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gL唑啉草酯乳油防除青稞田野燕麦应用技术研究及示范
- 格式:doc
- 大小:21.32 KB
- 文档页数:11
2018 年第 4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57科研◎农业科学门源县青稞田杂草发生特点分析和防治措施乔秀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喷薄发展的今天,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和状态良好,这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经济现状有很大帮助。
但深入到农村地区,对农作物生产实际情况予以了解和分析,确定依旧存在农作物生产不佳的现状,这不仅阻碍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还阻碍了农业发展步伐。
以青海门源县青稞生产来说,因为青稞田内生长各种杂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稞生长,相应的青稞产量不高,那么当地经济收入难以提高。
为了改变此种局面,提高青稞生产水平,应当加强对青稞田内杂草的防治,以便青稞生产过程中能够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最终实现优质高产的目的。
因门源县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得当地农户只能以青稞为主要粮食作物,并且每年青稞产量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经济发展。
1 门源县青稞田杂草的分析门源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其地形复杂,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度为-5摄氏度,年降水量在518毫米,这使得当地仅适合中职青稞和小油菜。
而相对来说,青稞是门源县的主要粮食作物,被广泛种植在各个区域内。
但从近些年门源县青稞田生产实际情况,发现青稞收成不佳,有些地方甚至出现绝收的现象。
经过进一步分析,确定主要是遭受杂草的侵害,也就是由于青稞田内生长了大量的杂草,其吸收了较多的水分和养分,进而抑制了青稞的生长,最终导致青稞产量不佳。
所以当地政府应当正确认识到杂草对青稞生长的危害,加强对杂草的防治和处理,从而保证青稞能够良好的生长,为改善当地经济创造条件。
2 门源县青稞田杂草发生特点的分析青稞是青海门源县主要种植物,其能否良好的生长对当地经济有较大影响。
而深入分析门源县青稞田种植和生产实际情况,发现不同种类的杂草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水分和养分,进而抑制了青稞的生长,相应的当地经济效益或多或少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农业技术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2期浅谈西藏野燕麦草对主要农作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扎西曲措,多 吉,罗布泽仁,拥 措,莫拉桑姆(西藏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西藏昌都 854000)摘要:野麦草被称之为燕麦草,黑麦草本身具备繁殖率高、密度大、适应能力强的特征,其直接影响着麦类作物的正常生长状况,被称之为一种恶性杂草。
我国野燕麦杂草频繁出现,面积特别大,对麦田健康生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导致产量损失非常高。
对此,务必加大重视程度,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
关键词:西藏野燕麦草;农作物危害;防治措施0 引言野燕麦被西藏群众称之为“跃布”,在西藏分布极为广泛,是西藏高原农区十分严重的一种草害,本身在西藏高原适应性能强,繁殖速度快,是无法有效除尽的田间恶性杂草,从海拔2 400~4 500 m的农区内普遍存在。
对此,要想预防野燕麦草的出现,就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进而产生良好的效果。
1 危害现象1.1 野燕麦对于农作物产生的危害性野燕麦生命力特别顽强,竞争力强,除了耐热同时还耐寒,可以在土壤内吸收诸多的养分和水分,对田间通风透光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导致作物因肥料水源不足以及光合作用下降而无法继续生长。
通过相关探究表明,基于燕麦穗数的增加,青稞穗数和产量逐渐下降。
与此同时,部分野燕麦相互危害,产生了大范围的青稞病虫害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导致青稞植株变矮,品质量下降。
野燕麦是青稞生产的恶性杂草,分布广,危害重,尤其最近几年中蔓延速度特快,扩散面积大,发生概率高。
另外,野燕麦也是小麦田里的杂草,因为发生的环境条件相同,苗期形态一致,难以有效预防,野燕麦的生长习性与小麦相同,危害程度特别大。
1.2 生长习性野燕麦属于一项杂草,茎秆光滑,成长速度特别快,本身的成熟性远远早于小麦,当成熟以后,掉落的概率也是特别高的,而且休眠期较长。
野燕麦从苗期到后期成熟大约需要三个月,在苗期的时候生长进度比较慢一些,而到了后期以后,生长速度急剧加快,比青稞和小麦要快很多,对农作物正常生长产生了不良影响,比如和农作物争阳光和肥料吸收,阻碍了小麦和青稞正常生长。
引进青稞新型种衣剂除草剂技术试验示范总结一、试验研究背景介绍:多年来,由于技术和新产品的缺乏,我区一直沿用已经使用了三十多年的老旧农药,比如卫福(种子包衣),野麦畏和2-4D丁酯(除草),由于这些老旧农药上市已经三十多年,技术落后,剂型落后,效果不佳,特别是,2-4D丁酯已经被国家列入退市农药,不允许继续使用,为此,要保证我区青稞生产的植保安全,我们必须尽快寻找并筛选出高效环保的新型农药。
为了促进桑珠孜区青稞农药产品的更新换代,推动新农药的使用和推广,2017年在自治区农技中心、日喀则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四川普兰泰克农业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我区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在桑珠孜区甲措雄乡下强久村/2018年比杂村、2019年边雄乡加瓦村进行了青稞种子包衣剂和除草剂新农药试验示范,现将试验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二、实验农药:1、种子包衣剂:(1)、扑力猛(25克/升灭菌唑种衣悬浮剂,德国巴斯夫公司提供);(2)、禾跃(11%唑醚· 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德国巴斯夫公司提供);(3)、亮苗(31%寡糖·噻·氟虫种衣悬浮剂,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除草剂:(1)、爱秀(5%唑啉草酯乳油,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提供);(2)、千里寻(48% 2甲·氯·双氟悬浮剂,陕西上格之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普瑞麦(175克/升双氟·唑醚胺悬浮剂,美国科迪华公司提供);三、实验目的:1、验证扑力猛、禾跃对青稞黑穗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前期出苗的促进作用。
2、验证爱秀、千里寻和普瑞麦对青稞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
四、实验地点:桑珠孜区边雄乡,加瓦村农机合作社承包地负责人:嘎玛,电话:135****4822五、实验处理设计:(一)、包衣实验设计:1、处理一(面积10.9亩):播种前,喜拉22号品种,用扑力猛+亮苗包衣;2、处理二(面积12.2亩):播种前,喜拉22号品种,用禾跃+亮苗包衣;3、对照CK(面积1.5亩):当地常规产品40%卫福悬浮剂。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928880.4(22)申请日 2020.09.07(71)申请人 安徽省四达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地址 238200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安徽省精细化工产业基地(72)发明人 熊建民 邰志玲 朱宏庆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代理人 冯海玉(51)Int.Cl.A01N 43/90(2006.01)A01N 43/40(2006.01)A01N 25/32(2006.01)A01G 13/00(2006.01)A01G 7/06(2006.01)C07D 491/044(2006.01)A01P 13/00(2006.01)(54)发明名称唑啉草酯制剂的制备及其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唑啉草酯制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包括唑啉草酯、三氯吡氧乙酸、湿润剂、分散剂、增效剂、稳定剂、消泡剂、有机溶剂、填料和去离子水,通过与三氯吡氧乙酸按比例共同混合制备,通过改变唑啉草酯与三氯吡氧乙酸的占比,实现由唑啉草酯为主导或与三氯吡氧乙酸共同主导的强效除草剂,使其能够兼容多种不同场合的杂草清除任务,由于唑啉草酯与三氯吡氧乙酸为混合溶液,有效去除了分别施药所消耗的时间,从而避免了由于施药的时间差的出现导致的药效降低问题,有效提高了除草剂的效果,并提高除草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CN 111903695 A 2020.11.10C N 111903695A1.唑啉草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组分:10-20组分唑啉草酯、10组分三氯吡氧乙酸、5组分湿润剂、5组分分散剂、15组分增效剂、5组分稳定剂、5组分消泡剂、50组分有机溶剂、100组分填料和100组分去离子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唑啉草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组分:10组分唑啉草酯、10组分三氯吡氧乙酸、5组分湿润剂、5组分分散剂、15组分增效剂、5组分稳定剂、5组分消泡剂、50组分有机溶剂、100组分填料和100组分去离子水。
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收稿日期:2012-07-17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9B00)作者简介:郭良芝(1973-),女,河南太康人,研究员,从事杂草治理研究,(电话)0970-5312504(电子信箱)glz8795273@。
第52卷第4期2013年2月湖北农业科学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52No.4Feb.,2013春小麦是青海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20万hm 2[1]。
近年来大量劳动力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农田管理放松,野燕麦(Avena fatua )有回升趋势。
在青海省土壤处理主要采用40%燕麦畏EC,未进行土壤处理的田块一般采取人工除草,由于野燕麦形态与小麦极为相似,难以辨认,其分蘖力强,长势旺盛,难以防除,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2009、2010年,就50g /L 唑啉草酯EC 在青海春小麦田防除以野燕麦为主的禾本科杂草的药效及对作物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药剂50g /L 唑啉草酯EC,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69g /L 骠马EW,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1.2供试作物与防除对象供试作物:春小麦,2009年品种为通麦1号,2010年品种为高原483;防除对象:以野燕麦为主的禾本科杂草。
1.3试验地概况2009年试验设在甘肃大通县向化乡上滩村,海拔2850m,年降水量500mm,土壤为栗钙土,有机质含量约2%,pH 8.1;属脑山冷凉地区,地势平整,肥力均匀,小麦生育期不灌水,田间野燕麦自然发生,密度大且分布均匀。
2010年试验设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试验地,属川水地区,海拔2230m,年降水量380mm,土壤为栗钙土,有机质含量为1%,pH 约7.8。
试验地平整,属川水灌溉区。
播种时施用磷酸二铵375kg /hm 2、尿素300kg /hm 2作底肥,播种野燕麦种子37.5kg /hm 2,出苗50g/L 唑啉草酯EC 防除春小麦田野燕麦药效及对作物的安全性研究郭良芝,郭青云,魏有海,翁华,程亮,李玮,朱海霞(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西宁810016)摘要:为明确50g /L 唑啉草酯EC 在青海省春小麦田防除野燕麦药效、适宜剂量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在田间进行50g /L 唑啉草酯EC 不同剂量的除草效果试验。
50g/L唑啉草酯EC防除春小麦田野燕麦药效及对作物的安全性研究摘要:为明确50 g/l唑啉草酯ec在青海省春小麦田防除野燕麦药效、适宜剂量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在田间进行50 g/l唑啉草酯ec不同剂量的除草效果试验。
于小麦3~5叶期、野燕麦2~4叶期对水喷雾处理。
结果表明,50 g/l唑啉草酯ec是春小麦田防除野燕麦的优良除草剂,适宜剂量为900 ml/hm2,对野燕麦防效达90%以上,对小麦安全,增产率12%以上。
关键词:50 g/l唑啉草酯ec;春小麦;野燕麦;效果;青海省中图分类号:s451.221;s4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4-0820-03control effect and safety of 50 g/l pinoxaden ec against avena fatua in spring wheat fieldguo liang-zhi,guo qing-yun,wei you-hai,weng hua,cheng liang, li wei, zhu hai-xia(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qi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xining 810016,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ontrol effect and the suitable dosage of 50 g/l pinoxaden ec against avena fatua and safety to spring wheat, trials were conduc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hese herbicides were sprayed during 3-5 leaf stage of wheat (2-4 leaf stage of a. fatua)with 300 l wate. the results of field trial showed that 50 g/l pinoxaden ec was a good herbicide, and the suitable dosage was 900 ml/hm2. and its effect control against a. fatua was above 90% in spring wheat. 50 g/l pinoxaden ec was safe to spring wheat and the yield of wheat increased by 12% above. key words: 50 g/l pinoxaden ec; spring wheat; avena fatua;control effect; qinghai province春小麦是青海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20万hm2[1]。
几种除草剂对胡麻田裸燕麦(莜麦)、皮燕麦的防除效果牛树君;刘敏艳;李玉奇;胡冠芳【摘要】本文开展了唑啉草酯等7种除草剂对胡麻田裸燕麦、皮燕麦的防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胡麻株高5~7 cm,裸燕麦、皮燕麦3~5叶期施药,50 g/L唑啉草酯乳油、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240 g/L烯草酮乳油和10%精喹禾灵乳油有效成分剂量分别为90、145.8、315、432和90 g/hm2时,药后45 d对裸燕麦的株防效达95.39%以上,鲜重防效达97.21%以上,胡麻增产率在82.79%以上;50g/L唑啉草酯乳油、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10%精喹禾灵乳油和12.5%烯禾啶乳油有效成分剂量分别为90、145.8、270、135、90和412.5 g/hm2时,药后45 d对皮燕麦的株防效在94.66%以上,鲜重防效达96.13%以上,胡麻增产率在80.25%以上,各药在上述剂量下防治裸燕麦和皮燕麦后均对胡麻表现安全,可大面积示范推广.【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15(041)002【总页数】6页(P220-225)【关键词】除草剂;胡麻;裸燕麦;皮燕麦;防效【作者】牛树君;刘敏艳;李玉奇;胡冠芳【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4胡麻属亚麻科亚麻属,学名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inn.),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对油用亚麻和油纤兼用亚麻的俗称,是该地区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燕麦是禾本科草本植物,喜凉、耐寒冷,适合在长日照、无霜期短、气温较低的寒冷地区种植[1]。
50gL唑啉草酯乳油防除青稞田野燕麦应用技术研究及示范摘要:研究了50 g/L唑啉草酯乳油防除青稞田野燕麦的应用技术与示范效果。
试验表明,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 在225~675 L/hm2 兑水范围施药防除野燕麦效果均较好,于青稞4叶1心期施药最佳,土壤墒情好有利于药剂的发挥。
在青海省不同生态区于青稞3~5叶期施药,50 g/L 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单用处理区和与10%苯磺隆WP 150 mL/hm2混用处理区防除野燕麦效果均达95%以上;单用处理区青稞叶色正常,与10%苯磺隆WP 150 mL/hm2混用处理区前期叶片有轻微褪绿性黄斑,20 d后黄斑消失,效果显著,对青稞安全,收获期测产均较空白对照区增产12%以上。
关键词:50 g/L唑啉草酯乳油;青稞;野燕麦;应用技术;防除效果;安全性中图分类号:S451.2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130-03青稞(裸大麦)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区、西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及沿海地区。
目前,青稞种植面积保持在4万~5万hm2,总产量13万~14 万t [1]。
青稞是青海省的6大作物之一,主要分布于海拔2 800 m以上的玉树、果洛、黄南、海南、海北、海西等高寒地区,在这些地区的种植面积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30%~50%,在青海省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2],也是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农作物,在青海省是仅次于小麦的第二个主要粮食作物[3]。
野燕麦(Avena fatua L.)是大麦田中常发性的一种禾本科杂草,由于繁殖能力强、蔓延速度快,防治困难[4]。
青稞种植过程中存在品种单一、疏于管理等问题,杂草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较为严重[5]。
在甘肃省甘南州每年因野燕麦的危害造成青稞减产30%~50%,甚至不得不毁种、割青或弃耕[6]。
除草剂对农作物的药害事故占所有农药药害的90%,其中70%的药害是由于使用技术原因造成的[7]。
2009年起笔者对50 g/L唑林草酯乳油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和不同生态区示范,该药剂防除青稞田野燕麦效果较好,对青稞安全,在青海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剂50 g/L唑啉草酯乳油,由瑞士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69 g/L精[XCZ1.tif]唑禾草灵水乳剂,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
1.2 供试作物与防除对象供试作物:青稞,青海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点和门源试验点青稞品种为北青6号,大通试验点品种为北青3号;防除对象:野燕麦。
1.3 试验设计1.3.1 应用技术试验设不同兑水量、不同叶龄和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其中不同兑水量设225、450、675 L/hm2 3个梯度,不同叶龄设2叶1心期、3叶1心期、4叶1心期、5叶1心期4个时期,不同含水量设干旱(6%~8%)、半干旱(10%~12%)和潮湿(16%~18%)3个梯度。
每个处理施用50 g/L唑啉草酯乳油商品量(下同)1 200 mL/hm2。
最后一次施药后7 d 试验田喷施2,4-D丁酯乳油防除阔叶杂草。
不同兑水量试验设在大通县试验田进行,不同叶龄试验设在青海省农科院试验田和大通县试验田进行,不同含水量试验设在农科院试验田进行。
不同兑水量试验于5月31日上午施药,天气晴,西北风,风速1.7 m/s,平均气温11.7 ℃,最高气温19.0 ℃,最低气温3.6 ℃,相对湿度51%,无降雨,施药前10 d降水量合计为35.7 mm,后10 d降水量合计为74 mm;青稞生长至4~5叶期,其中4叶期的苗占65.38%,4叶1心期的苗占19.23%,5叶期的苗占15.39%;野燕麦生长至2~4叶期,其中2~3叶期的苗占41.67%,3叶1心期的苗占36.11%,4叶期的苗占22.22%。
不同叶龄试验青海省农科院点分别于4月28日、5月5日、5月12日和5月20日施药,大通县点分别于5月15日、5月21日、5月31日、6月12日施药,施药时2叶1心、3叶1心、4叶1心、5叶1心各叶龄期的苗分别占60%以上。
不同含水量试验于5月12日上午施药,东风,风速1.5 m/s,平均气温8.6 ℃,最高气温7.7 ℃,最低气温10 ℃,相对湿度64%,夜晚降水0.7 mm,施药前10 d降水量为17.5 mm,药后10 d降水量为22.9 mm,施药时青稞生长至3~5叶期,4叶1心期的苗占68.29%,野燕麦生长至2~4叶期,3叶至3叶1心期的苗占54.97%。
使用“利农”牌背负式带有锥形喷头的手动喷雾器作茎叶喷雾处理,除不同兑水量试验外,其他试验均兑水300 L/hm2。
1.3.2 不同生态区示范设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 单用和1 200 mL/hm2与10%苯磺隆WP 150 g/hm2 混用,对照药69 g/L精[XCZ1.tif]唑禾草灵EW 1 050 mL/hm2,另设不施药不锄草的空白处理为对照。
药后10 d 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单用和69 g/L精[XCZ1.tif]唑禾草灵EW 1 050 mL/hm2 处理区喷施2,4-D丁酯乳油防除阔叶杂草。
大通县点于5月31日上午施药。
门源县点于6月3日施药,天气晴,西北风,风速1.4 m/s,平均气温10.9 ℃,最高气温20.5 ℃,最低气温-0.3 ℃,相对湿度49%,无降雨,施药前10 d降水量合计为28.2 mm,后10 d降水量合计为7.7 mm;青稞生长至3~5叶期,其中3叶1心期至4叶1心期的苗占82.14%;野燕麦生长至1叶至4叶1心期,其中1叶期、2叶期的苗均占14.71%,3叶至4叶1心期占7058%。
茎叶喷雾处理。
1.4 试验地概况青海省农科院植保所试验地属川水地区,海拔2 230 m,年降水量380 mm,土壤为栗钙土,有机质含量为1%,pH值约7.8,试验地平整,属川水灌溉区,播种时人工接种野燕麦22.5 kg/hm2。
大通县向化乡上滩村试验地的海拔约 2 850 m,年均温0~2 ℃,年降水量约500 mm,土壤为黑栗钙土,有机质含量约2%,pH值8.1,地处冷凉潮湿的山区,青稞全生育期不浇水,地势平整,肥力均匀,田间野燕麦自然发生,密度大且分布均匀。
门源县浩门镇试验地的海拔为2 861 m,年降水量约520 mm,年均温0.8 ℃,土壤为黑栗钙土,pH值8.0左右,有机质含量4%以上。
试验田播种时施用磷酸二胺375 kg/hm2、尿素300 kg/hm2作底肥,前茬作物为油菜,施用48%氟乐灵2 700 mL/hm2以防除杂草。
1.5 效果调查施药后7、20、40 d观察野燕麦中毒症状和青稞对药剂的反应;药后20 d,每小区取样3点,每样点面积0.25 m2,记录样点内野燕麦残存株数;施药后40 d,每小区取样3点,每样点面积0.25 m2,记录样点内野燕麦残存株数并称取地上部鲜质量;青稞生长中后期采用100分级法目测对野燕麦的控制效果,并记录对照区野燕麦穗数;青稞收获时,每小区收割 5 m2 测产。
2 结果与分析2.1 50 g/L唑啉草酯乳油不同兑水量防除野燕麦效果及对青稞的安全性评测施药后7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野燕麦生长受到抑制,心叶发黄,叶片均有褪绿黄斑;施药后20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野燕麦干枯死亡。
施药后20 d调查株防效(表1)表明,50 g/L 唑啉草酯乳油1 200 mL/hm2分别兑水225、450、675 L/hm2,其株防效分别为98.79%、98.21%、97.64%;施药后40 d调查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50 g/L唑啉草酯乳油1 200 mL/hm2不同兑水量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为100%。
后期目测防效也为100%。
施药后7、20、40 d观察青稞叶色正常,与空白对照区比较无明显差异;收获时测产,50 g/L 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不同兑水量处理区产量较空白对照区产量2 740.77 kg/hm2增产9.76%~9.97%。
2.2 50 g/L唑啉草酯乳油不同叶龄施药防除野燕麦效果及对青稞的安全性评测施药后7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野燕麦生长受抑制,心叶发黄,叶片均有褪绿黄斑。
不同叶龄施药后20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野燕麦干枯死亡。
2叶1心期第一次施药57 d后,5叶1心期最后一次施药30 d后调查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结果(表2)表明,青海省农科院试验点株防效分别为89.83%、94.10%、100%、100%,鲜质量防效分别为88.70%、93.67%、100%、100%,后期目测防效分别为92.39%、96.33%、100%、100%;大通试验点株防效分别为82.84%、9299%、100%、100%,鲜质量防效分别为83.22%、94.00%、100%、100%,后期目测防效分别为85.67%、94.33%、100%、100%。
不同施药时期药后7、20、40 d观察青稞叶色正常,生长良好,与空白对照区比较无显著差异。
收获时测产青海省农科院试验点青稞产量较空白对照区2 705.39 kg/hm2增产6.50%~8.18%,大通试验点较空白对照区2 785.22 kg/hm2增产886%~11.49%。
2.3 50 g/L唑啉草酯乳油不同土壤含水量施药防除野燕麦效果及对青稞的安全性评测施药后7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野燕麦生长受抑制,心叶发黄,叶片均有褪绿黄斑。
20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野燕麦干枯死亡。
20 d调查株防效(表3)表明,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在不同土壤水量6%~8%、10%~12%、16%~18%施药防除野燕麦株防效分别为94.09%、100%、100%,40 d调查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株防效分别为9347%、100%、100%,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5.23%、100%、100%。
药后7、20、40 d观察青稞叶色正常,生长良好,与空白对照区比较无明显差异。
收获时测产,分别较对照区增产4.90%、6.83%、6.95%。
2.4 50 g/L唑啉草酯乳油不同生态区防除野燕麦示范效果施药后7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野燕麦生长受抑制,心叶发黄,叶片均有褪绿黄斑。
20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野燕麦干枯死亡。
20 d调查株防效(表4)表明,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1 200 mL/hm2加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0 mL/hm2 混用处理区和69 g/L精[XCZ1.tif]唑禾草灵水乳剂处理区大通试验点株防效均为96.81%,门源试验点分别为9372%、9691%、9063%;40 d调查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1 200 mL/hm2加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0 mL/hm2混用处理区和69 g/L精[XCZ1.tif]唑禾草灵水乳剂大通试验点株防效分别为97.98%、95.90%、91.86%,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739%、98.05%、90.92%,门源试验点株防效分别为9789%、9572%、93.62%,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8.32%、9659%、9324%;后期目测防效50 g/L 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1 200 mL/hm2 加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0 mL/hm2混用处理区和69 g/L 精[XCZ1.tif]唑禾草灵水乳剂大通试验点分别为9867%、98.33%、9233%,门源试验点分别为99.33%、9967%、9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