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硅橡胶模具设计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液体硅胶产品设计方案模板一、产品概述液体硅胶产品是一种具有优异耐热、耐寒、耐化学品腐蚀的特性的高性能材料。
该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医疗器械等领域,具有出色的绝缘、防水、抗震动等功能。
本设计方案旨在提供一套操作规范,以确保液体硅胶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的质量和一致性。
二、原材料选择1. 液体硅胶:根据不同产品的用途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液体硅胶,确保满足所需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2. 加工助剂:根据设计需要,添加适量的加工助剂,确保液体硅胶的粘度、流变性能等符合要求。
3. 染料和填充剂:如有需要,可添加染料和填充剂进行颜色处理和增加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三、产品设计1. 外观设计:根据产品用途和市场定位,设计产品外观形状、尺寸和表面纹理等,追求美观与实用结合。
2. 结构设计:根据产品功能要求,设计合理的结构,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工艺设计: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确保产品能够顺利生产,并在成型、固化等过程中不产生质量问题。
四、产品制造过程1. 材料配比:按设计要求进行液体硅胶和其他材料的配比,确保各种原材料在适宜的比例下进行混合。
2. 混合:使用搅拌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充分混合,确保混合均匀,消除气泡等不良现象。
3. 充模:将混合好的液体硅胶倒入模具中,确保模具内部表面涂布均匀。
4. 固化:按设计要求和工艺条件,对液体硅胶进行固化处理,使其在一定时间内达到预期性能。
5. 后处理:将固化后的产品进行去除模具、修整、清洁等后处理工序,确保产品质量。
五、产品质量控制1. 原材料检验:对所采购的液体硅胶和其他原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2. 生产过程控制: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记录,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 产品检测:对成品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测试其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指标,确保产品质量达标。
4. 不良品处理:对不合格或不良品进行分类、记录和处理,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六、环境保护1. 废弃物处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液态硅胶模具设计要点1.2379液态硅胶模具设计要点1.2379液态硅胶模具是一种常用于制作工艺品、玩具、电子产品外壳等产品的模具,它具有耐热、耐磨、精度高等特点,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设计液态硅胶模具时,要考虑到产品的形状、材质、工艺要求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最终的模具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液态硅胶模具设计的要点,并逐步解释每个要点的重要性。
首先,设计液态硅胶模具需要考虑到1.2379材质的选择。
1.2379是一种优质的工具钢,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耐热性,非常适合用于制作液态硅胶模具。
这种材质的选择可以确保模具具有足够的耐用性和稳定性,能够承受长时间的使用而不失去精度。
此外,1.2379材质还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以轻松实现模具的精密加工,从而确保产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其次,设计液态硅胶模具需要考虑到模具的结构。
模具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成型效果和生产效率。
一般来说,液态硅胶模具的结构应该尽可能简单,以便于脱模和组装。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合理确定模具的分型面和开模方式,以确保产品能够完整成型并且易于脱模。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模具的冷却系统和排气系统的设计,以确保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减少生产周期。
另外,设计液态硅胶模具还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工艺要求。
不同的产品在成型过程中可能需要不同的工艺要求,比如表面光洁度、尺寸精度、壁厚均匀性等。
因此,在设计模具时需要充分了解产品的工艺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合理确定模具的设计参数,比如模腔的尺寸、结构和表面处理方式等。
只有充分考虑产品的工艺要求,才能确保模具能够满足产品的生产需求。
总之,设计液态硅胶模具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形状、材质、工艺要求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充分了解产品的需求和合理选择材质、设计结构、考虑工艺要求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满足生产需要的液态硅胶模具。
希望本文能够对液态硅胶模具的设计有所帮助。
液体硅橡胶模具设计原则
John.,VJ;杨钧
【期刊名称】《橡胶参考资料》
【年(卷),期】2000(030)001
【摘要】热固性液体硅橡胶(LSR)材料注射模具的设计一般与热塑性塑料模具的设计相同,其中有几点重要区别。
其一,LSR胶料的粘度一般较低,所以充模时间很短,甚至在注射压力较低时也是如此。
为了避免卷入空气,保证模具良好的排气很关键。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John.,VJ;杨钧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33.93
【相关文献】
1.液体硅橡胶模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J], 高桂芝
2.不同轮胎模具型腔的设计原则及其设计方法 [J], 康浩; 潘文平
3.重制模具镶块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J], 王忠华;李宏伟;荣国灿;巨萌;孙亮;顾萌;刘佳一
4.不同模具型腔的设计原则及其设计方法 [J], 咸晓玲;于春洪;董月超
5.液体硅橡胶夹板门模具的研制 [J], 周贤良;付泽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液态硅橡胶模具设计的七大要点热固性液态硅橡胶(LSR)注压模具的结构,总的来说跟热塑性胶料所用的模具结构相似,但也有不少显著差别。
例如,LSR胶料一般粘度较低,因而充模时间很短,即使在很低的注射压力下也是如此。
为了避免空气滞留,在模具中设置良好的排气装置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LSR胶料在模具内不会像热塑性胶料那样收缩,它们往往遇热膨胀,遇冷轻微收缩。
因而,其制品并不总是如所期望的那样留在模具的凸面上,而是滞留在表面积较大的模腔内。
1 收缩率虽然LSR并不会在模内收缩,但它们在脱模和冷却后,常常会收缩2.5%-3%。
至于究竟收缩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胶料的配方。
不过,从模具角度考虑,收缩率可能受到几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模具的温度、胶料脱模时的温度,以及模腔内的压力和胶料随后的压缩情况。
注射点的位置也值得斟酌,因为胶料流动方向的收缩率通常比与胶料垂直流动方向的收缩率大一些。
制品的外形尺寸对其收缩率也有影响,较厚的制品的收缩率一般要比较薄者小。
如果需进行二次硫化,则可能再额外地收缩 2 分型线确定分型线的位置是设计硅橡胶注压模具的前几个步骤之一。
排气主要是通过位于分型线上的槽沟来实现的,这样的槽沟必经处在注压胶料最后到达的区域内。
这样有助于避免内部产生气泡和降低胶接处的强度损失。
由于LSR粘度较低,分型线必须精确,以免造成溢胶。
即便如此在定型的制品上还常能看见分型线。
脱模受制品的几何尺寸和分型面位置的影响。
将制品设计成稍有倒角,有助于保证制品对所需的另一半模腔有一致的亲合力。
3 排气随着LSR的注入,滞留在模腔内的空气在模具闭合时被压缩,然后随着充模过程而通过通气槽沟被排出。
空气如果不能完全排出,就会滞留在胶料内(这样往往会造成制品部分露出白边)。
通气槽沟一般宽度为lmm-3mm,深度为0.004mm-0.005mm。
在模具内抽真空可创造最佳的排气效果。
这是通过在分型线上设计一个垫圈,并用真空泵迅速将所有的模腔抽成真空来实现的。
硅橡胶模具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硅橡胶模具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硅胶模具是快速模具里的一种最为简单的方法。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硅橡胶模具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内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硅胶模具是快速模具里的一种最为简单的方法。
一般是用硅胶将3D打印原型进行复模,但寿命很短,只有10-30件左右。
它具有很好的弹性和复制性能,用硅胶复模可不用考虑拔模斜度,不会影响尺寸精度,有很好的分割性,不用分上下模可直接进行整体浇注,再沿预定的分模线进行切割,取出母模就可以了。
室温硫化硅橡胶又分为加成型和缩合型两种。
原料及配方采用专用模具硅胶,该品系以双包装形式出售,A组份是胶料,B组份是催化剂。
配制时,要考虑室温、模具的强度和硬度,以此来确定AB组份的重量配制比例。
室温在20-25度时,A:B=100:1.5;室低时(但不能低于10度),则适当增加B组份0.1-0.3份;室温偏高,则减少B组0.1-0.3份。
具体方法是:依据模具体积确定总用量,然后将A、B组份按比例称量准确,置于器皿中搅拌均匀,即成。
一.模具硅胶操作方法1.模具硅胶与固化剂搅拌均匀。
模具硅胶外观是流动的'液体,A 组分是硅胶,B组分是固化剂,例如,取100克硅胶,加入2克固化剂(注:硅胶与固化剂一定要搅拌均匀,如果没有搅拌均匀,模具会出现固化干燥不均匀的状况,而影响硅胶模具的使用寿命,及翻模次数,甚至造成模具报废。
2.抽真空排气泡处理。
硅胶与固化剂搅拌均匀后,进行抽真空排气泡环节。
抽真空的时间不宜太久,一般不超过10分钟,否则,硅胶固化产生交联反应,无法进行涂刷或灌注,造成材料浪费。
3.涂刷操作过程。
把排过气泡的硅胶以涂刷或灌注的方式倒在母模上(在刷模或灌注前,母模上打隔离剂或脱模剂),刷模一定要均匀,30分钟后粘一层沙布或玻璃纤维布来增加模具的强度和拉力;再进行第二次涂刷,再粘贴一层纱布或玻璃纤维布,再进行硅胶涂刷,经过这样处理出来的模具具有使用寿命及翻模次数多,使用寿命长,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液态硅橡胶模具设计要点
摘要该文介绍了液态硅橡胶模具设计的若干要点,旨在提高液态硅橡胶制品的质量和产量,使加工者获益匪浅。
关键词:LSR;固化;充模;注压
热固性液态硅橡胶(LSR)注压模具的结构,总的来说跟热塑性胶料所用的模具结构相似,但也有不少显著差别。
例如,LSR胶料一般粘度较低,因而充模时间很短,即使在很低的注射压力下也是如此。
为了避免空气滞留,在模具中设置良好的排气装置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LSR胶料在模具内不会像热塑性胶料那样收缩,它们往往遇热膨胀,遇冷轻微收缩。
因而,其制品并不总是如所期望的那样留在模具的凸面上,而是滞留在表面积较大的模腔内。
1 收缩率
虽然LSR并不会在模内收缩,但它们在脱模和冷却后,常常会收缩2.5%-3%。
至于究竟收缩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胶料的配方。
不过,从模具角度考虑,收缩率可能受到几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模具的温度、胶料脱模时的温度,以及模腔内的压力和胶料随后的压缩情况。
注射点的位置也值得斟酌,因为胶料流动方向的收缩率通常比与胶料垂直流动方向的收缩率大一些。
制品的外形尺寸对其收缩率也有影响,较厚的制品的收缩率一般要比较薄者小。
如果需进行二次硫化,则可能再额外地收缩0.5%-0.7%。
2 分型线
确定分型线的位置是设计硅橡胶注压模具的前几个步骤之一。
排气主要是通过位于分型线上的槽沟来实现的,这样的槽沟必经处在注压胶料最后到达的区域内。
这样有助于避免内部产生气泡和降低胶接处的强度损失。
由于LSR粘度较低,分型线必须精确,以免造成溢胶。
即便如此在定型的制品上还常能看见分型线。
脱模受制品的几何尺寸和分型面位置的影响。
将制品设计成稍有倒角,有助于保证制品对所需的另一半模腔有一致的亲合力。
3 排气
随着LSR的注入,滞留在模腔内的空气在模具闭合时被压缩,然后随着充模过程而通过通气槽沟被排出。
空气如果不能完全排出,就会滞留在胶料内(这样往往会造成制品部分露出白边)。
通气槽沟一般宽度为lmm-3mm,深度为0.004mm-0.005mm。
在模具内抽真空可创造最佳的排气效果。
这是通过在分型线上设计一个垫圈,并用真空泵迅速将所有的模腔抽成真空来实现的。
一旦真空达到额定的程度,模具即完全闭合,开始注压。
有些注射模压设备容许在可变化的闭合力下操作,这使加工者可以在低压下闭合模具,直到模腔的90%-95%被LSR充满(使空气更容易排出),然后切换成较高的闭合力,以免硅橡胶膨胀而发生溢胶。
4 注射点
模压LSR时采用冷流道系统。
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胶料的优点,并可将生产效率提升至最高限度。
以这么一种方式来加工制品,就不必去掉注胶道,从而避免增加作业的劳动强度,有时还可避免材料的大量浪费。
在许多情况下,无注胶道结构还可缩短操作时间。
胶料注射嘴由针形阀来作正向流控制,目前许多制造厂商可将带气控开关的注射嘴作为标准设备提供,并能将其设置在模具内的各个部位。
有些模具制造商专门研制出了一种开放式冷流道系统,其体积非常之小,以致要在极其有限的模具空间内设置多个注射点(进而充满了整个模腔)。
这项技术在无需使胶注口分离的情况下,使大量生产优质硅橡胶制品成为可能。
如果采用冷流道系统,那么重要的是在热的模腔和冷的流道之间形成有效的温度间隔。
若流道太热,胶料可能在注射前便开始硫化。
但是若冷却得太急,它就会从模具的浇口区吸收太多的热,导致不能完全硫化。
对于用常规的注浇道(如潜入式浇道和锥形浇道)注射的制品,适宜采用小直径注胶口加料(加料口直径通常为0.2mm-0.5mm)来浇注。
低粘度的LSR胶料如同热塑性胶料一样,平衡流道系统显得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所有的模腔才会被胶料均匀地注满。
利用设计流道系统的模拟软件,可以大大简化模具的研制过程,并通过充模试验证明其有效性。
5 脱模
通过硫化的液体硅橡胶容易粘附在金属的表面,制品的柔韧性会使其脱模困难。
而LSR拥有的高温撕裂强度能使之在一般条件下脱模,即使较大的制品也不会被损伤。
最常见的脱模技术包括脱模板脱模、脱模销脱模和气力脱模。
其它常见的技术有辊筒刮模、导出板脱模和自动御模。
使用脱模系统时,必须使其保持在高精度范围内。
若顶推销与导销套之间的间隙太大,或者部件因长时间磨损而间隙变大,就可能造成溢胶。
倒锥形或蘑菇形顶推销的效果甚佳因为它允许采用较大的接触压力,便于改善密封性育旨。
6 模具材料
模具托板常用非合金工具钢(no.1.1730,DIN code C45W)制成,对干需承受170℃-210℃高温的模具托板,考虑到抗冲击性,应当用预回火钢(no.1.2312,DIN code 40 CrMn-M oS 8 6)制造。
对于设置模腔的模具托板,应采用经氮化或回火热处理的乙具钢制造,以确保其耐高温性能。
对填充量高的LSR,如耐油级LSR,推荐采用硬度更高的材料来制造模具,例如光亮的镀
铬钢或为此用途专门研制的粉末金属(no.1.2379,DIN code X 155 CrVMo121)。
设计高磨损材料模具时,应该将那些承受高磨擦的部件设计成可更换的形成,这样就不用更换整个模具了。
模腔内表面对制品的光洁度影响甚大。
最明显的是定型制品将同模腔表面完全吻合。
透明制品用模具应采用抛光的钢材制造。
经过表面处理的钦/镍钢耐磨性极高,而聚四氟乙烯(PTFE)/镍则能使脱模更加容易。
7 温度控制
一般来说,LSR的模压以采用电加热方式为宜,通常是采用带形电热器、筒形加热器或加热板加热。
关键的是要使整个模具的温度场均匀分布,以促进LSR均匀固化。
在大型模具上,是经济有效的加热法当推油温控制加热。
用绝热板包覆模具有利于减少热损失。
热模任何部位的不适宜都可能使之在各操作工序之间遭受大的温度波动,或造成跑气。
如果表面温度降得过低,胶料固化速度就会减慢,这往往会使制品无法脱模,引起质量问题。
加热器和分型线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模板弯翘变形,在成品上形成溢胶毛边。
若设计冷流道系统的模具,热端和冷端之间必须确保完全隔开。
可以采用特制的钦合金(如3.7165[TiA16V4])制造,这是因为与别的钢材相比,其导热性低得多。
对于一个整体的模具加热系统而言,隔热板应设置在模具与模具托板之间,以使热损失最小。
恰当的设计和构思可确保LSR注压成型,在此模具十分重要。
上述模具设计原则旨在使胶料充满模腔,缩短固化时间,成品质量上乘,产量高,从而使硅橡胶加工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