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15.1电磁波导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2
《电磁波》◆教材分析教材以现代信息技术的传递为主线,对电视、雷达、移动电话、因特网等做了简要的介绍。
从多角度展示了信息化社会给人类带来的文明与进步。
在“说一说”(你的信息化生活)和“科学漫步”(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信息化社会对人全方位的影响。
电磁波与我们的生活电磁波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它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波能够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能量、以及信息。
(2)了解振动的振幅、周期与频率,波长与波速的物理意义【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了解电磁波的存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归纳现象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了解电磁波”并知道电磁波的存在及其传播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波的传播及相关特征的教学是本节的难点。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东方电视台发射塔、广播电台天线、微波炉、卫星电视接收天线、遥控小汽车、神州七号飞船的图片,说明例子中所举的事物都是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2.电磁波的产生(1)小实验器材;收音机、干电池、导线步骤:①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旋钮调到没有台的位置并将音量放大。
②用一只老式手电筒靠近收音机,一下一下按动它的开关;然后又将收音机贴近一个调光台灯,旋动调光旋钮使灯光变亮。
③你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这是为什么?得出结论:变化的电流能在周、围的空间中产生电磁、波。
(2)振荡电流:一种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①变化的快慢用频率表示;②频率的国际单位是赫兹(Hz);常用单位:千赫(kHz)、兆赫(MHz)、吉赫(GHz)。
单位换算:1kHz=103 Hz1MHz=106 Hz1GHz=109 Hz3.活动:探究电磁波的特性提出问题: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吗?现象:打电话后,手机的背景灯有灯光显示。
结论:电磁波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或者说电磁波________ (需要/不需要)介质。
《电磁波》◆教材分析教材以现代信息技术的传递为主线,对电视、雷达、移动电话、因特网等做了简要的介绍。
从多角度展示了信息化社会给人类带来的文明与进步。
在“说一说”(你的信息化生活)和“科学漫步”(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信息化社会对人全方位的影响。
电磁波与我们的生活电磁波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它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波能够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能量、以及信息。
(2)了解振动的振幅、周期与频率,波长与波速的物理意义【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了解电磁波的存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归纳现象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了解电磁波”并知道电磁波的存在及其传播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波的传播及相关特征的教学是本节的难点。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东方电视台发射塔、广播电台天线、微波炉、卫星电视接收天线、遥控小汽车、神州七号飞船的图片,说明例子中所举的事物都是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2.电磁波的产生(1)小实验器材;收音机、干电池、导线步骤:①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旋钮调到没有台的位置并将音量放大。
②用一只老式手电筒靠近收音机,一下一下按动它的开关;然后又将收音机贴近一个调光台灯,旋动调光旋钮使灯光变亮。
③你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这是为什么?得出结论:变化的电流能在周、围的空间中产生电磁、波。
(2)振荡电流:一种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①变化的快慢用频率表示;②频率的国际单位是赫兹(Hz);常用单位:千赫(kHz)、兆赫(MHz)、吉赫(GHz)。
单位换算:1kHz=103 Hz1MHz=106 Hz1GHz=109 Hz3.活动:探究电磁波的特性提出问题: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吗?现象:打电话后,手机的背景灯有灯光显示。
结论:电磁波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或者说电磁波________ (需要/不需要)介质。
《电磁波》◆教材分析教材以现代信息技术的传递为主线,对电视、雷达、移动电话、因特网等做了简要的介绍。
从多角度展示了信息化社会给人类带来的文明与进步。
在“说一说”(你的信息化生活)和“科学漫步”(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信息化社会对人全方位的影响。
电磁波与我们的生活电磁波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它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波能够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能量、以及信息。
(2)了解振动的振幅、周期与频率,波长与波速的物理意义【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了解电磁波的存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归纳现象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了解电磁波”并知道电磁波的存在及其传播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波的传播及相关特征的教学是本节的难点。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东方电视台发射塔、广播电台天线、微波炉、卫星电视接收天线、遥控小汽车、神州七号飞船的图片,说明例子中所举的事物都是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2.电磁波的产生(1)小实验器材;收音机、干电池、导线步骤:①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旋钮调到没有台的位置并将音量放大。
②用一只老式手电筒靠近收音机,一下一下按动它的开关;然后又将收音机贴近一个调光台灯,旋动调光旋钮使灯光变亮。
③你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这是为什么?得出结论:变化的电流能在周、围的空间中产生电磁、波。
(2)振荡电流:一种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①变化的快慢用频率表示;②频率的国际单位是赫兹(Hz);常用单位:千赫(kHz)、兆赫(MHz)、吉赫(GHz)。
单位换算:1kHz=103 Hz1MHz=106 Hz1GHz=109 Hz3.活动:探究电磁波的特性提出问题: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吗?现象:打电话后,手机的背景灯有灯光显示。
结论:电磁波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或者说电磁波________ (需要/不需要)介质。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15.1电磁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磁波的产生2.知道电磁波怎么传播,理解描绘电磁波的物理量,以及电磁波的传播特点3.知道电磁的波谱,理解电磁波的主要用途通过演示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电磁波的知识,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养成主动学习科学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难点: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教学准备】手机(两部)、收音机、真空罩、抽气机、导线、电池、锉刀,多媒体课件。
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小龙的哥哥在外地工作,后天爷爷就要过80岁生日,假设你是小龙,如何用最快的方法通知哥哥呢?a. 在古代的时候………………..b.在上世纪70年代……………….c.在21世纪的今天………………固定之间有线连接着,信息是由电流通过线传递的移动之间没有线连接,它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再想一想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可能用电线,那么是怎样实行联系的呢?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怎么能从很远的地方传到这里呢?看到的电视节目的图像是怎么从荧屏上得到的呢?从疑问中导学生回答a飞鸽传书b 打固定C 打手机学生讨论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我们平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电视节目的影像等入课题电磁波教师演示:手机来电,放在音箱上,听到“嗤嗤嗤的杂音”等都是靠电磁波来传播信号的。
让学生直观感受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提出问题】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演示实验】体验感受电磁波的存有在打开的收音机的附近,让电池的负极与一根锉良好接触,正极连接一根导线,拿着导线头,让它们与锉接触,并在锉面上滑动。
问题:为什么旁边的收音机会发出“喀喀”声?学生分组实验直观感受一下电磁波一、电磁波的产生:当导体或电路中的某处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在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电磁波。
电磁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电磁波的产生;②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③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④会用c=f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⑤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知悉可以人为获得电磁波。
培养学生想像与实践结合的科学的学习态度;②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了解电磁波的大家族;③通过动手实验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②深入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重点①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②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
难点①使学生切切实实体验到电磁波的存在;②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
学科、自然奥秘的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电视塔图片、手机(两部)、收音机、真空罩、导线、电池、学生收集的资料、投影仪和课件。
板书设计电磁波一、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传播1.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2.波速:c=fλ3.真空中电磁波传播速度:c=2.99792458×108m/s教学流程多媒体图片引入→课堂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电磁波的产生→实验验证电磁波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电磁波传播速度→小结→作业。
教学过程师:上课开始放1min中央台的电视节目或广播节目。
师问:收音机、电视机里的节目从哪来的?生答:从电视台来。
生答:从广播电台来。
生答:……师:用多媒体放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图片。
师:这张图片是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大家都知道电视塔是用来传递信号的。
那我又有问题了。
师问:收音机和电视机和电台、电视台之间没有线连着呀?这些节目是怎么样传来的呢?生答:电磁波。
生答:无线电波。
师:这堂课我们就到电磁波的海洋里去遨游一番吧。
板书: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师问:什么是电磁波?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各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所了解的电磁波。
A组:我们查到电磁波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交替出现而传向远方形成的波。
电磁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电磁波的产生;②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③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④会用c=f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⑤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知悉可以人为获得电磁波。
培养学生想像与实践结合的科学的学习态度;②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了解电磁波的大家族;③通过动手实验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②深入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重点①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②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
难点①使学生切切实实体验到电磁波的存在;②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
学科、自然奥秘的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电视塔图片、手机(两部)、收音机、真空罩、导线、电池、学生收集的资料、投影仪和课件。
板书设计电磁波一、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传播1.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2.波速:c=fλ3.真空中电磁波传播速度:c=2.99792458×108m/s教学流程多媒体图片引入→课堂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电磁波的产生→实验验证电磁波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电磁波传播速度→小结→作业。
教学过程师:上课开始放1min中央台的电视节目或广播节目。
师问:收音机、电视机里的节目从哪来的?生答:从电视台来。
生答:从广播电台来。
生答:……师:用多媒体放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图片。
师:这张图片是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大家都知道电视塔是用来传递信号的。
那我又有问题了。
师问:收音机和电视机和电台、电视台之间没有线连着呀?这些节目是怎么样传来的呢?生答:电磁波。
生答:无线电波。
师:这堂课我们就到电磁波的海洋里去遨游一番吧。
板书: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师问:什么是电磁波?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各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所了解的电磁波。
A组:我们查到电磁波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交替出现而传向远方形成的波。
第一节电磁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束的关系,会用波束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工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知道可以人为地获取电磁波,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概括的能力(2)通过实验知道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又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电磁波、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的概念2、波速、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难点:认识电磁波及形成【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任务一:感知电磁波的存在在现代化的生活中,人们要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大量了解外面的世界,人们通过移动电话进行交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这些信息的传递都需要电磁波。
什么是电磁波?它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它在我们的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这些都是我们要通过学习进行了解的问题。
利用手中的器材,按照课本图15-1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了解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了解教材,对广播电视如何进行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解,并知道电磁波频率的单位。
通过对课本上关于我国无线电磁波频率的分配表的认识,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思考:1、能在周围的空间中产生电磁波2、在电台中,采用专门的电子器材和电路来产生变化的非常快的,把它送入电台的天线,就会在天线周围位的空间中激起向远方传播3、电磁波频率都有、和。
任务二:电磁波的传播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呢?大家通过阅读课本,结合我们前面所学的宇航员在太空中交流的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呢?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约为多少?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说明了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仔细看课本图15-2,通过对水波的了解,加深对电磁波的了解,知道波峰、波谷和波长的基本知识。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高效课堂导学案15、1 电磁波word版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学习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2、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会用公式求波长或频率3、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应用教学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一、自主预习1、____能够产生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___介质(填”需要”或”不需要”),它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______.2、电磁波的三个特征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3、电磁波的应用:___、___等.二、合作探究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活动1:打开一台收音机,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取一节干电池,从电池正负极分别引出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
把两根导线时断时续地接触。
现象:在收音机里能听到_____原理: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时通时断的过程,产生了迅速_____的电流,_____的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了变化的_____,变化的_____又激发变化的电场……这样就在空间产生电磁波,向四周传播出去。
收音机天线接收到这些_____,并把它转换成声音,就是我们听到的“咔咔”声。
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迅速变化的_____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
小资料:广播电、电视台以及移动电话里面发射电磁波的机器靠复杂的电子线路来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
活动2:声音要靠_____、_____、_____等介质传播,声音_____在真空中传播。
那么电磁波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把移动电话放在真空罩内,再用固定电话拨打该手机,结果发现,罩内手机彩灯闪亮,听不到手机的铃声,拿出手机后,有未接来电.这说明电磁波传播_____介质.1、电磁波能通过介质传播,也能在_____中传播。
电磁波在_____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最快的速度:c=_____m/s=_____km/s2、波速、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达标检测1、木棍在水面上振动产生波;说话时的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波;当导体中有的电流时,在它周围的空间里就会激起____。
15.1 电磁波
导学目标
1.知道变化的电流才会产生电磁波,借助于电磁波可以传输信号。
2.能记住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电磁波的频率、波长的初步概念,记住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
重点:电磁波的产生条件
难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含义以及三者的关系
自主学习
1. 的电流能在周围的空间中产生电磁波。
2.物理学上把波在叫做频率。
它的单位名称叫,简称。
3.电磁波的成员有。
4.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
波长、频率、波速三者间的关系是
5.电磁波的波速和相同,为3×108m/s。
在空气或真空中,各种频率的电磁波的波速是的,所以,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就越。
合作探究
一、电磁波的产生
听一听1:取一台收音机,调到没有台的地方,把音量开到最大,用手电筒靠近收音机,使开关反复的闭合、断开,听到了什么声音?
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
听一听2:将这个收音机靠近调光台灯,旋动调光开关,听到了什么声音?
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
填一填:由实验可以得出结论:能在周围的空间中产生电磁波。
注意:虽然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与此类似的有磁场、电流等。
二、电磁波的波形、波长、波速、频率
仔细观察:
(1)绳子上形成的波。
(2)当改变绳子振动的快慢时,不但波的频率发生改变,而且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也不相同。
想一想:跟绳子形成的波类似,电磁波也是以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电磁波也有、、。
填一填: 1kHz= Hz 1MHz= Hz 1GHz= Hz
波长是指:。
频率是指:。
波长、频率、波速的关系是。
当堂检测
1.下列技术应用中,不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A.利用微波雷达跟踪飞行目标
B.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底深度
C.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导航
D.利用移动通信屏蔽器屏蔽手机信号
2.在日常生活中,当你打开或者关闭电灯时,你会从旁边工作着的电视机屏幕上看到一条水平亮线或者从旁边的收音机中听到“咔咔”的杂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电路通断时发出的电磁波被收音机、电视机接收到而产生的
B.电路通断时交流电通过家庭电路对收音机或电视机的影响
C.电路通断时开关中金属碰撞声的影响
D.以上原因都不对
3.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具有相同的()
A.波速
B.波长
C.频率
D.能量
4.导线中电流的____________会在空间激起(产生)电磁波。
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移动电话靠复杂的电子线路来产生____________的电流,发出电磁波。
5.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其中,“λ”表示________,即邻近的两个________或________之间的距离,单位是________;“f”表示________,即在某确定位置,1 s内有多少次________或________通过,波的频率就是多少,单位是________;“C”表示________,即用来描述波__________的物理量,单位是________。
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c,约为_________m/s。
6.当我们打开或关闭电灯时,旁边正在播放节目的收音机中会传出“喀喀”的杂音,说明导体中迅速变化的________能够产生电磁波。
电磁波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玉兔号”月球车是利用________(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向地球发回所获得的信息,月球与地球相距3.84×108m,“玉兔号”发出的信号需经________s到达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