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打电话》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55.81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张云峰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操作、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比较法、合作交流法,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想象、讨论、等一系列过程中动口、动手,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表格、画图白纸等教具来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用图示法记录“怎样打电话省时”的思考过程。
2、辨析各个方案,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并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1、师:课件出示打电话图片,问:他们都在做什么?生:打电话2、师:同学们,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和电话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相信,你们平时也会利用电话这一快捷便利的通信方式和家人、朋友、同学进行沟通。
同学们想一想打电话——蕴涵着哪些数学知识呢?给你们半分钟的思考时间。
(时间长短计时收费、电话号码是数字等数学信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打电话”中的数学奥秘(板书)二、探求方法、逐步优化师:同学们都说得真好,看来打电话之前一定有想好内容设计好方案,这样才能省时省钱高效节能,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请看大屏幕。
提出问题:某部司令接到上级命令,必须尽快通知7名师级军官来总部商讨钓鱼岛部署问题,怎么可以尽快通知这7名军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1、观察思考,示范引导。
提问:假设由司令员打电话一个一个通知(7名军官),同学们想一想要多少时间呢?观察思考:老师用一个简单的图把这个通知方案表示出来了。
(屏幕显示下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示意图,说一说大、小长方形各表示什么?斜线上的数表示什么?2、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师:大家都知道在战争中时间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打电话》教案实用的《打电话》教案(通用11篇)《打电话》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练习,知道打电话的一般步骤。
2、知道通电话时做到讲话内容集中,语言简明,口齿清楚。
3、学会打电话并懂得打电话中的礼貌用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打电话的一般步骤。
2、难点:打电话内容集中,语气简洁。
三、教学过程:1、提问激趣,导入课题。
小朋友,三(1)班王小红同学因为学校组织看电影,要迟点回家,又怕妈妈在家等她。
你们能帮她想个办法,怎样让她妈妈在家里知道这个事儿?(引导学生明白打电话比较快、方便)2、读一读。
(1)读1—2自然段,想想打电话首先要做什么?(2)你知道怎么样拨号码吗?(3)怎样知道号码已经拨通了?3、听示范电话,思考问题。
(1)听录音——电话对话。
(2)思考讨论:A、录音是谁与谁的电话对话?B、王小红想告诉妈妈什么?C、改:你觉得打电话中应注意什么?(3)师小结:A、通话时,做到内容集中,语言要简明扼要。
B、通知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4、试一试(分角色)同桌之间——学生上台表演——师检查(选2名中下生演)5、练一练。
(1)阅读课文第3部分,思考:A、王林要打电话给谁?怎样称呼?B、告诉王林妈妈什么事?C、这个电话你该怎么打?(2)检查(3)在说C的基础上,各自设计对话。
(4)自愿上台表演,共同评议。
(5)师小结。
(6)同桌练习。
6、作业 (选择一题)(1)给班主任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给远方的亲戚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学会了打电话。
(3)给本地少年宫打个电话,问问有关事项。
板书:先:拿耳机,拨号码接通电话接着:向对方问好问清单位再:请对方找通话人作自我介绍然后:开始通话《打电话》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交流电话号码和互打电话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2.学习用完整的语句进行对话。
3.培养幼儿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记录卡片、电话及电话模型等。
活动过程:1.引入主题,请幼儿讨论。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打电话》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打电话》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篇课文,通过打电话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打电话的基本知识,如打电话的时间、通话费用等。
同时,通过打电话这一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如通话时间占一天时间的分数,通话费用占家庭电话费用的分数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打电话这一生活情境,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打电话的基本知识,如打电话的时间、通话费用等。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如通话时间占一天时间的分数,通话费用占家庭电话费用的分数等。
3.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打电话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分数在打电话情境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生活教学法,通过模拟打电话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电话机、计时器等教具。
2.学生分组,每组一台电话机和计时器。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播放一段关于打电话的短片,引发学生对打电话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打电话的时间和通话费用等问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关于打电话的数据,如通话时间、通话费用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数据的意义和作用。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一台电话机和计时器,进行实际的打电话操作,记录通话时间和通话费用,观察和思考通话时间占一天时间的分数,通话费用占家庭电话费用的分数等问题。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关于打电话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通话时间占一天时间的分数是多少,通话费用占家庭电话费用的分数是多少等。
打电话教学目标1.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打电话的经验学生有,如何设计一个方案尽快通知到每个同学,那就要学生动脑了。
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会感兴趣,也会联系生活实际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设计方案,但是否能找到最优的方案,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本节课让学生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运用优化的思想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活动的过程,体会优化思想,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难点: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碰到了一个难题,我们来看看他碰到了什么难事?老师(急急忙忙跑进来)说:刚接到学校通知,有一个紧急演出,让我们学校的合唱队去参加,啊呀,离演出时间很少了,合唱队共有15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师:同学们,我们帮老师想想办法吧。
出示问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每分钟通知1人,怎样可以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生1:可以一个一个通知。
这样一共要15分钟。
师:你的意思是让老师一个一个通知(课件出示方案)。
×××你有什么想说的?活动2【活动】二、探讨方法生2:这样太慢了。
我们可以把15个同学分成几组来通知。
师:哦?这个同学提出了分组的办法,怎么分组呢?生1:可以分成3组,老师通知组长,在让组长分别通知队员。
生2:我觉得分的组多一些可以通知得快,可以把15人分成5组,老师先通知5个组长,再由组长分别通知。
师:这个同学说分的组越多,越节省时间,是不是这样呢?同学们可以同桌商量一下,把你们的方案记下来,待会儿一起来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师:好了吗?把你们的方案汇报一下。
哪一组先来?预设生成材料:生1:我们把15人分成3组,每组5人,先将电话打给3个组长,再由3个组长分别通知4个组员。
, 2.尽快通知其中的7个队员, 每分钟通知一人(即打一个需要1分钟)。
小组活动要求:1)讨论, 用笔在图画纸上将本小组设计的方案画出来。
2)做到相互协作, 相互鼓励, 看看哪组最先把方案设计出来!3)比一比: 看看哪个方案最节省时间!老师: 你发现了这种通知方式有什么特点?(指名说, 适时打出: 在一定的时间内知道消息的人无人空闲)。
为了便于称呼这种方法, 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
(指名起名, 适时出示教师起的名字: 无空闲相互通知法)。
大家一起在《活动单》上把它的名字写上。
⑥那下次你打通知很多人的时候会选择哪种方法?它的特点是什么?好,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开五年级数学下册《打》活动单活动一: 化繁为简, 寻找最优方案1.老师需要尽快通知3个队员。
每分钟通知一人(即打一个需要1分钟)。
1)想一想:假如你是老师, 可以用以哪些方式通知这三名同学, 用时几分钟?.角色扮演: 我来当老师(一名学生当老师, 三名学生做合唱队队员。
)2.尽快通知其中的7个队员, 每分钟通知一人(即打一个需要1分钟)。
小组活动要求:1)讨论, 用笔在纸上将本小组设计的方案画出来, (不同时间通知的人用不同的图形画, 图稍画大点。
)。
2)相互协作, 相互鼓励, 看看哪组最先把方案设计出来!3)比一比: 看看哪个方案最节省时间!活动二: 探索规律1.一个合唱队共有15人, 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 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
如果用打的方式, 每分钟通知1人, 怎样尽快通知他们?小组合作要求:1)分工合作, 画出最佳方案。
2)小组汇报本组方案。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检测反馈:如果一个合唱团有50人, 最少花多少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一个人?。
《打电话》(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能够准确拨打电话号码,理解通话时长和费用的计算以及支付方式。
2.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够对电话号码的正常拨号顺序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3.培养学生主动沟通、习惯用数字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准确拨打电话。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通话时长和费用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图、英汉字典。
教学步骤:Step 1 自我引导(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手机轮流拨打电话,讲解电话号码的组成和拨号规则,并请学生用手机查找更多相关知识,如可电话号码“1026”的含义。
Step 2 词汇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相关词汇(如电话机、电话卡、通话时长等),并用图片或图表形式向学生展示电话卡的不同种类和优惠活动等,以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
Step 3 计算通话时长和费用(15分钟)1.引导学生打开手机上的计算器,并输入10 ÷ 4,求出每分钟电话费用。
2.向学生展示电话账单,并讲解通话时长和费用的计算方式,引导学生计算出不同时长所需支付的费用。
3.为了更加直观的让学生理解,老师现场拨打电话,让学生记录通话时长,并结合之前学习的知识计算出其应支付的电话费用。
Step 4 角色扮演(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扮演出不同的场景,如拨打紧急电话、订购外卖等,让他们在模拟场景中练习用正确的方式打电话。
2.教师站在旁观察并进行点评,主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拨打电话的正确方式,并担任场景中相关人物接听电话。
Step 5 综合训练(15分钟)请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根据不同素材上的电话号码拨打电话并完成相关任务,比如查询快递、联系教师等,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能力。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寻找相关的电话号码并拨打电话,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打电话的拨号方式、通话时长和费用计算等方面有了一定理解,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拨打电话,并根据对电话号码的了解更加自信和熟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打电话》教案一. 教材分析《打电话》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打电话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打电话的注意事项,掌握正确的打电话方式,提高沟通效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电话使用经验,但对打电话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了解不够全面。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进一步提高打电话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打电话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能够正确地使用电话进行沟通。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打电话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打电话技巧,提高沟通效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打电话的技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打电话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电话机若干台。
2.电话号码清单。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寻找失物、紧急求助等,引导学生思考打电话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关于打电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打电话时的注意事项,如礼貌用语、清晰表达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提供的电话号码清单,模拟生活中打电话的情景。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醒注意事项。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情境,让学生上台演示打电话的过程。
其他学生观摩并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不打扰他人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电话进行沟通?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打电话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打电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学会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2、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3、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对比,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感悟数学思维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多种方案及发现最优方案的过程。
教学难点:发现并理解最省时方案的内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磁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师)打电话,会吗?暑假的时候,老师突然接到一个紧急通知要通过打电话直接传达给我们全校1023个同学,如果打给一个同学要1分钟时间,打完这1023个电话就需要1023分钟(17个多小时),以这样的速度传达一个紧急通知(太慢),那该怎样打才能快些呢?以最快的速度打完这些电话至少需要多长时间呢?2.板书课题(二)探究最优方案1.师:研究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数据开始(化繁为简),课件出示:问题一:暑假的时候,老师接到紧急通知,要传达给(汪瑞、姚涛、胡欣)3名同学。
若打电话通知,每分钟通知一人,需要几分钟? 2.学生汇报时间及打电话的方法,师板书。
(预设生的回答)生1:逐一通知法(3分钟)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2:师:老师觉得他有一个词用得很精确,(同时)同时什么意思?(生:同一时间),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打电话可以节约时间。
3.比较几种方法,初步感知优化思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在比较中初步感知同时打电话可以节约时间,为下面探讨7个人的问题积累了经验)4.课件出示问题二:暑假的时候,老师接到紧急通知,要传达给7名同学。
若打电话通知,每分钟通知一人,至少需要几分钟?师:这7个人没有名字怎么画示意图呢?谁有好的建议? 预设生:标序号、用字母替代等。
师:至少什么意思?5.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示意图,小组内交流。
打电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4.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让学生探讨最优方案。
2.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铅笔、颜色笔、直尺、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话,你们知道吗?打电话也有很多学问。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来研究打电话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学生小议。
师:为了庆祝“六一”节,学校组织了一个15人的合唱组,星期五放学后老师收到紧急通知,要求合唱组第二天早上彩排,老师决定打电话通知他们。
如果打一个电话需要1分钟,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所有的人在最短的时间收到通知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各样解决方法,从中选择最好的方法。
)
2.小组活动,探讨方法。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充分利用叙述、图式、颜色等方式表达出来,并算一算用几分钟。
(小组活动,教师参加研究,活动后汇报,交流辨析)
生1:我们是这样想的,老师先给3个组长打电话用了3分钟,然后由组长
分别给4个同学打电话用了4分钟,一共用了7分钟。
生2:我们是这样标上时间的:
图1
生3:第5分钟第1小组的组长给所有的组员打完电话了,但第3小组还有两个同学没接到电话。
生4:有办法,把第3小组的最后1个同学调到第1小组,可以使每个小组同时打完电话。
我们组是这样画图的:
图2
3.讲求策略,优化方案。
师:到底分几组,每组多少人才能最省时间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画一画,算一算。
(小组活动后汇报)
生1:我们把15个同学平均分成5个小组,每组3人,用了7分钟。
生2:我们组也把15个同学分5个组打电话,每个小组的人数分别是5人、4人、3人、2人、1人,又节省了2分钟。
图3
生3:我们组分成4组来打电话,分别3人、4人、4人、4人,用了7分钟。
生4:我们也是分4组,但比上一组少用了1分钟即6分钟,我们是这样安排:5人、4人、3人、3人。
生5:不用考虑分7组了,因为这样最少要7分钟。
生6:分组太少也不行,这样组长给组员打电话的时间越多。
生7:最省时间的是分成5组,依此是5人、4人、3人、2人、1人。
生8:我发现需要的时间是分组数和最后一组组员数加起来。
4.大胆设想,有所创新。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想了很多办法。
我们回顾一下,为什么一次次地节省了时间呢?
生1:因为想办法使更多人同时打电话。
生2:以上的方法组员在接到电话后是闲着的,其实他们也可以帮忙打电话呀。
生3:对,我们小组原来就是这样设计的。
(见图4)第1分钟由老师打给1个同学,有1个同学收到通知;第2分钟由老师和这个同学同时打电话,有2个同学新收到通知;第3分钟由老师和这3个同学同时打电话,有4个同学新收到通知;第4分钟由老师和这7个同学同时打电话,有8个同学新收到通知,这时收到通知的一共15个同学,所以4分钟就通知完15个同学。
图4
5.发表见解,评选方案。
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呢?请说说理由。
生1:当然是最后一种,因为这样打电话最省时间了。
生2:安排打电话的先后顺序用去的时间也不少,当你安排好了,可能用分组的方法已经打完电话,还是分组打电话比较快。
生3:我认为选择哪种方法还要看需要通知的人数,人数多就应该分组,人数少就用最后一种方案。
生4:可以这样,分组有老师安排,小组内打电话的先后顺序由我们安排。
师:你们的见解都有道理。
在安排好先后顺序的情况下,后一种方案的速度是很快的,当中还隐含着数学规律,你们找找看。
(小组讨论后汇报)生1:我发现每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人数分别是1、2、4、8,每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2倍。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下一分钟新收到通知的人数有多少?
生2:16人。
(板书:第4分钟共有1+2+4+8=15人收到通知)
师:还有别的方法算出这个总和吗?大家讨论一下。
生6:我发现可以用每一分钟新得到通知的人数乘2减1就是到这分钟的时候收到通知的学生总数了。
例如第4分钟接到通知的学生的总数是8×2-1=15人。
(板书:第4分钟共有8×2-1=15人收到通知)
师:同学们真用心思考。
按照上面的规律计算,如果时间是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生7:31人,刚才第4分钟有15人收到通知,第5分钟有16人新收到通知,15加16等于31人。
(板书:第5分钟共有15+16=31人收到通知)
生8:我的算法不同,第4分钟有16人新收到通知,第5分钟共有16×2-1=31人收到通知。
(板书:第5分钟共有16×2-1=31人收到通知)
师:如果要通知50人,最小需要多少时间?
生1:第5分钟时有31人收到通知,加上老师共有32人再同时打电话,说明第6分钟有32人新收到通知,31加32一共是63人收到通知,所以通知50人需要6分钟。
(板书:第6分钟共有31+32=63人收到通知)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感受)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打电话
第1分钟:1(人)
第2分钟:1+2=3(人)
第3分钟:1+2+4=7(人)
第4分钟:1+2+4+8=15(人)8×2-1=15(人)
第5分钟:15+16=31(人) 16×2-1=31(人)
第6分钟:31+32=6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