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第八版-
- 格式:docx
- 大小:64.94 KB
- 文档页数:207
内科学第8版重点总结简介内科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研究人体内部各种器官的疾病、病理与诊断,以及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本文旨在对《内科学第8版》进行重点总结,提供一份简洁明了的参考资料。
第一章:疾病的基本原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疾病的基本原理,包括病因、发病机制、遗传因素等内容。
重点内容如下:1.疾病的分类:疾病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多个类别。
2.病因与发病机制:疾病的发生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感染、遗传突变、环境暴露等,具体的发病机制需要通过病例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到明确。
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某些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以及染色体异常等。
4.免疫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一类疾病,如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第二章: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第二章介绍了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其中包括各种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体征和可能的诊断依据,以及相应的治疗原则。
重点内容如下:1.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诊断时需注意血压、心电图、心肌酶谱的检查,治疗上可选用降压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2.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
诊断时需注意X线胸片、肺功能检查的结果,治疗上可使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
3.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肝炎、胰腺炎等。
诊断时需注意血液、尿液、粪便的检查,治疗上可使用抗酸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4.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脂症等。
诊断时需注意血糖、血脂的检查,治疗上需控制饮食、使用降糖药物、降脂药物等。
第三章:常见内科病的护理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常见内科病的护理,包括疾病诊断后的护理原则、病情观察、药物管理等内容。
重点内容如下:1.高血压护理:需加强对患者的血压监测,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副作用的观察。
2.心衰护理: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和水肿情况,合理控制液体摄入量。
3.糖尿病护理:需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教育患者合理饮食和药物使用。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八版》是一本综合性的医学教科书,涵盖了
内科学中的各个领域。
本书详细介绍了内科学的基本理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内容,对于培养医学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内科学第八版》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基础篇、疾
病篇和专题篇。
基础篇介绍了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帮助读者掌握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疾病篇按照器官系统分类,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等内容。
专题篇介绍了内科学中的一些特殊领域,如老年医学、感染性疾病等,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内科学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
《内科学第八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中不仅介
绍了内科学的理论知识,还通过临床案例和实践操作等方式,使读者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中。
此外,本书还特别强调了证据医学的重要性,鼓励读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根据临床实践指南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决策。
《内科学第八版》不仅适用于医学院学生的学习,也适
用于临床医师的日常参考。
由于本书内容详实、系统,因此被广大医学工作者广泛采用,并成为内科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
总之,作为一本内科学的权威教材,《内科学第八版》
详细介绍了内科学的基本理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是医学学生和临床医师学习、参考的重要工具,对于促进内科学的发展和提高临床医师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Chapter 3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咳嗽、咳痰、喘息,慢性反复发作,冬天寒冷时加重,回暖时缓解。
病因有吸烟、职业粉尘、化学物质、大气污染、感染。
急性发作期有散在干湿啰音于背部和肺底。
临床分三期:急性发作期(一周内出现脓性痰,或伴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症状之一加剧),慢性迁延期(咳痰喘症状迁延不愈一个月以上),临床缓解期(症状基本消失两个月以上)。
诊断依据:咳、痰、喘、症状,每年三个月,持续两年以上,排除其他疾患,或有明确客观检查依据(X线,肺功能)。
鉴别“爱惜阔小姐”(肺癌、矽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结核)。
急性发作期治疗:控制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
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emphysema:吸烟、感染、大气污染有害因素,气道弹性减退,气道壁破坏。
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叩诊过清音,肺下界肝浊音界下移,心音遥远。
X线垂位心,ECG肢体导联低电压,肺功检查功能残气量FRV、残气量RV、肺总量TLC均升高,RV/TLC>4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气道阻塞,慢性炎症性反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80%预计值,FEV1/FVC<70%)。
标志性症状是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听诊呼气延长。
COPD诊断标准:①中年发病,长期吸烟史,慢性咳嗽咳痰缓慢进展②肺气肿征③活动时气促,呼吸困难④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舒药后FEV1/FVC<70%, FEV1<80%预计值⑤排除其他疾病所致COPD分级:FEV1>80%预计值,FEV1/FVC<70%为轻度COPD,FEV1>50%中度,FEV1>30%重度,FEV1<30%或呼衰极重度。
分期:稳定期(治疗:戒烟、支气管舒张药:抗胆碱或β2受体激动剂+激素或茶碱类、祛痰药、长期家庭氧疗LTOT),急性加重期exacerbation(感染引发,并发呼衰和右心衰,应另外给予低流量氧疗和抗生素)。
内科学第八版简介《内科学第八版》是一本权威的内科学教材,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和内科医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和参考资料。
本文将介绍《内科学第八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内容概述《内科学第八版》覆盖了全面的内科学知识,包括以下主题:1.内科学基础:介绍内科学的基本概念、疾病分类、病理生理学和诊断原则等内容。
2.常见内科疾病:详细介绍各种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专科内科学:涵盖了心血管内科学、消化内科学、呼吸内科学、血液内科学、内分泌学、感染内科学、神经内科学等专科内容。
4.内科辅助检查和治疗技术:介绍各种内科辅助检查和治疗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场景。
5.内科学研究方法:探讨内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技术等内容。
特点《内科学第八版》有以下几个特点:1.系统性:本书以系统的方式组织和呈现内科学知识,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各个内科领域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2.实用性:本书注重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供了大量临床案例和实用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临床实际问题。
3.更新性:本书是内科学领域的最新教材,涵盖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进展,保持了与时俱进的特点。
4.可读性:本书语言简练、通俗易懂,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表格,使学习过程更加容易和高效。
应用价值《内科学第八版》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和内科医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学生: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本书是一本全面、权威的内科学教材,可以帮助他们系统地学习内科学知识,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内科医生:对于内科医生来说,本书是一本重要的参考资料,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及时了解内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总结《内科学第八版》是一本权威的内科学教材,全面介绍了内科学的基础知识、常见疾病、专科内科学、辅助检查和治疗技术以及研究方法。
本书具有系统性、实用性、更新性和可读性的特点,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和内科医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医学书籍)《内科学》第八版1. 简介《内科学》是一本经典的医学书籍,是内科学领域的权威教材。
第八版是该书的最新版本,通过对内科学的系统总结和归纳,为医学生和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内科学知识。
2. 书籍内容2.1 疾病分类《内科学》第八版按照疾病分类的方式组织内容。
它包括了各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等。
每个疾病都有详细的介绍,包括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2.2 诊断和治疗方法《内科学》第八版详细介绍了各种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于诊断方面,书中包括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全面准确地诊断疾病。
对于治疗方面,书中包括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方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治疗选择。
2.3 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内科学》第八版不仅涵盖了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注重了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
书中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以及预防这些疾病的方法和措施。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健康管理的建议,如饮食调节、运动锻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3. 书籍特点3.1 系统性《内科学》第八版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整体结构合理,内容有层次感。
它从疾病分类的角度出发,将各种内科疾病有机整合在一起,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内科学知识体系。
3.2 深入浅出尽管是一本权威的医学教材,但《内科学》第八版的语言通俗易懂,用词简洁精确,对于医学生和临床医生都非常友好。
它采用了大量的实例和插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科学的知识。
3.3 更新性作为第八版的书籍,它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原有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
它不仅包括了一些近年来出现的新疾病,还对一些传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4. 适用对象《内科学》第八版适用于不同阶段的读者。
对于医学生而言,它是内科学领域的必备教材,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内科学基础。
第8版订正1P461 4倒2行尿菌落计数超过10万/ml,称为细菌尿,是----。
→尿菌落计数≥10万/ml,为有意义的细菌尿,但是需要结合临床才可诊断为尿路感染。
P461 (四)倒1行移植肾排斥→移植肾排斥反应P466 2第1行微小病变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患者循环中存在血管通透因子→有研究提示,部分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患者循环中可能存在血管通透因子P473【病理】第1行主要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和非IgA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主要为IgA肾病…P474(一)【临床表现】倒1行…易误诊为急性肾炎→易误诊为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P476第2段倒2行非典型的急性肾炎恢复期→非典型的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恢复期P476第3段倒1-2行---的早期或恢复期。
→---的早期。
P485【临床表现】第5段倒2行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前者可表现肾功能进行性恶化P486【诊断】第1行即肾小球系膜区或伴毛细血管壁IgA→即弥漫性肾小球系膜区伴或不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IgA【治疗】(四)第1行新月体肾炎或伴毛细血管袢坏死,临床上常呈肾功能急剧恶化→新月体肾炎伴或不伴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坏死,临床上常呈肾功能急剧恶化第8版订正2P477表5-4-1淋巴瘤或实体肿瘤性肾病→淋巴瘤或实体肿瘤相关性肾病P477(一)第2行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这些屏障作用受损---形成大量蛋白尿→在正常生理情况下,---。
病理情况下,这些屏障作用受损---可形成蛋白尿,严重时出现大量蛋白尿。
P478(一)第3段倒数第2行:本病可能转变---→有人认为,本病可能转变--- P478(二)第3段第2行部分病例可由微小病变型肾病转化而来→有人认为,该病部分病例可由微小病变型肾病转化而来。
P478(二)第1段倒数第1-2行:可见----系膜基质增多,电子致密物沉积。
→可见----系膜基质增多,偶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P479(三)第2行钉突形成→“钉突”形成P479(三)第1段倒数第2行:有排列整齐的→有散在分布的P479(四)第2段本组疾病---显著高于西方国家。
《内科学》教学大纲(INTERNAL MEDICINE)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17110042 课程总学时178(理论总学时98/实践总学时80)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4 学分 8.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影像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授课与临床见习,使学生比较系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的抢救知识与技能,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范围广,专业多,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许多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
内科学的教学对于培养有科学创新精神的优秀临床医学生具有普遍性意义。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内科学(第8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参考书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3rd Edition Goldman等主编美国Saunders 公司2007年Davids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 20th edition Nicholas等主编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 2006年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采用闭卷笔试。
建立了完备的试题库,理论考试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适当。
主观题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两种,注重内科学临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选择题由试题库筛选,以临床病例分析为主,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见习带教内容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
指导学生复习理论知识,以病例为中心,选择典型的病人,演示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查体、问诊、收集临床资料、诊断治疗等,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
理论部分第一篇内科学绪论(自学)目标要求了解: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内科学的范围、内容、学习方法和发展,内科疾病的诊断与进展。
自学内容内科学的范围、内容、进展,内科疾病的诊断,学习内科学的要求和方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自学)目标要求了解: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防治及研究进展.自学内容1、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及死亡情况2、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3、呼吸系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诊断(常见症状体征及常用实验室检查)、防治展望。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第二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标要求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分级、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
了解:本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预防。
教学内容1、概念2、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3、病理及病理生理4、临床表现(1)症状:慢性咳嗽、咳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体征:肺气肿征.(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CT,血气分析及其他。
5、诊断根据高危因素、病史、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综合分析确定,分5级。
6、鉴别诊断同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的鉴别。
7、并发症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8、防治稳定期治疗,急性发作期治疗,治疗指南。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目标要求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了解:本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预后及预防。
教学内容1、概念2、病因及发病机制免疫学机制、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神经机制。
3、临床表现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咳嗽,胸部过度充气,广泛哮鸣音、呼气音延长。
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痰液检查,呼吸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胸部X线,特异性变应原的测定。
中医内科学第八版摘要:一、中医内科学概述1.中医内科学的定义与历史发展2.中医内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1.阴阳五行学说2.脏腑学说3.气血津液学说4.经络学说三、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1.望诊2.闻诊3.问诊4.切诊四、中医内科学的治疗原则与方法1.治疗原则a.辨证论治b.治病求本c.调整阴阳d.五行生克2.治疗方法a.中药治疗b.针灸治疗c.推拿按摩d.拔罐刮痧五、中医内科学在各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呼吸系统疾病2.心血管系统疾病3.消化系统疾病4.泌尿系统疾病5.神经系统疾病6.内分泌及代谢疾病7.风湿性疾病六、中医内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现代中医内科学的研究进展2.中医内科学在国际上的影响3.中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正文: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研究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内科领域的具体应用,以预防和治疗内科疾病为主要任务的学科。
它涵盖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与方法,以及在各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等各个方面。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气血津液学说和经络学说。
这些理论为中医内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导着中医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有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通过四诊合参,中医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包括辨证论治、治病求本、调整阴阳和五行生克等原则,以及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拔罐刮痧等方法。
这些治疗手段在内科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内科学在各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广泛,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风湿性疾病等。
中医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西药治疗的副作用。
近年来,中医内科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得到了国际学界的认可与关注。
然而,中医内科学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现代医学的冲击、研究方法的局限、标准化与规范化的不足等。
内科学重点归纳呼吸系统疾病: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本病在临床上最常见,尤其是急诊科,不过由于它很简朴,也没有什么尤其旳内容,因此上课时一般不会讲,考试也一般不考,因此不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个人认为,有时间旳话还是熟悉一下,毕竟上了几年学,假如连这样简朴旳病都不会处理,我想也够没面子了吧?呵呵2、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本节乃是绝对旳重点,考试常常会出病例分析!一般旳病例都是病史很长,由慢性支气管炎逐渐发展成肺气肿、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并且还会合并某些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因此规定有较强旳综合分析旳能力才能答满分。
连接本节知识旳主线是其病理变化,因此掌握了本病旳发生、发展过程对于理解、记忆本节内容有很大协助!下面归纳一下本节重点内容: (1慢性支气管炎旳分期和诊断原则,以及与支气管哮喘旳鉴别诊断;(2肺功能检查对于阻塞性肺气肿诊断旳意义;(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旳产生机制(相对重点;(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并发症;(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辅助检查以及急性加重期旳并发症(其中治疗相称重要。
3、肺栓塞:一般上课不会讲述,考试也不会考,有爱好旳可以看一下。
4、支气管哮喘:一般不出大题,重点看一下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懂得药物有哪些类。
此外,哮喘持续状态旳治疗原则也要熟悉,有时候会考简答题。
5、支气管扩张:一般不会考,可以看一下其临床体现尚有X线特点。
6、呼吸衰竭:多数状况都是结合病例考,不过要掌握两种呼吸衰竭旳判断原则、简朴旳血气分析(病理生理学都讲过,不记得可以复习一下、氧疗措施以及治疗原则!此外,注意一下“肺性脑病”旳名词解释就差不多了!7、肺炎:掌握“小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旳概念,尚有某些常见肺炎旳经典症状、X线征象和首选旳抗生素(书上应当有一种总结表格。
肺炎球菌肺炎旳临床体现和治疗原则比较重要,但一般不会出大题!8、肺脓肿:不是重点,熟悉一下临床体现、X线特点和治疗原则就可以了!9、肺结核病:比较重要。
第八版内科学教案一、课程背景本教案是针对第八版内科学中的泌尿系统章节,重点讲解狼疮性肾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见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狼疮性肾炎的基本知识和诊疗原则,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技能目标:掌握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关爱和同情心,提高医疗团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与病程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原则与方法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PPT和示意图,详细讲解狼疮性肾炎的基本知识和诊疗原则。
2.病例分析:选取真实的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3.讨论互动:设置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并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研究。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起学生对狼疮性肾炎的兴趣。
2.知识传授:讲解狼疮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病例分析:选取一例狼疮性肾炎的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
4.讨论互动:根据病例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知识总结:总结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强调团队合作和患者关怀的重要性。
6.图片展示:展示相关疾病的照片和示意图,加深学生对疾病的印象和理解。
7.教学反馈: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六、教学评估1.口头提问:针对课堂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病例分析:通过学生对狼疮性肾炎病例的分析,评估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3.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估其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PPT:包括狼疮性肾炎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图片。
2.病例材料:真实且典型的病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医学书籍)《内科学》第八版简介《内科学》是一本系统介绍内科学知识的医学书籍,是医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本书是第八版,经过多年的修订和更新,内容更加全面系统。
它包含了内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对于医学学生和从事内科学相关工作的医生来说,本书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内科学》第八版的作者是一组来自各个专业领域的医学专家。
这些专家在内科学领域拥有丰富的学术研究和临床经验。
他们通过多年的合作和研究,创作出了这本权威的医学书籍,为内科学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内容概述《内科学》第八版囊括了内科学的各个领域,具有以下特点:1. 多学科综合本书旨在提供关于内科学的全面知识,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读者可以从中了解每个学科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2. 系统性与全面性本书按照内科学的不同领域进行分类,并对每个领域进行详细的叙述。
对于常见的内科疾病,作者通过图表、插图和临床案例等方式进行解说,帮助读者深入理解。
3. 精美插图和病例分析本书配有丰富的插图和病例,这些插图和病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病例分析还可以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临床中。
4. 最新研究和治疗进展本书第八版汇集了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对于读者了解最新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及时了解最新的医学进展,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
读者对象本书适用于以下读者:•医学生:《内科学》作为医学教材,适合医学生学习内科学专业知识。
•医师:从事内科学相关工作的医师可以通过本书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
•科研人员:内科学的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本书了解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总结《内科学》第八版是一本权威的医学书籍,它包含了内科学的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全面。
内科学第八版XXX 26.2020第一节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天性心血管病(congenital vascular diseases)是指心脏及大血管在胎儿期发育异常引起的、在出生时病变即已存在的疾病,简称先心病。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其发生率约占全部活产婴儿的%在我国,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为%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血管病患儿约12?15万。
先天性心血管病种类很多,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差别悬殊。
本章仅对常见的可自然存活至成人的先天性心血管病作简要介绍。
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见表3-7-1.表3-7-1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心房房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心室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瓣膜二叶自动脉瓣无分流肺动脉瓣狭窄■分流三尖瓣下移无分流血管动?眷管未闭左向右分流自动脉缩窄无分流主动脉窦动脉瘤窦瘤破裂多发生左向右分流复杂法洛四联症右向左分流一、房距离缺损房距离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 :1.5?3,且有家族遗传倾向。
病了解剖】|房间隔缺损一般分为原发孔缺损(primum atrial septal defect)和继发孔缺损(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前者实际上属于部分心内膜垫缺损,常同时合并二尖瓣和三尖瓣发育不良;后者|为单纯房间隔缺损,又分为中央型缺损、下腔型缺损、上腔型缺损和混合型缺损,以中央型缺损丨最多见,也可有多个缺损同时存在。
病理生理】房距离缺损对血活动力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分流量的多少。
由于左房压力高于右房,所以丨形成左向右的分流。
分流量的多少除取决于缺损口大小,还与左、右心室的顺应性和体、肺循环丨的相对阻力有关,影响左心室顺应性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可增加左向右分流的幅度。
持丨续的肺血流量增加导致肺淤血,使右心容量负荷增加,肺血管顺应性下降,从功用性肺动脉高压|发展为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右心系统压力随之持续增高直至超过左心系统的压力,使原先的左丨XXX iJiJJii yII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向右分流逆转为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
中医内科学第八版摘要:一、中医内科学的概念与历史1.中医内科学的定义2.中医内科学的历史发展二、中医内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研究对象2.研究任务三、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1.阴阳五行学说2.脏腑经络学说3.气血津液学说四、中医内科学的主要治疗方法1.辨证论治2.预防与保健五、中医内科学在临床中的应用1.常见疾病的治疗2.优势病种的探讨六、中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现代化与国际化2.面临的挑战与展望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研究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内科学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古至今,中医内科学不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医内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体内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其研究任务包括揭示中医内科学的基本规律,探讨疾病的病因、病理、病机,确立辨证论治的原则和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等。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和气血津液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强调阴阳平衡和五行生克制约关系。
脏腑经络学说则着重阐述脏腑功能、经络分布和脏腑经络间的联系。
气血津液学说主要研究气血津液的生成、输布、运行和代谢。
中医内科学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因、病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中医内科学还强调预防与保健,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理念。
中医内科学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对于许多常见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例如,感冒、咳嗽、胃炎、肠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中医内科学都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此外,中医内科学还在治疗一些优势病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慢性疲劳综合症、顽固性失眠、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内科学正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需要与国际接轨,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此外,中医内科学还需要应对诸多挑战,如科学研究方法的完善、标准化建设的推进、人才培养和国际竞争力的提。
第一节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天性心血管病(congeni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是指心脏及大血管在胎儿期发育异常引起的、在出生时病变即已存在的疾病,简称先心病。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其发生率约占全部活产婴儿的0.6%〜1.4%。
在我国,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为 0.7%〜0.8%。
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血管病患儿约12〜15万。
先天性心血管病种类很多,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差别悬殊。
本章仅对常见的可自然存活至成人的先天性心血管病作简要介绍。
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见表3-7-1。
表3-7-1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一、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 :1. 5〜3,且有家族遗传倾向。
【病理解剖】|房间隔缺损一般分为原发孔缺损(primum atrial septal defect)和继发孔缺损(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前者实际上属于部分心内膜垫缺损,常同时合并二尖瓣和三尖瓣发育不良;后者| 为单纯房间隔缺损,又分为中央型缺损、下腔型缺损、上腔型缺损和混合型缺损,以中央型缺损丨最多见,也可有多个缺损同时存在。
【病理生理】房间隔缺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分流量的多少。
由于左房压力高于右房,所以丨形成左向右的分流。
分流量的多少除取决于缺损口大小,还与左、右心室的顺应性和体、肺循环丨的相对阻力有关,影响左心室顺应性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可增加左向右分流的幅度。
持丨续的肺血流量增加导致肺淤血,使右心容量负荷增加,肺血管顺应性下降,从功能性肺动脉高压| 发展为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右心系统压力随之持续增高直至超过左心系统的压力,使原来的左丨濟释一yj wt i J i JJ ii y i l:au, i: uII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_ 向右分流逆转为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
【临床表现】除较大缺损外,房间隔缺损儿童时期一般无症状,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显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继之可发生室上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房扑、房颤而使症状加重。
有些患者可因右^室容量负荷过重而发生右心衰竭。
晚期约有15%的患者因重度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而有青紫,形成艾森门格综合征(Eisenmenger syndrome) ^体格检查最典型的体征为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呈固定性分裂,并可闻及n〜IE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辅助检查】心电图:可有电轴右偏、右室肥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表现。
X线检查:可见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及肺血管影增加。
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显示房间隔回声失落,右心负荷过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房水平分流;经食道超声可更准确的测量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和部位。
心导管检查•.可以计算左向右分流量、肺循环阻力,结合血管扩张实验评价肺动脉高压是动力型还是阻力型,鉴别是否合并其他畸形。
【诊断及鉴别诊断】典型的心脏听诊、心电图、X线表现可提示房间隔缺损存在,超声心动图可以确诊。
应与肺静脉畸形引流、肺动脉瓣狭窄及小型室间隔缺损等鉴别。
【治疗】对于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只要超声检查有右室容量负荷增加的证据,就应尽早关闭缺损。
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开胸手术两种。
一介入治疗:参见本章第二节。
手术治疗:在未开展介入手术治疗以前,对所有单纯房间隔缺损已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即已有肺血增多征象、房室增大及心电图相应表现者均应手术治疗。
患者年龄太大已有严重肺动脉高压者手术治疗应慎重。
【预后】一般随年龄增长而病情逐渐恶化,死亡原因常为心力衰竭,其次为肺部感染、肺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成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10%,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其他畸形合并发生。
【病理解剖】室间隔由膜部、漏斗部和肌部三部分组成。
根据缺损的部位,室间隔缺损可分为:①膜部缺损,最常见;②漏斗部缺损,又可分为干下型和嵴内型;③肌部缺损Q 【病理生理】室间隔缺损必然导致心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其血流动力学效应为:①肺循环血量增多;②左室容量负荷增大;③体循环血量下降。
由于肺循环血量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早期肺血管阻力呈功能性增高,随着时间推移,肺血管发生组织学改变,形成肺血管梗阻性病变,可使右心压力逐步升高超过左心压力,而转变为右向左分流,形成艾森门格综合征。
【临床表现】一般根据血流动力学受影响的程度,症状轻重等,临床上分为大、中、小型室间隔缺损。
中山第七章先天性心血管病(一)小型室间隔缺损在收缩期左右心室之间存在明显压力阶差,但左向右分流量不大,肺循环血流量(QP)/体循环血流量(Qs) <1. 5,右心室压及肺动脉压力正常。
此类患者通常无症状,沿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IV ~ V[级全收缩期杂音伴震颤,P2心音可有轻度分裂,无明显亢进。
(二)中型室间隔缺损左、右心室之间分流量较大,Qp/Qs 为1. 5 ~2. 0,但右心室收缩期压力仍低于左心室。
听诊除在胸骨左缘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外,并可在心尖区闻及舒张中期反流性杂音,P2心音可轻度亢进。
部分患者有劳力性呼吸困难。
(三)大型室间隔缺损左、右心室之间收缩期已不存在压力差,左向右分流量大,Q P/Qs>2.0。
因血流动力学影响严重,存活至成人期者较少见,且常已有继发性肺血管阻塞性病变,导致右向左分流而呈现青紫,并有呼吸困难及负荷能力下降;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常减弱至]!级左右,P2心音亢进;有时可闻及因继发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而致的舒张期杂音。
【辅助检查】心电图:室间隔小缺损时心电图可正常或电轴左偏,较大室间隔缺损时可有左室或双室肥大。
X线检查:成人室间隔小缺损X线片上可无异常征象;中等大室间隔缺损可见肺血增加,心影略向左增大;大室间隔缺损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明显扩张,但在肺野外1/3血管影突然减少,心影大小不一,表现为左房、左室大,或左房、左室、右室增大或以右室增大为主,心尖向上抬举提示右心室肥厚。
超声心动图:用以确定诊断同时可以测定缺损大小及部位,判断心室肥厚及心腔大小。
运用Doppler技术可明确心室内分流以及间接测量肺动脉的压力。
超声心动图是确诊本病的主要的无创方法。
心导管检查:心导管检查可以测量心室水平的分流量以及肺循环阻力。
【诊断及鉴别诊断】典型室间隔缺损根据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即可确诊。
轻度肺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等心前区亦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应注意鉴别;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及法洛四联症鉴别。
【治疗】介入治疗:参见本章第二节。
手术治疗:在未开展介入手术治疗以前,成人小室间隔缺损者一般不考虑手术,但应随访观察;中度室间隔缺损者应考虑手术,此类患者在成人中少见;大室间隔缺损伴明显肺动脉压增高,肺血管阻力>7W〇〇d单位者不宜手术。
【预后】成人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者为数极少,存活至成人的室间隔缺损一般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缺损面积较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属于较小室间隔缺损,预后较好;另一种为较大的缺损,儿童期未做手术至成人已发展为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预后极差。
|三、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先丨天性心脏病的10%,多见于女性,男:女为1 :3。
I【病理解剖】动脉导管连接肺动脉总干与降主动脉,是胎儿期血液循环的主要渠道。
出生后一般在数月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F mv/ yj^£ij J s^uju内因废用而闭塞,如i岁后仍未闭塞,即为动脉导管未闭。
【病理生理】由于在整个心动周期主动脉压总是明显高于肺动脉压,所以通过未闭动脉导管持续有血流从主动脉进入肺动脉,即左向右分流,使肺循环血流量增多,肺动脉及其分支扩张,回流至左心系统的血流量也相应增加,致使左心负荷加重,左心随之增大。
由于舒张期主动脉血分流至肺动脉,故使周围动脉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临床表现】成人动脉导管未闭者可因分流量大小,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分流量甚小者临床上可无主观症状,突出的体征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及左锁骨下方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
中等分流量者患者常有乏力、劳累后心悸、气喘胸闷等症状,心脏听诊杂音性质同上,常伴有震颤,传导范围广泛。
分流量大的未闭动脉导管,常伴有继发性严重肺动脉高压者可导致右向左分流。
上述典型杂音的舒张期成分减轻或消失,继之收缩期杂音亦可消失,而仅可闻及因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此时患者多有青紫,且临床症状严重。
【辅助检查】心电图:常见的有左心室大、左心房大的改变,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右心房大,右心室肥大。
x线检查:透视下所见肺门舞蹈征是本病的特征性变化。
胸片上可见肺动脉段凸出,肺血增多,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
严重病例晚期出现右向左分流时,左向右分流量减少,心影反而较前减小,并出现右心室肥大的表现,肺野外带肺血减少。
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显示未闭动脉导管,并可见左心室内径增大。
彩色多普勒可测得存在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收缩期与舒张期左向右分流。
心导管检查:为了解肺血管阻力、分流情况及除外其他复杂畸形,有时需要做右心导管检查及逆行升主动脉造影。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典型杂音、X线及超声心动图表现,大部分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需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窦瘤(Valsalva窦瘤)破裂等可引起双期或连续性杂音的病变鉴别。
【治疗】目前多认为动脉导管未闭一经诊断就必须进行治疗,而且大多数能够通过介入方法治愈。
介入治疗:参见本章第二节。
手术治疗:外科手术采用结扎术或切断缝合术。
【预后】除少数病例已发展至晚期失去手术介入治疗机会外,总体预后良好。
本病容易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四、肺动脉瓣狭窄| 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congenital pulmonary valve stenosis)指肺动脉瓣、瓣上或瓣下有狭窄。
|此种先天性畸形常单独出现,发病率较高,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可达25%。
;【病理解剖】! 本病主要病理变化在肺动脉瓣及其上下,可分为三型。
瓣膜型表现为瓣膜肥厚,瓣口狭窄,|重者瓣叶可融合成圆锥状;瓣下型为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肌肉肥厚造成梗阻;瓣上型指肺动脉 |主干或主要分支有单发或多发性狭窄,此型较少见。
【病理生理】i 主要的病理生理为右心室的排血受阻,右心室压力增高,右心室代偿性肥厚,最终右心室扩第七章中BJ先天性心血管病:i_大以致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