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6.05 KB
- 文档页数:9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人教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包括:1.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2. 学会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3. 能够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以及使用方法;难点是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放大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每人一台显微镜和一台望远镜,以及一些观察用的样本和物体。
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照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包括物镜、目镜、焦距等概念。
3. 示范: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了解使用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践,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样本和物体,记录观察结果。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优缺点,分享观察心得。
活动重难点:重点是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以及使用方法;难点是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放大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其应用,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放大原理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拓展延伸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制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解释,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关知识。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在讲解环节,我详细介绍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物镜、目镜、焦距等关键部件。
我强调了物镜和目镜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工作以放大物体。
我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操作,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光学基础知识,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有了初步了解。
但他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接触和操作经验较少,因此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分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认识和使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正确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原理。
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显微镜和望远镜实物,以及相关的观察样本。
2.准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3.划分实验室,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重点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原理、目镜和物镜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学生先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再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在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显微镜和望远镜,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研究事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1.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容由“显微镜”“望远镜”和“探索宇宙”三部分组成。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光学仪器研究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它使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广阔的宇宙空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节容是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容的扩展。
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都是有益的。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认同有关结论。
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对两个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三、教学策略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
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
若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教学时,让学生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1.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容由“显微镜”“望远镜”和“探索宇宙”三部分组成。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光学仪器研究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它使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广阔的宇宙空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节容是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容的扩展。
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都是有益的。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认同有关结论。
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对两个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三、教学策略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
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
若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教学时,让学生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
5.5显微镜和望远镜1、教学目标:知道望远镜,显微镜的有关常识。
会利用透镜自制望远镜,显微镜。
对透镜的应用产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操作愿望,体会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用具:1.学生用器材:(每桌一套)凹透镜一只,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透明的塑料架一个,2.教师演示用:望远镜,显微镜(实物)。
2、教学过程:设疑自探(1)引入新课医院化验科的医生是怎样看见人体液里的细胞的?遥远太空中的星球是怎样一个个被人们所发现的?显微镜,望远镜(实物)教师演示(2)学生设疑:显微镜是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的光学仪器,望远镜是观察远方大物体所用的一种光学仪器。
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你们想知道什么请大胆提出来?(3)学生自探:显微镜作用是什么?由什么组成?望远镜作用是什么?由什么组成?请同学们围绕自探题纲独立完成解疑合探知识点一、如果我们身边有透镜,自己能不能用透镜来组成显微镜呢?如果能,哪怎么样组合呢?首先大家观察一下你身边有那些透镜,有几个?大家按照我的要求组合透镜观察物体,注意透镜的变化和每个透镜的位子!来看你们头发丝,你会有什么发现?恭喜大家,你们制造出了一个显微镜。
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小的作为物镜。
我们不可以看见远处的物体,但是我们可以看见细小得物体。
这就变成了显微镜。
(展示所做的显微镜说出作用原理,其它组给点评。
)知识点二、哪位同学用过望远镜的?用过的举手。
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介绍以一下你所知道望远镜的知识呢?如果我们身边有透镜,自己能不能用透镜来组成望远镜呢?如果能,哪怎么样组合呢?首先大家观察一下你身边有那些透镜,有几个?大家按照我的要求组合透镜观察物体,注意透镜的变化和每个透镜的位子!(展示所做的望远镜说出作用原理,其它组给点评。
)质疑再探学习本节知识你们还有哪些问题请提出来我们共解决运用拓展请你根据本节的学习内容适当编题。
板书设计:显微镜1. 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教案:5.5 显微镜和望远镜学年:20232024学年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以及使用方法。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各个部分,如物镜、目镜、镜筒、焦距调节等,并通过图示和实例说明了它们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和结构,知道它们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提高观察和研究的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如何正确调节焦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显微镜、望远镜、教学PPT。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尝试用肉眼观察到细微的结构。
2. 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通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各个部分,详细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举例说明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介绍显微镜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望远镜在天文学、地理学等领域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不同的样本,学会调节焦距,提高观察能力。
5. 板书设计:板书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原理,以及操作步骤。
6. 作业设计:题目1:请简述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题目2: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题目3:举例说明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题目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是利用光学成像原理,通过物镜收集光线,形成实像,然后通过目镜观察实像,从而放大观察物体。
题目3:显微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医学领域,用于观察细胞、组织结构;生物学领域,用于研究植物、动物的微观结构。
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天文学领域,用于观测星空;地理学领域,用于观察地球表面的宏观结构。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不同的样本。
望远镜和显微镜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和宇宙结构的历程。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三、教学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还不具备很好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要求不能太严。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但是对于具体的显微镜和望远镜学生还很模糊。
所以这节课应多鼓励学生勇敢的进行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引入新课在生活、生产、科技活动中, 我们总会遇到看不清楚物体的情况。
要么是物体太小,要么就是它距离我们太远! 所以能否看清楚物体与物体大小有关, 也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一般情况, 正常人把物体放在眼前25厘米左右,看得最清楚,眼睛最不易疲劳。
活动一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看一看这些规律对我们看清物体有着什么样的效果。
显微镜组合方式引入当我想看清一个微小的物体,我们可以借助凸透镜的放大作用,但是当一个凸透镜达不到理想的放大效果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多个凸透镜对物体进行连续放大呢?比如投影仪和放大镜组合在一起,你们还能想到哪些组合方式呢?思考一下,一会一起发在我们的屏幕上。
下面,由老师来为大家演示第一种组合方式下找像的过程。
首先,第一个透镜实现投影仪的效果,我们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时我们撤走光屏,仍然能够看到这个实像。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1.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由“显微镜”“望远镜”和“探索宇宙”三部分组成。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光学仪器研究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它使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广阔的宇宙空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节内容是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内容的扩展。
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都是有益的。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认同有关结论。
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对两个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三、教学策略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
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
若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教学时,让学生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3.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显微镜•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显微镜的构造和零件名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 望远镜•望远镜的基本原理•望远镜的构造和零件名称•望远镜的使用方法三、教学重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一些图片或实物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引起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兴趣。
第二步:介绍显微镜(10分钟)1.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零件名称,如目镜、物镜、载物台等。
3.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调焦、调光等。
第三步:展示显微镜的应用(15分钟)1.向学生展示显微镜在生活中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观察显微生物、纤维结构等。
2.提醒学生使用显微镜时注意的事项,如用纸巾擦拭镜片、轻拿轻放等。
第四步:介绍望远镜(10分钟)1.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引导学生认识望远镜的各个零件名称,如镜筒、物镜、目镜等。
3.讲解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包括调焦、观察远处物体等。
第五步:展示望远镜的应用(15分钟)1.向学生展示望远镜在天文观测等方面的应用。
2.提醒学生使用望远镜时注意的事项,如避免阳光直射镜片、保护望远镜等。
第六步:小结与巩固(10分钟)1.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进行小结。
2.强化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使用方法的理解。
3.布置相关练习作为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情况: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时的准确度和仪器使用技巧。
3.练习成绩评价:批改学生的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实验室,进一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应用。
教案:5.5 显微镜和望远镜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本节主要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光学仪器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2. 能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2.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望远镜、实物标本、幻灯片。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重点讲解显微镜的放大原理和望远镜的放大原理。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实物标本,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讲解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实验报告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2.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
3.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显微镜的放大原理。
(2)简述望远镜的放大原理。
(3)描述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2. 答案:(1)显微镜的放大原理:显微镜通过物镜收集物体发出的光线,形成实像,然后通过目镜放大实像,形成放大虚像。
(2)望远镜的放大原理:望远镜通过物镜收集远处物体的光线,形成实像,然后通过目镜放大实像,形成放大虚像。
(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正确安装镜头;调整焦距,使图像清晰;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1.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容由“显微镜”“望远镜”和“探索宇宙”三部分组成。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光学仪器研究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它使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广阔的宇宙空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节容是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容的扩展。
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都是有益的。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
认同有关结论。
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对两个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三、教学策略
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
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
若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教学时,让学生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
物理教学应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透明的磁带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等。
五、教学过程
二、望远镜
指导学生自制简易望远镜,并使用它观察远处的
物体。
实验器材:大凸透镜、小凸透镜、直
尺、橡皮泥等。
实验过程:
1.用橡皮泥把小凸透镜固定在直尺
的零刻度处。
2.如图1所示,把小凸透镜放在眼
前,把大凸透镜放在小凸透镜的前
面,观察远处的物体。
在直尺上移动
大凸透镜,直到看到远处的物体最清
楚。
3.通过自制的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
体,比较与眼睛直接观察到的景物有
什么不同。
图1
根据实验和课本有关容回答:
(1)望远镜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什么是目镜?
(3)什么是物镜?
(4)物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
作用相似?
(5)目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
学生进行实验,
回答观察的结
果:望远镜能使
远处的物体在
近处成像,便于
观察。
体验利用两个
透镜组成望远
镜的实践过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