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对外科技合作计划对外研发合作专题项目中期检查结果
- 格式:pdf
- 大小:365.83 KB
- 文档页数:10
外事办对外合作交流总结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合作交流在各个领域中变得日益重要。
作为一家负责外事办的机构,我们一直致力于促进和推动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现将此次对外合作交流的总结如下。
一、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我们积极参与了多个国际组织的活动,并与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通过这些合作,我们得以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学习先进技术、推动合作项目的实施等。
同时,我们也为国际组织提供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增强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二、拓展与外国机构的合作我们与多个外国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各类项目。
这些合作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
通过与外国机构的合作,我们不仅可以互相学习借鉴,还可以共同解决一些共同面临的问题,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三、组织外事考察和交流活动我们组织了多次对外事考察和交流活动,邀请外国代表团来访我国,也派出我方代表团出访其他国家。
这些活动使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况,促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同时,这些活动也为我们开展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合作伙伴。
四、加强人员培训和交流我们注重人员培训和交流,通过邀请外国专家来我国进行培训,派遣我方人员到外国接受培训,促进了知识和技术的传播。
这些培训和交流活动不仅提高了我方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增进了与外国同行的交流和合作。
五、推动合作项目的实施我们积极推动了多个合作项目的实施,包括科技合作项目、教育交流项目、文化交流项目等。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我们共同研发了一些创新技术,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文化交流。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对我国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我们建立了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与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这些平台,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国际前沿动态,把握合作机会,推动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
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项目验收报告_
考察报告
一,编写大纲
1,项目任务合同书规定的任务,考核目标和主要指标;
2,对项目考核目标调整情况的说明(如无调整此项不写);3,项目执行情况综述;
4,项目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创新性的评述;
5,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专利,专著,产品,论文,获得的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的分享情况;
6,项目成果对本学科及其它学科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7,项目成果目前的应用,转化情况及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8,项目在人才引进和培养及组织管理情况;
9,项目在实施中国际合作所起作用的评述;
10,经费使用情况;
11,存在问题;
12,签章(项目责任人签字,项目承担单位盖章).
二,格式要求
1,文字简练;
2,报告的密级与课题规定的密级相同;
3,报告文本统一用A4幅面纸,文字一律用计算机打印填报;
4,报告文本第一次出现外文名称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出现时可使用缩写;
5,附表在中国国际合作网站(/index.a)下载.
三,编制程序及时间要求
项目完成后30日内,由项目组根据项目完成情况编制本报告,并由项目责任人签字,项目承担单位盖章后提交计划办公室,申请验收.。
赴英国执行中英大气科技合作项目总结李建陈昊明李妮娜(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1概况按照中英大气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JWG)合作项目“数值模式在东亚地区模拟性能的评估与改进”的研究计划,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气科院”)李建研究员、陈昊明副研究员和李妮娜3人于2019年3月31日至4月5日访问英国气象局,同英国气象局全球模式评估与发展部(GMED)研究人员就数值模式的研发和评估进行了充分交流,重点针对数在东亚的改进和辨率模式的精细化评估与英方进行了深入研讨%详细了解了英国气象局模式研发团队在模式评估和物理过程研发方面的最新进展,并进一步商讨了中英双方在东亚地区模式改进方面的合作意向,为后续气科院模式团队深入开展模式评估和改进工作提供思路。
2交流主要内容与英国气象全评估与发展部(GMED)负责人Sean Milton博士、水循环与反馈研究团队负责人Gill Martin博士、模式评估与诊断团队负责人Prince Xavier博士、模式诊断与评估方法研发团队负责人Marison Mi t ermaier博士、中英“向服务伙伴的气候科学”计划(CSSP-China)第3工作组Peiii Wu博士和第4工作组Kalii Furtado博士以及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交流。
在英国气象局访问期间,李建研究员介绍了气科院气候系统模式(CAMS-CSM)的研发进展,陈昊明副研究员介绍了CAMS-CSM模式与英国气象局全球大气环流模式(UM-GA)对东亚夏季风模拟偏差的比较,李妮娜介绍了CAMS-CSM和UM-GA模式模拟的青藏高原东坡降水偏差的精细化特征及其环流特征。
英方专家详细介绍了英国气象局在数值预报模式评估技术、全球模式模拟偏差归因分析和东亚季风变率模拟与改进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如下3个方面。
2.1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检验评估英国气象针辨率的检验发展了高分辨率检验框架(Hi-RA),已将邻域空间检验方法应用于区域模式系统确定性预报和集合预报的业务评估当中。
Monitoring Analysis of China-EU Cooperation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 2019作者: 南方[1];韩炳阳[1];沈云怡[1];任孝平[1];杨云[1]
作者机构: [1]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北京100081
出版物刊名: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页码: 61-69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1期
主题词: 欧盟;科技合作;年度监测;国际合作
摘要:中欧科技合作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核心内容.在中美局势紧张、中美在高技术等领域合作受限的情况下,中欧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2019年中欧科技合作情况开展了年度监测.结果显示,中欧双方科技合作发展稳定,在多领域签署了合作协议,资助设立了多类合作项目,科研人员交流往来密切,建设基地平台种类丰富,宣传活动的举办也对双方科技合作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5.11.04•【字号】•【施行日期】2015.11.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际科技合作正文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意见各市科技局,各高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为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高起点、高层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构建全省科技领域开放创新新格局,进一步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现就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制定如下意见。
一、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一)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合作新机制。
深入贯彻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围绕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部署,突出科技合作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聚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在国家互联互通交流机制和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定框架下,着力与沿线国家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著名大学和企业开展高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科技合作。
强化企业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省内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搭建平台,提供支持。
鼓励科技型企业争取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战略性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发挥省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双边合作,增强技术交流,促进先进技术及成果的引进、输出和转移转化。
(二)加强与重点国别在重点领域的科技合作。
发挥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省州合作平台的作用,把双方科技合作作为友好省州间交流的重要内容,实现合作共赢。
创新合作思路,完善合作方式,增强合作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市与科技合作对象所在国(省、州)签署科技合作协议,纳入全省国际科技合作的框架内予以支持。
坚持科技需求导向,执行好与以色列、白俄罗斯等国家的已有科技合作协议,重点加强与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在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软件技术等对方优势领域的技术合作与人才交流,突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附件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9年度联合研发与示范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一、总体目标本专项作为我国与国际社会开展多层次、立体化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的引领性、旗帜性、开放性专项,实施的总体目标包括:——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围绕重大国际合作需求,更好推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流动和共享。
——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更好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
——促进企业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更好完善创新、创业的国际化环境。
二、实施方式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具有多目标、多领域、多渠道、多任务类型、开放和协作的特点。
本专项将坚持“全球视野、开放合作、聚焦重点、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根据不同重点任务有步骤地分类部署实施。
2019年度项目以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为—1—重点,按照《“十三五”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等任务部署,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首批部署联合研发与示范方面任务。
1.任务目标——聚焦“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强合作研究与技术示范。
在优势互补基础上开展协同创新,加强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发挥我国的比较技术优势,通过联合研发重点解决相关技术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适用性问题,支持开展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促进适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面向全球主要创新型国家和重要经济体开展前沿研发合作,集聚国际创新资源。
对接“互联网+”行动、国家大数据战略等框架下的国际合作需求,推动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落地。
2.重点领域和优先方向2019年度在以下重点领域:农业,新农村、城镇化及城市发展,信息技术,能源,地球观测与导航,新材料,先进制造,交通运输,资源,环境,海洋与极地,生物技术,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等,部署30个优先研究方向(见附表)。
学校科研项目国际合作开展情况总结近年来,学校为了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总结学校科研项目国际合作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见解和建议。
首先,我们来看学校科研项目国际合作的概况。
学校目前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科学、技术、医学、人文等。
这些合作项目不仅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知名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关注,也为学校的科研实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
与此同时,学校也积极派出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了学校在国际科研领域的影响力。
其次,我们来分析学校科研项目国际合作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学校以其卓越的学术研究能力和优质的科研设施为外国学者提供了有利条件,吸引了众多国际合作项目的签署。
其次,学校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人际网络,为科研项目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的研究体系和科研政策存在差异,学校在与外国研究机构开展合作项目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如语言交流、政策适应等。
基于以上分析,我建议学校在科研项目国际合作方面有以下几个方向上的提升。
首先,学校应侧重于培养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的研究人才,加强创新创业和跨文化交流的教育培训。
其次,学校应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定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为科研项目合作提供更多机会。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大对国际合作项目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质科研项目来校进行合作。
最后,我对学校科研项目国际合作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学校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国际合作项目也为学校带来了新的科研思路和方法,推动学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信在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科研项目国际合作将进一步拓展,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综上所述,学校科研项目国际合作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学校应保持积极的合作态度,加强与国际研究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学校还需要针对国际合作项目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