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16.43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资料收集工作方案第一篇: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资料收集工作方案附件一第二轮地方志编纂资料收集工作方案石景山区第二轮修志工作已全面展开,根据区地方志编委会的部署安排,2010年1月至6月,我委要做好资料收集工作。
为确保资料收集工作稳妥有序进行,现制定资料收集工作方案:一、资料收集的范围地方志资料是指客观反映、记录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信息载体,形式包括档案资料、文字资料、图表资料、音像资料和实物资料等。
以上资料包括纸质、光盘、录音带、录像带、数码储存产品、电子文件及实物等载体形式。
第二轮志书的记述上限为1996年1月1日,下限为2010年12月31日,时间跨度为15年。
各部门要广收博采15年间的地方志资料,如遇到篇目中未涉及的重要资料也应充分收集。
二、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一)大事记、综合年鉴和各项专业年鉴。
(二)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的文件、当事人的记述和回忆、会议记录、工作信息、简报、新闻报道以及相关的图书、丛书、报刊等资料。
(三)涉及全局性工作的专题资料、年度总结和年度数据统计资料。
(四)各类档案资料汇编、文件汇编、正式和非正式的出版物。
(五)内容与我委工作和发展有关的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和研究成果。
(六)有关的重要人物的专门记述材料(非文学性作品)、有关领导人、著名人士关于我委、我委工作、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活动记录及相关图片资料。
(七)口述资料记录(包括文字、录音、录像)。
(八)内容与我委工作和发展有关的图表、照片、地图、音像资料等。
(九)承载历史信息、曾具有社会功用的,其他载体形式不好替代的、易于保存的实物。
(十)其他相关资料。
三、资料收集的方式(一)资料信息的收集可通过查阅、摘抄、复制、征集、购买等方式进行。
(二)建立资料卡片。
凡抄录的资料要做到一事一卡,避免盲目、重复和遗漏。
注明建卡人、建卡时间、页序、卡片编号及类别,以及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包括卷宗字号、文件名称、发文单位、时间或者书名、作者、版本、卷册页码等。
2024年街办地方志第二轮修志工作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地方志是记录和反映一个地方历史、地理、人文、经济等多方面信息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地方文化、推动地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展示我街办的历史沿革、发展成就和文化特色,提升地方志编纂工作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次地方志修编工作实施方案。
二、目标1. 继承优化:在继承前一轮地方志修编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修订、更新地方志内容,推动地方志编纂工作不断优化升级。
2. 立足实用: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注重收集、整理和展示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提高地方志的实用性和社会效益。
3. 弘扬文化: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强化地方志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作用,塑造鲜明的地方文化品牌形象。
三、工作内容1. 资料收集:梳理和整理全面准确的辖区历史文献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建立完善的地方志档案库。
2. 调研考察:组织专业人员对辖区内的重要历史遗址、文化景点、传统技艺等进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
3. 编纂修订:在对前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成果进行全面审核和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数据,对内容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地方志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4. 文化挖掘:重点挖掘和整理辖区内的地方传统文化,包括民俗、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等,形成特色章节,以丰富地方志的内容。
5. 文字编辑:对已编纂好的地方志内容进行文字编辑、审阅和排版设计工作,保证文字简洁通顺、表达准确规范、版面整洁美观。
6. 广泛宣传: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和宣传手段,积极宣传地方志的编纂进展和成果,提高地方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工作计划1. 第一阶段(2024年1月-3月)- 成立地方志修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
- 梳理前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成果和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方案。
- 制定本次地方志修编工作的详细计划和工作流程,并明确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
地方志工作条例一、总则。
地方志是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人文、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综合性记载,对于了解一个地方的发展历程、文化传承、风土人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地方志工作,提高地方志编纂的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条例。
二、编纂单位。
1. 地方志的编纂单位应当是具有一定历史积淀和社会影响力的单位,可以是地方政府、文化机构、学术团体等。
2. 编纂单位应当配备有一定数量和水平的历史、地理、文化、语言等专业人员,确保地方志的编纂工作能够专业、全面、深入地展开。
三、编纂内容。
1. 地方志应当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录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人文、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不应有偏颇和片面的倾向。
2. 地方志的编纂内容应当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对于当代重大事件和社会变迁也应当有所记录。
3. 地方志的编纂内容应当注重实证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编纂方法。
1. 地方志的编纂方法应当多样化,既可以采用田野调查、实地考察的方式,也可以利用图书资料、档案资料等途径进行搜集整理。
2. 地方志的编纂方法应当注重实地调研和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尊重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3. 地方志的编纂方法应当注重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地方志编纂的效率和质量。
五、出版与传播。
1. 地方志的出版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内容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地方志的出版应当注重质量和版权保护,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3. 地方志的传播应当注重多种方式,可以通过图书出版、网络传播、展览推介等途径进行。
六、监督与评估。
1. 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应当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工作的规范和质量。
2. 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应当注重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接受社会各界的评价和建议。
3. 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对于工作中的优缺点进行及时总结和改进。
七、附则。
1. 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方志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地方志档案是记载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历史和现状的重要资料,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对于传承历史、服务现实、启迪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地方志档案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建立健全地方志档案管理制度。
(二)集中统一原则:地方志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
(三)分级管理原则:根据档案的重要程度和利用范围,实行分级管理。
(四)开放利用原则:在确保档案安全和保密的前提下,依法向社会开放利用地方志档案。
第二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四条地方志档案的收集范围包括:(一)地方志编纂过程中的各类文件、资料、图片、录音、录像等。
(二)地方志编纂过程中的工作总结、会议纪要、工作报告、表彰奖励等。
(三)地方志编纂过程中的调查报告、专题研究、学术交流等。
(四)地方志编纂过程中的编辑、校对、印刷、发行等环节产生的各类文件。
第五条地方志档案的收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及时收集: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及时收集各类档案资料。
(二)全面收集:确保收集的档案资料全面、完整。
(三)准确收集:收集的档案资料应当准确无误。
第六条地方志档案的整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分类整理:根据档案的性质、内容、形式等进行分类整理。
(二)编目整理:编制档案目录,确保档案的检索利用。
(三)归档整理:按照档案的保存期限、利用范围等进行归档整理。
第三章档案保管与保护第七条地方志档案的保管工作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安全保管:确保档案实体和电子档案的安全。
(二)环境控制:保持档案库房的温度、湿度、清洁度等环境条件。
(三)技术保障: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档案的保管水平。
第八条地方志档案的保护工作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防止损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档案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损坏。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1.09•【字号】京政办发[2006]64号•【施行日期】2006.1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京政办发[2006]6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六年十一月九日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依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印发市地方志工作规划纲要的通知》(京政发〔1988〕98号),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市地方志办)为负责本市地方志工作的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一、主要职责(一)拟订本市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并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
(二)制订本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规范和标准。
(三)组织编纂本市地方志书和综合年鉴,并负责组织审查验收。
(四)搜集、整理、保存北京地方志资料,组织整理北京地区旧志,推动方志理论研究。
(五)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开拓社会用志途径。
(六)组织开展地方志业务培训工作。
(七)指导北京地方志学会的工作。
(八)承办市政府及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根据上述职责,市地方志办设6个处室。
(一)秘书处(人事处)负责日常工作的综合协调,负责公文处理、信息、议案、建议、提案、档案、保密、安全保卫、人事、外事、财务和后勤工作,负责重要会议的组织等工作。
(二)市志指导处组织、指导、督促、检查市级地方志书和综合年鉴的编纂工作;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对市级地方志书进行评议、修改;组织对市级地方志书和综合年鉴进行终审;指导市属单位的读志用志工作。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北京市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的通知正文:----------------------------------------------------------------------------------------------------------------------------------------------------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北京市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的通知(京政发〔2001〕1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发布《北京市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自2001年5月1日起施行。
1994年9月28日市政府办公厅发布,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同时废止。
北京市人民政府二00一年三月二十七日北京市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本市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市各级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
第三条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第四条公文处理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五条公文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安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
第六条各级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模范遵守《办法》及本细则,并加强对本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和检查。
第七条各级行政机关的办公厅(室)是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指导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
地方志工作条例全文地方志工作条例全文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志,发挥地方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制定了地方志工作条例,下面是条例的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地方志工作条例全文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志,发挥地方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
地方志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编纂的地方志,设区的市(自治州)编纂的地方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编纂的地方志。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
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国家地方志工作指导机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全国地方志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下列职责:(一)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二)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三)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四)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整理旧志,推动方志理论研究;(五)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第六条编纂地方志应当做到存真求实,确保质量,全面、客观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地方志编纂的总体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报国家地方志工作指导机构备案。
第八条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按照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
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编纂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5.27•【字号】密政办字〔2017〕15号•【施行日期】2017.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编纂工作方案》的通知密政办字〔2017〕15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地区、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编纂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5月27日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编纂工作方案为科学、有序推进《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编纂工作,充分发挥地名普查成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规划(2015-2020年)》《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规划(2015-2020年)》的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编纂意义地名志是以志书体例记载特定地域地名的资料性工具书,是直观反映地域情况、研究地域历史和现状的直接、有效的著述。
密云县第一次编纂地名志是20世纪90年代初。
本次编纂《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作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组成部分,承担着记录密云历史上发展较快、变化较大时期的地名任务,既包括消失地名、新增地名,地名的称谓演变和文化内涵,也涉及与地名相关的建筑设施、机关企事业单位名称等,是对地名变化的准确记述与丰富。
按照密云功能定位要求,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地名志编纂工作,是服务社会民生的客观需要、规范地名管理的重要手段、传承与保护地名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体现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效的关键环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规划(2015-2020年)》统一部署,以提升地名管理水平、规范地名管理、拓展地名服务、加强地名文化保护为目标,存真求实,科学、准确、客观、全面地记录密云地名的历史与现状,推动地名普查成果社会化应用,积极服务密云和谐宜居首善之区的建设。
北京市地方志资料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资料工作的管理,使地方志资料工作更好地为编修地方志和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地方志资料工作,依照本规定管理。
第三条地方志资料工作是地方志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方志编修的基础性工作。
《北京志》及区县志的承编单位要重视资料工作,使地方志资料工作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章地方志资料的范围第四条地方志资料是指客观反映、记录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信息载体,形式包括文字资料、口述资料、图表资料、音像资料和实物资料等。
第五条地方志资料收集的主要范围:(一)大事记(记事)、综合年鉴和各类专业年鉴;(二)一定历史时期的事物、事件的详细记载文字或文件,当事人的记述或回忆录;(三)全局性、年度性总结类文字资料,年度各类数据统计汇总资料;(四)利用所搜集到的各类资料汇编、结集出版的书册(包括正式和非正式出版物),在书、报、刊上发表的地情研究成果;(五)有关的旧志、古籍、民国时期及建国后各时期的地情资料书籍等;(六)内容与本行政区域的历史和发展有关的考察报告或调研报告;(七)有关的重要人物的专门记述材料(非文学性作品),有关领导人、著名人士的重要活动记录及相关的图片资料;(八)经核对验证的口述资料记录(包括文字、录音、录像);(九)内容与本行政区域的历史和发展有关的图表、照片、地图、音像等资料;(十)承载历史信息、曾具有社会功用的,其他载体形式不好替代的、易于保存的实物。
第六条以上资料的载体形式包括纸质、光盘、录音带、录像带、数码存储产品、电子文件及实物等。
第三章地方志资料的管理第七条地方志资料工作由市和区(县)两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管理,《北京志》和区县志的承编单位负责收集、保管所承担编纂志书的资料。
地方志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地方志是一种记录和研究特定地区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和民俗等方面信息的重要文献资料。
地方志工作旨在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促进地方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介绍地方志工作的意义和目标,并提出一份针对地方志工作的综合方案。
二、意义与目标1. 意义地方志工作对于了解和研究地方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志记录、保护和传承地方的人文景观、名人故事、传统工艺、民俗风情等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
同时,地方志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城市规划、文化旅游等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2. 目标(1)全面编纂地方志: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编纂方案,收集和整理地方的历史资料、人文资源和现代文献,编写地方志全书,详细介绍地方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内容。
(2)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通过编纂地方志,激发地方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鼓励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3)提升地方知名度与影响力:通过地方志的宣传推介,增加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优化城市规划与建设:地方志记录地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与方法1. 收集整理地方资料: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搜集和整理地方的历史档案、地方志著作、民间文献等相关资料,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调研与采访:深入地方进行实地调研,采访当地居民、历史专家和文化遗产保护人员,获取第一手资料并记录下来。
3. 书写地方志: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调研结果,编写地方志全书,包括地理概况、历史沿革、经济社会、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相关章节。
4. 宣传推介:通过各种媒介平台,包括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宣传并推介地方志的编纂成果和地方的发展特色。
5. 地方志档案管理:建立地方志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地方志资料的长期保存和利用。
四、组织与管理1. 组织架构:设立地方志研究和编纂领导小组,由相关专家、学者和地方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并设立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
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法
地方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一种重要载体。
下文是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欢迎阅读!
第一条为了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工作,适用《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方志,包括市和区、县编纂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第四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
(二)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
(三)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
(四)收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旧志;
(五)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六)推动地方志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
第六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
区、县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七条以市和区、县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
第八条按照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承担地方志编纂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承编单位),应当明确具体承担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保障经费和办公条件,按时完成编纂任务。
第九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以及承编单位应当建立地方志资料征集制度,通过查阅、摘抄、复制、购买等方式收集地方志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支持。
涉及 ___、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不符合档案开放条件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
地方志资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提供有关资料,可以获得适当报酬。
地方志资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不得故意提供虚假资料。
第十条以市和区、县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列入规划的地方志书,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有关专家依法进行全面审查,出具审查验收报告;审查验收合格的,方可以公开出版。
第十一条市综合年鉴经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批准,方可以公开出版;区、县综合年鉴经区、县人民政府批准,方可以公开出版。
第十二条已通过审查验收的地方志书和经批准的地方综合年鉴,未经原审查验收或者批准的机关同意不得擅自修改。
第十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地方志资料和地方志文稿;承编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妥善保存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收集到的地方志资料以及形成的地方志文稿,不得损毁;编纂工作完成后,依法及时移交本级国家档案馆或者方志馆保存、管理,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出租、出让、转借。
第十四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积极开拓社会用志途径,可以通过网站、地情资料库等方式,加强地方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
第十五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查询、阅览、摘抄等方式利用方志馆收藏、展示的地方志文献和资料。
方志馆应当将服务范围、开放时间等服务事项进行公示。
鼓励单位和个人向方志馆捐赠地方志资料。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未按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完成编纂任务的,或者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有关单位拒绝提供资料或者故意提供虚假资料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提请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七条部门志、行业志、乡镇志、街道志的编纂,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编纂方案报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的,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提供必要的指导、服务。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
地方志是记载地方、地理、古代世界、历史等,由古代如何演化成现代的因由。
地方志是志书及与其有关的方志机构、方志编纂、方志工作、方志事业、方志文化等事项或活动的总称,简称“方志”。
地方志书是记述特定时空内1个方面或各个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
现存最早的全国地方志,是公元820xx年唐代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后因图佚,改名《元和郡县志》),共40卷,后有部分散失。
地方志按它记述的空间不同可以分为行政区域志和非行政区域志2大类。
地方志书:地方志简称“方志”、“地方志”。
地方,即地域;志,就是“记述、记载”的意思。
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书籍文献。
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包括方志和年鉴。
方志记述的对象是“一地自然与社会”;时间范围是“历史和现状”;性质是“资料性著述”。
地方志书是记述特定时空内1个方面或各个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
方志,就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记述。
一个地方、地区的记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经济地理属于人文地理,但亦可单列)。
一部完善和成功的地方志应是一个地区的综合性资料书,它要求对该地区的全部已有事业、客观条件、社会状况等作如实记载。
简而言之,地方志书者,地方之全史也。
它虽有史学之性,但不是国史、正史,也不属史学范畴,但要比史更全面、更系统;由于它记载面十分广博,故推而论之,地方志书有百科全书的性质,亦可称地方的百科全书。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