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审指标体系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全科临床培训基地以下是一些针对全科临床培训基地的评估指标:1.基地硬件设施:包括教学楼、病区、实验室等场所的规模和质量。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场所的面积、设备的齐全程度、实验室的功能、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等内容。
2.教学团队:包括临床导师、学科专家、教务人员等多个方面。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导师的学术水平、临床经验,以及导师团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
3.培训计划:培训基地的培训计划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全面性,学习计划的合理性等。
4.带教质量:包括培训基地对住院医师的指导质量和带教方式。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导师对住院医师的指导的及时性、系统性和个性化程度。
5.科研支持:培训基地应当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源,支持住院医师开展科研工作。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发表文章的数量等。
6.培训质量保障:培训基地应当有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监测机制,对培训质量进行持续改进。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培训基地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培训工作的监测和评估机制等。
7.培训效果:培训基地应当定期对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知识水平、职业素养以及培训期间的工作经验等。
8.师资培训:培训基地应当定期组织导师的培训,提高其培训能力和教育水平。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培训基地对导师的培训机制、培训内容和师资培训效果的评估等。
9.师生关系:培训基地应当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住院医师与导师和其他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师生交流的频率和方式、导师对住院医师的指导和支持程度等。
10.职业发展支持:培训基地应当在住院医师完成规范化培训后提供职业发展支持。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毕业后就业和继续学业的机会、职业培训和发展路径等。
通过对这些评估指标的综合评估,培训基地可以了解自身的培训质量和问题,进而进行改进和提升。
同时,评估指标的使用也可以促进培训基地之间的共享和学习,提高全科临床培训的整体水平。
---------------------------------------------------------------最新资料推荐------------------------------------------------------ 超声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超声医学科培训细则超声医学科是一门专业强、技术发展迅速、临床涉及面广泛的临床医学学科。
超声医学包括腹部超声、心脏超声、妇产超声、血管超声、浅表器官及肌肉骨骼超声、介入及术中超声等。
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超声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和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工作的临床超声医学人才。
一、培训目标能够掌握正确的超声医学的临床工作方法,掌握超声医学领域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最基本的临床急救技能和方法.熟练操作超声仪器,并掌握正确的检查手法。
了解超声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熟悉相关影像学知识,包括其适应证、检查方法及主要临床价值.培训期间,住院医师应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获得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应具有独立从事超声医学科临床日常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采取在超声医学科及放射科、核医学科、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通过参加门、急诊工作及临床实践,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书写超声报告;参与见习/实习医生的超声科临床教学工作.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见表1 / 81。
表1轮转科室与时间安排科室时间(月) 超声医学科22放射科4核医学科1临床科室6合计33注:临床科室的轮转须安排在执业医师考试前完成;超声科的轮转建议安排在放射科和核医学科之前进行。
三、培训要求及内容 (一)超声医学科(22个月) 三、培训要求及内容 (一)超声医学科(22个月) 超声科(儿童院区)、超声科(妇婴院区)、超声科(珠江新城院区)超声科(儿童院区)、超声科(妇婴院区)、超声科(珠江新城院区)1、轮转目的第一时段(第1-3个月):为理论学习和记录报告时段,通过自学相关书籍及观摩学习,了解超声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超声基本原理、仪器类型和原理、诊断基础和原则、检查步骤、图像分析方法等;考核合格后进入以下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22年版)超声医学科专业基地细则一、基本条件(一)所在医院基本条件L独立设置超声医学科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医院总床位不少于800张,年门诊量不少于750000人次,年急诊量不少于50000人次。
(二)超声医学科专业基地基本条件L科室规模(1)一般应具有腹部、心脏、妇产、血管、浅表器官、小儿、超声介入等7个亚专业或诊疗范围(简称亚专业诊疗)。
鉴于目前我国医院超声科建制的现状,超声医学科专业基地至少应具有除超声介入以外的4个亚专业诊疗。
(2)应能开展超声造影技术。
2.诊疗疾病范围(1)超声医学专业基地具有的病种应涵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一超声医学科培训细则》规定的学习病种要求。
(2)科室年检查数量(包括门诊、急诊、住院病人等,不含体检)不少于104000人次。
其中对各亚专业诊疗例数建议如下:腹部超声不少于25000人次;心脏超声不少于15000人次;妇产超声不少于17500人次;血管超声不少于12500人次;浅表器官超声不少于15000人次;小儿超声不少于2000人次;超声介入诊疗不少于2000人次;其他(含床旁、急症、胸部、术中、腔内超声等)不少于15000人次。
(3)超声引导下穿刺诊疗的病种应不少于5种。
3.医疗设备(1)超声医学科专业基地基本设备:性能合格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不少于10台。
(2)超声医学科专业基地所在医院应配备设备:有满足培训需要的教学设备包括教学模拟设备/机、超声体模等)及示教室等教学设施。
4.相关科室超声医学科专业基地所在医院应具备以下相关临床科室。
外科(应包含肝胆、胰腺、泌尿、胃肠、甲乳外科等)、内科(应包括消化、肾内、心内、肿瘤、风湿免疫、内分泌、呼吸、血液科等专业)、妇产科、儿科、骨科、急诊科、ICU.放射科、核医学科、病理科等。
5.医疗工作量以培训第三年独立上机操作为例,应保障每名培训对象总工作量为腹部超声2.5个月1100人次、心脏超声2个月450人次、妇科超声1.5个月650人次、产科(非筛查)超声1.5个月500人次、周围血管超声1.5个月500人次、浅表器官超声2个月800人次及小儿超声1个月350人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科室)评估指标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科室)评估指标以下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科室)评估指标,用于评估医院是否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专业细则要求。
一、基本条年急诊量件(25分)评估内容和方法:1.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专业细则要求提供医院资质复印件;实地考察。
2.符合三级甲等医院专业床位设置要求,不达标一票否决。
3.平均住院日不符合要求扣1分。
4.床位使用率不符合要求扣1分。
5.年收治病人数不符合要求扣1分。
6.年门诊量不符合要求扣1分。
7.年急诊量不符合要求扣1分。
8.提供各(亚)专业设置名称。
缺一个亚专业扣1分。
9.实地考察必备科室:缺一个科室扣1分。
10.疾病种类或数量不达标可提供协同医院协议,疾病种类少于3种扣2分,疾病数量少于最低例数的5%扣2分,少于10%扣4分,少于15%此项不得分。
二、师资条件(20分)评估内容和方法:1.指导医师条件: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从事外科专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5年以上,已发表学术论文或综述1篇以上,缺一项扣2分。
2.各级师资能够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专业细则要求人事部门提供的师资状况统计表(姓名、毕业时间、毕业学校、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3.各级师资能够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专业细则要求指导医师与培训对象比例,不达标不得分。
4.指导医师组成:各亚专业应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任医师要求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不达标扣分。
5.师资培训、师资评价、奖惩制度符合要求得1分,不符合扣1分。
6.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副高级职称比例≥30%得1分,副高级职称比例<30%扣1分。
7.硕士生导师比例:硕士生导师≥1人得1分,不足1人扣1分。
8.博士生导师比例:博士生导师≥1人得1分,不足1人扣1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评估指标——外科(2023年版)培训基地(医院)名称:所属省(区、市):
评估专家签字: 年 月 日
附件1-1
外科(ICU)疾病种类/临床技能操作
附件1-2
外科(普通外科)疾病种类/临床技能操作
附件1-3
外科(骨科)疾病种类/临床技能操作
附件1-4
外科(泌尿外科)疾病种类/临床技能操作
附件1-5
外科(胸心外科)疾病种类/临床技能操作
附件1-6
外科(神经外科)疾病种类/临床技能操作
附件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医师教学查房考核评分表
培训基地: 专业基地/科室:
指导医师: □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
□住培第一年 □住培第二年 □住培第三年
主管住院医师: □住 □住 □住
教学查房主题:
患者病历号: 疾病名称:
评价人:年 月 日
附件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价表
培训基地:培训专业:
患者姓名:病案号:
住院医师:□住培第一年 □住培第二年 □住培第三年
病历类型:□在院病历 □出院病历
评价人: 年 月 日
附件4
住院医师临床能力评分表(切口切开缝合)
培训基地:
住院医师: 所在科室:
评价人:年 月 日。
资源县人民医院物理诊断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月份 )检查日期:评价指标评价要点评价方法一、科室管理(100 分)年月日分值评分100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技师均已注册。
有一名执业的医师未注册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3、执业医师、技师无超范围执业。
发现一起执业医师超范围执业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不符合人事科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6、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凡出现此类情况者,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完善,酌情扣位职责。
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分。
核心制度缺失的不得分,少一条扣1内容包括: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分。
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处方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院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床药事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
一票否定或倒扣分(做到打√,做不到打×)20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每月随机抽查医护人员一至两名,不熟悉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相关制度者,酌情扣分。
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化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
103、医务人员严格1、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遵守医疗卫生管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规范理法律、法规、规和常规。
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指标(专业部分)一级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评估内容与内涵评估方式评分标准标分打分指标★为核心指标各级师资资质能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1.1.1师资结查看抽查专业基地的师资名单有一个专业不满足扣1分,扣完为止3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专业细构各专业基地培训对象管理床位数能够达1.1.2培训对随机抽查2-3个专业基地,根据管理床位数未达到相关专业细则要求,扣21.1教学资源3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象独立管理专业基地学员名单,随机访谈分;(10分)(试行)》各专业细则的要求床位数2-3名培训对象未安排独立管床,不得分门、急诊以及收住院病例病种、技能操1.1.3住院病随机抽查2-4个专业基地,查看有一个专业未满足扣1分,扣完为止4作应满足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例病种、技门急诊和住院统计报表内容与标准(试行)》要求的85%以上能操作的保制定培训目标明确的培训计划,有入科随机抽查2-3个专业基地,查看1.2.1制定培有计划、不符合标准要求,扣1分;2教育并符合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专业基地培训计划、入科教育1.2培训计划训计划无计划,不得分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的要求记录等(10分)★轮转科室的完成情况符合各专业《住院1.2.2完成培随机抽查2-3个专业基地,查看有一个专业不符合标准要求扣3分,扣完为止8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训计划轮转登记手册和教学活动记录专业基地专门开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随机抽查2-3个专业基地,查看有课程、但实施记录不详实,扣1分;有课程1.3.1住培相5的相关课程,并有实施记录,且记录详专业基地课程安排等相关资、无记录,扣2分;关课程实料,无课程或无实施记录,不得分;专业基地应开展以下教学活动,内容、随机抽查2-3个专业基地,查看教学查房不符合要求,扣3分;形式完全符合培训要求,并有实施记培训质专业基地教学查房、小讲课、小讲课不符合要求,扣3分;1.3.2住培相录,且记录内容详实:教学查房(至少量疑难病例讨论等相关资料记录无疑难病例讨论,扣2分;101.3教学活动关教学情况每2周1次);小讲课(至少每2周1(90和轮转手册,访谈师资和培训病历与操作未完成,扣2分;(25分)★次);疑难病例讨论;指导培训对象病分)对象有一个专业出现上述情况即扣分历书写及技能操作(手术)的完成情况有制度、无记录,扣3分;随机抽查2-3个专业基地,查看每个轮转科室有针对培训对象的日常考有制度、记录不完整,扣2分;1.3.3轮转科专业基地日常考核、出科考核核和出科考核制度,并有实施记录,且10无制度,不得分;室考核管理记录等相关资料,访谈师资和记录详实日常考核与出科考核各占5分培训对象有一个专业出现上述情况即扣分随机抽查2-3个专业基地,根据使用统一评分表≥90分:20分;≥85分:151.4.1教学查能够针对住院医师开展规范的教学查20专业基地带教师资名单,现场分;≥80分:10分;<80分:0分;其中一名房房,并指导培训对象考核1-2名带教师资带教师资的考核成绩<80分:不得分运行病历:使用统一评分表≥90分:15分;随机抽查2-3个专业基地,现场≥85分:10分;≥80分:5分;其中一份病历考核1-2名培训对象的运行病1.4带教能力1.4.2病历书<80分:不得分指导培训对象规范的书写病历历,并查阅其培训记录手册,15(45分)★写既往病历:若出现查不到该病例、住院病历调取其中登记的2015年度5份既主要诊断与登记手册中记录的不一致、病历往病历中没有培训对象签名等,有一项扣5分使用统一评分表≥90分:10分;≥85分:81.4.3技能操随机抽查2-3个专业基地,现场能够指导培训对象的技能操作或手术10分;≥80分:6分作考核1-2名培训对象的实际操作其中最低分<80分:不得分第 1 页,共 2 页一级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评估内容与内涵评估方式评分标准标分打分指标★为核心指标90第 2 页,共 2 页。
2024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中,培训基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估内容。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是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实践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具备扎实医学基础和临床技能的医师。
培训基地作为培训的核心场所,承担着为住院医师提供规范化培训的责任,评估其运行情况和提供的培训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培训基地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师资力量。
培训基地必须具备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包括有一定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资深医生。
同时,还应配备专业教育人员,如教授、副教授等,并且需要保证师资力量的稳定性。
第二,培训资源。
培训基地应具备完善的临床科室、实验室、病房等医疗设施和医疗设备,以提供充足的培训资源。
此外,培训基地应有完善的学习环境,例如图书馆、电子资源、学术交流平台等,能够满足住院医师学习的需求。
第三,教学质量和内容。
培训基地需要有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并且保证培训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培训应包括理论学习、临床实践、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
此外,培训基地还应组织临床病例讨论、学术报告、病例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提供住院医师的专业学习平台。
第四,培训评价与管理。
培训基地应制定有效的培训评价体系,对住院医师进行评估和考核,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评价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考核、技能操作考核、病例讨论等多个方面。
此外,培训基地还应加强对住院医师的管理,包括规范化培训档案、培训记录的管理,以及对住院医师的日常督导等。
总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中的培训基地是培养住院医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训基地必须具备优秀的师资力量、完善的培训资源、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管理机制。
通过对培训基地的评估,可以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并为住院医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2024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培训基地)为了有效监督和评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2024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增加了一些新的要求和考核指标。
以下是2024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培训基地)的主要内容:1.培训环境和设施:培训基地应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包括住院医师办公和学习场所、图书馆和电子资源、阅览室、会议室等设施。
2.带教团队:培训基地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背景、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带教能力的导师(住院医师导师)。
导师人数和质量要求应能够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需求。
3.知识培训:培训基地应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培训,包括经典教材、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进展,培养住院医师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
4.临床技巧培训:培训基地应提供丰富的病例资源和临床实践机会,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
包括接诊患者、制定诊疗方案、疾病管理和手术操作等。
5.科研能力培养:培训基地应鼓励住院医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培养住院医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鼓励住院医师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会议和演讲等。
6.评估和反馈机制:培训基地应建立完善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对住院医师的培训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包括书面评估、口头反馈、个人面谈等形式,以及对住院医师的培训计划、培训进度和培训效果等进行定期评估。
7.专科培训和轮转机制:培训基地应提供多样化的专科培训机会和轮转机制,使住院医师能够接受多科室的培训和实践,扩大专业领域的学习和能力培养。
8.培训质量监控:培训基地应建立培训质量监控和改进机制,定期进行培训的质量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中,培训基地的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住院医师的培训质量和进一步发展。
因此,培训基地需要严格按照评估指标的要求进行培训和管理,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培训环境和培训内容,培养出优秀的住院医师。
同时,培训基地应主动反馈并积极改进,不断提升培训质量,为住院医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条件。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评估指标1.人才培养:评估基地培养住院医师的规模、质量和结构,包括住院医师的逐年增长情况、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
要评估基地在住院医师培养方面的独特性,如是否有教学科研团队和独立的培养计划。
2.师资力量:评估基地的师资力量,包括医师教师的数量、职称结构、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
要评估基地的师资培养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如是否有定期的师资培训和教学质量评估机制。
3.教学资源:评估基地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用房、教学设备、图书馆和医学数据库等。
要评估基地的教学实践环境,如是否有规范的临床实习教学、病案讨论和科研指导等。
4.教学管理:评估基地的教学管理体系,包括住院医师的日常管理、培训考核和科研指导等。
要评估基地的培养方案和培训计划,如是否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培训周期和培训内容等。
5.教学质量:评估基地的教学质量,包括住院医师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等。
要评估基地的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控体系,如是否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
6.科研能力:评估基地的科研能力,包括科研项目数量、科研成果产出和科研支持机制等。
要评估基地的科研引领作用和科研能力培养,如是否有科研项目指导和科研成果交流等。
7.社会影响:评估基地的社会影响力,如基地的学术声誉、师资培养贡献和住院医师的就业竞争力等。
要评估基地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师资培养贡献,如是否有学术会议、学术期刊和学术交流平台等。
综上所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评估指标需要综合考虑人才培养、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指标,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以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