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防治知识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8
预防流感知识讲座引言概述: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每年都会给全球人口带来很大的健康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流感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我们举办了一场预防流感知识讲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讲座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预防流感。
一、流感的基本知识1.1 流感的定义: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肌肉酸痛等。
1.2 流感的传播途径:流感通过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会通过飞沫进入另一个人的呼吸道。
1.3 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在冬季和早春季节最为常见,因为此时人们更容易在封闭的空间内接触到病毒。
二、如何预防流感2.1 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建议每年秋季接种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2.2 勤洗手: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手部传播,因此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非常重要,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
2.3 注意咳嗽礼仪: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以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3.1 锻炼身体: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免疫力,使身体更具抵抗力,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
3.2 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容易导致感染,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有助于保持免疫力。
3.3 均衡饮食: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四、如何应对流感症状4.1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流感症状,如高热、持续咳嗽等,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4.2 避免接触他人:在感染流感期间,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以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4.3 注意个人卫生:在家中使用纸巾或口罩遮住口鼻,定期清洁和消毒居住环境,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五、流感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5.1 流感的并发症:流感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等,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
5.2 注意事项: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尤其是流感高发季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停留在封闭空间;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
最新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了解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一般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可以引起反复流行和大流行。
流感多发于冬春季节,有高度的传染性,传播速度极快。
流感的主要表现为高热,伴有明显的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轻微。
一般在老年人和慢性病病人中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历史上曾经由H1N1、H2N2、H3N2等型病毒造成全球四次流感大流行。
2009年发生的甲型流感是由H1N1病毒的变异型引起的。
【流感的传播】流感病毒主要由飞沫通过呼吸道直接传播,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流感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会喷出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吸入这样的飞沫就可能被流感病毒感染。
接触了被含有流感病毒的唾液、鼻涕、痰液等污染过的手或日常用品,也有可能被感染。
潜伏期的病人也有传染性,发病3日内传染性最强。
人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感染流感病毒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由于流感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所以病人痊愈后仍可能被变异的流感病毒感染。
【流感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全身症状重,呼吸道症状轻。
流感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
典型的流感起病急,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畏寒寒战,疲倦乏力,头痛及全身肌肉酸痛。
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嗓子疼、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轻微。
少数流感病人可以表现出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
严重者可并发病毒性肺炎,表现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和发绀,甚至出现呼吸衰竭。
有的病人可以并发病毒性心肌炎或病毒性脑膜炎。
【流感的治疗与预后】流感的治疗包括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一般预后好。
抗病毒治疗应尽早进行,发病48小时之内应用抗病毒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应用越早效果越好。
病人应注意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出现高热可以给予解热镇痛类药物对症,但是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导致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一、怎样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它的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烧、咽痛、干咳、乏力、球结膜发红、全身肌肉酸痛。
一般持续数日全身不适,严重时可致病毒性肺炎或肺部继发感染。
对于年老体弱者来说,流感是一个威胁极大的传染病,因为它除了可引起发烧和周身不适外,还易使病人发生并发症,使原患有肺心病,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据有关资料报道,世界上最近几次的流感爆发中,都有千万人因患流感而死亡。
流感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
它的流行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3-5年形成一次小流行,8-10年形成一次大流行。
对于流感的预防和控制,世界上目前多采用疫苗和药物预防两种措施。
疫苗对甲、乙型流感均有预防作用,而预防流感的药物--金钢烷胺却只对甲型流感有预防作用。
我国目前对金刚浣胺的使用已较普遍,即在甲型流感的爆发区域内对所有人员用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做预防性投药,使流行的范围逐渐缩小,甚至中止流行。
但流感疫苗的使用,目前在国内还不广泛。
下面,我们向大家介绍一组预防流感的简易有效措施--食醋消毒法,可与药物预防结合使用。
1.个人防护口、鼻洗漱法:食醋一份加开水一分等量混合,待温,于口腔及咽喉部含漱,然后用剩余的食醋冲洗鼻腔,每日早、晚各一次,流行期间连用5天。
2.空间消毒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家庭住房,将食醋一份与水一分混合,装入喷雾器,于晚间休息前紧闭门窗后喷雾消毒。
新式房屋或楼房以每立方米空间喷雾原醋2-5毫升,老式房屋每间按50-100毫升为宜,隔天消毒一次,共喷3次在流行严重期间或家庭内部已出现病员的情况下,食醋的用量要增至每间房150-250毫升。
3.住宅熏蒸(煮)法:将门窗紧闭,把醋倒入铁锅或沙锅等容器,以文火煮沸,使醋酸蒸气充满房间,直至食醋煮干,等容器晾凉后加入清水少许,溶解锅底残留的醋汁,再熏蒸,如此反复3遍;食醋用量为每间房屋150毫升,严重流行高峰期间可增加至250-300毫升,连用5天。
预防流感宣传资料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流感病毒引起。
每年流感季节来暂时,人们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导致身体不适甚至严重并发症。
为了提高公众对流感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份流感预防宣传资料,详细介绍了流感的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1. 流感症状:流感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流鼻涕、头痛、肌肉酸痛、疲劳等。
有些人还可能浮现呕吐和腹泻。
2. 流感的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者说话时,会释放出携带流感病毒的飞沫。
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或者接触到污染的表面后再触摸自己的眼、鼻或者口,就可能感染流感病毒。
3.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每年根据流行病学数据制定的疫苗可提供对当年主要流感病毒株的保护。
- 时常洗手: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20秒,特殊是在接触到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动物或者病人后。
- 避免接触病毒:尽量避免与已经感染流感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避免压力。
4. 如何防止流感传播:- 使用纸巾或者手肘遮住嘴巴和鼻子,当咳嗽或者打喷嚏时,避免用手直接捂住口鼻。
-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以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机会。
- 定期清洁和消毒时常接触的表面,如手机、电脑键盘、门把手等。
- 如果浮现流感症状,应尽量待在家中歇息,避免去公共场所,直到症状消失。
5. 流感的并发症:流感并发症包括肺炎、中耳炎、支气管炎等。
对于年龄较小、年龄较大、患有慢性疾病或者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流感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6. 就医建议:如果浮现严重的流感症状,如呼吸难点、胸痛、持续高烧等,应及时就医。
医生可能会根据症状和体检结果,推荐适当的治疗方法,如抗病毒药物。
通过宣传流感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匡助公众更好地了解流感,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减少流感的传播和并发症的发生。
流感防治知识什么是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早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
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流感如何预防?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卫生部制定了《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已刊登在卫生部官方网站。
哪些人应该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由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
但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组织的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的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
一般来说,年龄在6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
以下人群推荐接种:1、60岁以上人群;2、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3、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4、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5、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6、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7、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
什么人不能接种流感疫苗?怀孕3个月以上的孕妇应慎用流感疫苗。
流感防治知识宣传一、什么是流感?流感,又称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
按其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三型,尤以甲型多见。
每年秋冬季为流行季节,通常由打喷嚏或咳嗽的飞沫传播。
人感染流感后,会出现高烧(体温≥39℃)、寒战、两眼胀痛、四肢疼痛、疲乏,甚至眼结膜充血,鼻塞、流鼻涕,咽喉干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儿童常伴有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甚至发生惊厥。
单纯的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在一周左右,预后良好。
少数病情可在数小时内恶化,严重威胁婴幼儿、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由于患流感期间人们的抵抗力下降,其它致病菌的感染机会大为增加,易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如果原来就有严重的心肺疾病的患者病情会加重,若引起流感病毒肺炎或继发细菌性肺炎,病情更重、预后更差。
二、如何预防流感?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防止出现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某些容易因流感而出现并发症的人士尤为有效。
接种疫苗后需约两星期时间让身体产生抗体。
此外,应采取以下措施,以预防流行性感冒和感染性呼吸道疾病: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
3、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4、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5、多饮开水,均衡饮食,多吃清淡食物。
6、保持足够的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抽烟喝酒,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7、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应用清水和肥皂洗手,时间不少于半分钟。
三、流感病人如何进行护理?1、居室宜空气清新、流通、阳光充足,有条件者应实行家庭隔离,让患者单独居住,可用食醋蒸熏居室,以控制流感病毒,防止传播。
隔离期限自发病至热退48小时。
2、发热患者宜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复感风寒,应多饮开水。
3、保持口咽、鼻腔清洁,早晚刷牙,进食后以淡盐水或温水漱口,防止继发感染。
4、患者用过的生活用具应注意消毒,可用煮沸消毒法或日光曝晒。
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流感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因其高发流行和严重并发症而备受关注。
为了提高公众对流感的认识和加强防治措施,我们需要进行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
流感的预防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以下是一些预防流感的方法:1. 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关键措施之一,它可以减少患病风险和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2.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避免触摸面部,尤其是鼻子和嘴巴。
使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嘴巴和鼻子咳嗽或打喷嚏。
3. 避免密集人群和人员拥挤的场所:尽量避免参加人员众多的集会或活动。
流感的症状和治疗了解流感的症状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和治疗方法:1. 症状:流感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流鼻涕、头痛、肌肉疼痛和疲劳。
有些人还可能出现呕吐和腹泻。
2. 治疗:对于轻度症状的流感患者,多休息、多饮水、使用非处方药物缓解症状。
对于有严重症状或慢性病的患者,应尽早就医。
防止流感传播的措施为了减少流感的传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的地方和与有流感症状的人接触时,佩戴口罩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2. 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开窗户通风。
3. 避免近距离接触:尽量保持与他人的距离,避免握手、拥抱等近距离接触。
4. 经常清洁物品和表面:经常清洁频繁接触的物品和表面,例如手机、门把手等。
流感期间的注意事项在流感期间,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请假休息:如果出现流感症状,请及时请假休息,避免疾病传播给他人。
2. 遵守医嘱:如有医生建议,及时就医和按医嘱用药。
3. 加强营养:均衡饮食,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和营养,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4. 不随意用药:在流感期间,不要滥用抗病毒药物,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
请注意:以上内容旨在提供流感防治的基本知识,如果有明确的医疗建议,请咨询医生。
流感防治宣传知识一一、流感定义与传播途径流感,全称为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但孕妇、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后,病情通常较严重。
二、流感症状识别流感发病突然,主要有发热、咳嗽、咽痛、身体疼痛、头痛、寒战、乏力等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流感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4天内出现,持续时间约1周。
三、易感人群与防护措施易感人群包括孕妇、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等。
对于易感人群,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公共浴室、商场等。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四、预防流感的方法预防流感的方法包括:接种流感疫苗,每年接种一次,以增强身体对流感的抵抗力。
避免接触感染流感病毒的人或物体表面。
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公共浴室、商场等,佩戴口罩。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五、疫苗接种与药物治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疫苗接种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对于已经感染流感的患者,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进行治疗。
对于高热、咳嗽等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等对症治疗。
六、避免传播与控制扩散为了避免流感的传播,应采取以下措施:在出现流感症状后,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与他人接触。
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孕妇、儿童、老人等,应特别注意防护,避免感染。
在学校、工作场所等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换气,避免人员密集。
提高公众对流感的认知和预防意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流感的预防和控制中来。
对于出现流感症状的人员,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隔离。
家庭成员应了解基本的防护措施和消毒方法,帮助患者做好家庭隔离和消毒工作。
流感病毒防治知识宣传流感病毒,也称为季节性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随着气温的逐渐变化,流感病毒会在冬季迅速传播。
为了保护个人和社区免受流感的侵害,我们需要加强流感病毒的防治知识宣传。
流感病毒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了流感病毒的人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就会释放出病毒颗粒,这些颗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给他人。
此外,流感病毒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物体的方式传播,如触摸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再将手接触口、鼻或眼部粘膜。
预防流感的措施以下措施可以帮助预防流感的传播:1. 接种流感疫苗: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每年接种疫苗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对流感病毒的抵抗能力,并减少感染流感的风险。
2.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公共场所、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后。
3. 避免接触病毒:尽量避免与患有流感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去人群较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在流感季节。
4. 张贴宣传海报:在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教育人们如何预防流感。
宣传海报可以提醒人们勤洗手、佩戴口罩、咳嗽时用纸巾遮挡口鼻等。
接触病毒后的处理方法如果您已经接触到流感病毒,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您控制病情并减少传播给他人的风险:1. 居家休息: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休息可以帮助您的身体恢复,也可以减少传播给他人的风险。
2. 饮食与营养: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
3. 佩戴口罩:当您需要与他人密切接触时,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
4. 咳嗽礼仪:使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避免将病毒释放到空气中。
在流感季节,我们都应该关注流感病毒的防治知识。
通过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我们可以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社区的健康。
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一个无流感的冬天!。
流感防治知识
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早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
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流感如何预防?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卫生部制定了《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已刊登在卫生部官方网站。
哪些人应该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由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
但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组织的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的疫苗由政府免费向
公民提供。
一般来说,年龄在6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
以下人群推荐接种:
1、60岁以上人群;
2、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
3、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
4、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5、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
6、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
7、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
什么人不能接种流感疫苗?
怀孕3个月以上的孕妇应慎用流感疫苗。
此外,以下人群禁止接种流感疫苗:
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
2、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
3、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
4、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
5、慢性病发作期;
6、严重过敏体质者;
7、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8、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
流感疫苗有哪几种,如何选择?
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有三种: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国产和进口产品均有销售。
每种疫苗均含有甲1亚型、甲3亚型和乙型3种流感灭活病毒或抗原组份。
这三种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副作用相差不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全病毒灭活疫苗对儿童副作用较大,12岁以下的儿童禁止接种此种疫苗。
何时接种流感疫苗为宜?效果如何?
1、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流感疫苗能更有效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
我国推荐接种时间为每年9至11月份。
由于每年疫苗所含毒株成分因流行优势株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
我国属北半球国家,世界卫生组织每年初根据全球上个流行季节病毒的监测情况,推荐本年度北半球流感疫苗组份,由厂家组织疫苗生产。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05-2006年流感流行季节北半球疫苗成分包括:
甲/新喀里多尼亚/20/99(H1N1)类似株
甲/加利福尼亚/7/2004(H3N2)类似株
乙/上海/361/2002类似株
2、流感疫苗接种对于甲、乙型流感具有一定的保护性。
但对禽流感没有预防效果。
接种流感疫苗可能发生哪些副作用?
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的成分都没有感染性,不会引起流感,但是接种疫苗后有可能发生与疫苗接种无关的偶合性呼吸道疾病。
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短暂的轻微疼痛、红肿。
全身反应:接种后可能发生低热、不适。
一般只需对症处理,不会影响疫苗效果。
对鸡蛋蛋白高度过敏者可发生急性超敏反应。
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如何管理?
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应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流感监测和预警
信息,为预防、控制流感的暴发、流行,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批准并报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备案,可在本行政区域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
流感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可采取应急接种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群体性接种或者应急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
除上述情况外,流感疫苗由群众自愿接种,费用自行负担或通过其它途径解决;疫苗接种应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接种单位内进行。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及其医疗卫生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的,应当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处理,并将异常反应及处理情况逐级上报至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我国对疫苗的类别有什么规定?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
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流感防治多误区
在流感治疗的问题上,很多家长存在如下误区:
1、患流感后“输液”一定好得快。
其实所谓“输液”,输的多数是“消炎药”,即抗菌药物。
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抗菌素对流感病毒根本无效。
而且抗菌素用多了还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腹泻等不良后果。
2、烧退的越快越好。
很多家长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业,都期望通过药物治疗当天就退烧。
于是他们带着孩子疲于奔命,不断往医院跑。
其实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反复跑医院既影响孩子的休息,又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疗流感病毒的“灵丹妙药”,流感康复要靠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孩子患上流感,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营养,发热持续3至5天是正常的,当天退烧反而不好。
家长们在护理孩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充分休息,避免到公共场所,减少传播机会;患儿居室应阳光充足,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让患儿多饮白开水,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并多吃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在流感的预防问题上,不少家长存在如下误区:
1、孩子一旦接种了流感疫苗就可以避免感冒。
这种观点其实不正确。
事实上,注射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病毒,但不能防止普通性感冒的发生,只能起到缓解普通性感冒症状、缩短感冒周期等作用。
2、孩子只要接种过流感疫苗,就可以一辈子高枕无忧了。
事实上,因为疫苗配方是在对当年流行病毒毒株预测的基础上制成的,而流感病毒毒株几乎每年都发生变异,因此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
3、误用板蓝根。
很多家长想当然地认为,板蓝根具有抗病毒作用,而且又是中药,没有副作用,因此肆无忌惮地给孩子长期服用。
其实不妥。
板蓝根并非预防流感的良药,而且服用不当会造成过敏及消化、造血系统等不良反应。
家长们应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预防流感。
多洗手,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多补充维生素,胡萝卜、花椰菜、红薯和土豆等都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在屋内洒一些稀释了的食醋,能够抑制流感病毒的繁殖;平时督促孩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