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测井放射性
- 格式:ppt
- 大小:7.31 MB
- 文档页数:7
石油行业测井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石油测井技术如今有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包含电法、声波、放射性、成像等技术,在不断发展的今天,测井的采集过程集成化,能够更加高效的工作;测井的资料收集过程越来越动态化,以实现实时数据的检测,同时从二维向三维发展;在技术和装备上也大幅度的提升,使得设备更加先进安全,技术更加的科技化,相信未来测井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加的完善,去向更广阔的天空。
标签:石油行业;测井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1石油行业测井技术与现状1.1电法测井技术这种技术是在井下的测井仪向地层发射一定频率的电流,用这种方式对地层的电位进行测量,最后得到地层电阻率的一种测井技术,如三侧向测井、八侧向测井、双侧向测井、双感应等测井方法。
1.2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这种技术是对地层岩石间的孔隙流体中的核物质的性質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从中发现油气的一种技术。
从使用的放射源或者是测量的放射性物质以及研究的岩石的性质,可以将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细分为伽马测井技术和中子测井技术,前者指的是用伽马射线作为基础的相关技术,后者是中子与岩石孔隙中的流体相互发生核物理反应从而发现油气的一种技术。
在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中,最常使用的还是自然伽马或密度测井技术以及中子孔隙度的测井技术。
1.3随钻测井技术随钻测井技术在地质导向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能够有效促进定向钻井技术的发展,随钻测井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利用井下仪器设备多方面地详细查询工程的数据信息,并利用前导模拟软件有效分析和处理相关的数据,从而为现场石油开采以及勘测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帮助工作人员合理安排钻井施工步骤,保证石油开采效率和石油开采的安全性。
前导模拟技术地面系统关键组成部分包括区块油藏、测井解释、模型构造以及定向钻井等多种方法,所获得的数据信息相对精确。
1.4声波测井技术此技术是应用了钻孔的特点,然后进行声波发射,这是钻孔测井中的常用方法,依据这种方法对环井眼地层的声学性质做出判断,从而分析地层的特性和井眼工程的状况,它能够揭示多种储层和井筒特性,还能推导孔隙压力、渗透率、各向异性、岩石的特性等,常用的测井方法是补偿声波测井技术、声速测井技术以及声幅测井技术。
一.石油测井的概念地球物理测井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即以物理学、数学、地质学为理论基础,爱用先进的电子、传感器、计算机和数据处理等技术,借助专门的探测仪器设备,沿钻井剖面观测岩层的物理性质,以了解井下地质情况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石油测井是指在油气田勘探、开发阶段、用专门的测井仪器测量钻井剖面的各种参数并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处理,用于地层特征、储层状况进行分析,确定油气层及井内工程各种参数的一门科学。
二.石油测井的分类石油测井的分类有多种,一般按照测量机理划分测井方法。
石油测井按测量机理分为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
其他测井。
电法测井包括自然电位测井,普通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感应测井、微电阻率测井等。
声波测井包括声副测井(固井声测井、声波变密度测井、超声波电视测井等)、声速测井(补偿声速测井、高分辨率声速测井等)。
放射性测井包括伽马测井、中子测井、密度测井、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
其他测井包括井径测井、电磁波测井、地层倾角测井、成像测井、温度测井、压力测井、流量测井、持水率测井等。
三.石油测井的目的、任务及应用石油测井是石油勘探、开发的“眼睛”。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石油测井的目的和任务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裸眼井测井(下套管之前的井称裸眼井,因此下套管之前进行的测井称为裸眼井)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发现和评价油气层的储集性能及生产能力;而生产测井(油水井投入生产以后进行的测井称为生产测井)的主要目的是见识和分析油气层的开发动态及生产情况。
常规勘探测井方法一般有10-12条曲线(加上特殊的测井方法,可以达到20条曲线),可测量岩石的电性参数。
声学参数、电磁参数、地层产状参数、核磁共振特性等。
开发测井是指在油气田整个开发期间进行的所有测井项目。
开发测井的主要对象为裸眼完成的生产井和下套管的生产井,用于分析目前的生产动态及井内技术状况。
在勘探阶段,石油测井的主要应用有:(1)划分岩层,确定渗透率并进行地层对比。
油 (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前言本标准第4~7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原标准GB16358—1996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胜利油田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宗西源、乔东亮、邓大平、杨迎晓、孙作忠、张华宗、胡士良。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油 (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Radiological protection standards for unsealed radioactive sourceslogging in oil and gas-fieldGBZ118-200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以下简称非密封源)测井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田使用非密封源进行放射性示踪测井的实践。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28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8703 辐射防护规定GB9133 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GB11806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11930 操作开放型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防护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放射性示踪测井 radioactive tracer logging用注入油井的放射性示踪剂确定流体在井管内或地层孔隙间的运动状态及其分布规律和井身工程质量参数的方法。
3.2 井下释放器 in-well releaser盛装放射性示踪剂并且能送入井下使其定点或定时释放到井内的一种装置。
石油放射性测井辐射防护安全规程标准号:SY5131-1998 替代标准号:SY5131-1987发布单位: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起草单位:大港油田集团测井公司,技安环保部发布日期:实施日期:点击数:240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05日、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石油放射性测井过程中的放射源的安全使用要求及辐射安全卫生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田的放射性测井。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075-1983 密封放射源分级GB 4076-1983 密封放射源一般规定GB 4792-1984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 8703-1988 辐射防护规定GB 8922-1988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9133-1995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GB 11806-1989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 16358-1996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6322-1997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库安全技术要求《放射性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2号1997年9月1日实施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在辐射防护领域内,系指可以在生物物质中产生电离的辐射。
3.2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单位质量内吸收的能量。
其单位为戈[瑞](Gy),1Gy=1J/kg3.3 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剂量当量HT·R 定义为:式中:DT·R ----R型辐射在器官或组织T内所产生的平均吸收剂量;W R ----[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 R型辐射的权重因子。
当辐射场是由含不同W-R 值的不同辐射类型组成时,当量剂量为:当量剂量的单位是希[沃特](Sv),1Sv=1J/kg3.4 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有效剂量E,定义为乘以相应的组织权重因子的各组织当量剂量之和:式中:HT----组织T所受的当量剂量;WT----组织权重因子[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
放射性测井安全防护本标准规定了石油测井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放射性物质污染表面的导出限值及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划分,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分类及其工作场所的分级,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卫生防护要求。
适用于石油测井放射性作业及其放射性物质的贮运。
1.石油测井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石油测井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应符合GB 4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第2章“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的规定。
在石油测井放射性作业中,特殊作业(如封装放射源及装放射源体等)受辐射剂量较大,属特殊照射。
从事这种特殊作业的石油测井放射性作业人员应符合GB 4792-84中2.7、2.8条的规定。
2.放射性物质污染表面的导出限值石油测井开放型放射性作业人员的体表、衣物及工作场所的设备、墙壁、地面等表面污染导出限值应符合GB 4792-84第6章“放射性物质污染表面的导出限值”的规定。
3.石油测井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划分石油测井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划分应符合GB 4792-84第9章“放射工作场所的划分“的规定。
4.石油测井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分类及其工作场所的分级石油测井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分类及其工作场所的分级应符合GB 4792-84第10章“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分级及其工作场所的分级“的规定。
5.石油测井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卫生防护要求石油测井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的卫生防护要求应符合GB 4792-84第11章“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的卫生防护要求“的规定。
5.1从事开放型放射性作业的单位,都必须根据本单位放射性核素的等效年用量及工作场所的最大等效日操作量,确定本单位的类别及工作场所的级别。
5.2石油测井开放型工作单位,应按GB 4792-84中11.2条的规定确立防护监测区,并定期监测。
5.3从事开放型放射性作业人员,作业时必须穿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衣具。
在甲、乙级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出、入口处,应设置更衣室、沐浴室,并定期进行表面污染情况的监测。
放射性测井技术在油田勘探中的应用研究本文分析了放射性测井的应用范围,对示踪法用于吸水剖面测试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形成的原因以便提升技术质量。
标签:放射性测井注水石油工程是我国最为重视的能源工程,由于其埋藏于地质内部,不论在资源结构方面,还是在环境勘测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复杂性,我国为保障石油工程的有效价值,逐渐在开采的过程中形成全面的测井技术,满足石油工程的开采需要,通过测井技术,既可以保持石油工程勘测的稳定性,又可以提高石油工程的经济效益。
随放射性测井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应用,其已经成为我国水驱油田注水剖面测井的主要监测手段。
除了在油藏动态检测中广泛应用外,其还向油田后期开发、剩余油研究、油藏数值模拟等研究方向发展。
1 放射性射线及放射性测井利用人工放射性中的γ射线所进行的测井,即称为放射性测井。
放射性元素发生核反应时所产生的辐射主要有3种即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1)α射线是带正电的氦粒子流,它具有的能量为4-10MeV(百万电子伏特)。
α射线的电离能力很强,但穿透能力很差。
因此α射线不能用于测井。
(2)β射线是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的高速电子流,它具有的能量约为1MeV。
β射线的电离能力不如α射线,但其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因不能穿透测井仪器外壳,因此一般放射性测井不考虑β射线。
(3)γ射线是从原子核中发射出来的波长非常短的以光速传播的电磁波。
能量较高,但它的电离能力很弱,在射线与物质作用时所产生的二次电子往往具有较高的能量会使周围介质的原子发生电离,放射性测井中研究的就是γ射线。
(4)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有三种重要的形式,即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形成电子对。
当量子的能量在0.5MeV到1.02MeV之间时,主要发生康普顿效应。
在伽玛-伽玛测井中使用的γ源,所发射的γ量子的能量为0.5-2MeV左右,而一般岩石又主要由原子序数小于30的轻元素组成,故伽玛-伽玛测井所记录的结果,主要由康普顿效应来决定。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原理地球物理测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岩石和地层性质的物理参数来获取地质信息的方法。
它是石油勘探和开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能够提供有关地层构造、储层性质和油气藏特征等方面的关键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的原理。
一、电测井原理电测井是利用电性差异来识别地层的一种方法。
在地下,地层岩石中的含水层和非含水层具有不同的电导率,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地层的电导率差异来判断地下岩石的性质。
电测井主要分为直流电测井和交流电测井两种类型。
直流电测井通过测量地下岩石对直流电流的电阻或电导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地层的电阻率信息;交流电测井则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对交变电流的电抗或电导来分析地层的电阻率和介电常数等参数。
二、声波测井原理声波测井是利用声波在地层中传播的特性来获取地下岩石的物理参数。
在地球物理测井中常用的声波测井方法有声阻抗测井和声波传播时间测井。
声阻抗测井是通过测量声波在不同地层之间的反射与透射情况来识别地下岩石的性质,从而推断出地层的压力、孔隙度、饱和度等信息;而声波传播时间测井则是通过测量从发射器到接收器之间声波传播的时间差来计算声波的传播速度,从而间接得到地层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等参数。
三、放射性测井原理放射性测井是利用地下岩石和地层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活动来探测地层的一种方法。
具体来说,放射性测井主要分为γ射线测井和中子测井两种类型。
γ射线测井通过测量地层中γ射线的强度来分析地下岩石中含有的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从而推断出地层的密度、孔隙度和含油气性质等信息;中子测井则是通过测量地层中的中子活动度来获取地下岩石的密度和含水饱和度等参数。
四、导向测井原理导向测井是利用电磁信号在地下传播的原理来确定地层的导电性和磁性特性。
常用的导向测井方法有电磁测井、自然电位测井和磁测井等。
电磁测井通过测量地下岩石中对电磁信号的响应来分析地层的导电性,从而获得地层的含水饱和度等信息;自然电位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产生的自然电位来研究地下水流动和地层的渗透性等特性;磁测井则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磁场分布来判断地层的磁性特性和岩石类型等参数。
2024年油田施工放射性辐射防护引言:放射性辐射在油田施工中是一个关键问题,对人员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油田施工放射性辐射防护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2024年油田施工放射性辐射防护的新技术和措施。
一、放射性辐射的危害放射性物质存在于油田中的地下水、岩石、油气等中,当这些物质受到人工挖掘或者开采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或者机械因素的作用时,会引起放射性物质发射出的辐射波,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人体短时间内接触大剂量的辐射会引起急性放射病,长时间低剂量的辐射会引起慢性放射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二、油田施工放射性辐射防护的新技术和措施1. 无人机应用2024年,无人机将成为油田施工放射性辐射防护的重要工具。
通过无人机进行油田辐射检测,可以减少人们接触到的辐射剂量,降低工人的健康风险。
同时,无人机也可以在辐射高风险区域进行施工和采样,避免了工人直接接触辐射物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
2. 管道材料研发2024年,预计将有更多的抗辐射管道材料投入使用。
这些材料具有辐射防护功能,可有效阻挡放射性物质辐射波的传播和渗透。
采用这些材料制造的管道可以减少辐射剂量,降低工人的辐射接触风险。
此外,新材料还具有耐高温和耐腐蚀的特性,能够适应油田中的复杂环境。
3. 辐射监测系统2024年,辐射监测系统将进一步完善。
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可以实时、远程地监测油田中的辐射水平和辐射剂量分布情况,并将数据反馈给管理部门和工人。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辐射风险区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 员工培训和教育2024年,油田施工单位将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力度。
培训内容将包括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通过提高员工的辐射防护意识和知识水平,可以减少工作中的事故和误操作,降低辐射暴露。
结论:随着科技的进步,2024年油田施工放射性辐射防护将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无人机、抗辐射管道材料、辐射监测系统和员工培训等新技术和措施将得到应用,有效地减少辐射剂量,降低工人的健康风险。
油气田测井放射防护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使用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及中子发生器进行油气田测井的放射防护要求和检测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田中使用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及中子发生器进行油气田测井实践的放射防护与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4075 密封放射源一般要求和分级GB 11806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GB 11930 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 14500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 128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Y/T 5419 石油测井中子发生器及中子管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仅适用于本文件。
3.1包壳capsule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的保护性壳。
3.2放射源radioactive source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3.3非密封放射性物质unsealed radioactive material非永久密封在包壳里或者紧密地固结在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
3.4中子管neutron tube将离子源、加速系统、靶以及气压调节系统密封在一支玻璃、陶瓷、不锈钢等管内,构成一支结构紧凑的真空器件。
3.5测井中子发生器neutron generator for well logging由中子管和中子管外接电路组成,中子管外接电路通常由离子源电路和密封加速高压组成。
3.6放射性示踪测井radioactive tracer logging用注入油井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作为示踪剂确定流体在井管内或地层孔隙间的运动状态及其分布规律和井身工程质量参数的方法。
3.7井下释放器in-well releaser盛装放射性示踪剂并且能送入井下使其定点或定时释放到井内的一种装置。
测井原理与解释
测井原理是石油勘探、开采、利用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它是用来判断地下各种物质类型、性质、含量等信息的手段。
测井原理的基础是物理学、地质学和工程学,凭借多年的研究和
实践,现代测井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系统化的技术体系。
其基本原
理是通过石油井的井壁和井内测量来解释地层岩石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油气藏的储量和分布。
其中,最基本的测井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记录井内物质的密度、自然伽马射线测量地层厚度、电性测井记录地层岩石的孔隙度、
导电率等物理性质的变化。
同时,利用声波并测量它在不同材料中传
播的速度,来判别地层岩石的类型、结构和属性等信息。
除此之外,测井原理还包括测量地层应力和自然放射性,以及废
物管理等方面。
现代测井技术可以计算目标地层储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反映地层不同地带的石油、气等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有助于石
油勘探、开采、利用等各方面的决策。
总的来说,测井原理是石油勘探和开采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之一。
借助现代测井技术,我们可以精确地解释地层和岩石的物理、
结构、组成、含量等信息,为石油勘探和开采提供精确的数据依据,
为油气资源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撑。
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精准处
理废物和降低开采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通知中油安〔2012〕54号各企事业单位:现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二○一二年二月十五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所属企业)的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控(参)股子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作业的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并满足所在国家(地区)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第三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许可、贮存、运输和使用,以及人员与场所监测、放射性废物贮存与处置、辐射事故应急等全过程管理。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第四条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是集团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归口管理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一)贯彻落实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组织制定集团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章制度;(二)指导和监督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三)组织较大及以上辐射事故的调查。
第五条集团公司总部其他相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放射性污染防治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专业分公司负责业务归口企业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落实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指导和监督业务归口企业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检查;(二)负责督促业务归口企业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放射防护措施投资,监督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以及隐患整改情况;(三)组织放射性污染防治培训;(四)根据专业管理需要制定事故报告管理程序,建立辐射事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五)组织业务归口企业一般辐射事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