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原版
- 格式:wps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混凝土的历史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下面我们来看看混凝土的历史发展。
古代时期在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类似于混凝土的建筑材料。
他们使用了一种由沙子、碎石和石灰混合而成的材料,在太阳下暴晒后硬化成坚固的结构。
这种材料虽然不同于现代混凝土,但可以看作是混凝土的前身。
罗马时期在古罗马时期,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罗马工程师发展出了一种称为“波坎”的混凝土,由水泥、砾石和沙子混合而成。
他们用这种混凝土建造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如斗兽场、浴场和桥梁。
这些建筑至今仍然屹立在现代世界,证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中世纪在中世纪,混凝土的应用有所减少,主要是由于建筑技术的停滞。
但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重新发现了古罗马时期的建筑技术,混凝土再次被广泛应用。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水泥的生产也得到了改进,使混凝土变得更加坚固和耐用。
现代时期在现代,混凝土已成为建筑领域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例如高强度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出现。
这些新材料使得建筑更加安全、耐久,在高楼大厦、桥梁、隧道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展望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应用将会继续扩大。
人们在不断研究新型混凝土材料,如自修复混凝土、透明混凝土等,希望能够满足未来建筑领域对更高性能、更环保的需求。
混凝土的历史虽然已有数千年,但它仍在不断演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混凝土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建筑材料,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它的历史充满了传奇和辉煌,同时也展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混凝土将继续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教科书关于混凝土的定义混凝土,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严肃,但实际上,它就像是建筑界的“万能胶”。
想象一下,你的家、学校、甚至是那座高高的摩天大楼,没它可不行。
混凝土就是把沙子、石头、水和水泥这几个家伙搅和在一起,然后变成坚硬的材料,撑起我们生活的各种建筑。
说白了,混凝土就是“你想要的任何东西”的基础。
它就像是你家里的大米,不管你做什么饭,少了它就没法填饱肚子。
那混凝土到底是什么呢?混凝土就像是在厨房里调配的一个大杂烩,得有不同的材料。
你得有水泥,没它就不能凝固,跟油烟机里的油差不多,少了就麻烦了。
然后是沙子和石子,它们负责“壮骨”,让混凝土有了硬度。
这些材料在搅拌机里像在跳舞,混合得恰到好处,才能变成那种既坚硬又耐磨的东西。
你想啊,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水,所有的材料都只是在那儿干巴巴的,就像是脱水的蔬菜,根本没法做成菜肴。
混凝土的用途可真是五花八门。
从基础到墙壁,从地板到天花板,几乎无处不在。
你去公园散步,走在那条混凝土铺成的小路上,真没想到它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呢。
它的强度和耐久性让它成为建筑师们的“心头好”。
咱们中国的高楼大厦,都是靠混凝土撑起的,真是厉害得不要不要的。
你想想看,几十层的高楼,底下的混凝土可是担起了不只你我,还有成千上万的人的重量,简直像个超级英雄。
不过,混凝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的配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调整。
比如说,如果你需要更耐寒的混凝土,就得加一些抗冻的材料;如果要让它更耐磨,可以加点儿特殊的添加剂。
混凝土的“变身”能力简直像魔法一样,让它能够适应各种环境。
试想一下,一个地方冬天特别冷,你的混凝土就得像个穿着厚棉袄的小朋友,才能抵御寒冷;而在炎热的夏天,它又得像个喝了冰镇饮料的家伙,保持凉快。
说到混凝土的历史,那也是一部“长篇小说”呢。
最早的时候,人们用石灰、沙子和水调配出类似混凝土的东西,这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在古罗马,混凝土的使用达到了巅峰,那时候的建筑工人可是个个都是“大神”。
混凝土(砼)混凝土,也称砼,是一种由水泥、砂、碎石、水等原材料混合而成的人工建筑材料。
由于混凝土具有硬度高、强度大、防火防水等优点,成为现代建筑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
一、混凝土的组成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最为重要的成分之一,它能粘合碎石、砂等细小物料,形成坚实的体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水泥有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高强水泥等。
其中,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成本较高,但是在强度、防水等方面更加出色。
2、砂砂是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粒度和颜色有所不同。
砂包括细砂和粗砂,而且还有一定比例的有机杂质在其中,因此在生产混凝土时应该注意去除其中的有机杂质。
3、碎石混凝土中的碎石一般指的是粒径大于4.75毫米的天然或人造骨料。
除了提供混凝土坚实的体积外,碎石还能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是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水水是混凝土中的必要成分之一。
它有利于砂和水泥之间的混合,形成坚实的混凝土结构体积。
但是,过多的水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因此在掌握混凝土的配制比例时,必须控制好用水量。
二、混凝土的性能1、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混凝土品质的主要标准之一。
对于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其强度相差很大。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水泥、砂、碎石的比例来控制混凝土的强度。
2、耐久性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够在不经常维护和保护的情况下,长期保持坚实的结构体积。
这主要得益于其密实性和硬度等特性。
3、防火性由于混凝土的硬度和密实性,使其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
在火灾发生时,混凝土的表面会产生一层保护层,起到防止火灾向混凝土内部蔓延的作用。
4、隔音性混凝土具有较好的隔音性,能够有效地抵抗外界噪声的侵扰,达到保持室内静谧的效果。
三、混凝土的应用1、建筑业混凝土在建筑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尤其是在工业建筑、道路桥梁、雨水板、地下管道、水坝等方面,混泥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基础工程在基础工程中,混凝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
如地下室的墙体、屋顶等,均需要大量的混凝土。
混凝土(concrete)混凝土(concrete)是由水泥、砂、骨料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人工建造材料。
作为最常见的建造材料之一,混凝土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阻燃、隔热等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的制作、性能及应用。
一、混凝土的制作1. 原材料准备- 水泥:根据混凝土的工程要求和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
- 砂:用于配制砂浆,常用的砂类有河沙、山砂等。
- 骨料:主要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常用的有碎石、砂石等。
- 水:选择清洁无杂质、符合规定要求的水。
2. 配制混凝土- 配置配合比: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性能需求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 搅拌混合:将水泥、砂、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放入混凝土搅拌车或者混凝土搅拌站进行搅拌。
- 灌注浇筑: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具或者建造结构中进行浇注。
二、混凝土的性能1. 强度性能- 抗压强度:混凝土在受压作用下的反抗能力。
- 抗拉强度:混凝土在拉伸作用下的反抗能力。
- 抗折强度:混凝土在弯曲作用下的反抗能力。
2. 耐久性能- 抗渗透性:混凝土反抗液体、气体通过的能力。
- 抗冻融性: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中的反抗能力。
- 抗硫酸盐侵蚀性:混凝土反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
3. 施工性能- 流动性:混凝土的可流动性和可塑性。
- 凝结时间:混凝土从浇筑到达给定的强度所需的时间。
- 收缩性: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发生的体积变化。
三、混凝土的应用1. 建造领域- 房屋建造:混凝土用于楼板、墙体、地基等建造构件。
- 桥梁建造:混凝土用于桥墩、桥台、桥面等建造构件。
- 隧道工程:混凝土用于隧道壁、顶板等建造构件。
2. 基础设施建设- 高速公路:混凝土用于路面、路基等建造构件。
- 水利工程:混凝土用于水坝、水渠、水塔等建造构件。
- 输电工程:混凝土用于电缆沟、电缆槽等建造构件。
3. 工业领域- 工业厂房:混凝土用于厂房地板、墙体等建造构件。
- 储存设备:混凝土用于仓库、库房等建造构件。
- 加工设备:混凝土用于机械基础、设备基座等建造构件。
✷当双向板承受竖向荷载时,直角相交的相邻支承梁总是按45°线来划分负荷范围的,故沿短跨方向的支承梁承受板面传来的三角形分布荷载;沿长跨方向的支承梁承受板面传来的梯形分布荷载。
✷单、双向板的区分:设计时应按板的四边支承情况以及板在两个方向的边长来划分单、双向板。
对于现浇楼盖中,四边支承的各区格板,严格来讲均属双向板,为简化计算,通常取区格板长边L2与短边L1之比作为界限,当比值≥3时为单向板,当比值<3时为双向板,2<比值<3时宜为双向板布置。
✷塑性铰:对于配筋适当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当纵筋达到屈服强度fy后,截面曲率ψ在弯矩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急剧增大,表明截面进入“屈服”截面附近形成一集中的转动区域,相当于一个铰,称为塑性铰✷塑性铰与理想铰的区别:1:能承受“屈服”弯矩2:只能单向转动3:转动能力有一定限度4:有一个转动区域✷用调幅法计算连续梁内力所遵循的原则:1:节约钢材,应使弯矩包络图的面积最小2:为了便于浇筑混凝土,应减小支座顶部负弯矩钢筋3:为使钢筋布置规则,便于配置,应尽量使各跨跨中最大正弯矩与支座最大负弯矩接近相等✷连续板配筋方式:弯起式,分离式✷设置附加负筋的原因:力总是按最短距离传递的,所以靠近主梁的竖向荷载大部分是传给梁而不是柱,单向板的跨度方向传递,所以主梁梁肋附近的板面存在一定的负弯矩✷板内配筋构造:1:板中受力钢筋2:板中构造钢筋a.分布钢筋b.温度钢筋c.与主梁垂直的附加负筋d.与承重砌体垂直的附加负筋e.板角附加短钢筋✷内力包络图:根据各种最不利荷载组合,按一般结构力学进行计算,即可找出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的内力图,把它们叠画在同一坐标图上,其外包线所形成的图形✷单层厂房的结构组成:1:屋盖结构2:横向平面排架3:纵向平面排架4:吊车梁5:支撑6:基础7:围护结构✷支撑的种类包括:屋盖支撑、柱间支撑;作用:加强厂房结构的空间刚度,保证结构构件在安装和使用阶段的稳定和安全,把风荷载、吊车水平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等传递到相应承重构件,保证在施工安装阶段结构构件的稳定✷排架上各项荷载:恒荷载、屋面均布荷载、雪荷载、屋面积灰荷载、吊车荷载✷排架计算的假设:1:柱下端固结于基础顶面,上端与屋面梁或屋架铰接2:屋面梁或屋架没有轴向变形✷吊车台数的规定:1:排架计算中考虑多台吊车竖向荷载时,对一层荷载吊车的单跨厂房的每个排架参与组合的吊车台数不宜多于两台;对一层吊车的多跨厂房的每个排架,不宜多于四台2:考虑多台吊车水平荷载时,对单跨或多跨厂房的每个排架,参与组合的吊车台数不宜多于两台✷控制截面:指构件某一区段内对截面配筋起控制作用的那些截面。
在上柱中,牛腿顶面I-I的内力最大,因此截面I-I为上柱的控制截面。
在下柱中,通常各截面配筋也是相同的,而牛腿顶截面Ⅱ-Ⅱ和柱底截面Ⅲ-Ⅲ的内力较大,因此取截面Ⅱ-Ⅱ和柱底截面I为控制界面✷不同种类的内力组合:+Mmax和NV、-Mmax和NV、Nmax和对应的MV、Nmin和相应的MV✷厂房柱的形式:矩形柱、工字形柱、双肢柱(平腹杆、斜腹杆)管柱✷牛腿的破坏形态:1:弯曲破坏,当a/lo>0.75和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较低时一般发生弯曲破坏2:剪切破坏:当a/ho值很小(<0.1)或其值虽较大但边缘高度h1较小时,可能发生沿加载板内侧接近竖直截面的纯剪破坏,当a/ho=0.1~0.75时,则可能发生斜压破坏或斜拉破坏3:局部受压破坏✷牛腿柱的分类:当a≤h0时为短牛腿;当a>h0时为长牛腿✷柱下独立基础底面的确立方法:根据地基承载力条件和地基变形条件确定的。
✷混凝土框架结构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等。
✷按楼面竖向荷载传递路线的不同,承重框架的布置方案有:a.横向框架承重b.纵向框架承重c.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等。
✷现浇平面框架结构按弹性理论的近似手算方法包括: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分层法、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和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为方便设计,假定梁的截面惯矩I沿轴线不变,对现浇楼盖,中框架取I=2I。
,边框架取I=1.5I。
;对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框架取I=1.5I。
,边框架取I=1.2I。
(I。
=1/12bh³)✷在确定柱的反弯点位置时,假定除底层柱外,其余各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于层高中点;对于底层柱则假定其反弯点位于距支座2/3层高处。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D值法改进:柱的侧向刚度和反弯点高度。
✷外层框架柱的弯矩、轴力和剪力沿柱高是线性变化的,因此可取各层柱的上下端截面作为控制截面,除取梁的两端为控制截面以外,还应在胯间取最大正弯矩的截面为控制截面。
✷对于框架结构梁、柱的最不利内力组合为:梁端截面:+Mmax、-Mmax、Vmax,梁中截面:+Mmax,柱端截面:Nmax及相应的M、Nmin及相应的M、|Mmax|及相应的N、V✷竖向活荷载最不利位置布置有:分跨计算组合法、最不利荷载位置法、分层组合法和满布荷载法✷多层框架结构的基础:柱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十字型基础、片筏基础、必要时可采用箱型基础或桩基础等✷框架组成:梁、柱、基础形成的承重结构;框架与框架之间由:连系梁及楼(层)面结构联成整体✷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近似计算的方法:分层计算、力矩分配、迭代;水平荷载计算方法:迭代、无剪力分配、反弯点、D值✷D值法中如何确定反弯点高度:根据梁对柱上下端的约束情况,初步判别反弯点的大体位置:①确定框架柱标准反弯点高度比②与柱相连的上下梁刚度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③上下层高度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y2、y3④最终的反弯点高度比为y=yn+y1+y2+y3,则反弯点距柱底端的距离为yh=(yn+y1+y2+y3)h✷砌体的受压强度远低于块体的抗压强度,这主要是砌体的受压机理造成的✷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1:块体的种类、强度等级和形状2:砂浆性能3:灰缝厚度4:砌筑质量✷在砌体结构中,受压构件的长细比:用高厚比β表示,β≤3为短柱,β>3为长柱✷承重墙结构布置: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内框架承重✷横墙承重特点:1:纵墙的处理比较灵活2:侧向刚度大,整体性好3:楼(层)盖经济施工方便✷纵墙承重方案的特点:1:横墙布置比较灵活2:纵墙上的门窗洞口受到限制3:房屋的侧向刚度较差✷纵横墙承重方案:兼有纵墙承重和横墙承重的优点,也有利于建筑平面的灵活布置,其侧向刚度和抗震性能也比纵向承重的好✷内框架承重方案特点:1:内部空间大,平面布置灵活,但因横墙少,侧向刚度差2: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和抗震能力都比较弱✷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有几种和哪几种因素有关?答:有三种即刚性方案、弹性方案、刚弹性方案。
与楼盖或屋盖的类别和横墙间距S有关✷墙、柱高厚比验算:是为了保证砌体结构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稳定性和房屋空间刚度影响因素:1:砂浆强度2:砌体类型3:构件重要性4:截面形式5:支承条件✷刚性方案房屋的墙体设计:承重纵墙通常较长设计时一般取一个开间的窗洞中线间距内的竖向墙带作为计算单元✷过梁:墙体中承受门、窗洞口上部墙体和楼盖重力的构件✷过梁上荷载的确定:一是仅有墙体荷载;二是除墙体荷载外,还承受梁板荷载✷挑梁要进行抗倾覆验算,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以及挑梁本身的承载力计算✷挑梁的构造要求:1:纵向受力钢筋至少应有1/2的钢筋面积深入梁尾端,且不少于2∮12,其余钢筋深入支座的长度不应小于2L1/3(L1为挑梁埋入砌筑体中的长度)2:挑梁埋入砌体中的长度L1与挑出长度之比Li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L1与Li之比宜大于2✷墙梁:由钢筋混凝土托梁和梁上计算高度范围内的砌体墙组成的组合构件墙梁的破坏形态:①弯曲破坏②剪切破坏a.斜拉破坏b.斜压破坏、劈裂破坏③局压破坏✷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 1:承重的独立砖柱的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370mm。
毛石墙的厚度不宜小于350mm,毛料石柱截面的较小边长不宜小于400mm。
当有振动荷载时,墙、柱不宜采用毛石砌体2: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下列数值的梁,应在支承处的砌体上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宜浇筑成整体:对砖砌体为4.8m;对砌块和料石砌体为4.2m;对毛石砌体为3.9m3: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对砌块和料石墙为4.8m4: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100mm;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80mm。
当板端伸出钢筋拉接和混凝土灌缝是,其支承长度可为40mm,但板缝宽不小于80mm,灌缝混凝土不宜低于Cb20 5:支承在墙、柱上的吊车梁、屋架及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的预制梁的端部,应采用锚固件与墙、柱上的垫块锚固:对砖砌体为9m;对砌块和料石砌体为7.2m6:填充墙、隔墙应分别采取措施与周边构件可靠连接7:山墙出的壁柱宜砌至山墙顶部,屋面构件应与山墙可靠拉结8:砌块砌体应分皮错缝搭砌,上下皮搭砌长度不得小于90mm。
当搭砌长度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4的钢筋网片(横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网片每端均应超过该垂直缝,其长度不得小于300mm9: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400mm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4、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焊接钢筋网片10:混凝土砌块房屋,宜将纵横墙交接处、距墙中心线每边不小于300mm范围内的孔洞,采用不低于Cb20灌孔混凝土灌实,灌实高度应为墙全高11:混凝土砌块墙体的下列部位,如未设圈梁或混凝土垫块,应采用不低于Cb20灌孔混凝土将孔洞灌实:①搁栅、;檩条和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支承面下,高度不应小于200mm的砌体②屋架、梁等构件的支承面下,高度不应小于600mm、长度不应小于600mm的砌体③挑梁支承面下,距墙中心线每边不应小于300mm、高度不应小于100mm的砌体12:在砌体中留槽洞及埋设管道时,应遵循:①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独立柱内埋设管线②不宜在墙体中穿行暗线或预留、开凿沟槽,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措施或按削弱后的截面验算墙体的承载力。
对受力较小或未灌孔的砌块砌体,允许在墙体竖向孔洞中设置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