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 格式:doc
- 大小:138.47 KB
- 文档页数:5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一、功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条件:. 力和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3公式:W=F S cos θW ——某力功,单位为焦耳(J )F ——某力(要为恒力),单位为牛顿(N ) S ——物体运动的位移,一般为对地位移,单位为米(m )θ——力与位移的夹角4功是标量,但它有正功、负功。
某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说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
当)2,0[πθ∈时,即力与位移成锐角,功为正;动力做功; 当2πθ=时,即力与位移垂直功为零,力不做功; 当],2(ππθ∈时,即力与位移成钝角,功为负,阻力做功; 5 功是一个过程所对应的量,因此功是过程量。
6功仅与F 、S 、θ有关,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外力、速度、加速度无关。
7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即W 总=W1+W2+…+Wn 或W 总= F 合Scos θ8 合外力的功的求法:方法1:先求出合外力,再利用W=Flcos α求出合外力的功。
方法2:先求出各个分力的功,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所受各力功的代数和。
1概念:功跟完成功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力(或物体)做功的快慢。
2公式:tW P =(平均功率) θυc o s F P =(平均功率或瞬时功率)3单位:瓦特W4分类:额定功率: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实际功率: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即发动机产生牵引力的功率,P 实≤P 额。
5分析汽车沿水平面行驶时各物理量的变化,采用的基本公式是P=Fv 和F-f = ma 6 应用:(1)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由υF P =(P 为机车输出功率,F 为机车牵引力,υ为机车前进速度)机车速度不断增加则牵引力不断减小,当牵引力f F =时,速度不再增大达到最大值m ax υ,则f P /max =υ。
(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时,在匀加速阶段汽车牵引力F 恒定为f ma +,速度不断增加汽车输出功率υF P =随之增加,当额定P P =时,F 开始减小但仍大于f 因此机车速度继续增大,直至f F =时,汽车便达到最大速度m ax υ,则f P /max =υ。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功与功率》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掌握功率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够区分功的正负与力对物体做功的效果。
2.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功和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经历功和功率概念的建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测量、计算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认识功和功率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正负判断。
•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及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掌握功的正负与力对物体做功效果的关系。
•区分瞬时功率与平均功率的概念,理解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含功和功率的概念示意图、实例分析动画等)。
•实验器材(如弹簧秤、刻度尺、秒表等,用于测量力和位移,计算功和功率)。
•教材、教辅资料及网络资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讲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演示法:利用实验或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功和功率的计算过程。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功和功率的应用实例,促进思维碰撞。
•练习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功和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展示一段工人用锤子钉钉子的视频,提问:“工人为什么需要用力敲击锤子?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我们如何量化这种能量转化的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功的概念,引出新课。
新课教学1.功的概念•讲解功的定义:功是力与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的乘积,即W=Fs cosθ,解释各符号的含义(F为力,s为位移,θ为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
•强调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正负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效果(使物体动能增加为正功,减少为负功)。
•通过实例分析(如推车上坡、拉动物体等),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正负判断方法。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条件,能够识别机械能守恒的系统和过程。
2.科学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观察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认识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条件。
•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即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
•复杂情境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含动画演示机械能转化、守恒过程)。
•实验器材(如单摆、滚摆、斜面、小球等,用于演示机械能守恒实验)。
•教材、教辅资料及网络资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内容和条件。
•演示法:利用实验或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现象。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促进思维碰撞。
•探究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展示过山车在轨道上运动的视频,提问:“过山车在运动过程中,哪些能量在变化?它们之间有何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守恒的思想,引出机械能守恒的概念。
新课教学1.机械能的概念•复习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
•引入机械能的概念: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举例说明不同情况下物体机械能的组成。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提出•分析实例(如自由落体、平抛运动、单摆运动等),引导学生观察机械能的变化特点。
•提出疑问:在什么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集结知识元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讲解一、机械能1.内容: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和.2.表达式:E=E k+E p.3.机械能的理解:(1)机械能是状态量;标量,单位为焦耳;数值有正负(2)相对性:势能具有相对性(须确定零势能参考平面),同时,动能也具有相对性(与所选参考系有关),故机械能具有相对性.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2、表达式:E k+E p=Ek+Ep.3、适用对象:系统.4、适用条件:只有系统内的重力或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0.5、解题的基本步骤:(1)明确所选取的研究对象(物体或系统)(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及各力做功情况,判断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3)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初、末状态的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例题精讲机械能守恒定律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则其速度一定不为零B.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则其速度方向一定发生变化C.合外力对物体做了功,物体的速度一定发生变化D.合外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的机械能一定不变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机械能一定守恒B.物体的机械能守恒时,一定只受重力作用C.不计空气阻力,小孩沿滑梯匀速滑下过程中机械能守恒D.不计空气阻力,被投掷出的铅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例3.关于机械能守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B.人乘电梯加速上升的过程,机械能守恒C.物体必须在只受重力作用的情况下,机械能才守恒D.物体以g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例4.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重为G的均匀软绳悬于O点,若将其下端向上提起使绳双折,至少要做功()A.GLB.C.D.例5.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物体a和b,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跨接在同一光滑的轻质滑轮两侧,b在水平粗糙桌面上。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机械能守恒定律
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50J,则()A.重力做功为50J B.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50J
C.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50J D.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50J
2.一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有关功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各力在运动中对物体都不做功
B.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一定为零
D.重力对物体可能做功
3.一人站在阳台上,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把三个球竖直向下抛出、竖直向上抛出、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
A.三个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
B.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C.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相同
D.三个小球落地时速度相同
4.如图所示,M >m,滑轮光滑轻质,空气阻力不计,则M在下降过程中()
A.M的机械能增加B.m的机械能增加
C.M和m的总机械能减少D.M和m的总机械能守恒
5.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沿泥潭中,如果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I,进入泥潭直到停住的过程称为过程Ⅱ,则()
A.过程I中钢珠动能的增量等于过程I中重力所做的功
B.过程Ⅱ中钢珠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过程I中重力所做的功
C.过程Ⅱ中钢珠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过程I和Ⅱ中钢珠所减少的重力势能之和
D.过程Ⅱ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过程I中钢珠所增加的动能
6.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动能为E k1,下落的距离为总高度的一半时,动能为E k2,那么E k1和E k2的大小关系是()
A.E k1 = E k2B.E k1 > E k2C.E k1 < E k2D.无法确定
7.上端固定的一根细线下悬挂一摆球,摆球在空气中摆动,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对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摆球的机械能守恒B.能量正在消失
C.摆球的机械能正在减少,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8.一个质量为m 的滑块,以初速度v 0沿光滑斜面向上滑行,当滑块从斜面底端滑到高度为h 的地方时,滑块的机械能是 ( ) A .
2021mv B .mgh C .20
21mv + mgh D .2
02
1mv -mgh 9.粗细均匀U 型管内装有同种液体,开始使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为h (左高右低),管中液体总长度为
4h ,后来让液体自由流动,当两液面高度相等时,左侧液面下降的速度为 ( )
A .8gh/
B .6gh/
C .4gh/
D .2gh/
10.从距离水平地面高为H 的A 点,以v 0斜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 的石块,已知v 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θ,不计空气阻力,则石块达到的最大距地高度为( )A .g v 220 B .g v 2sin 220θ
C .g v H 2sin 220θ+
D .g
v H 2cos 22
0θ
+
11.质量为M 的光滑半球形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的物体从碗边静
止释放,如图所示,物体在碗内运动的过程中,碗始终静止不动,则碗对地面的最小压力为________,最大压力 为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绕过定滑轮的绳子,一端系一质量为10kg 的物 体A ,另一端被人握住,最初绳沿竖直方向,手到滑轮距离 为3m.之后人握住绳子向前运动,使物体A 匀速上升,则在 人向前运动4m 的过程中,对物体A 作的功为 . (绳的质量、绳与滑轮摩擦、空气阻力均不计) 13.如图所示,光滑的弧形轨道BC 与粗糙的水平轨道AB 相切,AB 长为10m ,
BC 足够高,一物体以v 0 = 10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最后恰好又停在A 点,求: (1) 物体与水平轨道的动摩擦因数; (2) 小球在倾斜轨道BC 上的最大高度.
14.某人在离地10m 高处用10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1kg 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
参考平面),试问:
(1) 此人对物体做的功;
(2) 在离地什么高度时物体的动能等于重力势能.(g=10m/s 2)
15.如图所示,一根伸长的轻质细线,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拴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可在竖直平面内绕O点摆动,现拉紧细线使小球位于与O点在同一竖直面内的A 位置,细线与水平方向成30°角,从静止释放该小球,当小球运动至悬点正下方C 位置时,承受的拉力是多大?
16.如图所示,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和m(M >m),用细绳连接跨在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柱的两端,连接体由图示位置从静止开始运动,当m到达半圆柱顶端时,刚好脱离表面,求:
(1)m到达圆柱顶端的速度;
(2)M与m的比值.
17.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固定于地面上,弹簧上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重物,静止时弹簧压缩量为d,现给重物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使弹簧的压缩量为4d,稳定后撤去外力.已知重物通过原平衡
位置时的速度为dg
8,求弹簧被压缩d时的弹性势能.9,弹簧恢复到原长时重物的速度为dg
18.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30°,顶端离地面高度为0.2m,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A、B,用恰好等于斜面长的细绳子相连,使A在斜面底端,现把B稍许移出斜面,使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的竖直边下落,求:
(1)当B球刚落地时,A球的速度;
(2)B球落地时后,A球还可沿斜面运动的距离.(g=10m/s2)
12.200J
13.(1) μ= 0.25 (2) h = 2.5m 14.(1) W = 50J (2) 7.5m 15.F = 3.5mg 16.(1) v = gR (2) M :m = 3:(π—1)
17.E p =
2
1
mgd 18.(1) v = 1m/s (2)l = 0.1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