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工专接本课程
- 格式:xls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1
南理工812机械原理
一、课程概述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了解机械原理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1.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刚体静力学;
3.刚体动力学;
4.弹性力学;
5.流体力学;
6.机械动力学。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机械问题的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
解决能力。
4.讨论研究: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
思维。
五、对学生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机械原理基础,为后续学习和研究提供基础;
2.培养学生的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研究提供支持;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帮助;
4.加强学生对机械工程的专业认同和兴趣,激发学生对机械工程的热
爱和热情。
综上所述,南理工812机械原理是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
基础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
作能力。
南理工812机械原理对学生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帮助。
南理工812机械原理
南京理工大学812机械原理课程介绍如下: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Mechanics)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理解物体运动和力学系统的行为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些原理和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812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物体静力学: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矩和力的等效、平衡问题、平衡态分析等。
2. 物体动力学:加速度和速度的定义、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方程、动力学方程等。
3. 力学系统的分析:动力学和静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方法等。
4. 力学系统的简化:质点和刚体的简化、等效力的简化等。
5. 運動學: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圆周运动等。
6. 动力学:牛顿第二定理、线性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等。
7. 力的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矩和力的等效等。
通过学习812机械原理,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力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直觉和工程应用能力。
这对于后续的机械设计、力学分析和工程实践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专业名称:1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段)主考学校:南京理工大学
说明:
1.关于公共政治课的调整及替代关系请参照《专业考试计划简编编写说明》(2015年)第11条。
2.通过原计划课程设置中“483机械制造基础”和“458机械制造工艺学”两门课程的,可替代相对应的“04729大学语文”、“02230机械制造”和“02231机械制造(实践)”课程;仅通过其中任意一门的,只可替代“02230机械制造”和“02231机械制造(实践)”课程。
3.通过“042政治经济学”并通过“043中国革命史”的考生可免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通过“042政治经济学”或“043中国革命史”中任一门的,只能免考“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c 课程设计南理工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南理工课程的核心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育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南理工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对南理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南理工课程中的重要章节和知识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内容包括:1.南理工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
2.南理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讲解、讨论和实验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3.南理工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南理工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掌握知识点。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南理工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南理工课程的知识点。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南理工课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南京理工大学本科培养计划框架级—级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南京理工大学本科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素养、广泛知识面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为此,建立一个合理的课程框架级—级课程体系以及明确的学分要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南京理工大学本科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构架和学分要求。
一、课程体系构架1. 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基础通识教育课程是本科培养计划的基石,目的是为学生提供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该类课程包括文化传承、科学思维、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核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
该类课程关系到学生后续的专业深造和职业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学分。
3.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深入学习和训练学生在所选专业领域中所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该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并加强学生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素养。
4. 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该类课程可以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二、学分要求1. 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学分要求基础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要求根据南京理工大学教务部门的规定进行制定。
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基础通识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以满足毕业要求。
2. 专业基础课程学分要求专业基础课程的学分要求根据每个专业的实际情况设定,并有可能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调整。
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具体的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进入后续的专业学习。
3. 专业核心课程学分要求专业核心课程的学分要求通常为专业基础课程的两倍或更多,旨在全面提高学生在该领域的专业能力。
学生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获得相关专业的学位证书。
4. 专业拓展课程学分要求专业拓展课程的学分要求根据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个人意愿进行设定。
南京专升本考试科目
南京专升本考试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文: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翻译等内容。
2. 数学: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数学知识和运算能力,包括代数、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内容。
3. 英语:主要考察考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包括听力、阅读理解、写作、口语等内容。
4. 专业知识:根据考生所报考的专业不同,会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考查,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等。
此外,南京专升本考试还会设置一定的综合能力测试,包括逻辑思维、综合分析等。
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具体考试科目和比重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以招生公告和考试大纲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