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走进古典名著》(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21 MB
- 文档页数:29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古典名著之旅”一一大单元整体备课单元解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古典名著之旅”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接触中国古典文化,激发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初步学习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设置了“古典名著之旅”单元,编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这四篇文章分别选自或改编自《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同时,精心设计了开放、活泼的助学系统和练习系统,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著,感受四大名著的魅力。
一、一册课程标准:看课标年段要求“课标”对于阅读是这样要求的:“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从教材编写体系来看,小学阶段对于学生阅读的要求和方法指导呈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从普通的写人叙事文章过渡到小说文体的学习,从记叙文、说明文过渡到散文小说的阅读,从中国文学到外国文学以及从小说节选到整篇小说的涉猎,均可看出这一编排特点。
同时也能看出五年级上册学生已掌握了“提高阅读速度”“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等阅读方法,六年级上册则安排了小说单元,让学生明白读小说应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的形象。
三、一个双线组元:看主题与单元要素(一)单元主题:古典名著之旅“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
”篇章页中这如同古典诗歌一般凝练的语言道出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魅力,读者阅读时要获取的核心要义也同样融在了这四句话中。
本单元,我们将带领学生开启“古典名著之旅”,一起领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风采和神韵,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通过四篇文章的阅读,开启经典的阅读之旅,进而从一篇文章走向整本书的阅读,从改写的现代文阅读走向原著阅读。
(二)语文要素1.纵观整体,精准定位语文要素的单元目标。
2.分层落实,循序凸显语文要素的课文定位(2)循序渗透名著读法3.灵活推进,搭建多样且可操作的学习支架①勾连前文,据词猜意学生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时,会遇到很多生僻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整组教学设计目录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教材简介 (2)“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3)第18课《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第18课《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第19课《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1)第19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4)第20课《景阳冈》教学设计 (18)第21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23)“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总结课设计 (26)温州市瓯海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四期研修班第一组二〇〇九年四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教材简介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
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
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
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优质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古典名著,品味百味人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选取了《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四部中国古典名著的部分章节,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作品的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的殿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典文学名著,对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这些作品的深层次理解和分析能力还不够强。
此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也有所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对古典文学感兴趣,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此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古典名著,学生能够了解《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中的百味人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从古典名著中汲取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古典名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中的百味人生。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古典名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2.读书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学生如何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典名著的理解和感悟。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的案例,分析作品中的百味人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古典名著的相关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案一、教材目标•认识中国古典名著并感受其中的人生哲理•练习阅读理解能力•增加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名著里的人生哲理,如《红楼梦》里的家国情怀、《西游记》里的人情世态、《水浒传》里的正义少侠等等•学生能够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和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三、教学难点•学生们需要理解古典文学中包含的哲理和语言的差异•学生需要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四、教学方法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阅读分析法:让学生分析理解文本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人生哲理 * 讨论法:让学生围绕文本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发表观点和表达能力 * 视听辅助法:使用幻灯片、视频、音频等手段来向学生展示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背景五、教学内容第一课:《红楼梦》•学习目标:了解有关《红楼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感受生活中真、善、美的价值•学习重点:了解《红楼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家国情怀在《红楼梦》中的表现,了解真、善、美在文本中的体现•学习难点:理解古典文学中的语言优美而难懂,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差异•教学方法:阅读分析法、讨论法、视听辅助法•课堂活动:–带着问题阅读《红楼梦》的相关片段,并分析片段中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分组讨论《红楼梦》中的家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哪些人物身上,有何表现形式?–观看有关《红楼梦》的视频,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第二课:《西游记》•学习目标:了解《西游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人情世态”的重要性,感受生活中真、善、美的价值•学习重点:了解《西游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人情世态在《西游记》中的表现,了解真、善、美在文本中的体现•学习难点:理解古典文学中的语言优美而难懂,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差异•教学方法:阅读分析法、讨论法、视听辅助法•课堂活动:–带着问题阅读《西游记》的有关片段,并分析片段中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分组讨论《西游记》中的人情世态,主要表现在哪些人物身上,有何表现形式?–观看有关《西游记》的视频,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第三课:《水浒传》•学习目标:了解《水浒传》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正义少侠”的重要性,感受生活中真、善、美的价值•学习重点:了解《水浒传》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正义少侠在《水浒传》中的表现,了解真、善、美在文本中的体现•学习难点:理解古典文学中的语言优美而难懂,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差异•教学方法:阅读分析法、讨论法、视听辅助法•课堂活动:–带着问题阅读《水浒传》的有关片段,并分析片段中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分组讨论《水浒传》中的正义少侠,主要表现在哪些人物身上,有何表现形式?–观看有关《水浒传》的视频,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六、教学反思中华古典名著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典名著,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中华文化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