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制度推行模式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00.43 KB
- 文档页数:4
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基本药物制度是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中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一,旨在提供经济实惠、质量可靠的基本药物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健需求。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基本药物种类不全、缺失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过程中,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存在基本药物种类不全、缺失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1.划定基本药物范围的不准确:基本药物范围的划定应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但是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在划定基本药物时缺乏科学依据,导致部分药物未纳入基本药物范围。
2.供应链管理不合理:基层医疗机构在采购基本药物时,存在一定的供应链管理问题。
有些医疗机构采购渠道不畅,药品供应商缺乏稳定的合作关系,导致一些基本药物无法正常供应。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完善基本药物目录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基本药物目录管理机制,准确划定基本药物范围,确保覆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需求。
2.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与稳定的药品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基本药物供应的稳定性。
问题二:基本药物品质不可靠基本药物的品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效果和安全性。
然而,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在购买和使用基本药物时存在以下问题:1.采购渠道选择不当: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仅以价格为唯一考虑因素选择供应商,忽略了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等因素,导致基本药物品质无法得到保证。
2.药品质检体系薄弱: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质检体系相对薄弱,在购买药品时缺乏严格的质量把关程序,容易采购到质量不可靠的基本药物。
为应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严格选择供应商:在采购基本药物时,除了价格因素外,还要关注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选择有良好信誉的供应商。
2.加强药品质量把关:建立健全的药品质量把关机制,加强基本药物的质量把关和监管力度,确保购买到质量可靠的基本药物。
经验介绍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我国全面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五大重点工作之一,寿阳县是全省第一批试点县。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寿阳县从2010年3月1日起,在14个乡镇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一、基本概况寿阳县地处山西省东部,位于太原、晋中、阳泉三市之间,是晋中市的“东大门”。
全县国土面积2110平方公里,辖7镇7乡、206个行政村、1000多个自然村,总人口21.3万,其中农业人口17.39万,占81.64%。
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3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974元和5140元,县域综合实力步入了晋中前列。
全县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225个,其中县级6个,乡级22个(卫生院14所、社区服务中心8所),2009年实现了村卫生室全覆盖,消灭了53个空白村,目前,行政村卫生室197个,9个行政村由住地乡镇卫生院承担村卫生室的工作。
全县共拥有卫技人员1419名,其中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610名,占全县卫技人员总数的42.99%,超过编制人数(209名)近两倍;乡村医生368名,占全县卫技人员总数的25.93%。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88.00%,其中乡镇卫生院的达标率100%,村卫生室达标率达86.89%。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一)药品经销情况截至2010年7月底,全县2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销的国家基本药物有266种,占目录总数(307种)的86.64%,累计销售总额92.62万元,占药品销售总额的69.49%。
(二)药品收入与上年度同期比较2009年3—7月份药品收入294.41万元,2010年3—7月份药品收入284.31万元,较上年减少3.55%。
(三)门诊接诊情况与上年同期比较2010年3—7月份,门诊接诊人次为84531,门诊接诊人次较上年增长11.92%,门诊收入增长36.74%,次均费用35.21元,较上年同期次均费用下降了24.13%。
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制度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基本药物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为了保障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本文将重点探讨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作用,以及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一、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是指对基本药物在医疗机构内的开展、采购、配送、使用和监督等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药物清单的确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专家委员会根据疾病谱和用药需求等因素确定基本药物清单,确保基本药物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2. 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国家通过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机制,确保基本药物的供应充足、质量可靠,并对相关生产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
3. 合理用药指导和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导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药水平,增强患者的用药意识。
4. 药品采购和使用管理: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药品采购和使用管理,确保基本药物的安全、有效和经济合理使用。
5. 信息化建设和监测评估:医疗机构应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基本药物使用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
二、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的作用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用药效果、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该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通过规范基本药物的采购、存储、配送和使用等环节,有效减少药品安全问题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和药品滥用的风险。
2. 降低医疗费用负担: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避免过度用药和不必要的药物费用,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推动医疗机构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优化治疗方案,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4. 规范药品市场秩序:通过加强基本药物的监管和管理,可以促进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药品市场秩序,防止不合理竞争和药品价格的过高。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基本药物制度是指建立在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基础上的,为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而制定的药物供给体系。
它的实施旨在避免因药价过高而导致患者因费用问题无法获得必需药物的困扰,确保群众能够获得理想的医疗保障和药物服务。
在制定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方案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应该确定基本药物的范围。
基本药物的选择应该以疾病负担、公共卫生需求和药物经济性为基础,尽量涵盖常见病、多发病和需要长期用药的疾病的治疗所需的药物。
通过制定一份清单,列出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和中药在内的基本药物的种类和规格,明确具体的参考价格和使用要求。
其次,需要建立统一的基本药物采购和供应机制。
这一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提高药品的采购效率和供应质量,降低药品的成本,避免药品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该机制的核心是建立国家或地方的基本药物采购中心,负责组织采购工作、招标、协调供应商和监督药品供应,同时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从而保障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另外,需要加强基本药物的质量监管和安全使用。
建立一套完善的药品质量监管体系,包括对药品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许可和备案制度、药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药品质量抽检和监测等。
同时,要加强基本药物相关的信息公开和药品透明度,提高患者对药品的知情和选择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对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临床应用指导,促进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和浪费。
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应当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确保基本药物制度的正常实施和运行。
另一方面,应当将基本药物制度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政策的总体规划,与其他相关政策相衔接,确保基本药物制度与医保支付机制、药品流通和价格管理等方面的政策相互配合,协同推进。
最后,需要加强基本药物制度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监督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通过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基本药物的供给和使用符合预期效果。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调研汇报市政府组织卫生局、财政局、人社局赴各镇开展基本药物实施情况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与群众交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基层意见建议。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我市药价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工作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门诊药品均次费用及住院药品均次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效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实现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初衷。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用的基本药物品种不能较好满足群众需要,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药物目录偏少,一些常见药、习惯用药、专科用药缺乏,特别是儿科用药、高血压等慢病用药较少,给群众带来不便,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市级医院和区域中心卫生院的业务压力,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初衷。
二是个别基本药物价格少合理,同一厂家同一品规基本药物较实施前价格上升,个别基本药物价格较药店价格高,部分常用廉价针剂缺乏后使用同类高价药品替代,增加了群众负担。
三是部分基本药物配送不稳定,时常有断药现象,少数在目录内的基本药物采购不到。
深化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是今年医改工作的重点。
下一阶段,我们不但要巩固好改革的成果,还要将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的意义。
建立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建设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重要基础,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大体系建设之一,是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深刻认识实施基本药物目录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惠利于民的重要举措,是缓解看病贵问题的重大突破。
二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推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保障,有利于改革基层医疗服务人员“重医疗轻预防”的弊病。
三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长远之策,能有效规范开药和用药行为,从而利于群众健康素质的提高。
二、分工明确,落实责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变革,各地政府是改革的主体。
各镇要切实加强对医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确保资金投入,加快工作进度,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关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一些观点我是一名普通基层医务工作者,不是乡村医生,但一直扎根在基层工作,已近二十个年头了,所经历的一切,个中滋味,相信大家都是感同身受,深有体会。
自2005年实施乡村一体化一村一室以来,乡村医生的日子就不大好过了,接下来的新农合的实施,近两年来增加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压力是一天比一天大,很多乡村医生都在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的操劳着,再加上如今复杂的医疗环境,已经让我们不堪重负,疲于奔命了。
现在,又一次重大的医疗改革——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将乡村医生再一次推上了风口浪尖上。
诚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廉价的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我们为政府部门这么良好出发点由衷的拥护支持。
但是,就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本身,作为受影响最大的乡村医生,相信大家跟我一样,感到迷茫,感到困惑,感到不理解。
现在,仅就我们的一些看法,同大家探讨一下:1)基本药物制度规定了基层的用药只有四百多种,有好多临床实用的,行之有效的药物没有了,让基层医生面临无药可选,无可适从的尴尬局面,而老百姓对健康的需求,又要求我们尽快提高治愈率,而老百姓对药物的个性化需求,我们也无法满足,这必然导致患者向县级以上医院流失,向药店流失。
二甲三甲医院的就医难看病贵,老百姓深有体会,老百姓不怕村卫生室,不怕镇卫生院,怕的是去上级医院,同时也让患者对我们基层医疗机构失去信心。
2)有专家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要弱化村卫生室的诊所功能,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这个社会结构说明,农村人口仍然占绝大多数,广大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仍然选择在家门口看病,我们乡村医生就是广大农民的健康守门人,大门守不住,患者都涌入县级以上医院,必然会加重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以预防为主,在短时期也看不到明显的作用,而我们乡村医生又必须花费大量精力用在公共卫生服务上,加上医改后,乡村医生的收入与病人的医药费脱钩,乡村医生对业务的积极性会大大削弱,是否在基层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也难以治愈的局面?如果患者向上级医院不断流动,这也就违背了医改的初衷。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相关问题探讨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是指将必需、适用、安全和有效的药品列为基本药物目录,并对其加强保障和监管。
自2009年开始实施以来,该制度在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降低患者用药费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基本药物目录的审定和调整需进一步规范化。
当前,基本药物目录的审定和调整存在着地区不平衡、药品质量不一致、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因此,需要建立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基本药物审定机制,深化基本药物目录的常态化调整。
其次,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当前,基本药物的供应体系尚未健全,且药物短缺和断货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为此,需要加强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和分配,鼓励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必需药品生产,完善基本药物的储备和配送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配备水平。
第三,医疗机构的使用与配套费用问题还需解决。
当前,许多医疗机构虽然在在使用基本药物,但是由于其配套费用较高,致使不少基层医疗机构难以承担。
因此,需要改革药品采购、统一招标等政策,降低基本药物的采购价格和使用成本,进一步推动基本药物使用普及化和覆盖率的提高。
最后,还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与之前相比虽然有所提高,但仍有较大差距。
因此,需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配备和人员培训投入,建立权责清晰、功能明确、有机衔接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综上所述,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加强药品审定、供应保障、费用问题解决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工作,会对基本药物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本药物制度推行模式探讨孟 锐,张晓磊,张 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摘要: 对基本药物制度推行的模式进行探讨。
借鉴W HO及印度成功的经验,运用类比研究方法,对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模式提出建议,即从法律地位、组织机构、推行方式和合理的定价与补偿机制等方面入手,保证基本药物制度的有效推行。
关键词: 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制度;推行模式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777(2008)0920763204The Implementing Mode of Popularization of Essential Medicine SystemMeng Rui,Zhang Xiaolei and Zhang Yue(Heilongjiang U 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arbin150040) ABSTRACT The p urpo se is to probe into t he implementing mode of pop ularization of essential medicine system.Wit h t he successf ul experience used in W HO and India,t he original analogy st udying met hod is used in t his article1For ensuring t he essential medicine system,t 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 he implementing mode of pop ularization of essential,f rom t he legal stat us,organization,measure pattern,rational pricing and compensation for t he pop ularization of essential medicine system in our count ry.KEY WOR DS essential medicine;essential medicine system;t he implementing mode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基本药物制度是维护公众健康、保障公众基本的用药权利、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
1 基本药物制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11 基本药物制度的概念基本药物制度是根据药品生产、供应和使用等环节制定的有利于推广基本药物的有关规则的总和。
其目的是满足公众的重点卫生保健需要,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基本药物制度涉及药品的生产、供应和使用的每一个环节,是国家药物政策的核心内容。
它能够促进药品获得的公平性,帮助医疗保健体系建立药品使用的优先权。
112 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性11211 加快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目前,“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公众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据世界银行一份报告显示: 2003年我国药品费用占全部卫生支出的52%。
这一比例在大多数国家仅有15%~40%。
2004年,我国药品费用占卫生费用总额的42171%[1]。
国家曾采取降低药价、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措施解决该问题,但结果不尽人意。
这说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除了国家应加大卫生投入和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药品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政府通过必要的调控和干预,对国家基本药物实行招标定点生产、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大幅度减轻群众药物费用负担,提高公众的药品可获得性。
11212 加快推进基本药物制度,保障基本药物合理使用W HO认为全球有1/3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由抗生素使用过度所造成的作者简介:孟锐,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药事管理学;Tel:(0451)82196332;E2mail:nengrui@抗生素耐药性而引发的疾病和死亡情况日趋严重。
据统计,每年因此所需要付出的资金在美国约为40~50亿美元,在欧洲约为90亿欧元[2]。
在我国,不合理的药物使用现象也十分突出。
2004年末,由中国卫生杂志等5家杂志共同开展的“百姓安全用药调查”显示,不合理用药约占用药者的12%~32%。
全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引起死亡约达19万人之多,平均每天死亡约520人。
国际上早就将基本药物与合理用药概念相结合。
1985年,W HO召开了“合理用药”大会,扩展了基本药物的概念,使基本药物制度包括了高度重视合理用药的内容,将合理用药定义为安全、有效、简便、及时、经济地用药。
合理用药的核心内容是制定和推行基本药物制度,而完善的基本药物制度本身对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以说,加快推进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能够保证整个国家和社会合理配置药物资源,充分发挥药物作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
11213 加快推进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00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绘制出了医疗体制改革的基本蓝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四大内容。
2008203205,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谈到今年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工作时强调要重点抓好四件事,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和用药安全”就是其中之一。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公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
其关键点是“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而与其相配套的就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因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实施全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药品供应保证,而药品是医疗的手段,是实现医疗服务、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有力保证;只有通过对基本药物的确定,才能确定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具体投入项目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因此,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2 建立完善的基本药物制度推行模式211 确立基本药物制度的法律地位1979年,我国在卫生部、原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的组织下成立了“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小组”; 1992年,“国家基本药物领导小组”成立,组织领导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和推行工作;1997年,中共中央《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国家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在之后的10年里,我国基本药物工作的执行还主要停留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上,基本药物制度形同虚设。
1997年我国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发展与改革的决定》,以法规性文件形式表明“国家建立并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而目前,我国药品政策法规方面以《药品管理法》为基本法,涉及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是国家药物政策和医药行业管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3],相对于前者处于上法的位置。
可是,《药品管理法》对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没有任何文字表述,基本药物制度长期停留在若干文件的字面上。
只有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在法律层面上的定型化和具体化,才能保障该制度在强制推行过程中真正具有政策制约与导向的权威性。
笔者建议国家应尽快修订现行《药品管理法》,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写入《药品管理法》,同时制定出相应的、配套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上确立基本药物制度在国家药物政策中的核心地位,并强制推行。
212 健全基本药物制度的组织机构要提高基本药物推行的效率,国家应当借鉴W HO及印度成功的基本药物推行模式,建立由各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协调机构,由国家统一领导并对推行任务作详细的分解,使各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调,这是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有效保障[4]。
对于基本药物制度推行任务的划分,应当分为基本药物的遴选、基本药物的推广使用、基本药物的质量保证和价格保证、基本药物推行过程中的监测和评价等4部分。
(1)基本药物的遴选属于准备部分。
基本药物的遴选应当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在卫生主管部门的协调下进行。
(2)基本药物的推广使用属于主体部分。
基本药物的推广使用与医疗机构密切相关,其效果也主要取决于对医疗机构的管理。
卫生主管部门负责保证基本药物在医疗机构的推广和使用,包括对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以及面向患者的基本药物宣传和面向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药物和合理用药培训等。
(3)基本药物的质量保证和价格保证属于辅助部分。
该部分主要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在卫生主管部门协调下,来保证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提供详细的药物信息;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基本药物的价格管理。
(4)基本药物制度推行过程中的监测和评价属于校正和反馈部分。
包括基本药物使用、价格、安全性的监测等,可以交给相应的学术团体,在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下进行。
213 强化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方式21311 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合二为一。
在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药物目录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最为重要。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只起到限制受保对象用药范围的作用,无法对医院用药发挥制约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诱导医生开大处方的因素;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由于可以与《标准治疗指南》相结合,在解决社会公众药品可获得性的同时,也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
然而长期以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虽然一直在制定和发布,其地位却逐渐减弱。
特别是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推广,《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广泛使用,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地位受到极大削弱,甚至一度被淡忘。
要确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主导地位,建议国家将上述两个目录合二为一,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在国务院的协调下,发改委、卫生部、国家劳动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等要通力协作,共同制订《国家基本药物目录》[5]。
邀请专家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和完成这项工作,无论是卫生、药品行政部门还是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单位都应该以此目录为依据,减少药品的不合理使用,保障公众的用药权益。
(2)细化遴选原则。
目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载药品达2000多种,主要原因就是遴选原则不够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