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中学初三语文摸底考试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4
精诚中学初三语文摸底考试第一部分(1—3题,18分)1.把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补充完整。
飞来峰上千寻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天上相应的内容。
(1)《天净沙.秋思》忠表达游子思乡之情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你积累的古诗中默写一组写“爱国”的完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四题。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班主任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时候,课堂上老师上课也用方言,校报记者请你结合此现象谈谈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你说道:(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每小题2分,共4分)①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的作品。
中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语文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绰.号(chuo)埋.怨(man)打盹.(dun)翘.首企盼(qiao)B 蓦.然(mo)魁梧.(wu)沉淀.(dian)盆器倾.侧(qing)C 孪.生(luan)沮.丧(ju)哺.育(fu)阡.陌交通(qian)D 哄.笑(hong)悄.然(qiao)妥帖.(tie)鲜妍.明媚(ya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A、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B、世博会的举办,将大副提升上海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C、今天的澳门,社会安定详和,经济持续增长,民众安居乐业。
D、我们坚信:有同胞们的支援,有兄弟姐妹的帮助,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
3、用课文原句填空。
(每空1分,共7分)⑴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⑶但愿苍生俱饱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4、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补写总结句,使语段的意思完整明确。
(不超过30字)(2分)牛顿看到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探究它的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秘密,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瓦特从水开时蒸汽顶起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马克思从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亿万次的商品交换中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广阔的道路……他们都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情境按要求表达。
(5分)教育部倡导的“读名著,诵经典”活动后,河北省也积极响应并认真落实。
初三语文摸底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qiè)B. 瞠目结舌(chēng)C. 铿锵有力(kēng)D. 恣意妄为(zì)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 恣意妄为,不假思索C. 锲而不舍,锲而不舍D. 瞠目结舌,目瞪口呆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恣意妄为,不顾他人感受。
B. 他锲而不舍,终于完成了任务。
C. 他瞠目结舌,不知如何是好。
D. 他鞠躬尽瘁,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他决定每天早起读书。
B. 他因为学习刻苦,所以成绩优异。
C.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优异。
D. 他虽然学习刻苦,但是成绩优异。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工作。
B.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C. 他像一颗星星,照亮了夜空。
D. 他像一阵风,来去无踪。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B. 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C. 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
D.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笑了。
B.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C. 春天来了,花儿凋谢了。
D. 春天来了,花儿枯萎了。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一阵风。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像一只兔子。
D. 他跑得像一只猎豹。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你不知道这件事吗?B. 你知道这件事吗?C. 你不知道这件事吗?D. 这件事你知道吗?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努力?因为他有梦想。
B.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努力?C. 他总是这么努力,是因为他有梦想。
2017年初三第一次摸底联考-中考语文模拟卷-最新整理-中考必备2017年初三第一次摸底联考中考语文模拟卷注意事项:1、全卷共150分,含卷面分5分,你必须在150分钟内完成所有答题;2、在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的《新华字典》;3、你必须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一、基础知识和应用。
(35分)1、古诗词积累。
(10分)(1)填写出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8句任选句,6分)....6..①烽火连三月,。
(杜甫《望岳》)②,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③萧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④,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⑥,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⑦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⑧,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默写李煜的《相见欢》的下阕。
(4分)2、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第(1)~(4)题。
(9分)生活像一幅画,让我们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嚼,学会欣赏。
品评每一朵茉莉与牡丹,暗香浮动与国色天香自是不同的镜界;联想人生的起伏与变化,即使天又刮风又下雨,也要xiāo洒而坦然;咀嚼生活的平凡和伟大,豪迈壮阔是大海的生活,悠闲灵动则是小溪的生活;欣赏月亮的阴晴圆缺,欣赏世间的悲欢离合,每一种景zhì都是一种美,每一种感悟都是特别的收获。
(1)根据要求填写字或拼音。
景zhì()xiāo洒()咀嚼().(2)文中一个有错别字的词是“”,这次词的正确写法是“”。
(3)“悠闲”的意思是。
“悲欢离合”中“合”的意思是。
(4)这段文字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3、名著阅读。
(4分)(1)《童年》这部著作的作者是,文中最疼爱“我”的人物是。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的作品是,在这部作品中“我”的保姆是。
4、综合性学习。
(12分)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某中学开展了“关注地方文化关注地方戏曲”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
初三语文摸底考试时刻:2006-3-6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含卷面分3分)考试时刻为100分钟。
2.本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不得超过120分。
一、基础整合(12分)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羼.(ch àn )水 筛.(sh āi )子 汀.(t īng )兰 林壑.(h è) B .玷.(zh ān)污 阔绰.(chu ò) 阴翳.(y ì) 樯.(qi áng )橹 C .打折.(zh é)腿 醮.(ji āo ) 觥.(g ōng )筹 林霏.(f ēi ) D .颓.(t úi )唐 伛.(y ǚ)偻 提携.(xi é) 偕.(ji ē) 2.找出下面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把错别字改正过来。
(3分)贻笑大方 3.下面各句子中有毛病的一项是( ),并在句子中改正过来。
(2分) A .中国已是一个体育大国,这是得到世界公认的。
B .以运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 、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具有专门性。
C .尽管实验没有成功,但谁也可不能认为这是他没有作努力的缘故。
D .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4.请你给下面的下联写出上联。
(提示:能够用你学过或你所明白的知识来填写,要求差不多符合对联的要求。
(2分) 上联: ,下联:范仲淹为天下而忧。
5.我们听说过专门多英雄人物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之因此流传千古,是因为他们曾经为我们国家和人们做出了奉献,人民永久记住他们。
请你按照下面例子的格式,写一个你所仰慕的历史英雄人物......。
(人物不能与例子相同。
3分)例子:诸葛亮,中国的一个传奇式的历史人物,他之因此被后世人景仰,是因为他有运筹帷幄的杰出的军事谋略,同时他还有对后主刘备的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写照。
2024年初三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箴.言zhēn 赐予jǐ云霓ní瓦楞léngB.莽莽mǎng 褴褛lǚ纯粹suì连翘qiáoC.娉婷pīng 宽宥yòu鄙夷bì栈桥zhànD.妄想wàng 拮据jù恣睢zì玄虚xuán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秘诀法琅禅师与日具增B.豢养脏物惊骇自渐行秽C.潮汛摇曳天娇纷繁芜杂D.旁骛萧索游弋矫揉造作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广场上音乐响起,老人们翩翩起舞,沉醉在天伦之乐的喜悦中。
B.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中国书法承载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与担当,任重道远。
C.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将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也应有备无患,最大限度地削减其可能带来的平安隐患。
D.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通过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日的电子墨水屏,使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酷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变更。
B.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纪录电影的市场记录。
C.“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D.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缘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凄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刘禹锡,唐代(朝代)诗人,在扬州的一次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他屡遭贬谪、明珠暗投的命运赐予怜悯,故其作此诗答谢。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02(浙江通用)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语言应用·友好交流(10分)(2023·山东德州中考)为促进和加强东盟国家与德州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开展贸易、经济、文化和人文领域合作,近日,“东盟投资推介会——走进德州”活动在我市开幕。
(10分)1.东盟某国某校研学团来德州进行研学。
德州某中学学生会征集为期一天的研学路线设计方案,请你参照德州旅游景区相对位置图做一个合理设计,并阐述设计理由。
(5分)参考景点:①大运河②苏禄王墓③德州市博物馆④德州市体育公园⑤宁津蟋蟀谷⑥千年枣林游览区⑦海岛金山寺⑧颜真卿公园⑨邢侗公园⑩泉城极地海洋世界⑪禹王亭博物馆⑩三国文化广场⑩千佛塔⑩黄河故道森林公园⑮四女寺风景区2.下面的欢迎词存在三处不恰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修改。
(3分)亲爱的朋友们:上午好!我代表至川中学,对远道而来的你们表示热烈欢迎!中国有句俗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你们马上即将开启德州研学之旅。
相信这次研学活动,定会让你们收获颇丰。
最后,希望大家遵守出游纪律,注意人身安全。
否则,后果自负!3.在欢送宴会上,东盟学生为每位同学送了一份礼物——“猫屎咖啡”。
小新同学脱口而出:“猫屎咖啡!还不臭死了!”场面一度尴尬。
请你用幽默的语言化解尴尬。
(2分)二、信息辨识·关注自然(15分)(2023·浙江湖州中考)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15分)◎材料一(来源: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材料二划定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其中32个陆域优先区域总面积276.3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28.8%,对于有效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物种及其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
颁布20多部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法规颁布和修订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种子法、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覆盖野生动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安全、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等领域。
2019-2020学年度初三开学摸底测试(含答案)九年级下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30分)1.用正楷或行楷字体抄写下面的诗文。
(4分)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
(注:这句出自晚明文学家李日华赠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诗,被印刻在了中国支援意大利的医疗物资包装箱上。
)2.根据提示默写诗文原句。
(10分)(1)清明时节雨纷纷,▲。
(杜牧《清明)》(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3)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秋思》(4)回首向来萧瑟处,▲。
(苏轼《定风波》)(5)官船来往乱如麻,▲。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6)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8)《出师表》中写诸葛亮在艰难时期承当重任的句子是▲,▲。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7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遭受了一次次磨难,每一次都能浴火重生。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中华民族又一次经受严jùn(▲)考验。
医务工作者、人民子弟兵和众多党员、干部、群众冲向抗疫一线,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向心力、níng(▲)聚力、战斗力róng(▲)铸到一个空前的强度,爱心、情怀、责任放射出最璀cān(▲)光华,用忠诚、智慧、生命谱写了新时代最壮丽的英雄史诗。
(1)新冠(▲)严jùn(▲) níng(▲)聚róng(▲)铸璀cān(▲)(2)根据下联,将上联补充完整上联:以▲和勇气▲新冠病毒;下联:用忠诚与智慧谱写英雄史诗。
4.综合性学习(4分)近视是中学生绕不开的话题,为此,初三·1班将开展“未来之光——护眼行动”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请你调查】(1)围绕本次活动主题,我们准备对初三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请你为问卷设计两个问题。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辽宁专用)01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测试范围:九年级上下册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应和.(hè)涎.水(xián)菌.子(jūn)兴高彩.烈(cǎi)B.徇.职(xùn)哀悼.(dào)两栖.(xī)迥.乎不同(jiǒng)C.谰.言(lán)毋.宁(wú)殒.石(yǔn)盘虬.卧龙(qíu)D.亘.古(gèn)行.辈(háng)桑梓.(zǐ)颠沛.流离(pèi)2.(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小巷越是久远,越幽深,越蜿蜒,越斑驳,历史的就越深,文化的底蕴就得越深厚。
把小城比作一本线装书,那么这一条条小巷就是书中那一行行的文字,需慢慢才能其深邃的内涵,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小巷,江南的小城才生动起来,情趣盎然起来。
A.积淀积累如果优美绝伦品味玩味B.积淀沉淀既然美轮美奂体味品味C.沉淀积淀如果优美绝伦品味体味D.积累积淀既然美轮美奂玩味品味3.(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不要叹人生苦短..装订....,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
建造一条怎样的路,装订一本怎样的书,这是一个人生命价值与内涵的体现。
有的人的足迹云烟......一样消散无痕,有的人却是一本耐读的厚书,被历史的清风轻轻翻动着,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以深情的启迪..与深刻的昭示。
A.“足迹”“光阴”“云烟”“启迪”都是名词。
“人生苦短”“生命价值”“轻轻翻动”都是偏正短语。
B.“有的人的足迹云烟一样消散无痕”一句的句子主干是“云烟消散”。
C.“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是一个并列复句。
D.“建造一条怎样的路,装订一本怎样的书,这是一个人生命价值与内涵的体现。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初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本次初三语文模拟试卷旨在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等多个方面。
以下为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角色(ju é)暂时(zàn)浑身解数(xiè) B. 追溯(sù)应届(yīng)首屈一指(shǒu) C. 譬如(pì)应届(yīng)惹是生非(rě) D. 角色(jiǎo)应届(yīng)惹是生非(rě)答案:C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经过长期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清华大学。
B. 篮球比赛时,他总是第一个先到场。
C. 旅游胜地桂林山水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
D. 这部小说构思巧妙,故事情节紧凑。
答案:A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他的演讲让听众如醉如痴,掌声如雷。
B. 无论多么困难,我们也要坚持不懈地完成这项任务。
C. 他经常吹嘘自己的棋艺天下第一,真是见人盖过。
D. 这部电影画面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C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干什么呢?”我问道。
“练习唱歌。
”她回答道。
B.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童话中最感人的故事。
C. 《窃读记》写于1952年,作者林海音的小说是以“英子”的视角叙述故事的。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孔子的名言。
答案:D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班的同学更加团结友爱了。
B. 他不但很瘦,而且精神很饱满。
C.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D. 我们班的“哭鼻子”大王的鼻涕可多了,每天至少五大碗以上。
答案:C二、填空题(20分)6、《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瑰宝,其作者是_______,《红楼梦》主要描写了_______和_______的故事。
精诚中学初三语文摸底考试第一部分(1—3题,18分)1.把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补充完整。
飞来峰上千寻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天上相应的内容。
(1)《天净沙.秋思》忠表达游子思乡之情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你积累的古诗中默写一组写“爱国”的完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四题。
(1)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一段完整不少于50字的话。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班主任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时候,课堂上老师上课也用方言,校报记者请你结合此现象谈谈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你说道:(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每小题2分,共4分)①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的作品。
它继续了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②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答:第二部分(4—25题,共52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7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4.文章是东晋末年的___________(人名) ,本文选自《》。
5.文中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之不能尽其材。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虽.有名马________(2)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3)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__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章借千里马寄予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假如你是“千里马“,又不被统治者重视,你会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17分)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
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是当前既能获得能源,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
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1014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可望达到7.4×1013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
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无污染,廉价,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非常广阔。
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
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
④近十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据预测,今后15年内,太阳能热水器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城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至少..占总户数的25%。
太阳能空调作为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太阳能利用方式,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望今年走进百姓生活。
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一系列太阳能技术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
现在我国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对太阳能发电有了很大的需求,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把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也将实现“到处阳光到处电”。
11.给加点的字注音。
(1)潜(..).力(2)用之不竭.()12.阅读第①段回答,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3分)13.阅读第③段,概括我国开发太阳能资源的有利条件。
(3分)14.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至少”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夏天到了,小凡母亲打算购置一台传统的电空调。
小凡阅读本文后,建议买太阳能空调。
请你替小凡拟一段话,说服母亲改变想法。
(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3题。
(19分)默爱如山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
”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
他说:“瞎胡唱,别唱了。
”我说:“你唱一个。
”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
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
“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
“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
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
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
”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
”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
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
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
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
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
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
”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
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
”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
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
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
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
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
”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
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
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
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
”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
”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
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睛。
17.看拼音写汉字。
(1)杜zhuan( ) (2)chan( )动18.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作者主要描写了儿时哪几个生活片断。
(3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请你说说文中“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3分)“我”对“父亲”的感情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
20.“父亲”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请从一个方面举例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