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经络腧穴总论笫一章经络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40.60 KB
- 文档页数:55
经络腧穴学概述概 念经络腧穴学:是经络学和腧穴学的总称,经络学主要研究经络理论及其应用,主要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对临床的指导;腧穴学是研究腧穴理论和应用,主要阐述腧穴的名称,定位,分类和临床应用。
第一章 经络总论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含义,为经所分出的支脉。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和概况一、经络系统(经脉、络脉、连属部分)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络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连属部分:十二经筋、十二皮部1、十二经脉(十二正经)--手足、阴阳、脏腑 手三阴: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左右对称 阴经在阴 阳经在阳立正姿势下:拇指在前,小指在后,将上下肢内外侧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
部位阳经阴经内踝8寸下前阳明太阴厥阴中少阳厥阴太阴后太阳少阴(3)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阴经属脏主里、阳经属腑主表、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脏腑、阴阳、表里的属络关系。
肺经、大肠 脾、胃 心、小肠膀胱、肾 心包、三焦 肝、胆结果: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治疗上互相为用。
(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和交接规律循行走向: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胸)。
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于阴经在胸中交接。
(5)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一肺二大三胃经 四脾五心六小通七膀八肾九心包 三焦胆肝相连行2、奇经八脉因其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八脉。
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特点:既无表里关系,亦不隶属十二脏腑。
但与奇恒之腑联系密切。
经络腧穴总论
第一章经络总论
第一节经络理论沿革
①经络: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
②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巡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
第二节经络系统基本内容
阴气:最盛为太阴,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
阳气: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③十二经脉分布
手三阴在上肢内侧(拇指→小指):手太阴→手厥阴→手少阴
手三阳在上肢外侧(拇指→小指):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
足三阴从前到后(内踝上8寸以下):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
足三阴从前到后(内踝上8寸以上):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第三节根结标本,气街四海
①根结:十二经脉之气起始和归结的部位,根——井穴
②标本:十二经脉之气弥散和集中的部位,标在上,本在下
③气街:经气聚集汇通的共同通路。
四处气街:头胸腹胫
④四海:脑—髓海膻中—气海胃—水谷之海冲脉—血海
第四节经络的作用
一、沟通内外,网络全身
十二经脉是主干,十二经别、十五络脉是大的分支,十二皮部和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气血输布濡养的皮肤和筋肉区域
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三、抗御病邪,反映病候
四、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第五节经络的临床应用
经络诊断——头痛部位
分经辩证——是主…所生病
循经取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药物归经——柴胡(少阳)。
经络腧穴学教学笔记上篇:经络腧穴概论第一章经络概述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系指经脉,其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干线的意思。
有路径的含义。
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为经络系统主体部分。
络:有网络含义。
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起网络与联系的作用。
二.什么是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三.经络的基本作用(一)十二经脉:具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之特点。
(二)十二经别:加强了十二经脉在胸腹,头面,脏腑与脏腑,脏腑与体表间的密切联系。
(三)十五络脉: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左右多个部位间的紧密联系。
(四)奇经八脉:是一组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他经脉起统率,联络与调节作用。
(五)十二经筋:起着约束骨骼,疏利关节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防御病邪的作用。
四、经络的重要性《灵枢.脉度》篇:“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尚之所难也。
”(一)说明病理变化(二)指导辩证归经(三)指导针灸治疗《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喻加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
”五、经络学说的学习与研究内容(一)经络系统部分(相当于结构部分)。
(二)经络生理学。
(三)经络病理学。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一、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十二经筋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皮部经络络脉十五络脉三百六十五络二、经络的形成(一)针灸疗法的发明和针灸感觉传导的发现是经络学形成的基础。
(二)腧穴疗效的总结。
(三)体表病理表现的推理。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五)气功养生术的出现。
三、十二经脉(一)定义十二经脉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