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药理与毒理
分类 1、全身感染用磺胺:本类药物口服后均可吸收,
但其血药浓度持续时间不同。按其t1/2可分为短效 磺胺(t1/2约6小时)、中效磺胺(t1/2接近12小时)和 长效磺胺(t1/2超过24小时)三类。目前临床上应用 的有磺胺甲噁唑(SMZ)和磺胺嘧啶(SD)等。
动物药理与毒理
2、肠道磺胺:本类磺胺口服后吸收甚少,主要 在肠道中起制菌作用,有磺胺眯(SG)、琥磺噻唑 (SST)、酞磺噻唑(PST)、酞磺醋胺(息拉米,PSA) 等。
动物药理与毒理
3、磺胺二甲嘧啶片 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
重,家畜,首次量0.14~0.2g,维持量0.07~
0.1g,一日1~2次,连用3~5d。休药期:牛
10d,猪15d,禽10d。
4、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液 静脉和肌内注射:
一次量,每千克体重,家畜50~100mg,
一日1~2次,连用2~3d。
动物药理与毒理
⑤蛋鸡产蛋期禁用磺胺药; ⑥对肝肾功能不全、少尿、脱水、酸中毒、休克 的动物慎用或不用磺胺药。
动物药理与毒理
常用磺胺药物及其应 用
动物药理与毒理
1、全身感染:如磺胺嘧啶(SD) 、磺胺二甲 嘧啶(SM2)、磺胺异噁唑(SIZ、菌得净)、磺 胺甲噁唑(SMZ、新诺明)、磺胺对甲氧嘧啶 (SMD)、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等。
磺胺类药物概述
动物药理与毒理
简介 磺胺早在 1908年就作为偶氮染料(见染料)的中
间体合成出来。1932年,德国科学家K·米奇合成了 红色偶氮化合物百浪多息;1932~1935年,G·多 马克发现它对实验动物的某些细菌性感染有良好的 治疗作用。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于1935年发表以后, 轰动了全世界的医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