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动物学动物实验基本技术与模拟肿瘤接种 (1)
- 格式:ppt
- 大小:156.02 MB
- 文档页数:39
课程名称:医学实验动物学授课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学时与学分:18学时,1 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实验动物是伴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与需要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实验动物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本世纪是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实验动物科协是生物医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化工、航天、军事等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条件。
随着生物高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在国际科技交流及商贸谈判中对实验动物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国内外实验动物发展状况和要求,让有志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学生学习相关专业技能和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实验动物学基础知识,实验动物伦理和动物福利,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常用实验动物特性,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转基因动物,动物实验设计等。
各章内容及授课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一、熟悉:实验动物学的学科概念实验动物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实验动物学的学科概念二、了解:实验动物伦理学的要求。
【教学内容】一、实验动物学的学科概念二、实验动物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三、实验动物学研究的目的与任务四、实验动物学的分支学科五、实验动物学的学科地位与应用价值六、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概况七、实验动物学伦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学【目的要求】一、掌握:品系、近交系、封闭群动物的概念二、熟悉:近交系、封闭群动物的特点和应用三、了解:品系的命名。
【教学内容】一、实验动物学的学科概念二、实验动物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三、实验动物学研究的目的与任务四、实验动物学的分支学科五、实验动物学的学科地位与应用价值六、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概况七、实验动物学伦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三章实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目的要求】一、掌握实验动物按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程度的分类标准二、熟悉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控制的意义三、了解常见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教学内容】一、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学控制的意义二、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的概念三、实验动物常见感染性疾病【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三、动物实验的基本技术(一)实验动物的捉持方法1.青蛙和蟾蜍通常用左手握持,以食指和中指夹住左前肢,大拇指压住右前肢,右手将下肢拉直并固定于无名指和小指之间。
毁脑和脊髓时,左手食指和中指夹持青蛀或蟾蜍的头部,右手将探针经枕骨大孔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摆动探针捣毁脑组织。
如需破坏脊髓,毁脑后退回探针刺入椎管即可。
2.小鼠右手提起鼠尾,放在鼠笼(或其它粗糙面)上,向后轻拉其尾,小鼠即固定于鼠笼上,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鼠头颈部皮肤,并以左手小指、无名指压其尾部于手掌尺侧。
另一方法是只用左手,先用食指和拇指抓住小鼠尾巴后用手掌尺侧和小指夹住尾根部,然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头颈部皮肤。
3.大鼠捉持方法与小鼠相似。
因大鼠容易被激怒咬人,捉持时左手应戴防护手套。
右手抓住鼠尾,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头部,其余手指与手掌握住脊部和腹部。
注意不要捏其颈部,以防用力过大、过久,造成窒息死亡。
4.豚鼠以左手直接从背侧握持前部躯干,右手托住臀部或抓住两后肢。
体重小者,可用单手捉持。
5.家兔一只手抓住兔颈背部皮肤,将兔轻轻提起,另一只手托住臀部,使兔呈蹲坐姿势。
切不可用手握持双耳提起兔子。
(二)实验动物的性别辨认、标记和去毛方法1.性别辨认鼠类:雄性小鼠和大鼠性器官与肛门距离较远,其间有被毛,阴囊明显可见。
雌性小鼠和大鼠性器官与肛门距离较近,其间无被毛,腹部乳头明显可见。
豚鼠性别辨认方法与小鼠和大鼠相同;家兔:雄兔泄殖孔附近,可见阴囊,用拇指和食指挤压泄殖孔部位,可露出阴茎。
雌兔腹部5对乳头明显可见。
2.标记小鼠、大鼠和兔多采用染色法,一般用1%的苦味酸溶液(黄色)或5%中性红溶液(红色)涂于动物体表不同部位的皮毛处,代表不同号码。
编号原则是先左后右,自前到后。
例如1号涂左前肢;2号涂左侧腹部;本号涂后肢;4号涂右前肢;5号涂右侧腹部;6号涂右后肢;7号涂头部;8号涂背部;9号涂尾部;10号不涂色。
如10只以上动物作标记时,可用两种不同颜色溶液,一种颜色作为个位数,另一种颜色作为十位数,涂在不同部位。
医学实验动物学完整教学医学实验动物学完整教学第一章引言医学实验动物学是医学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动物体内的生理、病理过程,为人类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教学将系统地介绍医学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实验动物种类、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实验动物行为学等内容,以期使学生深入了解医学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本章主要介绍实验动物的定义、分类、特点和用途。
学生将了解到实验动物是指特定用途的动物,如小鼠、大鼠、兔子等。
实验动物按用途分为实验动物和试验动物,按物种分类有小型实验动物、中型实验动物和大型实验动物等。
同时,还将介绍实验动物应用于医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与人体相似性、易于饲养繁殖、实验时间短等特点,使学生了解到实验动物在医学研究中的价值。
第三章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本章将介绍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包括实验动物的饲养场所、饲养设备、饲料的选购与配制、饮用水及其他环境条件的管理等。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确保实验动物的合理饲养与环境条件,以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第四章实验动物行为学实验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实验动物的行为规律及其与环境、其他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章将介绍实验动物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实验动物的行为特征、行为观察和行为测试方法等。
学生将了解到通过对实验动物行为的观察与测试,可以获得实验动物的行为数据,从而进一步研究其生理、心理过程。
第五章实验动物的动物学特性本章将重点介绍实验动物的动物学特性,包括动物的解剖学特征、生理学特征、生长发育特征等。
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实验动物的基本解剖学结构、生理学功能和生长发育规律,以便于理解和分析实验动物实验结果。
第六章实验动物的传染病学实验动物的传染病学是研究实验动物与人、动物间传染病的学科。
本章将介绍实验动物传染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传染病的概念、传染途径、传染源、传染力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