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创业启示录
- 格式:docx
- 大小:14.94 KB
- 文档页数:1
演讲稿:俞敏洪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成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俞敏洪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成功”。
俞敏洪,是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始人和CEO,也是一个极具魅力的演讲家。
他曾经说过:“你不一定要出生在富豪家庭,但你可以在富豪家庭的孩子们还在熟睡的时候,就早早地起床赶路,抱着自己的包走向成功的大门。
”俞敏洪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依靠家庭背景或运气可以轻松实现的。
相反,它是一项需要通过艰辛努力和坚持不懈的行动才能取得的成果。
成功需要知道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俞敏洪在他的演讲中经常强调,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并为此不断地努力。
他认为,成功并不是通过“欺骗和利用别人”达到的,而是通过“为他人创造价值”赢得的。
成功需要走自己的路。
俞敏洪在他的创业过程中曾经遇到无数的阻碍和挑战。
但是,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始终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前进。
他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一个才华,但是很多人都不敢去展示。
”这说明,除了自己的才华,我们还需要勇气和决心去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并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除此之外,成功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
俞敏洪常常用自己的失败经历来告诫我们:“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避免失败,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
”这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在失败中看到机会和希望,并勇敢地面对挑战。
成功需要恒心和毅力。
在俞敏洪的演讲中,他曾提到一个名言:“石头经过水流的冲击,才变成一块坚硬玉石。
”这说明,成功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才能最终实现。
在今天的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我们常常只看到名人的成就和光辉,却少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坚持和付出。
俞敏洪的演讲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天上掉馅饼,也不是道那么一个转弯就是。
相反,成功是需要通过日复一日的持续努力、恒心和毅力才能获得的。
我想引用俞敏洪的一句话作为结尾:“追求成功靠的是内在的力量,如果你每天都能坚定地朝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前进,成功的路径就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新东方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俞敏洪的创业感悟新东方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俞敏洪的创业感悟【创业谈“赢”】——俞敏洪创业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失败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也是积累社会阅历的过程,直到最后创业成功了,历经沧桑以后,才能回归到平常的心态。
那个时候,才是所谓的财大气不粗,位高权不重,拥有这种心态是需要大家努力的。
现在大家依然是青春热血,想做什么事情,去做就行了。
赢在中国,赢在明天,都在讲赢,我们就先来解构这个“赢”字:赢上面是一个“亡”,如果你没有必死的决心、坚决不走回头路的勇气,你是不会成功的,所以就要有亡命徒的精神。
“亡”字下面是一个“口”字,这个“口”代表语言,也可以是表达能力,或是对自己的鼓励。
光有亡命精神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目标和理想,“赢”还包括一个“月”字,大家可以看到,创业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太阳底下在干,月亮底下也在干,我到现在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有的时候不得不工作,再累也得干,因为你站在事业的这条线上,你不想跑,别人也会推着你往前跑。
中间的“贝”就是钱的意思,钱可以成为激励你干事业的动力。
钱是好东西,人人都需要钱,只是钱在不同人手里有不同的作用,所以这个世界上肯定是钱越多越好。
像我现在还想要很多很多的钱,但我不会去给自己买飞机、买游艇,我觉得这是种浪费,我可以用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资助贫困学生,背着包去旅游⋯⋯不是说我自己有钱了,就说钱是好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把钱用在什么方面可以成为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之一。
所以一定要有有钱的欲望,但是要牢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第二层意义是什么呢?如果你想把事业做大,必定要把钱分给别人。
这里面剩多少好,剩多少合适,就是智慧的问题了。
大家知道很多中国民营企业家做得很成功,有的民营企业家持股70%、80%,其事业很成功;有的仅占10%、20%,也很成功。
这个完全是你自己的感觉,以什么样的方式激励别人,才能得到团队一起奋斗的状态。
概论作业商学院姓名:高翔班级:人管11-1学号:201108061031俞敏洪创业经历启示俞敏洪出生于1962年10月,在江苏省江阴市接受中小学教育。
于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
期间患病(肺结核)休学一年,1985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留校担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
1991年9月,俞敏洪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先后在北京市一些民办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
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
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
截止到2000年,新东方学校已经占据了北京约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学生数量达20万人次。
新东方目前在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兰州,天津、南京、成都、重庆、沈阳、深圳、长沙、济南、杭州、哈尔滨、太原、石家庄、襄樊、株洲、苏州,荆州,鞍山等地设立了分校,将新东方的精神与教育理念在全国范围内传播。
在2000年为止,俞敏洪在教育过程中出版了数本英语教学与学术著作,其中包括:《GRE词汇精选》(学生称为“红宝书”)《GRE词汇逆序小辞典》《英语词根词缀记忆大全》《英语现代文背诵文选》等,俞敏洪励志类著作包括:《永不言败》《生命如一泓清水》《新东方精神》(策划)等主编了《英语我爱背单词》光盘、《英语GRE词汇大突破》光盘、《GRE模考》光盘、《GMAT模考》光盘等。
俞敏洪成为中国颇有名气的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推动了中国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被社会誉为“留学教父”。
他的办学事迹被中外众多报刊及杂志报导。
2000年,俞敏洪及领导团队成立了东方人投资有限公司,向教育产业化运作迈开了一大步。
同年,新东方与联想合作,由联想注资5000万,新东方出品牌资源各占50%股份成立了联东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东方远程教学。
这是新东方与外界第一次的正规合作,新东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精神通过现代化科技以更快地速度渗透进社会。
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俞敏洪创业初期的励志小故事俞敏洪是国内英语培训的头牌学校新东方的创始人。
一路高唱着“从无望中查找盼望,人生终将辉煌”的俞敏洪老师,最终在9月7日迎来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纽交所上市。
据测算,上市后,44岁的俞敏洪资产至少高达1.21亿美元,可谓“中国最富有的老师”。
俞敏洪的励志故事,《东方马车——从北大到新东方的传奇》中,有具体记录。
其中令人印象尤深的是对俞敏洪一次醉酒经受的描述,看了令人不禁地想落泪。
俞敏洪那次醉酒,缘起于新东方的一位员工贴招生广告时被竞争对手用刀子捅伤。
俞敏洪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上混,应当结识几个警察,但又没有这样的门道。
最终通过报案时仅有一面之缘的那个警察,将刑警大队的一个政委约出来“坐一坐”。
他兜里揣了3000块钱,走进香港美食城。
在中关村十几年,他第一次走进这么好的饭店。
他在这种场面沟通有问题,一是他那口江阴一般话,别别扭扭,跟北京警察对不上牙口;二是找不着话说。
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尴尬和恐惊,劝别人喝,自己先喝。
不会说话,只会喝酒。
由于不沉着,光喝酒不吃菜,喝着喝着,俞敏洪失去了知觉,钻到桌子底下去了。
老师和警察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了两个半小时才活过来。
医生说,换一般人,喝成这样,回不来了。
俞敏洪喝了一瓶半的高度‘五粮液’,差点喝死。
他醒过来喊的第一句话是:‘我不干了!’学校的人背他回家的'路上,一个多小时,他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地喊着:“我不干了!—再也不干了!—把学校关了!—把学校关了!—我不干了!...... ”他说:“那时,我感到特殊苦痛,特殊无助,四周漏风的破办公室,没有生源,没有老师,没有力量应付社会上的事情,同学都在国外,自己正在干着一个没有盼望的事业.....”他不停地喊,喊得四周的人发怵。
哭够了,喊累了,睡着了,睡醒了,酒醒了,晚上7点还有课,又像平常一样,背上书包上课去了。
事实上,酒醉了是很好应付的,但是精神上的苦痛就不那么简单忍了。
醉了、哭了、喊了、不干了……可是其次天醒来照旧要硬着头皮接着干,照旧要硬着头皮挟起皮包给同学上课去,眼角的泪痕可以不干,该干的事却不能不干。
俞敏洪创业案例分析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是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的创业故事不仅激励着无数创业者,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创业经验和启示。
首先,俞敏洪在创业初期就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
他深知教育的重
要性,立志要改变中国教育现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
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着他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最终取得了新东方的成功。
其次,俞敏洪具有非凡的执行力和领导能力。
他不仅有着远大的愿景,还能够
将愿景转化为现实。
他善于团队管理,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建立起一支高效的团队,共同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
他的执行力和领导能力为新东方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俞敏洪在创业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谦虚和学习的态度。
他不断汲取知识,
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创业理念和方法。
他能够及时调整策略,灵活应对各种挑战,使得新东方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俞敏洪的成功也离不开他对客户的关注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
他始
终把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同时,他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严格,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确保公司的产品始终具有竞争力。
总的来说,俞敏洪的创业案例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他的坚定信念、
非凡执行力、谦虚学习、客户导向和产品质量要求,无疑是每个创业者都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宝贵经验。
希望我们能够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汲取俞敏洪的成功经验,努力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志存高远,创业有道:俞洪敏的励志演讲稿启示录: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位伟大的创业者和领袖——俞洪敏的励志演讲稿启示录。
俞洪敏,是中国企业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创办了中国最大的家具连锁品牌之一——永安行,并带领这个品牌成为了中国家居行业的领军者。
他以其无穷的创新力和专业的管理水平,将一个小小的零售店打造成了拥有200多个门店,员工数达到15000人的巨大帝国。
2016年,俞洪敏应邀在华东政法大学做了一场题为“志存高远的创业启示录”的励志演讲。
这场演讲一经播出就掀起一股强烈反响,对众多的创业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俞洪敏的演讲始终贯彻着“志存高远,创业有道”的理念。
他鼓励年轻人不断寻找梦想与追求,并提出了创业成功的三大信念。
第一信念:做你自己,做你喜欢做的事情。
很多人为了生计,选择了一个让自己不喜欢的职业工作。
但是,做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无疑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疲惫。
所以,俞洪敏鼓励大家做一份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说,人生苦短,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呢?创业者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的信念,做好充分的准备,并用敏锐的眼光和行动力去追求梦想。
第二信念: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创造价值。
俞洪敏认为,创业者的成功取决于企业所创造的价值。
企业家必须具备出色的智慧和努力,在市场中创造独特的价值。
只有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服务、最优质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建立起强大的品牌。
第三信念:良好的品质和规范的管理十分重要。
一个企业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品质和管理。
良好的品质能够保障企业的声誉和信誉,规范的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生产力。
俞洪敏鼓励创业者不断优化管理和品质,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保持业务竞争的飞跃,不断向成功迈进。
以上便是俞洪敏的励志演讲稿启示录。
俞洪敏在演讲中既传递了创业的精神,又给我们提供了创造成功的思路。
与此同时,他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克服失败,如何坚定信心,如何傲视困境,为自己、为家庭、为家族、为社会做出不凡的成就。
俞敏洪创业历程观后感看了俞敏洪的创业历程,就像看了一场超级精彩又跌宕起伏的大电影。
老俞啊,那可是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娃开始的。
最开始他想考大学的时候,就感觉他像一个在黑暗里独自摸索的小勇者。
那时候教育资源少得可怜,他得自己死磕那些书本知识。
不过呢,他这股子劲儿就很让人佩服,一次次地考,终于考上了北大。
这就好比游戏里的小菜鸟一路过关斩将,闯进了一个超级大的隐藏关卡——北大。
从北大出来创业,办新东方,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儿。
就像在一片荒地上要盖起高楼大厦,他一块砖一块瓦地开始弄。
他刚开始教英语的时候,我都能想象那个画面,他可能就像个有点寒酸但充满激情的小老师,在一个小破教室里,扯着嗓子给学生讲语法、单词。
但是他有一个厉害的地方,就是他特别能发现机会。
那时候出国热,他就瞅准了这个机会,专门做英语培训,帮助那些想出国的人考托福、GRE啥的。
这就像是在一条热闹的商业大街上,他发现了一个别人都没太注意的小角落,然后在那儿开了个超有特色的小店,一下子就吸引了好多顾客。
他创业过程中肯定也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
就像打怪升级,刚打完一个小怪兽,立马又冒出来一个大魔王。
比如说政策的变化啦,同行的竞争啦,还有各种各样的资金问题。
我想他在那些时候肯定也愁得头发一把一把地掉。
但是他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怎么都不放弃。
他东凑西凑资金,调整教学模式,不断给新东方注入新的活力。
这种坚韧啊,真的是让人惊叹。
我感觉他内心有个小火苗,不管风怎么吹,雨怎么浇,就是不灭。
还有他对人才的重视,就像一个特别有眼光的收藏家。
他把那些优秀的老师都招揽到新东方旗下,让新东方就像一个充满各路高手的武林门派。
这些老师们各有各的本事,有的像幽默风趣的大侠,能把枯燥的英语讲得超级有趣;有的像内功深厚的大师,对知识的讲解深入浅出。
这样一来,新东方的名声就越来越响。
看着俞敏洪的创业历程,我也明白了好多事儿。
创业就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而是充满了各种坑坑洼洼的山路。
你得有目标,就像在山里你得知道自己要爬到哪座山峰;要有勇气,遇到那些陡峭的悬崖也得敢往上爬;还得有智慧,知道怎么绕过那些危险的陷阱。
俞敏洪谈他成功的创业经历俞敏洪,1962年10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俞敏洪谈他成功的创业经历,欢迎阅读!俞敏洪简介:俞敏洪[1]1985年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目前在全球拥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天津、南京、成都、重庆、沈阳、深圳、长沙、济南、哈尔滨、襄樊、太原、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的十八所新东方学校,两家专业研究机构,五家子公司及北美分公司,业务涵盖教育研发、图书杂志出版、在线教育、教学软件开发、文书写作、留学咨询等多个领域。
俞敏洪出生于1962年10月,在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上高中。
两次高考失利后,于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期间患病(肺结核)休学一年,1985年北京大学毕业,然后留校担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
1991年9月,俞敏洪从北京大学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曾在北京东方大学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
1993年11月16日,担任校长。
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
2001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母亲李八妹,妻子晓杨,目前有一子一女。
俞敏洪谈他成功的创业经历:俞敏洪说,创业就是一条,就像游泳一样,把自己跳到水里就行了。
创业,实践比理论更重要。
同时,它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创业者来说,开弓难有回头箭,一旦选择了创业,可能再也不会想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中了,这也许就是创业的魅力吧,它给人带来刺激、挑战和自由。
创业人人都能干,同时必须付出行动才能成功。
尽管今天是孙陶然校友携他的书《创业36条军规》在北大举办活动,但是光看书,恐怕起不到太大作用。
俞敏洪创业历程观后感看了俞敏洪的创业历程,那可真是像一场超级刺激又满是波折的冒险之旅,让我这个小老百姓心里也是五味杂陈,感触颇多啊。
俞敏洪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就像是个手里没多少好牌,却硬要上桌打牌的倔强小子。
他从一个小小的英语培训班做起,那时候估计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培训班能变成后来的新东方帝国。
他就像一个孤独的侠客,在教育这个江湖里,一开始默默无名,到处找场地、找老师,还得自己亲自去贴小广告。
我就想啊,这画面感十足,一个戴着眼镜的书生,手里拿着糨糊和一沓小广告,在大街小巷穿梭,还得时刻提防着城管叔叔,这可太不容易了。
不过呢,他有一种特别的韧性。
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能咬着牙坚持。
比如说资金短缺的时候,估计他晚上睡觉都在想钱从哪里来,员工的工资怎么发。
这就像我们平常人,到了月底发现钱不够花的时候那种焦虑,但他面临的可是整个公司的生存问题啊。
但是他没有放弃,到处去拉投资,到处去借钱,这个过程肯定是被拒绝了无数次,那感觉就像一盆盆冷水不断地往头上浇。
可是他呢,每被浇一次,就像被激发了一次斗志,抖抖身子又继续向前冲。
他对教育的热情也是很感染人的。
在他的创业历程里,始终把教育质量放在首位。
他不是那种只想着赚钱的商人,而是真正想让学生学到东西的教育家。
他请了很多优秀的老师,还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
这就好比一个厨师,不仅仅是想把菜卖出去,而是真心想让顾客吃到最美味、最营养的食物。
这种对教育的执着,我觉得是他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因为只有真正热爱一件事,才能在遇到那么多艰难险阻的时候,还能不忘初心,继续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而且,他很善于把握机会。
随着中国的发展,大家对英语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大,出国留学的人也越来越多。
俞敏洪就像是一个敏锐的猎人,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把新东方的英语培训做得风生水起。
他就像是站在风口上的猪,不过他可不是光靠运气,而是早就在背后做了很多努力,准备了足够强壮的翅膀,所以才能借着风飞得那么高。
读《俞敏洪创业启示录》有感
俞敏洪以其独有的眼光,以其难以复制的成功,站在了中国教育的制高点上。
他的为人处世的学问,将始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或许,我们很难企及他的高度,但我们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高度。
于己:做事像山,做人像水。
1.要有明确的目标,俞敏洪的树草理论启示我们,要有树的标准,虽然草也有其自我实现的价值,但你若不甘于平庸,那么你要做的应该是一棵树,拥有树的种子,你便确定了自己的方向。
正确的自我定位,弥足重要。
我们这个年龄是该考虑自己的最高理念的时候了,总该有一个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而这,会让你不断为之储备积累。
2将大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小目标,从而在一步步中,在一段段时间内实现。
小目标要为最终的目标服务,切不可脱离。
3.要有坚实的理想,不论处境有多难,不论情况有多糟,为自己找到努力的依据,找到努力的希望,并矢志不渝的坚持下去,以苦为乐是一种态度。
4.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弥补它们,直到你实现自己蜕变,实现自我的提升。
不断提高自己的标准,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
5.一定要有恒心,万事只怕时间,只怕一个恒久,不要轻易说放弃。
6.做人要学会迂回,学会宽容,虚心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7.保持冷静,控制情绪,能忍受孤独与失败。
8.能正确的估量,对于自我的认知,对于失败的结果都要有正确的心理预期,自信而理性地冒险。
与人:
1.要懂得分享,愿意让利,懂得散财聚人的道理。
2.要能容纳他人的优秀,好的领导者不一定是最强的,但一定是能聚心齐力的人,发扬他人的优点,做好串起珍珠的绳子即好。
3.要敢于接受批评,让大家表达不满,即可凝聚力量。
4.用人要敢用其长处,并通过制约规则限制其短处,不能因为他的缺点而抛却其优势。
5.要形成企业的文化,共同的目标,为之而共同努力。
综上:目标+坚持+虚心+分享+乐观+冷静+自我认知+自我提升+甘于寂寞+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