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此章中感受到曾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曾子(名参,字子舆,被后世尊为 “宗圣”)的这番话,表达了士人主动承 担社会责任的那种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 曾子所述之士的品格,正是中国屹立于 世界根基所在。
尽管曾子已经故去了二千多年,但后 世却有无数的仁人志士继承了这种精神, 以天下为己任。为了这份坚定的信念, 他们宁愿栉风沐雨,就算是为此而付出 生命也在所不惜。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 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 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 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 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克己 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 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 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 虽然不聪颖,愿意实践这些话。
研读文本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 归复于先王之礼。克:约束。 复:归复。 一日:一旦。 归:称赞,称许。 由:依靠。 目:细则,条目。 事:实践,从事。
的,不可分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
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 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 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 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 君子。
研读文本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