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6.05 KB
- 文档页数:9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人教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包括:1.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2. 学会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3. 能够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以及使用方法;难点是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放大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每人一台显微镜和一台望远镜,以及一些观察用的样本和物体。
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照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包括物镜、目镜、焦距等概念。
3. 示范: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了解使用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践,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样本和物体,记录观察结果。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优缺点,分享观察心得。
活动重难点:重点是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以及使用方法;难点是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放大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其应用,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放大原理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拓展延伸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制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解释,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关知识。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在讲解环节,我详细介绍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物镜、目镜、焦距等关键部件。
我强调了物镜和目镜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工作以放大物体。
我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操作,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光学基础知识,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有了初步了解。
但他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接触和操作经验较少,因此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分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认识和使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正确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原理。
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显微镜和望远镜实物,以及相关的观察样本。
2.准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3.划分实验室,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重点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原理、目镜和物镜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学生先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再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在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显微镜和望远镜,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研究事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1.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容由“显微镜”“望远镜”和“探索宇宙”三部分组成。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光学仪器研究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它使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广阔的宇宙空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节容是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容的扩展。
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都是有益的。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认同有关结论。
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对两个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三、教学策略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
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
若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教学时,让学生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1.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容由“显微镜”“望远镜”和“探索宇宙”三部分组成。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光学仪器研究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它使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广阔的宇宙空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节容是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容的扩展。
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都是有益的。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认同有关结论。
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对两个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三、教学策略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
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
若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教学时,让学生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
5.5显微镜和望远镜1、教学目标:知道望远镜,显微镜的有关常识。
会利用透镜自制望远镜,显微镜。
对透镜的应用产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操作愿望,体会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用具:1.学生用器材:(每桌一套)凹透镜一只,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透明的塑料架一个,2.教师演示用:望远镜,显微镜(实物)。
2、教学过程:设疑自探(1)引入新课医院化验科的医生是怎样看见人体液里的细胞的?遥远太空中的星球是怎样一个个被人们所发现的?显微镜,望远镜(实物)教师演示(2)学生设疑:显微镜是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的光学仪器,望远镜是观察远方大物体所用的一种光学仪器。
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你们想知道什么请大胆提出来?(3)学生自探:显微镜作用是什么?由什么组成?望远镜作用是什么?由什么组成?请同学们围绕自探题纲独立完成解疑合探知识点一、如果我们身边有透镜,自己能不能用透镜来组成显微镜呢?如果能,哪怎么样组合呢?首先大家观察一下你身边有那些透镜,有几个?大家按照我的要求组合透镜观察物体,注意透镜的变化和每个透镜的位子!来看你们头发丝,你会有什么发现?恭喜大家,你们制造出了一个显微镜。
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小的作为物镜。
我们不可以看见远处的物体,但是我们可以看见细小得物体。
这就变成了显微镜。
(展示所做的显微镜说出作用原理,其它组给点评。
)知识点二、哪位同学用过望远镜的?用过的举手。
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介绍以一下你所知道望远镜的知识呢?如果我们身边有透镜,自己能不能用透镜来组成望远镜呢?如果能,哪怎么样组合呢?首先大家观察一下你身边有那些透镜,有几个?大家按照我的要求组合透镜观察物体,注意透镜的变化和每个透镜的位子!(展示所做的望远镜说出作用原理,其它组给点评。
)质疑再探学习本节知识你们还有哪些问题请提出来我们共解决运用拓展请你根据本节的学习内容适当编题。
板书设计:显微镜1. 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1.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容由“显微镜”“望远镜”和“探索宇宙”三部分组成。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光学仪器研究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它使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广阔的宇宙空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节容是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容的扩展。
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都是有益的。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
认同有关结论。
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对两个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三、教学策略
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
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
若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教学时,让学生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
物理教学应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透明的磁带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等。
五、教学过程
二、望远镜
指导学生自制简易望远镜,并使用它观察远处的
物体。
实验器材:大凸透镜、小凸透镜、直
尺、橡皮泥等。
实验过程:
1.用橡皮泥把小凸透镜固定在直尺
的零刻度处。
2.如图1所示,把小凸透镜放在眼
前,把大凸透镜放在小凸透镜的前
面,观察远处的物体。
在直尺上移动
大凸透镜,直到看到远处的物体最清
楚。
3.通过自制的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
体,比较与眼睛直接观察到的景物有
什么不同。
图1
根据实验和课本有关容回答:
(1)望远镜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什么是目镜?
(3)什么是物镜?
(4)物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
作用相似?
(5)目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
学生进行实验,
回答观察的结
果:望远镜能使
远处的物体在
近处成像,便于
观察。
体验利用两个
透镜组成望远
镜的实践过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