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巴杜夫人
- 格式:pdf
- 大小:222.84 KB
- 文档页数:2
路易十五的情人写影评,结合逢巴杜夫人为原型,写五
百字
蓬巴杜夫人不只是简单地作为路易十五的情妇,她对政治、艺术、文化都有着非常直接的参与。
18世纪上半叶,情妇在法国社会成为
一种被普遍承认的关系,有点儿像我国古时候小妾的身份。
法国是一个天主教国家,《圣经》里明确规定一夫一妻制,但国王又很难遵从这一点,因此就有了“情妇”这种关系,并逐渐流行于整个上流社会。
为了获得政治地位,蓬巴杜夫人用极高的艺术品位取悦路易十五。
当时的宫廷中,路易十五的情妇们想尽各种办法取悦国王,蓬巴杜夫人的绝招就是培养了很多艺术家,推崇戏剧和音乐,让宫廷专业的艺术家演一些世俗的内容给国王看,这与当时盛行的伟光正题材完全不同,博得了路易十五的欢心,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给蓬巴杜夫人。
蓬巴杜夫人在凡尔赛宫掌权长达十几年,靠的不是她的美色,而是她的智慧。
在电影中,可以听到她常常说:“我在为法兰西工作。
”没错,作为国王的朋友进到宫里,她主要作为国王的参谋、助手和亲信参与政治和国家管理。
这不仅取决于她超人的艺术鉴赏力,也由她超人的智慧,使得法兰西正常运转。
在这个期间,她遭到以太子为首的贵族集团的反对、陷害和打击。
遭遇闺蜜的背叛,孩子的夭折,国王的遗弃…….她都挺过来了。
最终,在积劳成疾的过度劳累后,她在仅仅43岁的年龄逝去。
在她去世几个月后,太子也离开了人世。
看了这个电影,我认为,不论女人还是男人,这世界上要有所作为,最可靠的就是智慧。
狂热的粉色拥戴者:蓬帕杜夫人作者:唐虹来源:《今日中学生·初一版》2019年第02期蓬帕杜夫人(1721-1764),全名让娜·安托瓦妮特·普瓦松,是18世纪法国上流社会的交际名媛,也是欧洲洛可可艺术的积极主导者和推动者。
这位聪明美丽的女性不仅左右法国政坛,还活跃于艺术领域,帮助各界文化艺术名流,使得他们的著作能够千古流传。
粉色在18世纪以前的欧洲本是年轻贵族男子专属颜色,但蓬帕杜夫人最喜欢蔷薇一般的粉。
她将粉色作为自己主要的服饰颜色,并以此获得了国王路易十五的青睐。
在蓬帕杜的影响下,粉色在贵族夫人小姐中流行起来。
在一些关于她的画作里面,我们不难发现,她的衣着与居室都会使用大量的粉色。
接下来一起去欣赏这些让人少女心爆棚的画作吧。
回家弗朗索瓦·布歇是法国洛可可艺术的代表人物,也是蓬帕杜夫人的门客,他为蓬帕杜夫人绘制的这幅肖像(图1)广为流传。
华丽的居室内摆着各种做工复杂且精致的家具,蓬帕杜夫人半倚床榻,手上还拿着一本翻开的书,平添了一丝文学气息。
夺目的绿色衣裙上面绣着繁复的粉色蔷薇花,并伴有白色蕾丝展现复杂的工艺。
庞大的衣裙下面,一双粉色的高跟鞋若隐若现,地上也随处散落着淡粉色的花朵。
绿与粉碰撞出了梦幻一般的氛围,倒显得人物不那么真实了。
图2是布歇为蓬帕杜夫人画的另一幅肖像,仍延续华丽梦幻的洛可可风格,场景则从室内移到了室外。
幽静的庭院里,花坛旁的蓬帕杜夫人右手拿着一支蔷薇,轻轻倚靠在旁边一座雕塑的石基上。
身上的蔷薇色衣裙绣满了蕾丝花边,在光影之下,白皙的皮肤让她看起来宛如一个瓷娃娃。
图3是宫廷画师德鲁埃于1764年蓬帕杜夫人去世前后完成。
蓬帕杜夫人坐在一台缝纫机前,身着一袭白色长裙,上面绣着繁复的花饰。
当时她已经42岁,尽管身患疾病,却仍然用浓重的粉色腮红来俩持自己在世人面前的美丽形象。
作为当时的时尚潮流人物,蓬帕杜夫人将自己的风格吹遍了整个欧洲无论男女都热衷于化妆,并且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会用浓厚的腮红作为整个妆容里最重要的部分。
是蓬帕杜夫人把法国推向战争深渊的吗蓬帕杜夫人(1721—1764年),又译蓬巴杜夫人,全名让娜·安托瓦妮特·普瓦松,蓬帕杜侯爵夫人,是法国皇帝路易十五的着名情妇、社交名媛。
是一个引起争议的历史人物,她曾经是一位拥有铁腕的女强人,凭借自己的才色,蓬帕杜夫人对路易十五的统治和法国的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
其中争议最大的说法,是蓬帕杜夫人曾将法国推向战争的深渊。
很多专家举证,说如果不是因为蓬帕杜夫人,法国至少可免除7年不必要的战争。
传说,蓬帕杜的枯荣兴衰几乎与拿破仑一样富有传奇色彩。
她生于巴黎一个不起眼的中产阶级家庭。
她的父亲弗朗索瓦·普瓦松,四十多岁时续弦,娶了一位门当户对、远近闻名的年轻美人儿。
普瓦松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出差在外。
有一段时期,为了逃避因从事投机生意而带来的牢狱之灾,他不得不长住国外。
在这期间,传闻普瓦松夫人红杏出墙。
所以她的生父是谁这个问题上,曾有过长时间的争论。
她在性格上酷似她的教父,后来成为她的法律监护人,不过,据说包税人图尔内姆也与其母亲有染。
同时代的人都难以相信这个光彩照人的小女孩,会是普瓦松这样一个俗人的女儿。
作为法国伟大太阳王的曾孙,路易十五继承了其曾祖父一切好色淫奢的特点,却将雄才大略轻易抛弃。
于是,他不可避免地遇上了“巴黎最美丽的女人”蓬帕杜夫人。
她的美丽,使她声名远播,以至于让国王都神魂颠倒。
于是,国王常常借打猎的机会,有意无意地穿越她家的林地,这时,她便会适时出现。
深懂颜色调配的她,或者穿着一身浅蓝色的衣服,坐在粉红色的马车上,或者穿着粉红色的衣服,坐在浅蓝色的马车上,远远望去恰似一幅美丽的油画。
路易十五被她的美丽打动,为了见她一面,国王的打猎开始变得十分频繁。
不久后,国王加封她的丈夫埃蒂奥斯为蓬帕杜侯爵,埃蒂奥斯夫人也因此变为蓬帕杜夫人,这样,她便可时时跟国王在一起了,也因此成就了她与路易十五长达20年的蜜月生活。
蓬帕杜夫人善于利用自己的情感,让国王对自己的建议言听计从。
路易十五情妇蓬帕杜夫人简介蓬帕杜夫人,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著名情妇、社交名媛。
是一位拥有铁腕的女强人,凭借自己的才色,蓬帕杜夫人影响到路易十五的统治和法国的艺术。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路易十五情妇蓬帕杜夫人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蓬帕杜夫人简介中指出她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她出生于1721年12月29日,她的全名叫让娜;安托瓦妮特;普瓦松蓬帕杜侯爵夫人。
她是一名非常有才华的铁腕式女强人,也是著名的社交名媛,蓬帕杜夫人和她的弟弟一起设计了路易十五广场等建筑物,是一位非常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蓬帕杜夫人简介中还记载有关于她在艺术上的成就,正是因为蓬帕杜夫人,洛可可美术才得到极大的发展。
而蓬帕杜夫人本人还是时尚代言人,一直都走在时尚的前沿,将洛可可美术这一罗曼蒂克艺术风格传遍了整个欧洲。
而且蓬帕杜夫人本身还有一副好嗓音,她个人主导的演唱和表演就有1000多场,而且她还资助了许多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如后世著名艺术家布歇等人。
在建筑、表演、时尚的发展上,蓬帕杜夫人是功不可没的。
蓬帕杜夫人简介中还强调她才是实际上的法国王后,凭借她的聪明才智,紧紧抓住了路易十五的心,而不仅仅是路易十五肉体上的玩物。
而且她在政治山独到的见解折服了路易十五,她让路易十五帮助王后还清了大量的赌债,不仅让路易十五刮目相看,还让王后一直都对她心存感激。
但真正让蓬帕杜夫人留名的还是她引发让法国受到沉重打击的七年战争。
因此世人对她的评价很有争议,但史学家们称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蓬帕杜夫人功大于过。
蓬帕杜夫人的故事史料记载中关于蓬帕杜夫人的故事有很多,蓬帕杜夫人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女性,蓬帕杜夫人和她的弟弟一起设计了路易十五广场等诸多建筑物,蓬帕杜夫人是路易十五的众多情妇中的一位,但是她却能在路易十五众多情妇中脱颖而出,紧紧地抓住路易十五的心,她凭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美色,更是自己独特的魅力,成为路易十五实际上的王后。
而且她还是比较有度量的女性,在取得路易十五的宠爱之后,还劝说路易十五帮助名义上的王后还清赌债,蓬帕杜夫人的举动让路易十五刮目相看,而且越来越喜欢她,王后还对蓬帕杜夫人心存感激。
蓬巴杜夫人:做维纳斯,更要做雅典娜古龙大师有云:“聪明、美貌、财富,女人拥有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不幸。
”这一句话让多少红颜扼腕叹息,然而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女子,她艳若桃李,才识过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叱咤整个18世纪的风云人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路易十五最为出名的情妇—蓬巴杜夫人的传奇一生。
蓬巴杜夫人像蓬帕杜夫人本名让娜-安托瓦妮特·普瓦松,1721年12月29日生于巴黎一个不起眼的中产阶级家庭。
她的父亲声名狼藉,但是母亲却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女子。
九岁那年,一位知名的女巫预测让娜会成为法王的情妇,征服国王的心。
1741年,19岁的让娜在母亲的安排下,同自己的教父,也是一直承担让娜母女赡养责任的贵族查尔斯的侄子小查尔斯完婚。
这次婚姻让她获得了离皇家牧场很近的Étiolles物业,凭借着过人的聪慧和美貌,让娜成功的打入上流社会。
蓬巴杜夫人画像/布歇 /1746年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伏尔泰和夫人是挚友,也是夫人沙龙里的座上宾,她称赞夫人“有一个缜密细腻的大脑和一颗充满正义的心灵”让娜没忘记女巫的语言,而风度翩翩、英俊不凡的路易十五身上所有的圣光都使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女皇”之路。
她深谙时尚之道,在国王打猎的路上频繁的创造偶遇机会,在气氛浪漫的森林里,如童话般的马车上早就声明在外的“巴黎最美的女人”和自己频频擦肩而过,国王的好奇心被激发到极致。
彼时波旁王朝正值鼎盛,年仅二十岁路易十五掌握着绝对的权利,是整个国家的白马王子1745年初,让娜常常坐在马车上经过的那片森林1745年2月,25岁的让娜受邀参加宫廷化装舞会,她化身狄安娜女神,曼妙的身姿萦绕在国王和侍从所扮演的紫杉树篱周围,国王再也无法抑制住心中的爱意,抓住佳人的手一探芳容,自那天起,她的马车开始不断出现在出入凡尔赛宫的路上。
1745年3月31日,路易十五封爵让娜,自此,震撼了整个西方政治和艺术史的蓬巴杜夫人,正式步入历史舞台。
1745年的宫廷舞会,让娜与国王定下誓约的地方——The Yew Tree Ball凭借着自身的魅力,蓬巴杜夫人得到了路易十五热烈的宠溺和依恋,随之而来的是数不清的赏赐和荣誉,而她深知仅凭年轻美貌无法留住路易十五轻浮的心,于是她利用自己的才华智慧,让路易十五看到自己美丽的外表下还有一颗睿智的内心,首先她的视线落在了恢弘壮阔的凡尔赛宫上。
洛可可之母——蓬巴杜夫人
反映出法国十八世纪的潮流趋势
精致到极点
奢靡到极点
繁琐到极点
艳丽到极点
而这一切都源于画作中的女人
这位受世人追捧的宠儿还有另一个身份——国王路易十五的第一情妇,又名“蓬巴杜夫人”
都说钻石和珠宝是女人的挚爱,这一点在蓬巴杜夫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路易十五的放权,让蓬巴杜夫人极尽的追求物质奢华,不论是建筑还是服饰,甚至一套瓷器也是精美绝伦,奢华之气达到顶峰!
作为国王路易十五第一宠爱的情妇,蓬巴杜夫人成了名副其实的时尚风向标,流行趋势全凭她的好恶来决定,“洛可可”由此诞生,蓬巴杜夫人也被人称为“洛可可之母”
整张画都透漏着四个字
珠!光!宝!气!
当时这幅画的画家布歇正好是蓬巴杜夫人的绘画老师,而这些不和谐因素正好是画铜版画的工具,布歇此时把这些画上去正好说明蓬巴杜夫人正在学画,也侧面向老师致敬。
蓬巴杜夫人去世后留下书籍上千册,可以说这幅色粉画巧妙的将夫人对音乐与文学的热爱表现了出来。
不管后世对蓬巴杜夫人的评价如何,聪明,执着,美丽的蓬巴杜夫人,作为“洛可可之母”仍然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象征!。
《蓝绿色调的蓬巴杜夫人》布歇(法国)-世界名画鉴赏
(104)
蓝绿色调的蓬巴杜夫人
法国画家弗朗索瓦·布歇创作于1756年的油画作品《蓝绿色调的蓬巴杜夫人》,这幅画现今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局部图
蓬巴杜夫人被称为路易王朝第一美人,是路易十五的情妇、社交名媛,也是一个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
她出众的美貌与社交上的天分让她登上了历史舞台,她的影响力也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局部图
这幅画是布歇画过的最出彩的人物肖像画之一,画中人物高贵、典雅、妩媚,纤细优美的身体穿着瑰丽华贵服饰,娇嫩光泽的脸上,双眼闪动着光芒,她侧身静坐于画面中,在高贵华丽的环境衬托下发出夺目光辉。
局部图
布歇在这幅肖像中使用蓝绿色调,突出人物的高雅气质,运用极细腻的笔法精微刻画衣着配饰的质感。
”
局部图
法国绘画史对他的评价是:“人们对布歇的作品不屑一顾,因为在他之前有华托,之后有弗拉戈纳尔,他没有前者的深刻,没有后者的才智和强烈。
可是,他是这链条上承上启下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他具有独特的风格与色彩,当位于最伟大的大师之列”。
蓬巴杜夫人
弗朗梭瓦·布歇的"艺术保护人",除了路易十五这位至高无上的帝王外,就是那位左右宫廷艺术趣味的侯爵夫人蓬巴杜了。
历史上人们对蓬巴杜夫人的评价不尽一致。
借用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对她的评语是:"她灵魂正直,心地公平,如此名姬,实为旷世罕见。
"至于她在法国文化艺术上的作用,那实在太重要了。
在我们鉴赏布歇的这幅肖像画时,不得不用一定篇幅去谈论一下这位女权贵。
蓬巴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金融投机商家庭。
最初嫁给埃蒂奥尔,很快成了巴黎社交界的红人。
进入宫廷后立即博得国王的青睐,成了他的第二情妇。
1744年,路易十五的第一情妇沙托鲁突然死去, 这位"埃蒂奥尔夫人"便与其丈夫离异,进而正式成为国王的私人秘书。
路易十五封她为蓬巴杜侯爵夫人。
初进凡尔赛宫时,蓬巴杜夫人谦逊地只住顶楼几间普通房间。
由于她才貌出众,会取悦宫中显贵,特别是王后玛丽。
经过与国王五年的姘居,渐渐从顶楼搬进国王的豪华居室,在宫中也日益稳固着她的地位。
路易十五给她以更多的特权,从生活到内政,她成了路易十五的"总管",谁想得到皇上的恩宠、提升或某种特权,非走她的门路不可。
后来她把这份"总管"的特权,经皇帝之手分了一部分给她的弟弟马里尼侯爵,命他总监王室建筑事务(巴黎军校、协和广场、枫丹白露宫配殿、爱丽舍宫筹建……即是这位总监与蓬巴杜夫人共同规划建造的)。
她喜欢蔷薇色,于是皇家塞夫勒瓷厂出产的瓷器被冠以"蔷薇蓬巴杜"的名字。
她亲自设计的一种宫内服饰,被命名为蓬巴杜式便服,后来凡是她喜欢、她接受以及她点头的一种面包、一道菜肴、马车造型、扇子花色、化妆品、丝带等等,都与她的芳名联系起来,成为宫内外最高贵的流行款式。
她是路易十五式(即洛可可)艺术的主宰,一切以她的好恶为准,人称"洛可可的母亲"。
自从布歇进入路易十五的宫廷后,就被指定为蓬巴杜夫人的素描与版画教师。
她和布歇的艺术趣味也一拍即合,蓬巴杜让布歇给她久居的贝尔维尔城堡和库莱西城堡负责设计全部装饰。
从此,布歇在宫中的地位日益巩固,布歇为这位夫人所画的肖像也最多,这一幅《蓬巴杜夫人》是布歇为她所作的所有肖像中,堪称最佳的一幅。
布歇在这幅画上把这位控制着西方世界时尚的显赫夫人的形象,画得珠光宝气,就象一顶满缀着珍珠的宝冠,仪态显得那样雍容华贵。
那种傲慢与对所有事物不屑一顾的聪明女人的样子,活灵活现地跃然于画布上,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通过画上反映在镜子里的书橱和桌下的书籍,还暗示着她的博学(这一部分因画面下部被切割,此处见不到了)。
夫人斜倚在铺着羽绒衾的床上,华贵的缎子撑裙,缀满着五彩缤纷的花饰,胸前一朵大缎子蝴蝶结,更增添了她的美艳。
她的左手支靠在绣花的枕头上,右手拿着一本还在阅读的诗集。
在这幅画被切割了的下半部,还可见到她的家徽:蓝地上三座尖塔。
在左下方,还有一只西班牙的爱犬咪咪。
地板上散放着蚀刻铜版画的工具,表示她在向布歇学习版画技术。
但在左角的洛可可式的小茶几上,仍可见到夫人使用过的鹅管笔、封信火漆和一封未发的信。
此画作于1756年间,约有35×44厘米大,现藏英国爱丁堡苏格兰国立美术馆。
画家布歇在蓬巴杜夫人34岁时为她画的一幅肖像:她穿了一件质地轻薄的裙装,胸部的倒三角形紧身胸衣与以往的平褶样式有明显的不同,呈现出凸凹相间的复杂图案,袖子采用了多层的细碎褶边,低胸的领口上装饰着重叠的蕾丝花边。
这是一种典型的洛可可风尚,由于这个漂亮的女人总是穿着这样的衣服出现在凡尔塞宫的庆典仪式或其它的重要场合,她的洛可可趣味在贵族女性的追崇下,很快成为风靡欧洲的流行样板。
蓬巴杜夫人本名珍妮·安东尼特·波颂,自从24岁时成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后,
便担当起艺术女神的角色,成为洛可可艺术的积极倡导者。
在她的庇护下,画家瓦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创作出大量代表洛可可艺术最高成就的传世之作,不仅如此,他们的创作还涉及了室内装饰、家具、陶瓷器皿、金银首饰、壁纸、壁毯甚至拖鞋,洛可可风尚经过蓬巴杜夫人的肆意挥洒,终于在整个欧洲的天空弥漫开来。
苛刻的艺术词典中,洛可可风格被认为是矫饰、奢侈和浮华的代表,在现代时装中,其繁复华美的特征常被用来形容华贵的晚装或婚礼服。
作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人物,蓬巴杜夫人不仅将她的个人趣味投射在艺术、建筑、园林、礼仪公关等领域,其服饰风格更是贵族妇女争相仿效的对象,以至于许多东西直接以她的名字命名,比如蓬巴杜发型、蓬巴杜印花平纹稠等。
那是一个肉体享乐的时代,女人们将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设计成可供观赏的美妙元素:大量的蕾丝花边,大量的薄纱装饰,低胸的领口,夸张的头饰、挑逗的黑痣……洛可可趣味在这里也可以引申为优雅的色情艺术。
除了蓬巴杜夫人以外,路易十五的另一个情人杜巴莉夫人以及玛丽·安托瓦奈特等宫廷命妇,都是当时欧洲的时髦偶像,她们的审美趣味在皇权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地高贵和咄咄逼人。
服装的特权上溯到路易十四时代能找到更加典型的例子,这个奢侈的皇帝不仅自己沉迷于豪华的服装、装饰、宫殿、家具和酒筵中,还为周围的贵族们树立了高不可攀的榜样。
有资料记载,那些贵族一旦进入宫廷社会就“不得不倾家荡产来维持自己现存的地位”。
路易十四通过对贵族们虚荣心的利用,轻而易举地控制了他们的财产,并将他们收归在宫廷的小圈子里随意驱使。
这样的现象即便在今天也不鲜见,我们可以想见一些美女名媛如何在雪片般地帐单里苦苦地支撑着,她们忍气吞声地周旋在男人和金钱之间,为的只是在个的灯火辉煌夜晚穿一身名牌亮相。
为了维护体面的形象女人们付出的的确太多了,据说蓬巴杜夫人死后还债台高筑,200万法郎的巨债追随着她的幽魂至今未能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