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摄影简史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摄影发展史简述
摄影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最早的相机是由法国人尼克拉·尼埃普斯发明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和改进使摄影成为一种普及的艺术形式。
在19世纪中叶,英国摄影家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发明了卡路里画,这是一种早期的照片处理技术。
20世纪初,照相机成为了家庭消费品,人们开始使用它们记录生活中的重要时刻。
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相机和镜头也在不断涌现。
到了20世纪中叶,黑白摄影逐渐被彩色摄影所取代。
数字摄影技术的出现使得摄影变得更加方便和实用。
同时,数码影像的处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使得摄影师们能够创造出更加细致逼真的图像。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摄影已经成为了人们分享生活的重要方式。
今天,摄影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行业,包括从专业摄影师到业余爱好者,从商业摄影到纪实摄影等各种领域。
- 1 -。
摄影简史4个时期一、摄影术的诞生和初期发展(公元前400多年——1839年——1870年)小孔成像,摄影雏形原理探索,沥青作为感光剂二、摄影术快速发展期(1870年——1914年)使用卤化银做感光剂,曝光时间缩短三、摄影术成熟期(1914年——1960年)发明了胶卷和简单易用便于携带的相机,摄影大众化四、摄影术电子化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至今)电子化,数码化技术应用1825年法国发明家奈斯福尔.尼埃普斯使用感光方法制作的《牵马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照片。
现代公认的摄影术的诞生是1839年,法国人画家达盖尔银版摄影技术正式问世。
达盖尔成为举世公认的“摄影之父”贝亚德将照片第一次登上了报纸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这位柯达公司的传奇创办人,他成功的运作一些技巧,让小型的摄影机具进入到各个家庭1892年,美国人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和下属威廉•迪克森(William Dickson)推出了35mm胶片规格,19世纪初装有45°反光镜的暗箱♦1905年柯达公司使用胶片的照相机♦1923年徕卡公司使用135胶卷的小型平视取景照相机♦1940年单镜头反光相机♦1970年“傻瓜”照相机开始出现♦1990年数码相机开始出现1975年,柯达公司用CCD制造了可以操作的电子相机,实验室阶段的数码相机诞生摄影鉴赏摄影佳作的三个原则•1)一个鲜明的主题;•2)强烈的吸引力,欣赏者的眼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作品;•3)画面简洁,是减法。
成为经典摄影作品的六大准则:1作品准确定位,手法合法;2)作品对生活有独特的见地;3)创新,包括手法、立意和主题等4)作品领否令人激动或者过目不忘作品技巧娴熟6)有社会反响,经得起历史考验摄影出烂片西意欧十大三字经定律1)镜头多2)随便拍3)学习少4)俗旅伴5)缺准备6)闹哄哄7)居高位8)交孬友9)缺风格10)无恒心突出主体的六个手法•1黄金分割点•2大小对比•3明暗对比•4色彩对比•5动静对比•6虚实对比摄影画面的影像要素线条:画面组织的形式构成的重要元素,在画面中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静态新闻摄影发展简史:新闻摄影的产生和发展引言新闻摄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传媒形式,可以通过视觉影像和文字的结合,生动地传递信息,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文将介绍新闻摄影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探讨其在新闻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
1. 新闻摄影的起源新闻摄影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的摄影技术刚刚出现,人们开始意识到摄影可以用于新闻报道,取代传统的绘画和文字叙述。
1847年,英国的《伦敦新闻画报》成为第一家刊登了照片新闻报道的媒体,开启了新闻摄影的先河。
2. 新闻摄影的发展阶段2.1 早期发展阶段20世纪初,新闻摄影在国际范围内开始蓬勃发展。
记者们开始携带相机在采访过程中拍摄照片,奠定了新闻摄影的基础。
随着摄影设备的不断改进和摄影技术的日益成熟,新闻摄影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提升。
2.2 摄影记者的崛起在20世纪中叶,随着新闻行业的发展,摄影记者的地位和影响力开始提升。
他们不仅仅是记录事件的见证者,更是将新闻事实通过摄影作品传达给公众的重要角色。
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拍摄出有力的照片报道。
2.3 数字化时代的新挑战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广泛应用,新闻摄影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相机的普及使得更多人参与到新闻摄影中来,各类社交媒体和新闻网站成为新闻图片传播的平台。
这为新闻摄影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同时也加大了新闻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把握。
3. 新闻摄影的作用和影响3.1 传递信息和感染读者新闻摄影通过图像的力量,直观地传递信息,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一张有力的新闻摄影作品,可以在瞬间抓住人们的眼球,激起共鸣,让人们对事件产生强烈的情感和反思。
3.2 推动社会进步和艺术创新新闻摄影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艺术创新的媒介。
通过记录社会问题和事件,呈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新闻摄影促使人们思考和反思,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同时,新闻摄影也是一门艺术,摄影师通过构图、光线和色彩的运用,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观点。
摄影简史
1,法国科学家尼埃普斯于19世纪20年代完成了关于摄影的最早实验,并在1826年拍摄了最早的永久影像。
2,1839年8月9日,法国科学院向全世界公布了法国科学家达盖尔的银版法摄影术---将一块涂有感光剂的金属板通过照相机短暂感光后,再通过药液的化学作用,直接获得相当逼真的影像。
同时,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也通过照相机试验,采用了纸负像工艺,并成功将负像转印成正像,为摄影发展奠定基础。
1839-1924年,摄影技术的初创阶段。
1841年,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诞生。
1851年,物理学家马科斯威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和数学家联手,在德国蔡司公司发明鋇冕光学玻璃,生产出多组多片的正光摄像镜头。
1868年,法国科学家提出了一整套更为完善的彩色摄影方法,并于1877年采用三色滤镜完成天然色照片。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将乳化银感光剂涂布在明胶上,制造出新型的感光材料--柔软、可绕卷的胶卷。
同年,柯达公司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这种胶卷的可携带
方箱相机。
1936年,柯达公司生产出第一张三层乳剂的减色法彩色反转片。
1925年,直到20世界60年代,是摄影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
1925年,德国莱兹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批平视旁轴取景的135相机,这种采用铝合金机身、五镜片镜头、焦平面快门的相机命
名为“徕卡”。
1929年,德国禄莱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双镜头反光120相机,命名为禄莱弗莱克斯。
50年后的中国海鸥相机继承了其技术与
摄影风格。
1948年,原民主德国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五棱镜取景的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康泰克斯S型。
同年,瑞典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俯视取景的组合式120单镜
头反光照相机--哈苏勃莱德。
1977年,日本小西六摄影工业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自动对焦的135平视旁轴取景相机--柯尼卡C35AF型。
1985年,日本美能达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集多功能于一身的A7000型135单镜头反光相机,内置马达。
1989年,日本佳能公司生产出安装有超声波马达驱动的自动对焦系统的EOS-1型135型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照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进入了快速降低噪音和具备预测自动对焦功能的新阶
段。
教育学
知识点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