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大气与海洋循环-浅水重力波
- 格式:pdf
- 大小:495.02 KB
- 文档页数:19
MJO Simulations by GAMIL1.0 and GAMIL2.0XIE Xin; WANG Bin; LI Li-Juan; DONG Li【期刊名称】《《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英文版)》》【年(卷),期】2012(005)001【摘要】GAMIL2.0 is the newly released version of the Grid-point Atmospheric Model of IAP LASG(GAMIL),in which the major modifications from GAMIL1.0 include an updated deep convection scheme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a two-moment bulk stratiform cloud microphysics scheme.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performances of both versions on Madden Julian Oscillation(MJO) simul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GAMIL2.0 obtains an enhanced MJO eastward and northward propagation,which is weak in GAMIL1.0,and it reproduces a more reasonable MJO major structure coupling upper level wind,lower level wind,and outgoing long wave radiation.The contributions of each scheme and factor to the improvement of GAMIL2.0 simulations need further study.【总页数】6页(P49-54)【关键词】MJO; 模拟; 大气模型; 结构耦合; 长波辐射; IAP; 深对流; 微物理【作者】XIE Xin; WANG Bin; LI Li-Juan; DONG Li【作者单位】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SG) Institute ofAtmospheric Physics (lAP)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5.42; P128.15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动力气象学》考试大纲本《动力气象学》考试大纲不仅适用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气象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也适应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气象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动力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是相关学科专业(包括海洋气象学)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和基本动力特征、涡旋运动与准地转模式、大气中的波动、大气不稳定理论、热带大气动力学以及大气环流及其数值模拟。
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和清楚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天气系统演变的基本规律和机理,特别是海洋过程在全球天气系统变化中的作用机理。
掌握大气运动基本方程及其变形,掌握大气中的主要波动类型和小扰动方法,掌握大气中存在的主要的不稳定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掌握热带大气动力学的特征及其与中、高纬度的差异,熟悉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并了解大气环流的数值模拟,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1.地球和大气的基本特征2.运动方程3.连续性方程4.状态方程、热力学方程和水汽方程5.球坐标系中的大气运动方程组6.局地直角坐标系中的大气运动方程组7.β平面近似8. 能量守恒定律9. 尺度分析和基本方程组的简化10.地转风与热成风11.静力平衡(二)涡旋运动与准地转模式1.环流与环流定理2.涡度方程、位涡度方程3.浅水模型中的涡度方程4.散度方程与平衡方程5.准地转模式与准地转位涡度守衡定律6.准地转位势倾向方程和ω方程(三)大气中的波动1.小扰动的波动方程式2.声波3.重力波4.惯性内波与惯性振荡5.重力惯性外波和重力惯性内波6.罗斯贝波7.群速度和上游效应(四)不稳定理论1.不稳定的概念2.惯性不稳定3.正压不稳定4.斜压不稳定5.开尔文-赫姆霍兹不稳定(五)热带大气动力学1.热带大气运动的主要特征及其尺度分析2.混合罗斯贝-重力波和开尔文波3.积云对流加热参数化4.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和台风的发展(六)大气环流1.大气环流2.角动量平衡和输送3.热量和水分平衡4.能量循环二、考试要求(一)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1.熟悉并掌握地球自转角速度、地球的平均半径、标准大气压和标准大气密度的数值。
浅水波方程
浅水波方程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方程,它描述了海洋和河流中的海浪和潮汐的运动。
它是由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拉瓦锡(William Rowan)在1815年提出的,他是第一个提出
浅水波方程的人。
浅水波方程是一个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它描述了海洋和河流中的海浪和潮汐的运动。
它
的形式是:
∂u/∂t + u∂u/∂x + g∂h/∂x = 0
其中,u是水流的速度,t是时间,x是水流的方向,g是重力加速度,h是水深。
浅水波方程的解决方案可以用来模拟海洋和河流中的海浪和潮汐的运动,从而更好地理解
海洋和河流的物理过程。
它也可以用来计算海洋和河流中的水流,从而更好地利用水资源。
此外,浅水波方程还可以用来模拟海洋和河流中的洪水,从而更好地预测洪水的发生。
它
也可以用来计算海洋和河流中的沉积物,从而更好地利用沉积物资源。
总之,浅水波方程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方程,它可以用来模拟海洋和河流中的海浪和潮汐的运动,从而更好地理解海洋和河流的物理过程,也可以用来计算海洋和河流中的水流和沉积物,从而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和沉积物资源。
《大气和海洋中两类非线性孤立波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物理学、地球科学等领域中,非线性孤立波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非线性孤立波(Nonlinear Solitary Waves)是指在水体、大气等介质中传播的,具有特殊形状和性质的波动现象。
本文将重点研究大气和海洋中两类非线性孤立波模型的研究,深入分析它们的传播特性和相互影响,以期望对它们的认识更深入。
二、海洋中非线性孤立波模型的研究(一)研究方法海洋中的非线性孤立波模型主要基于流体力学和波动理论。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对海浪的传播、演化等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其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Korteweg-de Vries(KdV)方程、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等。
(二)模型特性海洋中的非线性孤立波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和色散特性。
在传播过程中,波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同时波的能量也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
这些特性使得对海洋中非线性孤立波的精确模拟和预测成为一项复杂的任务。
三、大气中非线性孤立波模型的研究(一)研究方法与海洋中的非线性孤立波类似,大气中的非线性孤立波也依赖于流体力学和波动理论。
对于大气的流动状态,常常使用各种大气流动方程进行建模。
如水平非线性和多模大气模型、经纬度函数投影大气运动方程等,均对分析孤立波特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模型特性大气的非线性孤立波主要表现为极端天气现象,如龙卷风、暴风雪等。
这些天气现象的生成和发展与大气中的流场特性密切相关,而其形成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因子的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四、两类非线性孤立波模型的比较与探讨(一)比较分析尽管海洋和大气中的非线性孤立波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应用,但它们的形成和传播机制却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海洋中的非线性孤立波主要受水深、海流、海底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而大气的孤立波则受到大气流动性、气压梯度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这两种非线性孤立波的能量传递、形状变化以及在特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都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其异同之处及互动规律。
浅水波理论及其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引言海洋工程是以海洋为工作环境,利用海洋空间资源进行建设、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种综合性技术领域。
其中,波浪理论是海洋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浅水波理论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将从浅水波的定义、特征、传播方式、相互作用以及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探讨浅水波理论及其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一、浅水波的定义和特征浅水波是指当波浪传播时,波长远大于水深的情况下,波浪的特征。
在一定条件下,海波可划分为深水波和浅水波。
浅水波的波速比深水波的波速要小,波长比深水波的波长要短,而频率则比深水波高。
在浅水区,波浪的传播速度会受到水深的影响,当水深减小时,浅水波的产生会显著增强。
浅水波的特征为波高相对较大,波长相对较短,波速相对较慢。
在浅水区,波浪传播的速度会随着水深的变化而变化,而在深水区则是由于水深不变而波速也保持不变。
二、浅水波的传播方式浅水波的传播方式与深水波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波浪的速度会随着水深的变化而变化。
在浅水区,波浪会向着水非常浅的方向发展,而在深水区,波浪则朝着水深的方向传播。
在浅水区,波浪的传播速度可以通过泊松比和水深的关系进行计算。
三、浅水波的相互作用由于浅水区波浪的传播速度受到水深的影响,波浪的相互作用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波浪相遇的过程中,波浪之间会发生合并和干涉等现象。
当波浪传播方向相反时,两者会发生干涉,而当波浪传播方向相同时,两者会发生合并。
由于浅水波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很高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海洋工程中,需要对浅水波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寻找有效的途径加以控制和利用。
四、浅水波理论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在海洋工程中,浅水波理论的应用极其广泛。
其中,船舶安全和船舶设计是应用浅水波理论的主要领域之一。
在设计船舶时,需要对船体在水中的运动状态进行模拟和计算,以及预测航行中可能会遇到的波浪情况,从而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进。
海岸线保护是另一个重要的领域,浅水波理论的研究可帮助确定海岸线保护措施的类型、尺寸和位置等,从而减少波浪对海岸线的破坏。
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生课程讲义第二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课题组2007年9月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前言张学洪(zxh@)“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试验室(LASG)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课题组集体开设的一门研究生课程,可以看作“气候数值模拟”的入门课程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这个课题组一直从事于LASG/IAP大洋环流数值模式和海洋—大气耦合模式的发展、改进、应用和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个过程是和课题组成员对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观测事实和动力学理论的学习和理解相结合进行的。
Robert, H. Stewart在他的《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Oceanography》一书中说:“Data, numerical models, and theory are all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ocean. Eventually,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ocean-atmosphere-land system will lead to predictions of future states of the system”(图P1)。
的确,在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研究中,观测、理论和数值模式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而“understanding”则是整个链条的核心环节。
我们自己的经验也表明,模式发展一定要和观测、理论研究相结合,模式进步的基础在于“understanding”。
所以,本课程的侧重点虽然是“数值模拟”,但也力图将观测和理论结合进来,以期选修本课程的研究生(无论他们将来从事模式发展还是模式应用)在学习有关入门知识的同时,也能对以上的道理有所领悟。
物理海洋学名词解释物理海洋学是研究海洋中物理现象和过程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物理海洋学的常见名词解释:1. 海洋循环(Ocean Circulation):指海洋中流动的水体,包括大尺度的全球海洋循环和小尺度的局地海洋循环。
2. 海洋混合层(Oceanic Mixed Layer):它是海洋表面到一定深度范围内,水体温度和盐度变化相对较小的一层,其厚度受到风力和热量输送的影响。
3. 潮汐(Tides):是由于地球与月球和太阳之间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水污振荡。
潮汐的周期为约12小时25分钟。
4. 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指海洋表面的温度,通常用来研究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系统和飓风等问题。
5.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Air-Sea Interaction):指海洋表面风、热量和气体的交换过程,包括气象学上的气候和海洋学上的海洋动力学。
6. 海洋声学(Ocean Acoustics):研究声波在海洋中传播、反射和散射的过程,用于海洋探测、通信和生物学研究。
7. 海洋辐射(Ocean Radiation):指太阳能辐射在海洋中的吸收、反射和传输过程,对海洋温度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8. 海洋地震学(Marine Seismology):研究地震在海洋中的传播和海底地质构造的学科,用以了解地壳运动和海底地震活动。
9.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arin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MGIS):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来处理和分析海洋地理数据,用于海洋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
10. 海洋模型(Ocean Model):是指使用数学和物理方程来描述海洋运动和变化的模拟器,用来预测海洋的海流、海温、海盐度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信息。
海洋科学导论题⽬+答案⼀、填空题1、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据此则东海属于边缘海,渤海属于内海,地中海属于陆间海海。
2、⼀只船在极地融冰区通过时, 船只不能前进或进速甚为缓慢,这就是”死⽔”现象.其原因是在淡咸⽔的界⾯上产⽣内波。
3、海⽔的沸点和冰点与盐度有关,即随盐度的增⼤,沸点升⾼⽽冰点下降。
4、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物特征及⼤体⼀致的变化趋势,⽽与周围海⽔存在明显差异的宏⼤⽔体称为⽔团,温-盐特性作为分析⽔团的主要指标。
5、根据经典性观点,现代陆架上主要分布着三种沉积物:现代沉积、残留沉积、准残留沉积。
6、海⽔中由氮、磷、硅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是海洋植物⽣长必需的营养盐,通常称为植物营养盐。
7、地球绕地⽉公共质⼼公转所产⽣的公转惯性离⼼⼒与⽉球引⼒的合⼒称为引潮⼒。
8、海洋⽣物通过同化作⽤⽣产有机物的能⼒称为海洋⽣产⼒。
9、海洋中⽔的收⼊主要靠降⽔、径流和融冰;⽀出主要有蒸发和结冰10、⼤洋西岸流线密集、流速⼤;⽽⼤洋东岸稀疏、流速⼩,这种现象被称为洋流西向强化。
11、深⽔波的群速为波速的⼀半;浅⽔波的群速与波速相等,群速也可视为波动能量的传递速度。
12、根据潮汐静⼒理论,在⾚道上永远出现正规半⽇潮;当⽉⾚纬不等于0时,两极⾼纬地区出现正规⽇潮;当⽉⾚纬不等于0时,在其他纬度上出现⽇不等现象,越靠近⾚道,半⽇潮的成分越⼤,反之,越靠近南、北极⽇潮的成分越显著。
⼆、名词解释1、饱和⽔汽压: ⽔分⼦由⽔⾯逃出和同时回到⽔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上⽔汽所具有的压⼒称为饱和⽔汽压2、两极同源:主要是指同⼀属中两个极为相近的种类分别分布在南、北半球⾼纬度海域,⽽不出现于低纬度海域。
3、地转流:在不考虑海⽔的湍应⼒和其它能够影响海⽔流动的因素时,在⽔平压强梯度⼒作⽤下运动的海⽔,当其⽔平压强梯度⼒与科⽒⼒⼤⼩相等⽅向相反时的定常流动称为地转流4、科⽒⼒:由于地球⾃转所产⽣的作⽤于运动物体的⼒称为地转偏向⼒或科⽒⼒5、⽣物多样性:⽣物多样性是所有⽣物种类,种内遗产变异和它们的⽣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存环境所组成的⽣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