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丹柯》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6
《丹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丹柯》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3)能够运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作品内容;(2)通过分析、讨论,掌握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表达技巧;(3)通过创作实践,提升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择一篇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丹柯》进行教学。
2.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情节内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3. 教学难点:掌握作品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作品《丹柯》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作品,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学生合作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分享自己的观点。
4. 表达技巧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并进行讲解。
5. 创作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实践,可以是写作或者绘画等形式。
6.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他评,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1. 教学文本:选择一篇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丹柯》。
2. 参考资料:关于《丹柯》的背景信息、相关评论和解析等。
3. 创作材料:纸张、笔、颜料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和表达能力。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丹柯》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丹柯》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我国的民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故事,传承中华文化的情感。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奉献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丹柯》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民间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奉献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丹柯》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民间故事《丹柯》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丹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学生查找生字词的含义,并与同桌交流。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复述课文《丹柯》的故事情节。
7.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丹柯》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对民间故事《丹柯》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勇敢、智慧、奉献等品质的体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民间故事比赛,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分享民间故事的魅力。
《丹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丹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背景《丹柯》是中国著名的小说,作为文学经典之一,被广泛运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在进行《丹柯》的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注意教学策略和方法,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让学生在文化素质的建设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收获。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取《丹柯》中的“游戏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丹柯》的作者及作品,同时提高学生对于文学的认知和欣赏水平,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
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PPT授课和小组讨论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情感和方法来理解文学作品。
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前导通过PPT介绍《丹柯》的作者、作品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情况和语言特色。
同时,定下学习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2.讲授阅读技巧通过讲解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思路。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留意人物、环境、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并将其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3.阅读与理解让学生阅读《丹柯》中的游戏篇,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进行体验和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留意情感描写、语言表达和反思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做好笔记和注释。
4.小组讨论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哲学思想,了解作者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背景。
同时,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评价与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问答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回顾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六、教学模式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模式,如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文学知识竞赛、探究小说中的科技元素等,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丹柯》经典教案教案:《丹柯》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丹柯》。
本课主要内容讲述了森林里的一位勇敢者丹柯,为了拯救族人,勇于面对困难,最终用生命换来族人的新生和幸福的故事。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丹柯的事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丹柯的事迹。
难点:感受丹柯勇敢、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景引入:森林里有一位勇敢者,他叫丹柯。
他为了拯救族人,勇于面对困难,最终用生命换来族人的新生和幸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丹柯有哪些优秀品质?3. 合作交流4. 精讲点拨5. 实践演练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丹柯,体验勇敢面对困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丹柯勇敢无私奉献面对困难换来族人的新生和幸福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答案: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示例:丹柯是一位勇敢的人。
他为了拯救族人,勇敢地面对困难,无私奉献,最终用生命换来了族人的新生和幸福。
我们应当学习丹柯的优秀品质,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为社会做出贡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丹柯的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演练等环节,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文内容,对丹柯的优秀品质有了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丹柯的精神品质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和培养。
《丹柯》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丹柯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其勇敢、无私的精神品质。
2、分析小说中的情节、环境等要素,探讨其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多元解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丹柯在困境中挺身而出,带领族人走出森林的英勇行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分析小说中的对比手法,如族人的懦弱与丹柯的勇敢、森林的黑暗与丹柯的心光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2、难点(1)探讨小说主题的多元性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中如何传承和发扬丹柯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英雄人物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古代的岳飞、现代的雷锋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英雄,英雄具有哪些品质。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人公丹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简介简单介绍高尔基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他的作品风格,为学生理解《丹柯》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奠定基础。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提问:故事发生在怎样的背景下?丹柯带领族人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四)精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丹柯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引导学生关注丹柯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分析其性格特点。
例如:“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
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
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这段语言描写表现了丹柯的勇敢和坚定。
(五)探讨环境描写的作用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森林环境的语句,思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2、教师总结:森林的黑暗、阴森、恐怖,不仅烘托了紧张的气氛,也象征着族人面临的困境和内心的恐惧,同时与丹柯心中的光明形成鲜明对比。
《丹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丹柯》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丹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了解《丹柯》的故事背景、发展、高潮和结局。
2. 人物形象:分析丹柯、国王、老妇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 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表现的家乡情怀、民族精神、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故事情节的掌握、人物形象的把握、主题思想的领悟。
2. 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文学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
3. 鉴赏法:欣赏作品中的优美语句、段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丹柯》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发展、高潮和结局。
3.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了解丹柯、国王、老妇等角色的性格特点。
4.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家乡情怀、民族精神、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5. 欣赏作品中的优美语句、段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1. 复述《丹柯》的故事情节。
2.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选取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简要描述其性格特点。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讨论、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时的态度、方法、情感等,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丹柯》为题材的短篇小说或诗歌。
2. 开展文学社团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3. 邀请作家、诗人等来校讲座,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
《丹柯》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丹柯》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评价小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2)通过合作讨论,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通过写作练习,锻炼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风貌;(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丹柯》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小说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2)文学鉴赏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小说《丹柯》的作者及作品背景;(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丹柯》;(2)学生概括小说情节,介绍人物形象。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文学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2)学生举例说明,进行课堂交流。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学习笔记;2. 结合小说《丹柯》,写一篇关于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短文;3. 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简要介绍作品内容及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过程的组织、学生的学习反馈等方面,以便于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和优化。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丹柯》文本2. 参考资料:有关《丹柯》的评论、分析文章3. 多媒体资源:与《丹柯》相关的图片、视频等4. 网络资源:有关《丹柯》的在线文章、论坛讨论等七、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小说内容;2. 互动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小说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4.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丹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丹柯》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1.2 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勇气、爱心和奉献精神的敬佩和追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丹柯》的故事文本。
2.2 教学重点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寓意和象征意义。
2.3 教学难点对故事中的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解读。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故事文本,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3 写作练习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引入《丹柯》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故事文本,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4 写作练习4.5 总结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总结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5.2 阅读理解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5.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读后感写作,评估对故事主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故事文本提供《丹柯》的打印文本或电子文档,方便学生阅读和引用。
6.2 参考资料收集关于《丹柯》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和相关研究,供学生深入研究和讨论。
6.3 教学多媒体制作课件、故事插图或视频片段,用于辅助教学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七章:教学安排7.1 课时安排将《丹柯》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用于阅读理解,第二课时用于讨论和写作。
7.2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阅读理解(30分钟),回答问题(15分钟),小组讨论(10分钟)。
第二课时:小组讨论(10分钟),写作练习(20分钟),总结和点评(10分钟)。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反思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和对主题的思考深度,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丹柯》教案丹柯教案丹柯是南京市鼓楼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她备课认真,授课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下面是一份关于《丹柯》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篇课文。
本教案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导入活动、课文理解、课堂练习与拓展、课后作业及延伸阅读。
一、导入活动1.师生问答:教师:请问各位同学,你们喜欢读小说吗?有什么经典的小说故事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学生:(举手回答)...2.展示画册:教师: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篇名叫《丹柯》的短篇小说。
请你们看这些画册的图片,猜测一下这个故事可能讲述的内容是什么?二、课文理解1.读课文:教师: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读《丹柯》这篇课文。
学生:(齐声读课文)2.课文解读:教师:根据你们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一下问题。
“丹柯”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之处?它在课文中代表了什么意义?三、课堂练习与拓展1.小组讨论:教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在你们看来,丹柯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你们认为他是一个勇敢的人吗?2.角色扮演:教师:现在,我将给你们分发一些剧本,请你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丹柯和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
四、课后作业及延伸阅读1.写读后感:教师:同学们,课下请你们撰写一篇《丹柯》的读后感,表达你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与感受。
2.推荐阅读:教师:为了加深大家对文学故事的了解,推荐你们阅读类似题材的其他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通过以上的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丹柯》这篇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同时也增强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享受到阅读和思考的乐趣,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丹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丹柯》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3)能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丹柯》;(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坚持梦想的精神品质;(3)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关爱他人,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丹柯》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3)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解读;(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丹柯》的作者及其背景;(2)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丹柯》,理解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丹柯》;(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探讨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2)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思考深度、创新意识。
3. 单元测试评价:(1)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丹柯》的掌握程度;(2)分析学生的成绩分布,找出需要加强的部分;(3)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丹柯》;2. 参考资料:有关《丹柯》的解析、评论、背景资料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4. 网络资源:相关文学网站、论坛、博客等。
《丹柯》教案
【学习目标】 1. 领会《丹柯》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悲壮情感。
对于丹柯的死,你有什么感想?
2. 能从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注意体会主题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3. 理解丹柯的英雄之举和英雄的孤独感。
【教学重难点】能从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注意体会主题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5. 小说结尾:在雷雨到来之前,出现在草原上的蓝色火星就是这样来的!这个蓝色火星有什么象征意义?【教学过程】研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1.丹柯出场前,族人们遇到了什么困境? 6.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呢?
2.在路上,丹柯遭遇了哪些困境?
四、主题拓展马克西姆·高尔基是作者的笔名,它的意思是是“最大的痛苦”,有人说从《丹柯》中能读出高尔基的痛苦,你认为这种“最大的痛苦”指什么? 3.丹柯如何应对他遭遇的困境?.归纳一下丹柯的闪光点:五、写作尝试从丹柯想到自己:我若遇到像他一样的困境?从族人想到自己:应该如何对待丹柯那样的人?请大家从以上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写自己读了这篇小说的感悟。
4. 英雄的结局当所有
人都浸在雨水洗干净了的新鲜空气和阳光的海洋里,充满了希望和快乐时,英雄丹柯死了,可他的心还在尸首旁燃烧此时此刻,族人们是怎样对待丹柯的呢?朗读最后两段。
《丹柯》导学案
《丹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会《丹柯》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悲壮情感。
2能从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注意体会主题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3理解丹柯的英雄之举和英雄的孤独感。
【教学重难点】
能从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注意体会主题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 他明白了他们的心思,因此他的心燃烧的更厉害了丹柯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从那儿拿出他自己的心来,把它高高地举在头上高高地举起他那颗燃烧的心,给人们照亮道路,自己领头向前奔去。
4.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在困难与压力面前,丹柯的光芒一点点绽放出来。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丹柯的闪光点:勇敢
自信、乐观、坚定宽容、心胸广阔自我牺牲、无私奉
献
4英雄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浸在雨水洗干净了的新鲜空气和阳光的海洋里,充满了希望和快乐时,英雄丹柯死了,可他的各位同学,多灾多难的20XX年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是20XX年留给我们的启示却依然历历在目:人类心还在尸首旁燃烧此时此刻,族人们是怎样对待丹柯的呢?生活的世界,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
或者是于天灾,或者是于人祸,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些困境。
朗读最后两段。
面对困境,人的人胆小、慌乱、绝望;有的人选择逃避,寻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独善其身;但是有一种对于丹柯的死,你有什么感想?人,他们会选择挺身而出,用勇气和魄力,带领人们走出困境。
这些人,他们共同的名字叫——英雄。
5.小说结尾:在雷雨到来之前,出现在草原上的蓝色火星就是这样来的!这个蓝色火星有什么象征意义?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英雄。
二、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丹柯出场前,族人们遇到了什么困境?
2.在路上,丹柯遭遇了哪些困境?
3.丹柯如何应对他遭遇的困境?
三、研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1.族人们遇到了什么困境?明确:.往前走,是阴森恐
怖、看不到光明的森林;
.往后退,是又强又狠的敌人,等待他们的是奴隶的命运;
6.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呢?
对英雄的赞美
对庸众的批判对英雄悲剧命运的怅惘
对英雄精神长存的信心。
小结:从不同的角度看小说,可以读出不一样的主题。
真正优秀的小说,它的主题不会是确定的。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
四、主题拓展
.一些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变得伤心、沉默、悲哀、衰弱、恐惧,已经产生了放弃自、马克西姆·高尔基是作者的笔名,它的意思是是“最大的痛苦”,有人说从《丹柯》中能读出高尔基的痛投降做奴隶的念头。
苦,你认为这种“最大的痛苦”指什么? 2.时势造英雄,在困境重重之时,英雄丹柯用一番豪言壮语赢得了族人们的信任。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集体朗读:“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
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
为什么我们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要把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郁达夫论鲁迅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我们走!喂!嘿!……”在路上,丹柯遇到了哪些困境:
五、写作尝试
从丹柯想到自己:我若遇到像他一样的困境?
从族人想到自己:应该如何对待丹柯那样的人?
请大家从以上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写自己读了这篇小说的感悟。
附我的感悟:读完《丹柯》,我的心里有感动、有震撼,但更多是愤怒与疼痛!为丹柯的无私博大、坚定自信而喝彩,更为族人的卑鄙无耻、冷漠残忍而痛心!读完《丹柯》,我分明能听到一种裂碎的声音,那是丹柯伟大的心在哭泣,在呐喊!付出了这么多,忍受了这么多。
当阴霾散去,曙光乍现,等待英雄丹
(1).在路上,人们一开始信任他,后来抱怨他,说他没有经验。
(2).当人们疲乏透顶,勇气全失时,怨恨丹柯,审问丹柯。
“你该死!你该死!” (3).他们看见丹柯的眼睛燃烧得那么亮,警戒起来,像野兽一样围住他像狼似的想捉住丹柯,弄死他。
3.丹柯是如何应对这些困境的?
. 可是他还在他们的前面走着,快乐而安详。
. 怒火在他的心中燃起来,不过又因为怜悯人们的缘故
灭了。
他爱那些人,而且他以为,他们没有柯的不是鲜花与掌声,不是感激与致敬,而是无情的遗忘与冷酷的践踏!也许正如李白写的:“古来贤者他也许会灭亡。
所以他的心又发出了愿望的火:他愿意搭救他们,把他们领到一条容易走的路上去皆寂寞。
”英雄注定与孤独为伴。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做英雄,不敢做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