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上台时面临的难题:
①人民贫困,市场萎缩,生产相对过剩 ②半数银行倒闭 ③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失业人数激增 ④农产品价格猛跌
⑤社会动荡不安,法西斯分子趁机兴风作浪
临危受命的罗 斯福入主白宫
能挽大厦之将倾吗?
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后还会经得 起考验,复兴起来,繁荣下去。因此,首先,允 许我申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 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 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 根据的害怕。在我们国家生活中每一个黑暗的时 刻,直言不讳、坚强有力的领导都曾经得到人民 的谅解和支持,从而保证了胜利。我坚信,在当 前的危机时期,你们也会再一次对领导表示支持。
我留俄一天,便要努力研究一天, 务使自己对于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 的认识。
—— 《来俄的志愿》(1926年)
哈默博士,你曾帮助过列宁, 现在为什么不帮助我们中国呢? ——1979年 邓小平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拯救了苏联。邓小平做了同样的 事。他们干得非常漂亮! ——《哈默自传》
哈默博士与列宁
1921年夏,23岁的哈默放弃了当医生的机会。他同 情苏俄,这时的苏俄正在闹严重的霍乱。他出于人道主义 考虑,变卖了药厂。不顾亲友的劝阻,携带价值 6万美圆 的医药器械,登上了去苏俄的旅程。火车进入乌拉尔,他 看到这里不仅缺医少药,而且灾荒遍地,严重缺乏粮食。 但这里却有着丰富的资源有待开发。他取得了当地苏维埃 的同意,立即给在美国的哥哥发电报。以运回当地毛皮为 交换条件,要求把美国的剩余粮食尽快装船运来 100万普 特。 列宁很快就知道了哈默运粮救灾的消息,立即把他 召到莫斯科,第二天就会见了他。哈默在列宁的鼓励下, 成了同苏俄承租石棉矿开发合同的第一位美国人。之后, 哈默又从美国大量进口汽车,拖拉机,帮助培训操作人员。 后来又经过他引进了美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伏特汽车公司, 在当时的高尔基城修建了年产10万台的苏美合营汽车制造 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