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全息和傅里叶变换全息
- 格式:docx
- 大小:60.09 KB
- 文档页数:4
全息原版制作的原理与工艺彩虹全息概述从商品包装的角度考虑,包装防伪标识不仅应该具有较强的防伪功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当在包装上使用了防伪标识后,标识不仅不破坏原来包装图案的整体协调感和装潢效果,而且应该增强原包装的装潢促销功能。
目前常用的全息防伪标识主要采用彩虹全息图。
所以本书重点介绍彩虹全息图的制作工艺。
彩虹全息是用激光记录的全息图,用白光再现单色或彩色像的一种全息技术,从再现像与原物色彩之间的异同,彩虹全息又可分为假彩色彩虹全息和真彩色彩虹全息两类。
彩色彩虹全息的基本特点是在记录系统中适当位置加入一个狭缝,其作用为限制了再现光波,以降低图像的色模糊,从而实现白光再现单色或彩色像。
彩虹全息首先由本顿受到全息图的碎片能再现物体完整像的启发,在1969年以二步记录全息(二步彩虹全息)的方式提出的。
二步彩虹全息先记录一张离轴菲涅耳全息图(称主全息或掩膜),如图1(a)所示。
用记录主全息时的逆参考方向的共轭光照明主全息图,使其再现孪生实像,靠近主全息放一个宽为a的水平狭缝S,以限制衍射光束即以狭光束构成孪生实像,如图1(b)所示。
这样记录的全息图即为二步彩虹全息。
用再现白光照明这彩虹全息时,物体和狭缝的再现像将激光记录时,再现像束中红、绿、蓝(R、G、B)三种颜色波长光的再现像和狭缝像处在不同的位置,这样,在不同波长狭缝像的位置即看到不同颜色的像,这就是能用白光照明全息图再现单色像的原因。
如果人眼沿z轴移动,使几种颜色的光进入眼睛,就会观察到像的颜色像雨后天空中的彩虹一样,这就是彩虹全息命名的由来。
因为本顿提出的二步彩虹全息要记录二次全息图,手续较繁,易产生噪声,且不能对再现像的颜色的观察方位作设定。
所以,后来发展了一步彩虹全息、加场镜的一步彩虹、像散二步和一步彩虹、无狭缝彩虹、无透镜彩虹、条形散射屏综合狭缝彩虹、编码二步彩虹和零光程差彩虹全息等多种彩虹全息技术。
考虑到商品包装对防伪标识应具备能用专色表示品牌特色的功能,能通过景特色彩的设计,景特纵深感强、装潢效果好和色彩鲜艳多变引人注目等要求,本书仅介绍具有色彩编码功能的彩虹全息的制作工艺。
基于傅里叶合成全息的彩色全息制作方法全息技术是一种记录并再现物体的光学方法,通过利用干涉现象记录物体的相位和幅度信息,能够实现真实的三维影像。
而彩色全息技术则可以更加逼真地还原物体的颜色信息。
基于傅里叶合成全息的彩色全息制作方法结合了傅里叶变换和全息技术,能够有效地记录并再现物体的彩色信息。
以下是基于傅里叶合成全息的彩色全息制作方法的步骤:1.收集物体信息:首先,需要收集物体的三维形状和颜色信息。
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如激光扫描和摄像机拍摄等,获得物体表面的三维点云和颜色图像。
2.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点云和颜色图像进行处理,包括点云的滤波和重建,以及颜色图像的校准和去噪。
目的是消除噪声和误差,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3.数据转换:将点云和颜色图像转换到频域,使用傅里叶变换将它们转化为频率域中的复数振幅和相位信息。
这一步骤可以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或其他相关的变换算法来实现。
4.彩色全息生成:根据傅里叶变换后的频率域信息,在全息材料(例如银盐全息材料或光致聚合物)上产生三维的全息图。
方法包括将复数振幅和相位信息分别显示为幅度和相位调制的图像,并将它们叠加在一起,形成彩色全息图。
5.彩色全息再现:使用适当的光源,将彩色全息图照射在全息材料上,产生全息波前。
当光波通过全息图时,会产生干涉现象,从而实现彩色的三维影像再现。
需要注意的是,基于傅里叶合成全息的彩色全息制作方法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物体的颜色分布、光源的特性、全息材料的特性等。
此外,制作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各个步骤的参数,以保证最终的彩色全息效果的质量和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傅里叶合成全息的彩色全息制作方法能够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和娱乐产业等领域。
它可以提供更加真实和逼真的三维影像,为我们带来更加丰富和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见基于傅里叶合成全息的彩色全息制作方法在未来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傅里叶光学在全息电影中的应用全息电影是将全息摄影术和电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其基本概念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和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将被摄的运动景物以一定的时间频率和干涉条纹形式记录在具有高分辨率的全息胶卷上,然后把这记录有信息的全息胶卷置于特殊的放映机内,观众就能在屏幕上观察到一幅幅作连续活动的难以与实物相区别的空间三维立体影像。
本文论述了傅里叶光学在全息电影中的应用。
1 引言三维图像显示技术是人类多年的理想。
对它的研究如果从1908年法国光学家李普曼发明积分照相算起已有170年历史了。
此后,人们曾研究过各种显示立体图像的技术(例如双目体视法、蝇眼透镜三维图像法和投影型三维图像法等),并在彩色摄影和彩色电影的基础上出现了立体摄影和立体电影显示技术。
从而对人类的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但是从近代信息论的观点看,它们是那样的不足,因为上述所有方法所记录的只是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光波的振幅,而将光波的位相信息丢掉了。
1947年英国科学家丹尼斯·盖伯(DentrisGabor)为改进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而发明的全息照相术则可同时记录下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
因此由全息记录的全息图在再现时能获得与原物光场一样的三维图像。
无怪乎全息术一经问世,人们首先就想到全息电影问题。
人类实现三维图像显示技术从此有了新的希望。
为了实现全息电影,各国物理学家和电影技术专家们都进行了研究,提出过各种方案:例如散射板法,大透镜法,大反射镜法和有区域聚焦的全息屏幕法等。
但是这些三维显示方案不是影像亮度太低(如散射板法),就是视场范围有限(如大透镜法、大反射镜法),不能满足大量观众的观看,因此这些方案作为影院式全息电影是不适合的。
它们基本上只适宜于科学研究和厂告宣传等方面。
近年来在影院式三维全息电影研究方面出现了较大进展。
例如1976年苏联在国际电影节上曾试映过单色全息电影的实验系统。
它是用相干长度10米、脉冲能量0.1焦耳、脉冲重复率20次/秒的脉冲红宝石激光器作光源以及分辨率达100线/mm的全息电影胶片记录景物。
目录1 实验目的 (1)2 实验原理 (1)3 实验仪器 (3)4 实验内容 (3)4.1 一步彩虹全息真像纪录 (3)4.2 方孔一步彩虹全息像的再现 (4)5 实验结果 (4)6 实验总结 (5)7 感想体会 (6)8 参考文献 (6)方孔一步彩虹全息实验研究1实验目的1、了解像全息白光再现的原理及一步彩虹全息和像面全息的原理。
2、掌握一步彩虹全息图制作方法。
3、了解像面全息实验方法。
2 实验原理像面全息图的拍摄用成像系统使物体成像在全息底板上,在引入一束与之相干的参考光束,即成像面全息图,它可用白光再现。
再现象点的位置随波长而变化,其变化量取决于物体到全息平面的距离。
像面全息图的像(或物)位于全息图平面上,再现像也位于全息图上,只是看起来颜色有变化。
因此在白光照射下,会因观察角度不同呈现的颜色亦不同。
彩虹全息的本质是要在观察者与物体的再现象之间形成一狭缝像,使观察者通过狭缝像来看物体的像,以实现白光再现单色像。
一步彩虹全息图的记录光路是在三维照相的光路中,在记录干板与物体之间插入一个成像透镜和一个水平狭缝,把物体和狭缝的像一次记录下来,由于狭缝放置的位置不同,一步彩虹全息图的记录光路有两种;一种是赝像的记录光路,一种是真像记录光路。
赝像记录原理如图1所示。
狭缝紧贴成像透镜后面放置,成像透镜只对物体成实像对狭缝不成实像,狭缝位于透镜焦点之内在焦点外成虚像。
用会聚光作参考光。
图1 一步彩虹全息赝像记录原理图图2 一步彩虹全息真像记录原理图真像记录原理如图2所示,狭缝和物体O均放在透镜L的焦点以外,狭缝位于物体和透镜之间。
成像透镜对物体和狭缝均成实像,二者的像均在透镜的另一侧,物体的实像和狭缝的实像分别成在记录干板的前边和后边,物体的像离全息干板近一些。
图3为彩虹全息真像纪录的参考光路。
图3 彩虹全息记录光路S:激光器 SF:扩束镜 BS:分束镜 L1:成像透镜M1、M2:放射镜 O:物体 H:全息干板 S1:狭缝两种记录光路所拍摄的彩虹全息图,如用记录时的单色光再现,可以通过再现出的狭缝实像观察到所记录物体的明亮虚像(如图4)。
全息技术的防伪特征及识别方法(一)显性全息防伪识别特征及验证方法1.验证条件(1)光源:白光点光源。
(2)光源入射方向:点光源从试样上方倾斜入射,日视正向观察。
2.全息防伪识别特征(1)彩虹全息①多色二维/三维多色(像面)彩虹全息:在像面内令息图像不同位置呈现不同颜色。
②图像:不同景深的图像显示不同的颜色。
③三维全息:全息图像呈三维立体像。
④真彩色:二维或三维再现像与实物色彩相似,称为真彩色。
(2)点阵全息①放射一收缩状效果:改变观察方向,全息图像呈现放射一收缩动态变化②旋转效果:改变观察方向,全息图案呈现平面旋转(如扇形)的动态变化。
③二维超线全息:在像面内的精细超线图案呈多色彩虹④流动型效果:试样经平移或旋转时,其全息图案有流动的视觉变化。
(3)体积型反射全息①单色体积全息:用单波长记录的体积反射全息,全息图像为一种颜色.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观察可有立体效果②真彩色体积反射全息:多种波长记录的体积反射全息,全息图像为多种颜色,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观察可有立体效果。
(4)光透镜效果①凹、凸透镜:全息图像呈现凹透镜或凸透镜效果。
②明码标记:通过透镜可以看到深层次的文字。
(5)同位异像转动试样时,可在同一位置先后看到不同的图文。
(6)三维背景在像面内,由于图像有微小的错位,视觉产生两个不同的景深或连续变化的景深,使图文呈现立体感。
(7)多通道合成全息①立体像效果:试样绕垂直轴向转动时,单眼观察可见图像的不同侧面,双眼观察视觉图像为转动着的立体像。
②连续动作效果:转动试样时,全息图像具有连续动作的动画效果。
(8)消色全息①烧白:改变光入射方向时,图文显示相同的白色。
②碎银:图案中显示有银色颗粒或片状物。
③金属色:试样绕垂直轴转动时,不同部位先后由亮变暗,亮的部分具有金属颜色。
(二)隐性全息防伪识别特征及验证方法1.奠尔条纹(1)将专用解码片放在试样上,转动解码片至某一方位,看到隐形图文昆示。
(2)将专用解码片放在试样上,转动解码片至相差一个角度的两个或几个方位,应看到两个或几个隐形图文显示。
实验二一步彩虹全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制作一步彩虹全息图的原理和方法
2.制作一张一步彩虹全息图,在白光下观察其重现的像。
二、实验原理
彩虹全息是像全息与狭缝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可以在白光照明下重现物体的像。
彩虹全息在被摄物和全息干板之间置一狭缝,再现物像时,也再现了狭缝像。
如果用白光照明,眼睛在狭缝像位置观察,可见特定波长光的再现像,而当实现沿垂直于狭缝像方向移动时,再现像也随之按彩虹色序发生变化。
彩虹全息图有各种不同的记录光路,如图1、2。
图1 一步彩虹全息实验图(一个全反镜,不加狭缝,可记录像全息图)
三、实验步骤
下面是以图2为实验光路图的实验步骤,图1光路图类似。
1、打开激光器,先摆放分束镜、2个全反镜、干板和载物台,使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相等(误
差不超过2cm)。
注意:物体到干板的距离为45cm(假设成像透镜L的焦距为110mm,物体放在透镜前2倍焦距处,在透镜后2倍焦距处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干板放在实像后1cm处);物光与参考光的夹角θ在30°~60°;参考光光点位于干板中心;参考光与物光的光强比在4:1-8:1之间。
2、将2个准直镜(透镜焦距为190mm和300mm)分别放入物光和参考光光路中,调节透
镜位置和高低,使两路光的光斑中心位于干板中央。
3、将2个扩束镜分别放入物光和参考光光路中的透镜前焦点上,使从透镜射出的光为平行
光。
4、将物体放置在载物台上,用白屏或白纸观察物体的影子,物体影子应位于平行光斑的中
央。
注意:物体躺倒放置;
5、将焦距为110mm的透镜放在距物体22cm的地方,将在干板前1cm处可以观察到清晰的
物体的像;调节物体的方向,观察物体的像,找反射最强的方向。
6、将狭缝(水平放置)放在物体与透镜之间,且与透镜的距离大于11cm,在干板架后面用
毛玻璃寻找狭缝的像,通过狭缝的像观察物体的实像是否完整,若狭缝的像左右不全,可适当加大狭缝宽度或更换更小的物体。
7、曝光、显影、清水、定影、清水。
8、将干板放在干板架上,挡住物光,朝物体方向看,可以看到红色的物体的虚像。
9、用白光源作为参考光照射干板,朝物体方向看,可以看到彩色的物体的虚像。
将全息图
相对原来记录的位置面内旋转90°,使躺倒的物体像正立起来,沿垂直方向改变观察位置,全息像的颜色将变化;沿水平方向改变观察位置,全息像将有立体感。
四、注意事项
1.干板放置的位置不一定放在物体实像1cm处,本实验是为了方便用相同光路拍摄像全息
图和彩虹全息图。
2.实验仪器中3种焦距的透镜可以自由选择,不一定按上述步骤中所述进行实验。
3.实验中,物体也可以正立放置,则狭缝需垂直放置,在观察所得到的全息图时,全息像的
颜色将随观察位置的水平方向而改变。
实验三傅里叶变换全息图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傅里叶变换全息图的原理。
2. 拍摄一张傅里叶变换全息图,观察其再现像。
二、实验原理
傅里叶变换全息图不是记录物光波本身,而是记录物光波的空间频谱,即记录物光波的傅里叶变换。
利用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将物置于透镜的前焦面上,在透镜的后焦面上就得到物光波的频谱,再引入一束参考光与物的频谱相干涉,用得到的干涉条纹记录物频谱的振幅分布和位相分布就得到傅里叶变换全息图。
由傅里叶变换特性知道,用单色点光源将物体照明以后,通过透镜在点光源的共轭像面上,能得到物分布的傅里叶频谱。
当用单色平行光将物照明时,频谱面与透镜的焦面重合。
用平行光照明且有透镜的傅里叶变换全息图的实验光路如下图所示:
图1 傅里叶变换透镜全息图的光路
注意事项:
1.参考光与物光的光程差小于2cm,夹角为30°~60°。
2.参考光束中扩束镜处的激光点必须与物体E在同一个平面,且间距大于物体长度的1.5倍。
3.干板稍向参考光方向倾斜。
三、实验步骤:
1.在全息台面上大体设计好光路的摆放,先用细激光束进行调整,使从分束镜到全息干板面
中心的物光和参考光光程相等;全息干板与物光路的光轴垂直,并使由反射镜反射的两束光在全息干板中心重合。
2.在两束光中分别放入准直镜L1和L2,使其中心位置与激光束中心重合。
然后将扩束镜分
别放在L1和L2的前焦面上,经扩束准直后形成平行光,并使其在干板面上重合。
3.在物光光路中放入透镜L3,调节其位置,使其焦点位于干板的中心,并在L3的前焦面上
安放物体(E字片)。
参考光路中扩束镜处的光点要与物面处于同一平面。
4.调整物光与参考光的光强比。
在物的空间频谱中,低频成分多余高频成分。
如果要在记录
中强调低频成分,可以让参考光束强一些,曝光时间则可短一些,这样对低频成分有合适的记录,而对高频成分则曝光不足,使重现像的高频损失较多;如果要突出高频成分,则可以让参考光束弱一些,曝光时间相对长一些,此时低频成分可能会由于曝光过度使衍射效率降低,而高频成分的曝光是合适的。
5.曝光、显影和定影处理。
6.观察再现像。
遮住原光路中的参考光束,用全息图取代原物,在原干板架上用毛玻璃观察,
可以看到重现的原始像及其共轭像分别出现在中央亮斑的对称位置。
中共亮斑是原物的自相关。
将全息图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平移,观察重现像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将全息图沿光轴向透镜L移动,观察重现像变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