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语文知识普及:介绍语文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和重要性。
2. 语文实践环节:通过阅读、写作、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的魅力。
3. 语文应用场景:分析现实生活中语文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文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和重要性。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写作、演讲、辩论等形式,亲身体验语文的魅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语文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材、教辅资料。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场地:准备适合演讲、辩论等活动开展的场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阅读、写作、演讲、辩论等实践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学生认识程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语文小故事或谜语,引发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语文知识:系统讲解语文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和重要性,让学生对语文有全面的认识。
3.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写作、演讲、辩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的魅力。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语文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拓展与延伸1. 开展语文主题活动:如诗歌朗诵、作文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语文素养书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教案第一章:语文与生活1.1 教学目标了解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和欣赏语文的美。
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分析。
生活中的语文应用实例。
1.3 教学活动收集生活中的语文实例,进行分享和讨论。
分析生活中的语文现象,探讨其背后的原理。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生活中的语文应用情况。
评估学生对语文与生活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语文与阅读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分析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
2.3 教学活动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和推荐。
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2.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观察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情况。
第三章:语文与写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写作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分析不同类型的写作材料。
3.3 教学活动进行写作话题的选择和讨论。
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分享写作心得和作品。
3.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技巧。
观察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培养情况。
第四章:语文与文化4.1 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4.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和传承。
分析不同类型的文化材料。
4.3 教学活动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讨论。
学生进行文化实践,如书法、古文阅读等。
4.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情况。
第五章:语文与科技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技语文的关注和理解。
提高学生运用科技语文进行创新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科技语文知识的讲解和应用。
分析不同类型的科技语文材料。
5.3 教学活动进行科技语文材料的学习和讨论。
学生进行科技语文实践,如科普写作、科技演讲等。
5.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的科技语文知识和应用能力。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 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阅读:古诗词、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等。
2. 语文知识讲解:词语、成语、句式、修辞等。
3. 学习方法指导:阅读技巧、写作技巧、解题技巧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学作品,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相关语文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4.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通过阅读练习,观察学生在理解文学作品、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进步。
2. 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估学生在词语、成语、句式、修辞等方面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课后自主学习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2. 教学参考书:相关的教学指导书籍,提供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3.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增强课堂趣味性。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和信息。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文学作品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语文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心得,提高课堂互动性。
3.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语文,提高学习兴趣。
4. 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工合作,体验互助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沟通课堂内外,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二、活动重点1.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2.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活动安排第一阶段:发动准备。
活动从本单元学习开始进行准备。
将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成六组,分别确定探究的主题:人名、广告语、店名、对联、标语、手机短信。
第二阶段:资料汇编。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筛选资料,教师指导活动的组织、形式、过程、方法等。
第三阶段:交流评价。
学生展示、交流、评价活动成果,由主持人和小组合作完成展示和解说工作。
第四阶段:写作表达。
学生根据本次活动课的切身体验,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四、成果展示政治家说语言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标志,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和祖国的象征;历史学家说语言是一部档案,它记载了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汉语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产生、融合、强盛和心酸以及再强盛的历史。
文学艺术家说语文是一面镜子,它照见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人品品位。
语文是一把钥匙,是学习其他学科、打开成功之门的工具;语文是一座桥梁,是与其他人、与世界其它民族交流的平台;语文是一个载体,它记载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走在校园里,一条条标语,一个个宣传栏映入眼帘;走在大街上,店名、招牌、商品广告琳琅满目;回到家中,打开电视,产品广告扑面而来……用心体会,生活的广阔天地无限精彩。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走进童话世界,感受语文的魅力教学内容:阅读一篇童话故事,如《安徒生童话》或《格林童话》,感受童话世界的美好,体会语文的魅力。
2. 第二课时:民间故事分享,领略语文的风采教学内容: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民间故事进行分享,讨论故事中的语文元素,如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领略语文的风采。
3. 第三课时:诗歌朗诵会,感悟语文的力量教学内容: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通过朗诵会形式,感悟语文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语感。
4. 第四课时:演讲比赛,展示语文的魅力教学内容:学生准备一场关于“我心中的语文”的演讲,通过比赛形式,展示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的语文素养。
5. 第五课时:语文手抄报,创意表达语文之美教学内容:学生分组制作手抄报,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名言、语文佳句等,展示语文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3. 采用朗读、演讲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如课后阅读、手抄报制作等。
3.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童话故事书籍,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2. 民间故事资料,如《中国民间故事大全》等。
3. 诗歌精选集,如《现代诗歌精选》等。
4. 手抄报制作材料,如彩纸、彩笔等。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童话故事、民间故事、诗歌等。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汉字的演变1.1 学习目标: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掌握一些常用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1.2 教学内容: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如甲骨文、金文、小篆等。
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1.3 教学活动:展示汉字演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汉字的演变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汉字演变的看法和理解。
第二章:词语的奥秘2.1 学习目标:了解词语的构成和意义,掌握一些常用词语的起源和演变。
2.2 教学内容:介绍词语的构成方式,如成语、俗语等。
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义和起源。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词语的构成,解释词语的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收集和分享他们感兴趣的词语。
第三章:句子的魔力3.1 学习目标:了解句子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一些常用句子的类型和特点。
3.2 教学内容:介绍句子的结构和功能,如陈述句、疑问句等。
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句子的类型和特点。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练习构造不同类型的句子。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句子魔力的看法和理解。
第四章:文学的魅力4.1 学习目标:了解文学作品的类型和特点,掌握一些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方法。
4.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等。
通过阅读和分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文学的魅力。
4.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文学的魅力。
让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第五章:语文的应用5.1 学习目标:了解语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掌握一些语文技巧和方法。
5.2 教学内容:介绍语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如阅读理解、写作技巧等。
通过练习和实例,让学生掌握一些语文技巧和方法。
5.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语文技巧和方法。
让学生参与语文角活动,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
第六章:口语交际的艺术6.1 学习目标:了解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和技巧,掌握一些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文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语文的起源,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瑰宝。
2. 语文的奥秘: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中的规律,如成语的构成、诗词的韵律等。
3. 语文与生活: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的魅力。
4. 语文的应用:学习如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写作、口语交际等。
5. 语文的拓展:了解其他国家的语文特点,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语文的奥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现象,引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解: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3. 实践:布置相应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实践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评估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学生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回答等,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学生学习效果:通过测试、考试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漫游语文世界》教科书2. 辅助材料:相关故事、案例、文章等3.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4. 网络资源:其他国家的语文特点、语文运用实例等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语文的起源和发展,发现语文的奥秘,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文的博大精深,感受语文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文知识的普及:成语、典故、名言警句等。
2. 文学作品鉴赏:诗歌、散文、小说等。
3. 实际应用场景:广告、说明书、社交礼仪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文知识,分析文学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场景,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语文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语文知识,分析文学作品。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场景,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创新等方面。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程度的语文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信息。
4. 教学工具:使用投影仪、白板等教学工具,辅助教学。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计划1. 第一个月:讲解成语、典故、名言警句等语文基础知识。
2. 第二个月:鉴赏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3. 第三个月:分析广告、说明书、社交礼仪等实际应用场景。
4. 第四个月: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提升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语文知识的趣味性:通过有趣的故事、例子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感受语文的乐趣。
2. 语文知识的实用性: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白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 语文知识的文化内涵:通过讲解成语、古诗词等,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背后的文化底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或例子引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3. 互动:设置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学生的思考、表达等,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漫游语文世界》相关章节内容。
2. 辅助材料:与知识点相关的文章、故事、例子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针对某一语文知识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角色扮演: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语文实践活动: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演讲、写作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七、教学实施步骤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案例,设计好课堂活动。
2.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课堂讲解: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语文世界的欲望。
2. 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类型的语文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语文的世界介绍语文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语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第二章:语文的奥秘分析语文的基本构成元素:字、词、句、段落和篇章讲解语文的语法规则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语文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 第三章:阅读与理解介绍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评价文学作品4. 第四章:文学的瑰宝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5. 第五章:语文的表达与创作讲解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4.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定期布置作业和作文,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评估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期末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提供丰富的语文学习材料,包括文学作品、文章和练习题。
2. 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仪、电脑和网络资源,展示教学内容和相关视频、音频材料。
3. 学习平台: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教学资源、作业提交和互动交流功能。
4. 图书馆和阅览室:提供丰富的图书和期刊,供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水平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水平。
(2)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使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分工合作,体验互助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沟通课堂内外,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理解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二、活动重点
1.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2.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发动准备。
活动从本单元学习开始实行准备。
将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成六组,分别确定探究的主题:人名、广告语、店名、对联、标语、手机短信。
第二阶段:资料汇编。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筛选资料,教师指导活动的组织、形式、过程、方法等。
第三阶段:交流评价。
学生展示、交流、评价活动成果,由主持人和小组合作完成展示和解说工作。
第四阶段:写作表达。
学生根据本次活动课的切身体验,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四、成果展示
广告设计
抢答商品的名称
1.养育之恩,何以回报。
(海南养生堂龟鳖丸)
2.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以前拥有。
(飞亚达表)
3. 超越自己,迈向成功。
(安踏运动鞋)
4. 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德芙巧克力)
5. 天下任我行。
(贵人鸟休闲鞋)
6.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
(洗面奶)
“绽放水般滋润,挥洒钻石亮彩,美来自内心,美来自美宝莲”,我觉得这则“美宝莲”广告使用的修辞非常好,“水”、“钻石”都是女性朋友的最爱,用这个做喻体,能够说是深入到了消费者的心理,让你不得不买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让人感觉意蕴长远,高贵典雅,也指出了钻石的特点,充满了诱惑力。
“人靠衣装,美靠亮妆”不但仿造人们熟悉的“人靠衣裳,马靠鞍”把“亮妆”化装品的功能说得明明白白,而且四字对仗,简洁易记,深入人心。
“蓝天六必治,牙好,胃口就好,身体特棒,吃饭特香”。
我认为这句话非常精彩,不但简单,短小精悍,而且表达意思非常清楚明了,让人一目了然,对于胃口不好、身体欠健康的人特别有吸引力,达到做广告的真正目的。
对联
春联:“辞旧岁喜看江山更美,迎新春展望前程似锦”、“梅花点点笑迎丰收岁,爆竹声声欢歌大洽年”、“春到小康人家家家乐,喜至勤劳门户户户欢”、“户户家家年年富富裕裕,男男女女时时乐乐欢欢”。
寿联:“寿添沧海日,松祝晓青天”、“寿同山岳老,福共海天长”、“红灯高照福庆长乐,爆
竹连声寿祝久安”、“福海朗照千秋月,寿域光涵万里天”。
喜联:“春山春水春常在,喜事喜人喜日来”、“出水红莲开并蒂,朝阳彩凤喜双飞”、“汗水共浇理想树,勤奋同尝爱情果”、“作百年事业伴侣,结一对恩爱夫妻”。
挽联:“雨洒天流泪,风号地放悲”、“青山永志芳德,绿水长吟雅风”、“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何处游”、“白骨未归三尺土,忠魂已上九重天”。
新店开张对联:小店门口:“门前大道通南北,路边小店卖东西”;超市门上:“精美齐全销春夏秋冬货,热情周到迎东西南北人”;饭店门口:“饭菜舒心客常满,便餐适口座不虚”;书店:“翰墨图书皆成风采,往来谈笑尽是鸿儒”;“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服饰店:“时装任我精心制,美服凭君着意挑”;保险公司门口:“保险防灾害保君年年满意,公司为国民让您事事顺心”;
“无字横批”的故事:古时候,黄河边上一位老汉家门口,过年时贴了一联,右联是:二三四五,左联为:六七八九,横批却没写字,仅仅贴着一张空白的纸条。
正在这时,县衙门的师爷周先生和教私塾的王先生从老汉门前走过。
周先生说:“此家一定是世代缺少文墨,作出如此不通的对联。
”王先生仔细的看了看对联,点头叹息说:“老汉是缺吃少穿,有苦说不出,难怪会写出这么意味深长的对联啊!”当周先生问他对联的含义时,他便顺手把对联的意思写在横批的空纸上。
(缺衣少食)
手机短信
愚人幽默型:“公鸡母鸡孵小鸡,小鸡头脑有问题,不吃不喝不休息,公鸡母鸡观察小呆鸡,傻瓜小鸡没注意,正在低头看手机。
”这则短信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是在简单有韵味的语言节奏中达到了调侃的目的。
现代交际中的问候语:“春风洋溢你;家人关心你;爱情滋润你;财神系着你;朋友忠于你;我这儿祝福你;幸运之星永远照着你。
”这则短信由情景到人,既有类比,又有温情的祝福,还富有节奏感,非常不错。
名言警句型的:“你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
”——《圣经》这句话十分
富有哲理,我喜欢,它让我联系到我们应该怎样为人处世。
标语
环境保护,有直接呼吁的:“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环境”;有口吻亲切的:“花草和树木,你我都爱护”;有借用修辞的:“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
“小草们正在休息,请勿打扰”、“芳草青青,脚下留情”,后两则标语写得特别好,非常富有情调,把小草人格化,激起人们的同情心,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达到了教育人的目的。
交通安全:“公路是我们的生命线”、“快乐一秒种,痛苦一辈子”、“超车等于冒险”。
计划生育:“少生优生,幸福一生”、“实行计划生育,提升人口素质”。
自创:“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你我共创美好校园”;“草也青青,脚也轻轻”;“让我们的校园多一份爱心,多一片绿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