宫上着床。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端,就是资本主义这个“成人”的最初形态——一颗精子,和母体里的卵子结合并着床的过程。
这里包含着两个问题,第一是这一胚胎的性状,第二是这一胚胎如何长大。
本文只谈第一个问题。
在农业文明阶段,城市并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无论是古代埃及、波斯、罗马帝国、古代中国,都有着城市的存在。
但是,那些城市一般都是政治中心,是皇帝、国王乃至“省长”“县长”的所在地,并以这种政治中心的性质为依托,出现和聚积了一些手工业和商业。
但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只有少数几个城市,比如罗马城、巴黎、伦敦,属于这种性质;而大多数欧洲中世纪的城市,首先是为了生长、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这一运动的发端,是在11世纪。
汤普逊说:“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地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
••••••前所未知的一个新社会集团,即市民阶级或资产阶级出现了。
一种新的生产财富的方式开始流行,商业和工业所能产生的财富是注定要远超过于农民组织和农业所能生产的财富。
”约翰•麦克论述道:“欧洲在混乱的10世纪后的复兴,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城市和一个生意和商业阶层的出现和发展。
这一发展,为欧洲从一种乡村的农业社会演化到一种城市的工业化社会,奠定了基础;而且,这一演化后来还具有了全球化的意义。
”正如农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的居住地,中世纪欧洲的城市是从事工商业生产的人的居住地。
就经济意义上说,这些人被称为商人、工人、资本家,以和农村里的农民、地主相对;就政治意义上说,这些人被称为“市民”,以和农村里的“村民”相对。
就社会学意义上说,这些人结成的是“市民社会”,以和农村里的“乡土社会”相对。
今天中国的学者,往往把“市民社会”和“国家”相对,但事实上,“国家”有两种。
从罗马时代开始,国家就已经在欧洲出现了,一直持续到中世纪;但那时欧洲的国家,在性质上,是和今天欧洲的民主国家十分不同的。
前者我叫做“农业文明的国家”(也就是“坐寇”);后者我叫做“工商业文明的国家”。
“农业文明的国家”只有在“乡土社会”中才能建立,因为“坐寇”只有在农业社会中才能得逞;同样,“工商业文明的国家”也只有在“市民社会”充分发展后才能建立,因为市民社会以自己强大的组织性力量,把国家机器的行为限定在为市民社会服务的范围内;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明确地体现了这一“限定”。
然而,在“农业文明的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虽然也不乏相互利用、相互妥协,但归根到底不是一路人,会出现两种局面:其一,“农业文明的国家”控制住“市民社会”,令它所包含的人际关系不能充分发展,这在欧洲就是罗马帝国的情况;其二,“市民社会”以其所要求和代表的人际关系,去改造“农业文明的国家”,令其转变性质,转变成“工商业文明的国家”。
这在欧洲,就是从11世纪开始一直到20世纪的情况。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居民,在开始时可没想着去进行什么社会形态的变革,他们那时仅仅是追求经济意义上的目标,他们只想在城市里找一碗饭吃。
二、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端罗马帝国在欧洲各地留下了许多“军城”,也就是罗马帝国派驻到各地的军队的驻扎地,在这些驻扎地周围形成了一些人群的聚居,而一旦罗马帝国灭亡,这些“军城”也就消亡了,只留下城墙和一些房屋。
而罗马帝国中的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基本位于意大利,比如威尼斯、米兰、热那亚等。
所以,总体来说,在除意大利之外的欧洲大地上,从中世纪开始,以工商业生产而聚居形成的城市是基本上不存在的。
存在的是各个国王贵族主教所居住的城堡和庄园,他们是农业社会的各个政治或宗教中心。
另外,在罗马帝国时期,因为存在着统一与和平,所以道路、商品交换和货币体制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几百年战乱,使得欧洲各地道路毁坏严重,商品交换衰落萎缩,货币使用严重下降。
总之,中世纪开始后的欧洲,除意大利外,是完全的自然经济,商品交换的成分只占极低的比例。
每个庄园的生产生活——无论是农产品还是手工产品——都是自给自足的。
它们既不需要到庄园之外去买东西,就是想买也买不到;也不想生产产品到庄园之外去卖,就是想卖也卖不出去。
因此,那时的绝大多数欧洲人,能当一位隶农就已经很满足了,因为这样就可以有一块地种,从而糊口度日了;而且生活也比较安定,有保障。
但是,总会有一些人没有地。
他们或者是因为在饥荒或战争期间离开故乡谋生,或者是因为庄园不能再提供他们土地。
子女过多的农民,他们的次子、幼子往往被迫离开父亲。
他们或者等待领主租给他们新的土地,或者去开垦荒地,或者去打零工,或者做雇佣军帮人打仗,或者去做商人或手艺人。
约翰•麦克说:“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是传统的、农业的、乡村的。
和这些相异的一个新阶层的出现,导致了一场社会革命。
这个新阶层就是商人和手工业者。
他们来自农民。
他们或者是大家庭中没有继承到土地的次子们,或者是被战争或饥荒从土地上赶出来,去寻找新的生存机会的人,或者是充满冒险精神、喜欢新生活的人。
”单从他们和当时的社会体制的关系说,他们有点像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第一批个体户。
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离开庄园后,以做一些手工制品为生,出售给附近的居民们。
另一部分人则从事商业。
他们驾驶船只,利用河流特别是海洋进行短途的或长途的贩运,而陆路贩运则因为道路系统太差而发展缓慢。
他们贩运的商品包括粮食,特别在一个地方发生饥荒的时候,他们能迅速从其他地方运来粮食,这时饥荒之地的人们会愿意拿出很多财物交换粮食;还包括香料、葡萄酒等奢侈品。
再以后,品种就越来越多,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这些人在生产生活上脱离了当时经济生活的主体——庄园。
他们必须形成自己的聚居之地。
这一般有两种情况。
其一,依傍贵族领主所居住的城堡、或者教堂和修道院而建。
那里是人们的政治或宗教中心,来往人流就多。
而且那里有城墙和骑士守卫,一旦有外人进攻,可以进入城堡躲避。
当然,领主和主教们是不会让他们在城堡内居住的,于是他们就在城墙外不远处定居下来,形成工商业社区。
比如伯爵鲍尔文的城堡建在一条小河旁,城堡有一座桥伸到对岸,在对岸的桥头处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居住区,居住者都是小贩、手艺人;还有开旅店的、开酒馆的,以供应到伯爵处办理事务的人的需要。
人们把这个居住区称作“桥”。
这个居住区逐渐发展,越来越大,几百年后成为了一座大城市,那就是今天的布鲁日(Brudge),brudge就是bridge,就是“桥”。
其二,在十字路口、水陆码头、交通中心等交通要道上形成、兴起。
在这些地方,慢慢有农夫、手工业者及其他人等,沿道路修建房屋店铺,夹道的房屋为来往商旅行人提供饮食住宿等相应的服务,于是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手工业和商业的社区,定期或不定期的集市也随之出现。
而一旦形成了一个手工业和商业的社区,其居民们为了自身的防御需要,就会建造城墙以保卫自己。
于是,这些商人和手工业者们也就有了自己的城堡,也就是城市,他们由此而被称为“堡民”。
城堡是bourg,“堡民”就是bourgeois。
今天我们已经不把bourgeois译成“堡民”了,而是译成“资产阶级,生意人,中产阶级,布尔乔亚。
” Bourgeois这个词含义的变化,反映的是历史的演进。
这样,在欧洲中世纪,城市出现了,工商业出现了,市民出现了。
工商业者们开始用自己的劳动,把原来互不往来、互相隔绝的一个个庄园里的人们,在经济上联系起来。
大部分城市的居民,其经济触角只伸到周边地区;但有少数城市,其经济触角伸得很远,遍及全欧洲。
如果说欧洲中世纪最初的那批工商业者基本上是出于无奈才从事这一职业的,到后来工商业有了一定发展以后,不仅大部分无地的流浪汉们被吸引到城市中,而且庄园里的一些隶农也逃离庄园,进入城市。
他们不愿再在领主手下打工,而愿意去城市里,为从事工商业的雇主们打工,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自己也成了老板。
从10世纪开始,欧洲的城市人口在逐渐地增加着,但其规模无法和今天的城市相比;到15世纪,最大的几个城市(主要在意大利),人口为5万人至10万人;2万人以上就可称为大城市了,比如纽伦堡和布鲁塞尔;大多数城市的居民为5千人至1万人,比如法兰克福、巴塞尔。
三、工商业在中世纪欧洲的发展中世纪欧洲的工商业者们,为了自己和家庭的生存,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乃至为了荣誉和地位,一点点地经营发展着自己的事业。
他们在欧洲各地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可以把本小节的内容,看作是资本主义在欧洲的最初发展,是资本主义在欧洲社会这个母体中的最初胚胎。
这个胚胎凭借着自己的发展、利用着母体里有利于自己的因素,慢慢地长大,逐渐地成形。
意大利是当时欧洲商业最发达的地区,而其中最发达的城市则是水城威尼斯。
而热那亚、米兰、比萨等也都不遑多让。
十字军东征虽然在征服东方的土地上没有取得什么成果,但却使意大利诸商业城市在军事上控制了地中海,从而使它们能够在欧亚非之间进行着广泛的商业活动;并且在11世纪时,把商业活动逐步扩展到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