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的相关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8.40 KB
- 文档页数:3
宫腔镜相关管理制度一、宫腔镜设备管理制度1. 设备采购:医院需要在正规渠道购买宫腔镜设备,确保设备质量和性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设备登记:所有宫腔镜设备都需要进行登记管理,包括设备的型号、生产厂家、购买日期、保养记录等信息。
3. 设备维护:医院需要建立宫腔镜设备的维护计划,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设备使用培训:医院需要对使用宫腔镜的医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设备并遵守相关规定。
5. 设备使用记录:所有宫腔镜设备的使用都需要有明确的记录,包括使用时间、医生姓名、患者信息等。
6. 设备备件管理:医院需要建立宫腔镜备件的管理制度,确保备件的及时更换和更新,避免设备故障影响诊疗工作。
二、宫腔镜手术管理制度1. 手术预约:患者需要提前预约宫腔镜手术,医院需要根据手术情况安排手术时间和手术室。
2. 手术前评估:医院需要对接受宫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身体健康评估和手术风险评估,确保患者适合进行宫腔镜手术。
3. 手术准备:医院需要确保宫腔镜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包括手术器械、药品、麻醉设备等,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4. 手术人员要求:宫腔镜手术需要由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医生进行,手术护士需要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
5. 手术记录:所有宫腔镜手术都需要有详细的手术记录,包括手术过程、使用的器械和药品、患者情况等。
6. 术后护理:医院需要为接受宫腔镜手术的患者提供适当的术后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身体情况、疼痛管理、并发症的预防等。
三、宫腔镜术后随访管理制度1. 术后随访安排:医院需要对接受宫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安排,包括随访时间和随访内容。
2. 随访记录:随访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药物使用等。
3. 随访评估:医院需要对术后患者进行身体恢复情况的评估,确保患者的康复情况符合预期。
4. 随访反馈:术后随访人员需要向医生和护士反馈患者的随访情况,包括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医学指标。
宫腔镜检查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宫腔镜检查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患者权益,规范宫腔镜检查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开展宫腔镜检查的所有医护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三、宫腔镜检查原则1. 严格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尊重患者意愿,保护患者隐私。
2. 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向患者充分告知宫腔镜检查的目的、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3. 遵循科学原则,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合理选择宫腔镜检查。
四、宫腔镜检查预约与评估1. 预约(1)患者需提前预约宫腔镜检查,预约时需提供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就诊卡号等信息。
(2)预约工作人员应向患者说明宫腔镜检查的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
2. 评估(1)宫腔镜检查前,由负责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结果。
(2)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宫腔镜检查方案,包括检查方式、麻醉方式等。
五、宫腔镜检查准备1. 患者准备(1)检查前一日,患者需进行洗澡、更换清洁衣物。
(2)检查前禁食禁水6小时,如有特殊需求,需提前告知医护人员。
(3)患者需携带身份证、就诊卡等相关证件。
2. 设备准备(1)检查前确保宫腔镜设备、配套设施及急救设备齐全且功能正常。
(2)检查所需药品准备充足,包括麻醉药物、止血药物等。
3. 环境准备(1)检查室保持干净、整洁、安静,温度适宜。
(2)检查床铺平整,床旁备有床旁桌、床旁椅等。
六、宫腔镜检查过程1. 患者入室(1)患者在医护人员引导下进入检查室。
(2)再次确认患者身份,向患者说明检查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2. 麻醉(1)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等。
(2)麻醉医生负责麻醉,确保患者在舒适、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检查。
3. 检查(1)医生根据宫腔镜检查方案进行操作,护士协助医生完成检查。
(2)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3)检查过程中如有并发症发生,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4. 结束检查(1)检查结束后,医生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
2020-ACOG宫腔镜新共识解读宫腔镜在宫内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相关试题及答案
1、宫腔镜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时,大多数患者可通过()体位解决
A、头低脚高位
B、头高脚低位
C、左侧卧位
D、右侧卧位
E、去枕仰卧位
2、导致灌流液超负荷的因素包括()
A、切除病变的大小和数目
B、肌层侵犯深度
C、肌层血窦开放程度
D、宫内压力
E、以上都对
3、宫腔镜手术的宫腔镜低粘度膨宫介质中非电解质液体的最大液体负欠量为()
A、100ml
B、800ml
C、1000ml
D、1500ml
E、2500ml
4、门诊宫腔镜的首要适应症为()
A、子宫纵隔
B、子宫肌瘤
C、子宫粘连
D、子宫内膜息肉
E、输卵管插管
5、Durant急救法中患者的体位是()
A、右侧卧位和头低臀高位
B、左侧卧位和头低臀高位
C、左侧卧位和头高臀低位
D、右侧卧位和头高臀低位
E、左侧屈膝卧位
6、宫腔镜手术潜在并发症中空气和气体栓塞的高危因素为()
A、宫颈狭窄
B、盲目置入器械
C、膨宫管流入道内有气体
D、子宫极度前倾或者后屈
E、使用非电解质灌流液增加低钠血症的风险
答案:BECDBC。
无创宫腔镜检查术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相关试题及答案
1、宫腔镜手术中并发水中毒的防治措施,不正确的是()
A、控制手术时间,必要时分次手术
B、尽量用生理盐水作为膨宫介质
C、术中应采用最低有效的膨宫压力
D、积极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E、快速、高浓度静脉补钠
2、诊断宫腔内病变准确率最高的是()
A、诊断性刮宫
B、B超
C、宫腔镜检查
D、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E、以上都不是
3、宫腔镜手术中的出血可采取()
A、钳夹止血
B、电凝止血
C、压迫止血
D、填塞止血
E、结扎止血
4、行宫腔镜检查与B超检查的比较优势包括()
A、对内膜厚度具有特异性
B、对内膜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C、不易遗漏,尤其是5mm以下的内膜病变
D、直观可视
E、以上均正确
5、宫腔镜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出血
B、水中毒
C、子宫穿孔
D、气体栓塞
E、宫壁假道
6、宫腔镜检查的最佳时间是()
A、月经第一天
B、月经干净后3-7天
C、月经干净后第一天
D、月经第三天
E、月经期间
答案:ECBECB。
宫腔镜检查操作规范1.预检查准备:在进行宫腔镜检查之前,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宫腔镜检查对于有子宫颈炎、宫颈癌、严重的宫腔粘连、怀孕等情况的患者是禁忌的。
2.术前准备:3.器械准备:4.麻醉和镇痛: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检查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麻醉和镇痛方式。
常用的包括局部麻醉、静脉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评估风险和效果之后给予最适合的麻醉和镇痛。
5.操作步骤:(1)患者平卧,膝关节微弯,控制好患者的体位。
(2)用生理盐水冲洗外阴部,净化外阴,然后进行普通妇科检查,确保没有阴道炎等普通性疾病。
(3)用伸直器伸直颈管,清洗颈管外口,外口爬行前壁粘连,存入极行宫颈管,存到外颈管至宫颈管交界处。
按体位的不同,可采用绳手或者盆手单独置入颈管。
(4)普通人可以用极行宫腔镜册进宫腔,在直视下可观察到宫腔内的情况,进行结构、形态及含量方面的观察。
但有些患者由于病变和解剖的影响,需要选择其他梗阻或者扩张技术,如气囊扩张等。
6.注意事项:(1)注重术前术后护理,宫腔镜检查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但也有一定的术后不适感,需要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包括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等。
(2)医生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器械、设备的无菌。
(3)医生应注意操作技巧,尽量减小患者的疼痛感。
(4)操作过程中,医生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和疼痛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综上所述,宫腔镜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检查方法,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对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麻醉和镇痛方式,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注重操作技巧和术后护理,以提高检查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宫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LI的探究分析宫腔镜手术之中的护理配合临床效果,为相关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随机选取100列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护理配合,其中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排除患者恐惧心理、对手术过程中的器械进行消毒工作。
手术进行中的配合全部操作流程和手术完成设备器械的处理。
结果100例患者宫腔镜手术效果良好,在所有患者之中无1 例出现相关并发症。
结论宫腔镜是一种治疗诊断子宫内膜疾病可靠有效的技术。
标签:患者;手术;配合宫腔镜宫腔镜手术是采用膨宫液将宫腔膨大通过摄像监视系统利用高频电刀进行操作的新的手术方式,它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能获得病理标本以及帮助明确诊断等优点。
手术室护士对宫腔镜仪器、设备和器械的保养以及手术中的配合工作是宫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1]。
近年来,本院在行各类宫腔镜手术时加强手术的护理配合。
取得较好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宫腔镜手术共100例,年龄20〜55周岁,平均年龄39周岁。
子宫内膜息肉48例,粘膜下肌瘤7例,宫颈管囊肿5例,宫腔粘连18例,纵隔子宫2例,节育环嵌顿5例,正常宫腔15例;均无手术禁忌证。
1.2术前准备1.2.1仪器准备在常规医疗所用设备进行术前准备完成后,还需在宫腔镜手术前对监视器、双极电源器、光源主机摄像系统、异物钳、微型剪膨宫仪及活检钳等仪器进行检查,保证上述仪器运行状态正常。
1.2.2器械消毒及药物准备在进行手术前,相关护理人员应根据手术类型对镜鞘进行正确的选择及检查、同时需检查宫腔镜电切弧,治疗镜鞘及镜头、弧形电切电极、异物钳、点状、弹簧形、绞花形电极头、活检钳微型剪、膨宫连接管道,将上述设备进行等离子消毒工作或进行在%的戊二醛消毒剂的浸泡,有条件用等离于消毒,感染手术放在最后。
在上述操作进行完毕后还需准备数瓶0.9% 生理盐水、必备脚架、镜套、脑科薄膜及常规医疗物品,除此之外还需准备手术过程中用于不良发应的相关的抢救物品及药物。
宫腔镜诊疗规范宫腔镜检查是一种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的方法。
适应症包括异常子宫出血、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宫内节育器异常及宫内异物、不孕不育、宫腔粘连、子宫畸形、宫腔影像学检查异常、宫腔镜术后相关评估、排液和(或)幼女异物、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管癌手术前病变范围观察及镜下取活检。
禁忌症包括体温超过37.5℃、子宫活跃性大量出血、重度贫血、急性或亚急性生殖道或盆腔炎症、近期发生子宫穿孔、宫腔过度狭小或宫颈管狭窄、坚硬、难以扩张、浸润性宫颈癌、生殖道结核未经抗结核治疗、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操作。
在进行宫腔镜检查前,需要排除严重内、外科合并症及各类宫腔镜检查禁忌证,检查血、尿常规、传染病四项、分泌物常规和心电图,并根据病情酌情增加相关辅助检查。
术后需要禁止性生活两周,必要时给抗菌素预防感染,取出的组织送病理检验,并针对原发病进行处理。
宫腔镜手术适应症包括久治无效的异常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影响宫腔形态的子宫肌瘤、宫腔粘连、子宫畸形、宫腔内异物、与妊娠相关的宫腔病变、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和幼女异物。
禁忌症同宫腔镜检查,且需要排除严重内、外科合并症及各类宫腔镜手术禁忌,进行血尿常规、传染病四项、分泌物常规、心电图和根据病情酌情增加相关辅助检查。
在进行宫腔镜手术时,需要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
术前预处理可以通过药物预处理和机械性预处理来进行子宫内膜预处理,以抑制内膜增生并薄化子宫内膜。
需要注意的是,机械性预处理不适用于不孕症及宫腔粘连者。
二级手术包括型黏膜下肌瘤直径小于3厘米的Ⅰ型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宫颈管赘生物切除术以及宫内游离异物取出术。
三级手术包括宫腔中度粘连切除及修复术、I型黏膜下肌瘤直径大于等于3厘米但小于5厘米的切除术、残留妊娠物切除术、宫内异物切除或取出术以及选择性输卵管间质部插管术。
四级手术包括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Ⅱ型黏膜下肌瘤及壁间内突肌瘤切除术、直径大于等于5厘米的Ⅰ型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多发性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先天性生殖道畸形矫治术、特殊部位(宫颈、宫角、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妊娠物切除术以及宫内节育器断裂、嵌顿、迷失或复杂宫内异物取出或切除术。
宫腔镜使用管理制度第一条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宫腔镜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的内窥镜检查技术,具有微创、准确、安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中。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宫腔镜的使用,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和设备,保证宫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
第五条所有参与宫腔镜手术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技术能力和操作经验,且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第六条宫腔镜手术应在严格的医疗环境下进行,保持手术器械的洁净,并遵守消毒、无菌操作规范。
第七条患者在接受宫腔镜手术前,应充分了解手术的过程、风险和注意事项,同意接受手术治疗,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确保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第二章宫腔镜手术的准备工作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宫腔镜手术台账,记录手术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记录和后续随访情况。
第十条手术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确保患者具备手术条件。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器械,保证宫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在手术前对宫腔镜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第十三条手术人员应熟悉宫腔镜手术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做好手术准备工作。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对手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宫腔镜手术操作的技术能力。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制定术前准备和手术操作流程,明确各职责分工和合作配合。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设立宫腔镜手术专门队伍,包括主刀医师、助手、护士等人员。
第十七条宫腔镜手术应在手术室内进行,确保手术环境安全、整洁,并符合手术要求。
第三章宫腔镜手术的操作流程第十八条手术人员应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手术部位,准确确认手术目的和手术计划。
第十九条手术人员应采用规范的操作步骤和器械,进行宫腔镜检查和操作,并保持手术操作区域的清洁和无菌。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胚物残留及异常妊娠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异常部位妊娠不良及子宫内胚物残留的患者应用宫腔镜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异常部位妊娠不良及子宫内胚物残留患者60例,均为我院妇科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B超治疗(对照组,n=30)与B超及腹腔镜监护下,加用宫腔镜治疗(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
结果:观察组病例手术操作用时、术中实际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完全清除30例,占100%;对照组26例,占86.7%,具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异常部位妊娠不良及子宫内胚物残留的病例,应用宫腔镜进行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操作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完全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关键词】宫腔镜;异常部位妊娠不良;子宫内胚物残留【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2-0128-02近年来,女性社会地位及生活行为发生了较大变化,宫内手术操作及药物流产频次随之明显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异常部位妊娠不良及子宫内胚物残留几率。
患者多有出血、宫腔粘连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引发不孕不育,对女性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
随着微创医学的进步,宫腔镜渐在各类子宫手术中应用,可有效规避传统B超盲目清宫引发的感染、宫壁变薄等系列问题,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本次研究针对所选择的异常部位妊娠不良及子宫内内胚物残留的病例,采用宫腔镜治疗,取得了理想成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异常部位妊娠不良及子宫内胚物残留的患者6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年龄21~42岁,平均(29.5±3.1)岁,孕次1~6次,平均(3.2±0.3)次。
对照组30例,年龄20~42岁,平均(29.4±3.5)岁,孕次1~6次,平均(3.0±0.5)次。
1、宫腔镜检查术:直接和全面的观察子宫颈管和子宫腔;比任何盲目和非直接检查的技术精确;能准确识别微小病变和畸形、粘连等,其他方法易误诊;宫腔镜检查术直观、准确、,为现代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被誉为微创外科的成功典范。
2、宫腔镜检查的适应症:可疑宫腔内的病变,均为检查适应症。
异常子宫出血(AUB );宫腔内占位病变;宫内节育器异常及宫内异物;不孕不育;宫腔粘连;子宫畸形;宫腔影像学检查异常;宫腔镜术后相关评估;阴道排液和(或)幼女阴道异物;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管癌手术前病变范围观察及镜下取活检。
3、宫腔镜检查的禁忌症:
1、绝对禁忌症:无
2、相对禁忌症:体温〉37.5 C;子宫活跃性大量出血、重度贫血;急性或亚急性生殖道或盆腔炎症;近期发生子宫穿孔;宫腔过度狭小或宫颈狭窄、坚硬、难以扩张;浸润性宫颈癌、生殖道结核未经抗结核治疗;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操作。
4、宫腔镜检查的术前评估:
1、宫腔镜检查:排除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及各类宫腔镜手术禁忌症;血尿常规、HBsAg 、丙型肝炎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HIV 、阴道分泌物常规;心电图;根据病情酌情增加相关辅助检查。
2、宫腔镜手术:
1)完成上述宫腔镜检查项目。
2)辅加项目:血型、Rh 因子、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乙型肝炎五项等。
3)胸片(或胸透)、盆腔B 超、宫颈细胞学检查等。
5、宫腔镜检查及手术的麻醉:
1、宫颈管粘膜表面麻醉:适用于宫腔镜检查或宫腔内病变活检等小型宫腔镜手术;
2、静脉麻醉: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宫腔镜手术;
3、硬膜外或区域阻滞麻醉:适用于各类宫腔镜手术,特别是宫腔内病变复杂,需较好
松弛宫颈,如直径〉4cm的I、II型粘膜下肌瘤等;
4、全身麻醉:适用于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
6、宫腔镜检查及手术时机选择:
1、检查或手术应在早卵泡期实施,此时内膜较薄,视野相对开阔,便于手术操作。
2、术前已进行药物预处理者,完成预处理后即可进行手术。
7、宫腔镜检查的术前准备:
1、病情告知与知情同意。
2、宫颈准备:术前晚酌情放置宫颈扩张棒扩张宫颈或给予米索前列醇400卩g阴道后穹窿放置,以软化宫颈,便于术中宫颈扩张。
3、术前禁食6h 以上。
8、术后处理:观察生命体征,适时下床活动。
阴道有出血时,酌情选择缩宫素及止血药物。
合理使用抗生素。
酌情选择预防宫腔粘连的方法。
酌情使用促进或抑制内膜生长的药物。
9、宫腔镜手术并发症:
出血;子宫穿孔;灌流液过量吸收综合征;气体栓塞;感染;治疗失败与复发。
宫腔镜手术分级:
(一)一级手术
1. 宫腔镜检查术
2. 宫腔镜定位活检
(二)二级手术
1. 0型黏膜下肌瘤、直径v 3cm的I型黏膜下肌瘤切除术
2.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3. 宫颈管赘生物切除术
4. 宫内游离异物取出术
(三)三级手术
1. 宫腔重度粘连切除及修复术
2. I型黏膜下肌瘤(直径》3cm但v 5cm)切除术,(直径》5cm的0型黏膜下肌瘤切除术)
3. 残留妊娠物切除术
4. 宫内异物切除或取出术
5. 选择性输卵管间质部插管术
(四)四级手术
1. 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
2 . U型黏膜下肌瘤及肌壁间内突肌瘤切除术
3. 直径》5cm的I型黏膜下肌瘤切除术
4. 多发性黏膜下肌瘤切除术
5. 先天性生殖道畸形矫治术
6. 特殊部位(宫颈、宫角、剖宫产瘢痕)妊娠物切除术
7. 宫内节育器断裂、嵌顿、迷失或复杂宫内异物取出或切除术
8. 子宫内膜切除术
9. 剖宫产切口憩室修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