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型滤池的工艺流程(图)
- 格式:doc
- 大小:134.00 KB
- 文档页数:3
D型滤池与V型滤池的比较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D 型滤池与V 型滤池的比较一、过滤方式的比较 、D 型滤池的过滤工艺流程以上为D D 型滤池共有6个阀门,分别是:1为D 型滤池进水阀、2为D 型滤池初滤阀、3为D型滤池反冲洗进风阀、4为D 型滤池反冲洗进水阀、5为D 型滤池反冲洗排污阀、6为D 型滤池出水阀。
以上6个阀门根据电气控制的要求来决定是否用电动阀门还是手动阀门。
、V 型滤池的过滤工艺流程D型滤池与V滤方式,V型滤池在过滤工艺上多采用恒水位过滤方式。
其主要原因时由于两者的滤料不同而导致的。
二、彗星式纤维滤料的净水理论和特点、慧星式纤维滤料滤床在过滤时,比重较大的慧核起到了对纤维丝束的压密作用,同时,由于慧核尺寸较小,对过滤断面空隙率分布的均匀性影响不大,从而提高了滤床的截污能力。
、反冲洗时,由于慧核和慧尾纤维丝的比重差,慧尾纤维随反冲洗水流而散开并摆动,产生较强的甩力,过滤材料之间的相互碰撞也加剧了纤维在水中所受到的机械作用力,过滤材料的不规则形状使过滤材料在反冲洗流的作用下产生旋转,强化了反冲洗时过滤材料受到的机械作用力,上述几种力的共同作用结果使附着在纤维表面的固体颗粒很容易脱落,从而提高了过滤材料的洗净度。
用水泵和鼓风机加水加气进行冲洗,同时利用原水进行滤层表面的横向扫洗。
、彗星式纤维滤料构成的过滤层其空隙率沿滤层高度呈梯度分布,下部过滤材料压实程度高,空隙率相对较小,易于保证过滤精度,整个滤床空隙率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滤层空隙率的分布特性将有助于实现高速和高精度过滤。
、由于彗星式纤维滤料的表层空隙率大,水头损失较小,水头损失主要集中在滤床的中部,整个滤床都发挥了作用,滤床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使整个滤床的纳污量增大。
随着滤速的增高,滤床纳污量降低。
180000吨/天D型滤池设计计算一、已知条件设计水量:Q=180000m3/d滤池规格:共有14格,每格28㎡,分2组,每组7格。
反冲洗流程:第一阶段:单独气冲,冲洗历时3~5 min,气洗强度23L/(m2·s);第二阶段:气水同时反冲洗,历时8~10 min,气洗强度23L/(m2·s),水冲洗强度6L/(m2·s);第三阶段:清水漂洗,冲洗历时3~5 min,冲洗强度6(L/m2·s);反冲洗全过程中伴有表面扫洗,表面扫洗强度2.8 L/m2·s;冲洗时间共计t=15~20min,冲洗周期T=24h。
(取20min=1/3h)二、设计计算1、池体设计(1)、滤速:v=Q/(F×24)F——滤池总面积,14×28=392㎡v=180000/(392×24)=19.1m/h(2)、校核强制滤速v’v’=Nv/(N-1)=7×19.1/(7-1)=22.3m/h<23m/h(3)、滤池高度的确定滤板下布水区高度H1=0.9m滤板高度H2=0.03 m滤网板(承托层)高度H3=0.07 m滤网板与注塑盖板之间高度H4=1.9 mV型槽与注塑盖板之间距离为H5=0.1 mV型槽高度为H6=0.635 mV型槽顶至滤池顶高度为H7=0.965 m则滤池总高H= H1 +H2+ H3+H4 +H5+ H6+ H7=0.9+0.03+0.07+1.9+0.1+0.635+0.965=4.6 m(4)、水封池的设计按照试验数据,DA863彗星式纤维滤料清洁滤层的水头损失取ΔH=0.4 m清正常过滤时,通过长柄滤头的水头损失ΔH≤0.22 m,取0.2 m。
忽略其他水头损失,则每次反冲洗后刚开始过滤的水头损失为:=0.4+0.2=0.6mΔH开始为保证滤池正常时滤池内的液面高出滤料层,水封井出水堰顶标高与滤料层相同。
堰底板与滤池底版标高相同,水封井出水堰总高= H1 +H2+ H3=0.9+0.1+0.8=1.8 m。
D 型滤池的介绍1、D 型滤池的过滤工艺流程以上为D D 型滤池共有6D 型滤池初滤阀、3为D 5为D 型滤池反冲洗排污阀、6为D 型滤池出水阀。
以上6个阀门根据电气控制的要求来决定是否用电动阀门还是手动阀门。
预处理一般采用传统工艺,现在采用较多的一般是折板加斜管,如果原水浊度高的还可以采用水力循环澄清池。
2、D 型滤池的工作过程D 型滤池的工作过程分为过滤、反冲洗过程和初滤过程。
2.1、D 型滤池的过滤过程在过滤过程中,只有原水进水阀1和滤池出水阀6是开启的,其余阀门都是处于关闭状态的。
2.2、反冲洗过程反冲洗过程分三步,分别是气冲、气水混冲和水冲。
进入滤池底部,由长柄滤头喷出,将滤料托起、冲散,滤料上附着的杂质通过气泡与滤料之间的摩擦、滤料之间的碰撞以及水流的剪切力的作用清洗下来并悬浮于水中,被表面扫洗水冲入排水槽中。
此过程只有反冲洗进风阀3和反冲排污阀5是打开的,其余的阀门都处于关闭状态!一般1—3分钟。
分配暗渠,气、水分别经小孔和方孔流入滤池底部配水区,经长柄滤头均匀进入滤池,表面扫洗仍继续进行。
此过程只有反冲洗进风阀3、反冲洗进水阀4和反冲排污阀5是打开的,其余的阀门都处于关闭状态。
此时,原水进水阀处于微开状态,以保证被处理水进来确保表面扫洗的工艺功能。
表面扫洗的工艺是把滤池上的死角里的脏物通过表面扫洗的推力带到排污渠里。
一般10—15分钟。
关闭状态!此过程主要是通过干净水流对滤料进行漂洗,同时把滤料上的悬浮脏物排到排污渠中。
此时表面扫洗继续存在。
一般1—3分钟。
态!此过程主要是因为开始过滤时的出水水质不合格,所以就把这部分水叫初滤水,当做废水排出。
一般1—3分钟。
初滤完后进入过滤过程,进行下一个循环。
3、D型滤池的过滤工艺参数过滤滤速:19-26 m/h反冲洗水冲强度:qw=5-6L/ s.m2,反冲洗气水冲强度:水冲qw=5-6L/ s.m2,气冲qa=20-25L/ s.m2表面扫洗强度:qw=1.4-2.8L/ s.m2工作温度:0—55度(在水流动的情况下)工作介质:为非高浓度的强酸强碱。
D型滤池与V型滤池得比较一、过滤方式得比较1。
1、D型滤池得过滤工艺流程)D型滤阀、3为D型滤池反冲洗进风阀、4为D型滤池反冲洗进水阀、5为D型滤池反冲洗排污阀、6为D型滤池出水阀。
以上6个阀门根据电气控制得要求来决定就是否用电动阀门还就是手动阀门。
1.2、V型滤池得过滤工艺流程滤方式。
其主要原因时由于两者得滤料不同而导致得。
二、彗星式纤维滤料得净水理论与特点2、1、慧星式纤维滤料滤床在过滤时,比重较大得慧核起到了对纤维丝束得压密作用,同时,由于慧核尺寸较小,对过滤断面空隙率分布得均匀性影响不大,从而提高了滤床得截污能力。
2。
2、反冲洗时,由于慧核与慧尾纤维丝得比重差,慧尾纤维随反冲洗水流而散开并摆动,产生较强得甩力,过滤材料之间得相互碰撞也加剧了纤维在水中所受到得机械作用力,过滤材料得不规则形状使过滤材料在反冲洗流得作用下产生旋转,强化了反冲洗时过滤材料受到得机械作用力,上述几种力得共同作用结果使附着在纤维表面得固体颗粒很容易脱落,从而提高了过滤材料得洗净度。
用水泵与鼓风机加水加气进行冲洗,同时利用原水进行滤层表面得横向扫洗。
2.3、彗星式纤维滤料构成得过滤层其空隙率沿滤层高度呈梯度分布,下部过滤材料压实程度高,空隙率相对较小,易于保证过滤精度,整个滤床空隙率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滤层空隙率得分布特性将有助于实现高速与高精度过滤。
2、4、由于彗星式纤维滤料得表层空隙率大,水头损失较小,水头损失主要集中在滤床得中部,整个滤床都发挥了作用,滤床得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使整个滤床得纳污量增大。
随着滤速得增高,滤床纳污量降低。
2、5、彗星式纤维滤料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类型增强过滤得可调节性,如空隙率,表面性质,滤床弹性等,因而可以用于不同水质原水得处理。
三、纤维滤料与石英砂滤料过滤时得区别传统得石英砂滤料作为滤床进行过滤,这种滤层称为均质滤层,滤料则称为均质滤料,其特点就是在整个滤层内,滤料得级配都就是一样得,因此沿滤层厚度得每一点,滤料颗粒间所形成得空隙大小得分布也就是一样得。
D型滤池与V型滤池的比较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D 型滤池与V 型滤池的比较一、过滤方式的比较 、D 型滤池的过滤工艺流程以上为D D 型滤池共有6D 型滤池初滤阀、3为D 5为D 型滤池反冲洗排污阀、6为D 型滤池出水阀。
以上6个阀门根据电气控制的要求来决定是否用电动阀门还是手动阀门。
、V 型滤池的过滤工艺流程D型滤池与V型滤池在过滤工艺的根本区别在于:D型滤池在过滤工艺上多采用变水位过滤方式,V型滤池在过滤工艺上多采用恒水位过滤方式。
其主要原因时由于两者的滤料不同而导致的。
二、彗星式纤维滤料的净水理论和特点、慧星式纤维滤料滤床在过滤时,比重较大的慧核起到了对纤维丝束的压密作用,同时,由于慧核尺寸较小,对过滤断面空隙率分布的均匀性影响不大,从而提高了滤床的截污能力。
、反冲洗时,由于慧核和慧尾纤维丝的比重差,慧尾纤维随反冲洗水流而散开并摆动,产生较强的甩力,过滤材料之间的相互碰撞也加剧了纤维在水中所受到的机械作用力,过滤材料的不规则形状使过滤材料在反冲洗流的作用下产生旋转,强化了反冲洗时过滤材料受到的机械作用力,上述几种力的共同作用结果使附着在纤维表面的固体颗粒很容易脱落,从而提高了过滤材料的洗净度。
用水泵和鼓风机加水加气进行冲洗,同时利用原水进行滤层表面的横向扫洗。
、彗星式纤维滤料构成的过滤层其空隙率沿滤层高度呈梯度分布,下部过滤材料压实程度高,空隙率相对较小,易于保证过滤精度,整个滤床空隙率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滤层空隙率的分布特性将有助于实现高速和高精度过滤。
、由于彗星式纤维滤料的表层空隙率大,水头损失较小,水头损失主要集中在滤床的中部,整个滤床都发挥了作用,滤床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使整个滤床的纳污量增大。
随着滤速的增高,滤床纳污量降低。
、彗星式纤维滤料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类型增强过滤的可调节性,如空隙率,表面性质,滤床弹性等,因而可以用于不同水质原水的处理。
三、纤维滤料和石英砂滤料过滤时的区别传统的石英砂滤料作为滤床进行过滤,这种滤层称为均质滤层,滤料则称为均质滤料,其特点是在整个滤层内,滤料的级配都是一样的,因此沿滤层厚度的每一点,滤料颗粒间所形成的空隙大小的分布也是一样的。
D型滤池在成都沙河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中的应用一、工程概况成都沙河污水处理厂是成都市中心城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该工程的源水是成都市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工艺采用的是A2/O法,深度处理采用的是DA863过滤技术——D型滤池。
工程规模:处理水量为100000m3/d,总变化系数KZ=1.3;深度处理的进水即为二级处理出水,悬浮物SS≤50mg/L;过滤出水经消毒后排入沙河,出水悬浮物SS≤10mg/L。
二、处理工艺流程深度处理采用的是DA863过滤技术——D型滤池。
二沉池出水自流后直接进入D型滤池进行过滤,滤池出水经紫外线消毒后排入沙河。
三、处理构筑物及主要设计参数3.1过滤:过滤采用的是DA863过滤技术——D型滤池。
滤池共两组,每组滤池分为4格,每格面积28m2。
滤料为彗星式(自适应)纤维滤料,滤料散装填装高度0.8m。
设计滤池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过滤速度V=24.2m/h,强制滤速V强=27.6m/h。
反冲洗周期8h~24h,每次反冲洗15~20min。
水、气反冲洗强度分别为Q水=6L/s·m2、Q气=20L/s·m2;气水同时反冲洗强度Q气+Q水=20+6L/s·m2;表面扫洗水强度Q表=2.8L/s·m2。
3.2反冲洗设备3.2.1反洗风机:单台风量20m3/min,升压50kpa,轴功率24.91kw,配有进出口消声器、压力表、安全阀、止回阀及挠性接头,选用3台,2用1备。
3.2.2反洗水泵:单台水泵流量350m3/h,扬程11.5m,功率18.5KW,效率³77%,噪声£79dB(A),防护等级IP44,绝缘等级B,选用3台,2用1备。
3.2.3反洗设备房:平面尺寸18m×10m。
3.3消毒:消毒区渠道分二道,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尺寸为L×B=9.0m×5.5m,渠深为1.55米,有效水深为0.712米,渠内设有紫外线消毒设备一套,分两组,总功率为72kw,紫外线装置后渠道设置有水位控制阀门,保证消毒渠水位恒定,紫外线消毒装置连续工作。
D型滤池与V型滤池的比较一、过滤方式的比较1.1、D型滤池的过滤工艺流程以上为D型滤池的工作工艺流程示意图,每单个(或对称单组)D 型滤池共有6个阀门,分别是:1为D型滤池进水阀、2为D型滤池初滤阀、3为D型滤池反冲洗进风阀、4为D型滤池反冲洗进水阀、5为D型滤池反冲洗排污阀、6为D型滤池出水阀。
以上6个阀门根据电气控制的要求来决定是否用电动阀门还是手动阀门。
1.2、V型滤池的过滤工艺流程型滤池在过滤工艺上多采用变水位过滤方式,V型滤池在过滤工艺上多采用恒水位过滤方式。
其主要原因时由于两者的滤料不同而导致的。
二、彗星式纤维滤料的净水理论和特点2.1、慧星式纤维滤料滤床在过滤时,比重较大的慧核起到了对纤维丝束的压密作用,同时,由于慧核尺寸较小,对过滤断面空隙率分布的均匀性影响不大,从而提高了滤床的截污能力。
2.2、反冲洗时,由于慧核和慧尾纤维丝的比重差,慧尾纤维随反冲洗水流而散开并摆动,产生较强的甩力,过滤材料之间的相互碰撞也加剧了纤维在水中所受到的机械作用力,过滤材料的不规则形状使过滤材料在反冲洗流的作用下产生旋转,强化了反冲洗时过滤材料受到的机械作用力,上述几种力的共同作用结果使附着在纤维表面的固体颗粒很容易脱落,从而提高了过滤材料的洗净度。
用水泵和鼓风机加水加气进行冲洗,同时利用原水进行滤层表面的横向扫洗。
2.3、彗星式纤维滤料构成的过滤层其空隙率沿滤层高度呈梯度分布,下部过滤材料压实程度高,空隙率相对较小,易于保证过滤精度,整个滤床空隙率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滤层空隙率的分布特性将有助于实现高速和高精度过滤。
2.4、由于彗星式纤维滤料的表层空隙率大,水头损失较小,水头损失主要集中在滤床的中部,整个滤床都发挥了作用,滤床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使整个滤床的纳污量增大。
随着滤速的增高,滤床纳污量降低。
2.5、彗星式纤维滤料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类型增强过滤的可调节性,如空隙率,表面性质,滤床弹性等,因而可以用于不同水质原水的处理。
D型滤池的介绍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D 型滤池的介绍1、D 型滤池的过滤工艺流程以上为D D 型滤池共有6D 型滤池初滤阀、3为D 5为D 型滤池反冲洗排污阀、6为D 型滤池出水阀。
以上6个阀门根据电气控制的要求来决定是否用电动阀门还是手动阀门。
预处理一般采用传统工艺,现在采用较多的一般是折板加斜管,如果原水浊度高的还可以采用水力循环澄清池。
2、D 型滤池的工作过程D 型滤池的工作过程分为过滤、反冲洗过程和初滤过程。
、D 型滤池的过滤过程在过滤过程中,只有原水进水阀1和滤池出水阀6是开启的,其余阀门都是处于关闭状态的。
、反冲洗过程反冲洗过程分三步,分别是气冲、气水混冲和水冲。
进入滤池底部,由长柄滤头喷出,将滤料托起、冲散,滤料上附着的杂质通过气泡与滤料之间的摩擦、滤料之间的碰撞以及水流的剪切力的作用清洗下来并悬浮于水中, 被表面扫洗水冲入排水槽中。
此过程只有反冲洗进风阀3和反冲排污阀5是打开的,其余的阀门都处于关闭状态!一般1—3分钟。
分配暗渠,气、水分别经小孔和方孔流入滤池底部配水区,经长柄滤头均匀进入滤池,表面扫洗仍继续进行。
此过程只有反冲洗进风阀3、反冲洗进水阀4和反冲排污阀5是打开的,其余的阀门都处于关闭状态。
此时,原水进水阀处于微开状态,以保证被处理水进来确保表面扫洗的工艺功能。
表面扫洗的工艺是把滤池上的死角里的脏物通过表面扫洗的推力带到排污渠里。
一般10—15分钟。
关闭状态!此过程主要是通过干净水流对滤料进行漂洗,同时把滤料上的悬浮脏物排到排污渠中。
此时表面扫洗继续存在。
一般1—3分钟。
此过程只有原水进水阀1和初滤阀2是打开的,其余的阀门都处于关闭状态!此过程主要是因为开始过滤时的出水水质不合格,所以就把这部分水叫初滤水,当做废水排出。
一般1—3分钟。
初滤完后进入过滤过程,进行下一个循环。
3、D型滤池的过滤工艺参数过滤滤速:19-26 m/h反冲洗水冲强度:qw=5-6L/ ,反冲洗气水冲强度:水冲qw=5-6L/ ,气冲qa=20-25L/表面扫洗强度:qw=工作温度:0—55度(在水流动的情况下)工作介质:为非高浓度的强酸强碱。
D型滤池是由清华大学和德安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一种重力式高速自适应滤池,采用DA863(彗星式)纤维滤料,小阻力配水系统、高效的气水反冲洗技术、恒水位或变水位的过滤方式,广泛应用于市政自来水工程、工业给水工程和中水回用工程,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型滤池在工艺设计上分为配水(含进水和出水)系统、气水反冲洗系统。
滤池主体结构(包括池体、池内分区隔墙、梁柱、V型槽、出水槽)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DA863(彗星式)纤维滤料
1、总进水渠;
2、进水方闸门;
3、进水方孔;
4、进水堰;
5、V型槽进水侧孔;
6、V 型槽;
7、表面扫洗孔;
8、滤料拦截板;
9、DA863纤维滤料;10、滤网板;11、滤板;12、长柄滤头;13、底部空间;14、布气圆孔;15、配水方孔;16、排污槽;17、气水分配渠;
18、水封池;19、出水堰;20、清水渠;21、清水阀;22、排水阀;23、水阀;24、冲洗水
阀;25、冲洗气阀;26、废气阀
D型滤池构造简图
D型滤池过滤示意图
D型滤池反冲洗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