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
- 格式:pdf
- 大小:73.28 KB
- 文档页数:3
吉林省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第一部分吉林省经济现状分析 (2)第二部分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第三部分转型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8)第四部分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 (11)第五部分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5)第六部分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18)第七部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21)第八部分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24)第一部分吉林省经济现状分析吉林省经济现状分析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吉林省的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转型的路径选择。
一、经济总量与增速截至 2020 年,吉林省的 GDP 总量为 1.5 万亿元,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 16 位。
虽然吉林省的经济总量较大,但其增速相对较慢。
2019年,吉林省的 GDP 增速仅为 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主要是由于吉林省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而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二、产业结构吉林省的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和服务业也占有一定比重。
其中,工业是吉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据了 GDP 的比重超过 40%。
汽车制造业、石化工业和食品加工业是吉林省的重点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此外,吉林省还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开采和加工也是其重要的产业之一。
农业方面,吉林省的农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约为 7%。
吉林省的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主要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和大豆等。
然而,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农业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
服务业方面,吉林省的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约为 53%。
其中,金融、房地产和批发零售业是吉林省的主要服务业领域。
然而,与其他地区相比,吉林省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信息和科技等领域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投资与消费投资是推动吉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近年来,吉林省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在交通、能源和环保等领域。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很高兴有机会向-------------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一下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下面准备从三方面介绍一些情况,谈一点初步认识和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为标志,我们大体可以把改革开放后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分成两个阶段。
振兴战略实施前,我省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省份相比,发展速度不够快,一段时期甚至出现了主要指标的位次后移。
从2003年开始启动实施振兴战略后,我省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崭新时期,一系列制约吉林改革发展的难题逐步得以破解,老工业基地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得以扭转,很多指标位次开始前移。
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省经济是东北三省中发展变化最大的,也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2008年全省GDP实现6424亿元(人均GDP跨越3000美元大关),是2003年的2.4倍,连续四年跃上了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四个新台阶,五年年均增长14.2%,增速居全国前三位。
GDP总量已超过了多年排在我省前面的天津,位居全国第21位。
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有望不长时间超过挨排在我省前面的“四西”(分列第17-20位的广西、山西、陕西、江西四省)。
2008年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22.8亿元和45.2亿元,是2003年的2.7倍和2.9倍,年均增长20%以上,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说明我们的发展质量在不断提高,增长是有效益的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8亿元,是2003年的5.8倍,年均增幅连续四年居全国前列,人均投资突破2万元,达到发达省份水平。
经过几年的调整,我省的经济结构逐步趋于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14.3:47.7:38,二产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
农业生产在全国具有突出优势,2008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568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商品化率始终居全国首位。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保障服务业发展用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保障服务业发展用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吉政办发〔2016〕37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关于保障服务业发展用地若干政策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6月6日关于保障服务业发展用地若干政策措施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吉发〔2016〕6号)精神,提高国土资源保障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能力,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政策措施:一、切实保障服务业发展用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保障服务业发展用地供给。
坚定不移地落实打好服务业发展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切实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优先安排各类服务业建设用地规模。
确保生产性服务业、医疗、养老、医养结合、旅游、体育等各类服务业设施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中得到落实。
开辟服务业项目建设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对服务业项目提前介入,加快审批进度。
对需占用耕地且本地补充耕地确有困难的,通过全省“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协调解决。
实施服务业用地出让“预公告”制度,缩短供地时限。
(二)支持企业利用存量用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原工业企业整体转型或剥离,利用自有用地设立为原工业企业直接服务的服务业企业,可按协议出让方式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可按土地新用途办理相关手续。
吉林省“三化”策略与生产性服务业摘要: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于产业升级和优化的关键时期。
为实现其产业成功转型,实现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吉林省统筹推进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而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核心企业。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无论是对吉林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还是推进重大战略决策的运行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本文论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三化”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吉林省;“三化”策略;生产性服务业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生产性服务业理论上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的行业。
一般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吉林省“三化”的关系(一)工业化与生产性服务业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生产基地,但目前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缓慢,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等难题。
吉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不仅要在“量”上进一步扩大,重要的是在“质”上要有显著提高,必须甩掉“老”的帽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互动发展的关系。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使生产性服务业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成本降低,从而促进了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外部化,同时也促进了制造业发展与升级。
以汽车产业为例,吉林省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具有相当实力的汽车生产基地,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首当其冲。
但我省汽车工业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产业链条短,价值增值能力较弱;自主开发能力不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够等。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证明,汽车产业是随着技术变迁而不断向前发展的。
现代工业生产已经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汽车产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相关服务的配套。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企业生产成本控制。
关于加快推进吉林省服务业就业发展的思考就业是民生之本。
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表明,在经济社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伴随现代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当前,越来越多的新增劳动力和从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亟需安置,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就业,成为必然选择。
一、吉林省服务业就业的现状及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吉林省服务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服务业的影响力及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2007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025.44亿元,2000-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3%,高于同期GDP增幅0.6个百分点。
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成长最快的产业,形成了主要由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的局面。
服务业的快速扩张有效地带动了就业增长并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
2007年,吉林省服务业从业人员达458.3万人,2000年以来,全省从业人员共增加102.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减少了19.7万人,第二产业增加了20.9万人,第三产业增加了100.9万人。
服务业新增从业人员数解决了98.8%的新增劳动力就业,在安置新增劳动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已从2000年的50.2:19.1:30.7调整为44.6:19.2:36.2。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吉林省服务业的状况,我们选择了全国平均水平、发达省份广东、相邻省份辽宁及省情相近的安徽进行了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发现,吉林省服务业就业有几个特征:1服务业总体就业水平相对较低2007年,吉林省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为3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安徽5.2个百分点,低于辽宁7.1个百分点、广东3.6个百分点。
但从服务业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分析,吉林省服务业就业水平还相当低。
2007年全国就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为58.3%,辽宁为48.2%,安徽为53.8%,广东为56%,而吉林仅为40.2%。
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吉林经济发展步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服务业平均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
据国家统计局核算,2007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很显然,服务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省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的比例还很小,现代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只要很好地规划,现代服务业将会成为吉林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就业;经济增长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 主要指那些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行业, 包括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新兴服务业和一部分经过新技术、新经营方式改造的传统服务业。
这些服务部门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度专业性、高附加值等明显特征,依靠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创造需求、引导消费,是新时期的朝阳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服务业平均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
据国家统计局核算,2007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
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0%左右徘徊,而且在逐年下降,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2005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又下降了0.3个百分点,因此,要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的目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进一步促进服务业恢复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01•【字号】吉政明电〔2022〕2号•【施行日期】2022.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服务贸易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进一步促进服务业恢复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吉政明电〔2022〕2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中省直有关部门、单位:现将《吉林省进一步促进服务业恢复发展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吉林省人民政府2022年3月1日吉林省进一步促进服务业恢复发展行动方案为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发改财金〔2022〕271号)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服务业恢复发展,形成稳增长强有力支撑,结合我省实际和“服务企业大调研”征集的意见建议,制定本方案。
一、全面落实服务业普惠性扶持措施1.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2022年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继续分别按10%和15%加计抵减应纳税额。
(省税务局负责)2.2022年将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入“六税两费”(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征适用范围,并按规定在50%税额幅度内减征。
(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2022年对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按规定给予减免。
(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
中小微企业2022年度内新购置的单位价值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器具,折旧年限为3年的可选择一次性税前扣除,折旧年限为4年、5年、10年的可减半扣除;企业可按季度享受优惠,当年不足扣除形成的亏损,可按规定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我们从报告中可以引发出这样一个思考:城镇化的发展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新型城镇化要侧重城市群引领,这是城镇化主体形态;新型城镇化强调“新四化”同步,注重城镇化质量;新型城镇化要在核心城市辐射下关注小城镇发展。
我省的城镇化是如何发展的呢?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构建城镇化发展战略格局。
按照“强化中部、构筑支点、区域联动”的思路,形成支撑全省发展的大十字主轴,推动中部城市群发展,构建全省城镇化发展格局。
到2020年,我省城镇人口将达到185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20万以上人口的县城达到14个。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我省的特色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一、我省特色城镇化科学有序地稳步推进顺利推进长吉一体化。
统筹推进城镇化,大城市是表率和先锋。
《长吉一体化实施方案》和《长吉一体化发展规划》概念设计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长吉两市签署了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
这是我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对于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促进长吉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长春市以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为平台,是做大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功能的突破口,在打造开发开放平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城乡统筹发展、创新投融资体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政策体系支撑等6个方面,实行先行先试,并进一步加快长春市的“三城、两区”建设,推进“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十大”交通节点改造、“八大”城市出入口改造、地铁、轻轨、伊通河综合治理等工程,市内交通、供水和电力等城市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吉林市的基本定位是做大综合性特大城市,开展全面的提质扩容来推进中心城区,加快推进以吉林市主城区为核心,以长吉北线和南线为发展主轴,以十大园区和若干节点镇为支撑的半小时都市经济圈建设。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 2012年10月217吉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研究吉林大学商学院 黄阅微 杨絮飞 邹伦涛摘 要:本文主要从调查吉林省当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着手,对当前的发展状况作以分析,并找出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接着再对吉林省产业进行研究,分析吉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势;最后,对吉林省有着优势的产业发展做出战略规划和具体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及交通运输业,区域性的金融服务业,会展产业,信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六大重点产业。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产业结构变迁 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a)-217-03吉林省是一个多年来的老工业基地,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经济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衡量社会生产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崛起,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对一国GDP 增长有着突破性的作用和不可代替的位置。
在这个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对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方面做出结构上变迁和战略上的调整,振新新的工业发展,对未来现代服务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产业,用比较现代化的新型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去改造传统服务业,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随着高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吉林省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但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吉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1.1 发展潜力巨大,比较稳定,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吉林省的服务业取得了稳步的发展,发展水平一直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
2009年现代服务业总产值为1671.16亿元,2010年,吉林省服务业总产值为1855.17亿元,同比增长11.01%。
第三产业产值为3111.12亿元,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为61.08%,由前几年的数据来看,2007年服务业在第三产业的比重只有56.16%,经过几年的发展,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不断扩大,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为108.6万人,较2009年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107.8万人增加了0.8万人,占第三产业的81.5%,占吉林省总就业人口的39.3%。
截止2010年底,全省的现代服务业共拥有企业法人单位23082个,占全社会行业法人单位数的27.2%.1.2 现代服务业的具体行业结构稳定表1 现代服务业产值的变化情况表项目2009(亿元)2010(亿元)同比增长百分比2010年现代服务业各项占第三产业的百分比第三产业2756.263111.1212.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41.76373.939.412.0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72.88193.5812.02 6.2金融业180.83190.12 5.1 6.1房地产业200.14212.326.16.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96.01149.7956.014.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60.2762.90 4.2 2.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8.6330.988.2 1.0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52.04165.899.1 5.3教育277.97305.5810.019.8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23.50130.26 5.54.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7.1339.827.3 1.3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10年现代服务业从发展速度看,发展相比前几年侧重点有所变化,2009年到2010年发展最快、涨幅最大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涨幅高达56.01%。
涨幅前三位的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上涨56.0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上涨12.02%,教育业上涨10.01%。
而上涨最慢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只上涨了4.2%。
从整体比重结构上看,2010年我省现代服务业中年占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的分别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2.02%,教育9.8%,房地产业6.8%。
相比2007年这三大产业的主导地位没有变动,但是各自的比重都有所下降。
发展最慢的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仅占1.01%。
作者简介:杨絮飞(1969-),女,吉林省人,博士,副教授,现任职于吉林大学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从事服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黄阅微(1993-)女,吉林省人,在读本科生,现就读于吉林大学商学院;邹伦涛(1991-)男,陕西省人,在读本科生,现就读于吉林大学商学院。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2182012年10月 2 吉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评价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颇多,因此我们引用SWOT分析表,将服务产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进行综合概括,从整体进行研究,这有助于看清现代服务业的具体发展状况,也有助于发展战略的计划。
表2 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SWOT分析优势:1、产业基础深厚扎实,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2、区位优势明显3、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劣势:1、服务业的结构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理念2、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的力度不够3、含高科技技术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较缓慢机遇:1、国家的政策引领,对长吉图的规划发展2、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服务消费需求的多样化3、第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威胁:1、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现代服务业引进外资2、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剧3、现代服务业分布不均,各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吉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
这些条件主要依赖于产业基础、地理、机遇等方面。
2.1 产业基础深厚扎实吉林省是老工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产业基础,也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有力支持,同时也为吉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现代物流运输业、教育事业、房地产业、信息产业、金融业、旅游业是目前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六大支柱。
这其中的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及信息产业这三大产业,是最主要的现代服务业。
2010年在这三大产业创造值达到779.83亿元,占整个服务业的41.04%,与2009年相比,增加值都在9%以上,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最多,达到12.02%。
不仅如此吉林省的旅游业、会展业、商务服务业也发展迅速,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势头。
在诸多服务贸易行业中,旅游业是吉林省服务贸易龙头行业,带动了全省进出境旅游稳步增长。
会展业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以一汽集团等汽车产业为重点的技术引进,大力发展汽博会、农博会、教育方面的展览会等都大力的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而现在,吉林省的服务外包产业成为了目前的一大亮点。
该行业利用吉林省特色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承接国际跨境服务外包,有力地促进了吉林省服务贸易的发展。
2.2 区位优势明显吉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它处于由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韩国、日本、朝鲜、蒙古构成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借助这一区位优势,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中,吉林省居于重要地位。
自开始建立了东北亚五国合作交流的平台——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以后,随着博览会规模的不断地壮大,文化产业合作交流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日本、韩国的动漫产业和游戏产业非常发达,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地理条件,因此动漫游戏产业成为了吉林省文化产业招商的重要目标区域。
还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和语言与韩国相通,吉林省将充分利用此优势广泛开展与韩国文化领域合作,特别是在数字游戏产业上,将大力引进韩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2.3 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服务业突破性发展面临着很好的条件和机遇。
首先,国务院批准了《长吉图规划纲要》,这对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对图们江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那么对吉林省的意义更为重大。
长吉图是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图们江的简称,图们江区域的合作开发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伴随着近年来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的举办而成长,同时这种大开放、大开发、大合作、大发展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产物。
其次,吉林省乃是老工业基地,第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吉林省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同时业务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物质基础以及广阔的建设空间。
最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从而促进了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需求多样化。
这就导致在现代服务方面的多样化,这就为现代服务业务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提前条件。
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第二个上升阶段,从2011到2015年,“十二五”计划的实施,将会给经济方面带来飞跃性的突破,在“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加大现代服务业中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和主导产业基地的建设,装备制造业和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的支持下将有新的发展机遇。
3 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的重点及规划根据吉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扩大总量、提高效益、促进就业为终极目标,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以大中城市为重点地区、以6大服务业领域为重点,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以点带面,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要以全面提升服务业整体功能为目标,重点可以从行业领域考虑。
根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推动服务业向集群、特色、现代方向转变。
到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
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房地产业;突出发展特色性产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
这六大产业是吉林省“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理应加大扶植和投资力度,拓展市场,优先快速发展。
3.1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业依靠吉林省产业优势、资源底蕴和消费市场需求,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也的快速发展,可以沿主要交通干线和途经重要城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项目,不断提升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构建国内外联通,一部比较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长春的优势产业,汽车产业方面,加大对专用汽车及零部件的生产、不断巩固汽车产业的优势,扩大生产规模,积极承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 2012年10月219接“十二五”计划中长春市新增100万辆整汽车的产能,加大对物流产业的积极贡献,生物化工产业方面,积极发展石化、农副产品、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产业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