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情况(2016-2017年)
- 格式:xlsx
- 大小:10.27 KB
- 文档页数:1
2017年重庆市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綦江区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四区一城”建设,全区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13亿元(本公报数据均不含万盛经开区),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29亿元,同比增长4.3%,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74.70亿元,同比增长11.1%,拉动经济增长5.5个百分点,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46.42亿元,同比增长10.9%,建筑业增加值28.28亿元,同比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138.14亿元,同比增长10.9%,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6:48.2:38.2。
地区生产总值近三年平均增长10.6%。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140元,同比增长12.9%,近三年平均增长13.2%。
图1 近三年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及增幅图2 近三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及增幅二、农业全区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73.59亿元,同比增长2.8%。
其中:农业50.44亿元,同比增长8.1%,林业2.84亿元,同比增长18.6%,牧业17.89亿元,同比下降11.8%,渔业1.76亿元,同比增长5.9%,农林牧渔服务业0.66亿元,同比增长13.1%。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9.82亿元,可比增长4.3%。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9.67万亩,同比下降0.9%。
其中:小春面积19.01万亩,同比减少6.2%;大春面积80.66万亩,同比增长0.5%。
油菜种植面积8.02万亩,同比增长49.6%,蔬菜种植面积39.01万亩,同比增长1.7%。
大渡口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统筹打基础、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促改革等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总体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亿元,下降3.4%;第二产业增加值67.6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107.5亿元,增长10.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3%,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8%,上升1.3个百分点。
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523元。
图12006-201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二、农业2016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5621万元,比上年下降4.6%,其中:农业产值18781万元,下降5.9%;林业产值2330万元,增长3.6%;牧业产值2286万元,下降4.9%;渔业产值440万元,下降2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84万元,增长5.6%。
2016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为2.5万亩,蔬菜总产量4.3万吨;生猪出栏7037头,猪肉产量519吨;山羊出栏660头;家禽出栏11.4万只,禽蛋产量155吨。
图22006-2016年全区农业总产值三、工业和建筑业2016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4.5%。
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6.6亿元,增长13.1%;出口交货值13.5亿元,增长57.5%。
分行业看,非金属矿物业受供给侧改革影响,加大去产能去库存工作,全年实现产值33.4亿,比上年下降3.7%。
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16年3月11日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各种风险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150.1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7071.82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7497.75亿元,增长11.5%。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3∶45.0∶47.7。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637.53亿元,增长11.1%,占全市经济的 61.3%。
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809.35亿元,增长12.2%,占全市经济的49.7%。
图1 201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表1 2015年五大功能区域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330元(8402美元),比上年增长10.1%。
表2 2015年五大功能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16.55万人,比上年增加25.15万人。
城镇化率60.94%,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
年末户籍总人口3371.84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391.02万人,乡村人口1980.82万人。
全年外出市外人口505.50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50.21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05‰,死亡率为7.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6‰。
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3,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9.9。
表3 2015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1.82万人。
201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27亿元,比上年增长9.3%。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339.6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596.61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9564.04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9:44.1:49.0。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1924.69亿元,增长9.5%,占全市经济的61.2%。
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832.61亿元,增长9.9%,占全市经济的50.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689元(9433美元),比上年增长8.3%。
全市常住人口3075.16万人,比上年增加26.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70.6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08%,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
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82.31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67.65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18‰,死亡率为7.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1‰。
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74,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8.58。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4.23万人,比上年增长3.0%。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30.67万人,增长4.7%。
累计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819.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
高校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95.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4.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4%。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3%。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3.2%。
截至2017年,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34.43万户,比上年增长9.2%。
其中,内资企业72.83万户,外资企业0.62万户,个体工商户157.7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23万户。
2017年新发展微型企业7.41万户,年末微型企业达56.07万户,增长8.3%。
201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5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303.24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7755.16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8500.36亿元,增长11.0%。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4:44.2:48.4。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728.77亿元,增长10.9%,占全市经济的61.1%。
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760.49亿元,增长12.1%,占全市经济的49.9%。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902元(8717美元),比上年增长9.6%。
全市常住人口3048.43万人,比上年增加31.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08.4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60%,比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
全年外出市外人口500.78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57.10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77‰,死亡率为7.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3‰。
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45,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8.8。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2.09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29.30万人,比上年增长5.7%。
累计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818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7%。
高校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95.3%。
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1544元/人,比上年提高10.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6%。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1%。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9.8%。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7.9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7.1%。
其中税收收入1438.4亿元,增长6.0%。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01.9亿元,增长4.9%。
截至2016年,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14.45万户,比上年增长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