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精神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350.00 KB
- 文档页数:30
第二部分团队精神一、什么是团队精神美国西点军校非常注重对个人的培养,非常注重对个人领袖的培养,但更注重对团队精神、团队协作的培养。
西点军校共有22条军规,其中有两条讲的都是团队。
有一条叫善于合作,有一条叫团队精神。
由此可见美国西点军校对团队看得非常重要。
他们认为任何一场伟大战争的胜利都是由所有的军官士兵共同努力完成的,他们认为任何一个个人领袖的诞生都是有一群优秀的团队支持他而产生的,如果失去了团队任何成功都会变得非常苍白,如果失去了团队实际上也不会有任何战役的成功。
美国西点军校第八十二届的毕业生,现斯公司第三代管理者罗伯特·伍德这样讲到:无论再强大的士兵没有办法战胜敌人的围剿,但我们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团队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就像在美洲的一种食人蚂蚁一样把阻挡在我们眼前的一切障碍全都把它消灭掉。
这句话说明一个人再强大也没有办法战胜竞争对手,但是我们联合起来就可以战胜在我们眼前的一切困难。
美国西点军校第64届毕业生东方航空公司的总裁法兰克·波曼这样讲到:英雄后面是一大堆支持他的勇士,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孤独英雄,我们能够驰骋战场是因为我们身后是伟大的祖国。
法兰克·波曼说:今天如果我们要想获得真正的胜利是因为有团队支持我们,如果失去了团队对我们的支持,这些胜利都很难取得。
由此可见,西点军校对团队协作非常看重,从新兵第一天报到之日开始到四年之后离开西点军校,团队始终贯穿在士兵的训练、生活乃至任何一个角落。
无论是在西点著名的“兽营”里面、还是在社会上,还是在未来的工作岗位都必须要注重团队,就像当初尼克松时期的美国前国务卿黑格一样。
黑格说我之所以可以出类拔萃,受到尼克松的喜爱担任美国的国务卿,是因为西点军校毕业的这些优秀的团队支持着我,让我事业达到了顶峰和辉煌。
既然团队非常重要,我们就要认真的研究一下,我们到底如何可以打造像西点军校式的团队,我们到底如何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
第二讲团队实现合作的方法一些员工偷懒的现象,不管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都存在,企业必须要探索出有效的办法来解决。
在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些矛盾,并开始注重管理。
管理就是要使得每个人都发挥价值,减少内耗。
成为规章制度的迎合者既然企业里员工偷懒现象确实是个现实问题,不容回避,那么对于员工的这种惰性,企业应该怎么办?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标方法有不少。
(一)分裂繁殖制度【案例】格兰仕的“分裂繁殖制度”格兰仕是做微波炉的企业,今天已经是中国微波炉市场的冠军。
格兰仕有一个特殊的制度,即“分裂繁殖制度”。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但面临着很多限制:其一,企业的资源、人才能力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其二,人力资源发展水平有限,不可能马上找到一些外贸人员直接来做这件事。
所以,当时基本上是一些根本不懂外贸的人来做。
虽然受到一些自身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但企业通过摸爬滚打也获得了一些经验,也渐渐把产品卖到了海外。
那么最初的这些人就变成了师傅。
人手毕竟还是有限,但市场还需要继续打下去,所以引进来一些新人,这些新人就由师傅们来带。
当这些新人徒弟被师傅带出来,能独当一面了,这时师傅就完成了“繁殖”任务,同时也意味着“分裂”的开始。
也就是师傅这时一定要离开,完全把这个市场交给自己的徒弟来做。
这种“分裂繁殖制度”使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吃亏了。
但是在企业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人当他有资格的时候,最容易发牢骚、自以为是,越是成为老员工的时候,这些特质就越明显。
当一个人有这些特质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从业状态的员工了。
这时,他只贡献给企业10%~30%的力量,实际上吃亏的就是员工自己了。
有的员工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也就迎合了这种制度,很多人也就从开始的不分裂到后来的被分裂,离开了以前的市场。
格兰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逐步完善这个制度,即不同的员工,不同的营销人员,去打不同的市场,薪酬的计算也会有所不同。
也就是分成若干市场,若干级别的业务员,拿不同的提成。
第五讲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三)雁阵理论解读(二)3.爱与被爱两情相悦的大雁在飞行过程中彼此照顾,共同承担哺育子女的责任。
在企业中,理解爱与被爱,是指为团队着想。
只有为团队着想的时候,一个人做事情的方法才会有创建性。
在现实中,人做事有以下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在能力层面上做事当一个人的积极性不高的时候,他只是驾驭了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件事。
第二个层面,是在潜力层面上做事当一个人的积极性高的时候,他会上升到潜力层面,过去以自身能力达不到的高度,由于调动了全身的细胞,可能会创造性地完成一件事。
所谓创新,就是做一件事情时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以前为团队创新地做事情,好像不是每个人的职责,而是企划部或研发部的职责。
实际上,创新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做任何事情至少有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肯定是有一个比另一个更好。
在能力层面上,可能就把这件事情按部就班地做完了。
但创新的观念表明,做事情都有更好的方法,当对自己有这样一个要求时,就已经上升到潜力层面做事了。
【案例】创新方式有一家企业认准了一种美国的产品,并想把它们引入中国,卖给中国人。
但是他们在做这个市场时,发现中国人买不起。
因为当时这个产品在国外尚且属于奢侈品,到了中国自然也不会便宜。
于是,这家企业想,我一定要价钱低,这样中国消费者才能买得起。
而价钱低的前提是成本要低,成本低的前提就是产量要大,这样单位成本才会降低,生产1台和生产1万台显然不是一个成本。
而产能大的前提是一定要有较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可能要上千万的投资,但没有那么多钱。
在能力层面上讲,没钱确实是能力所不及的,客观上已经受到限制了。
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做这件事情可能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有的企业会选择上市,筹集到资金用于扩大生产。
有的企业可能觉得上市这条路行不通,因为上市是有门槛的,目前还不具备相应的资格。
那么,怎么才能筹到钱呢?贷款的话,有的人可能有能力贷款,有的人可能没能力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