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现代通信终端
- 格式:pptx
- 大小:10.54 MB
- 文档页数:33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代码:英文名称: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课程性质:(通识、公共、大类等)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开课学期:第6学期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电子工程类专业先修课程: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网络等后续课程:数字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专业课程开课单位:课程负责人:大纲执笔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课程性质:《现代通信技术》是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
在课程内容上,针对由基础理论课到技术专业课过渡阶段的特点,从全网的角度出发,涉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概念和原理,注重基础性和前沿性、技术性和探索性相结合,发挥承前启后、体系衔接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而了解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关键技术,让学生站在全局高度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体系结构和发展趋势,从而增强学生对更深一步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教学目标:现代通信技术从全程全网角度出发,对所涉及的通信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展开详细介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全而了解掌握现代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以及所涉及的业务与终端、交换与路由和接入与传送等支撑技术,培养全局观和洞察未来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职业敏感性和适应性。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现代通信网的基本架构和概念,从全程全网的角度出发,全面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关键技术要点和支撑这些技术的基础理论方法,实现理论与技术学习相结合,并能够学以致用,以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为目标:【1.4】2、从网络融合角度,能够从全局高度构建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知识结构体系,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通信理论基本知识和素养,而且能够建立全局观和方法论的意识,培养工程实践和应用创新的能力。
第一章概论一、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ITU:国际电信联盟☆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WLAN:无线局域网☆☆ATM:异步传送网☆☆ DDN:数字数据网☆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协议二、填空题☆1.通信的任务是完成信息的传递和交换。
☆2.下图(a)是模拟信号、(b)是数字信号。
f(t) f(t)t t(a)(b)☆3.通信方式按照传输媒质分类可以分为有线通信、无线通信两大类;按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可以分为模拟通信、数字通信。
☆☆4.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较高的频率范围,使其能转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这一过程称为调制。
☆☆5.通信网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传输、交换、终端。
☆☆6.衡量通信系统的主要指标是有效性和可靠性两种。
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具体用传输速率(误比特率)和误码率表述。
☆☆7.根据噪声在信道中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两类。
☆8.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征可归纳为数字化、综合化、融合化、智能化、宽带化和个人化。
☆☆☆9.光纤通信传输频带宽的特点正适应高速率,大容量数字通信的要求。
三、选择题☆1.( A )是指按照达成的协议,信息在人、地点、进程和机器之间进行的传送。
A.通信B.电信C.消息D.信号☆2.运载信息的物理量是( B )A. 信息B.信号C.消息D.媒介☆☆3.以下不属于通信系统模型的组成部分的是( D )A.信源信宿B.信道C.变换器、反变换器D.信号☆☆4.信源信号通常不适合于直接在信道上传输,它需要由( B )进行某种变换,使其适合在信道中传输。
A.中继器B.发送设备C.接收设备D.低通设备☆☆5.下列( C )不属于有线通信。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红外线 D.光纤☆☆6.通信网络的基本要素为传输、交换和终端。
其中( A )和( B )部分组成核心网。
A.传输B.交换C.终端☆☆7.通信网上数字信号传输速率用( E )来表示,而模拟信号传输速率用( C )来表示。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70327课程名称:现代通信技术英文名称: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5学分:2.5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30%)先修课程: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信号与系统二、课程简介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已有通信技术的各门课程相对独立,缺乏关联性,学生很难由此建立起对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的整体概念,而且通信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所以本课程根据新的通信网络构架和各类先进的通信技术来编写新的通信技术教材。
As the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develop at very fast speed, the courses for t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s comparatively independent and is short of connections. The students can hardly build the concept of the who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ith that. And t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renovate faster and faster. All kinds of new technologies come forth. So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introduce the structure of who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all kinds of new technologie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和教学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讲解,从全程全网和网络融合的角度讲述各类先进的通信技术,力争构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新颖性和先进性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强调工程方法论基本思想的学习和培养,不仅使学生能够在网络分层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到各类先进的通信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为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现代通信技术与网络应用第1 章概述1.点与点之间建立的通信系统是通信的最基本形式,这一模型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新宿等六个部分.2.话音频率VF :300~3000Hz ;甚低频VLF :3~30KHz (潜艇通信);低频LF:30~300KHz (船舶和航空通信);中频MF:300KHz~3MHz (AM 无线电广播);高频HF:3~30MHz ;甚高频VHF :30~300MHz (FM 广播);特高频UHF :300MHz~3GHz (移动通信);超高频SHF:3~30GHz (微波及卫星通信);极高频EHF:30~300GHz ;红外:0.3~300THz ;可见光:0.3~3PHz 3.有线信道:平行导体传输线、同轴电缆传输线、微带传输线、波导传输线、光线传输线;明线传输线是双线并行导体,它惟一的优点是结构简单。
因为没有屏蔽,所以明线传输线辐射损耗高并且易受噪声的影响,因此,明线传输线通常在平衡模式下工作。
同轴电缆被广泛的应用于高频以减少损耗并隔绝传输线路,其主要的缺点是昂贵且必须用于非平衡模式。
无线信道:地波、空间波、天波(优缺点?)地波传输的缺点:(1)需要很大的发射功率;(2)频率限制在甚低频,低频以及中频范围内,并且需要大尺寸的天线;(3)地面损耗随表面表面材料不同发生明显变化。
地波传播的优点:(1)地波传播可提供足够大的功率,地波用于世界上任何两地之间的长距离通信;(2)大气条件的改变对地波传播基本上不产生影响。
4.香龙信息容量极限表述为:C Blb(1 S)N其中:C 为信息容量;B 为带宽;S/N 为信噪的功率比;lbx log2 x.5.基带传输是指不经过调制而直接将原始基带信号送到线路上进行传输的一种方式。
频带传输是指原始电信号在发送端先经过调制后,再送到线路上传输,接收端则要进行相应解调才能恢复出原来的基带信号.调制目的:是将原始的电信号变换成其频带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6.传输方式有四种:单工、半双工、全双工及全/全双工.7.数字通信的特点:(1)数字通信最显著的特点是抗干扰性强。
教学设计•通过实际演示或视频,展示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操作界面和常用功能。
学生行为:•认真听取教师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功能的讲解,做好笔记。
•观察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移动终端,思考它们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场景。
•观看演示或视频,了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操作方式。
设计目的:•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功能和特点。
•通过实际演示,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操作的直观理解。
环节(三):计算机与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教师行为:•提供几个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不同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如在线教育平台、移动支付系统、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它们如何改善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功能。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小组展示。
学生行为:•阅读案例材料,理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参与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案例中的关键点和计算机及移动终端的作用。
•准备并进行小组展示,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和案例分析。
设计目的:•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实际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
环节(四):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操作实践教师行为:•安排学生进行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基本操作实践,如文件管理、网络浏览、应用程序使用等。
•提供操作指导和技术支持,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践任务。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并提供即时的反馈和帮助。
学生行为:•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基本操作实践。
•在实践中积极尝试,遇到问题主动提问并寻求帮助。
•与同伴交流操作经验,共同提高操作技能。
设计目的:•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功能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环节(五):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教师行为:•介绍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如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如何影响它们的未来发展。
现代通信技术自测题库第1章〔概论〕自测题1. 填空题〔1〕按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可将通信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按传输信道,可将通信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至较高的频率范围,使其能转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3〕通信网组成的三个根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衡量通信系统的主要指标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具体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表示。
〔6〕根据噪声在信道中的表现形式,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7〕现代通信技术的开展特征可归纳为数字化、综合化、融合化、智能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选择题〔1〕信源信号通常不适于直接在信道上传输,它需要由__________进展*种变换,使其适合在信道中传输。
a. 中继器b. 发送设备c. 接收设备d. 低通设备〔2〕以下哪一类介质不属于有线通信__________。
a. 双绞线b. 同轴电缆c. 红外线d. 光纤〔3〕通信网上数字信号传输速率用__________来表示,而模拟信号传输速率用__________表示。
a. bitb. bytec. Hzd. dBe. bit/sf. byte/sg. volt/s〔4〕目前,国际通信标准制定的官方机构是_____________。
a. CCITTb. ISOc. ANSId. ITU〔5〕光纤通信________ 的特点正适应高速率大容量数字通信的要求。
a. 呼损率低b. 覆盖能力强c. 传输频带宽d. 天线增益高〔6〕复合型网是网络构造中最常见的形式,其特点是将________和_________结合。
a. 星形网b. 树形网c. 网状网d. 环形网〔7〕“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英文缩写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