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蜀相》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4
自主赏析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 蜀相书愤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潺湲.(yuán)星宿.(xiù)蛊.惑人心(gǔ)苦心孤诣.(yì)B.衣袂.(mèi)剖.析(pāo)清沁.肺腑(qìn)含英咀.华(jǔ)C.汀.洲(tīng)踯躅.(zhú)颠沛.流离(pèi)应.运而生(yīng)D.惩创.(chuàng)衰鬓.(bìn)概不赊.账(shē)恬.不知耻(tián)项,“剖”应读“pōu”;C项,“应”应读“yìng”;D项,“创”应读“chuā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江皋荟粹驰骋头晕目眩B.僭越偕同缤纷旁征博引C.斟酌水裔伫立辞彩华丽D.伯仲羁縻振撼三顾茅庐项,“粹”应为“萃”;C项,“彩”应为“采”;D项,“振”应为“震”。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50710004)A.袅袅..兮秋风袅袅:柔美的样子。
鸟何萃.兮衴中萃:聚集。
B.聊逍遥兮容与..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合百草兮实.庭实:坚实,坚强。
C.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
泻.水置平地泻:倾、倒。
D.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世:名传后世。
两朝开.济老臣心开:打开,开启。
项,“袅袅”意为“微风吹拂的样子”;B项,“实”意为“充满”;D项,“开”意为“开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B.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选修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1.《拟行路难》1、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_ ,______ __ ”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________ _,_______ _”。
3、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
4、《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
2.《蜀相》1、《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 ___ 。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4、《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并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的句子是:,。
3.《夜归鹿门歌》1、《夜归鹿门歌》中,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描写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的句子是:,。
2、《夜归鹿门歌》中,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的句子是:,。
3、《夜归鹿门歌》中,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的句子是:,。
4、《夜归鹿门歌》中,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处,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的句子是:,。
4.《梦游天姥吟留别》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 _”和“_____ _”令人叹为观止。
《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习题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所给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散sǎn散漫散落散兵游勇散装饼干B.丧sàng丧失丧钟丧权辱国丧魂落魄C.落luò落户落差大大落落落花流水D.冠guān衣冠树冠冠冕堂皇冠状动脉解析:A项,“散落”中的“散”读“sàn”,其余读“sǎn”;B项,“丧钟”中的“丧”读“sāng”,其余读“sàng”;C项,“大大落落”中的“落”读“luō”,其余读“luò”;D项,均读“guān”。
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潺湲荟粹驰骋头晕目眩B.僭越偕同缤纷旁征博引C.斟酌踯躅伫立辞彩华丽D.伯仲羁縻振撼三顾茅庐解析:A项,“粹”应为“萃”;C项,“彩”应为“采”;D项,“振”应为“震”。
答案:B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袅袅兮秋风袅袅:柔美的样子鸟何萃兮衴中萃:聚集B.聊逍遥兮容与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合百草兮实庭实:坚实,坚强C.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泻水置平地泻:倾、倒D.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世:名传后世两朝开济老臣心开:打开,开启解析:A项,“袅袅”意为“微风吹拂的样子”;B项,“实”意为“充满”;D项,“开”意为“开创”。
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诗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世界经济一派萧条。
但是,这种经济形势却给某些行业提供了莫大的发展机遇,要知道“时不可兮骤得”,这些行业理应抓准时机,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B.“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又是一阵秋风起,又是一场秋雨凉,又是一次木叶落,又是一回思断肠,远方的人啊,你可知道我在苦苦地等,我在苦苦地想。
C.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著名稀土专家徐光宪潜心研究稀土四十年,董道不豫,高瞻远瞩,为中国的稀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D.“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光就这样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地流逝,转眼已是不惑之年了,可事业上还一无所成,细想起来,真让人有些惆怅。
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基础积累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缜.(zhěn)密商榷.(què) 和.(huò)稀泥揆情度.(duó)理B.取缔.(tì) 木讷.(nè) 档.(dàng)案袋疾风劲.(jìn)草C.栖.(qī)息挟.(xiá)持白炽.(chì)灯戎马倥偬.(zǒng)D.葳蕤.(ruí) 豢.(huàn)养软着.(zhuó)陆扣人心弦.(xuán)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城阙萧索娥嵋连理B.修葺芳馨逍遥装饰C.慷概黄鹂频繁链接D.瓜州时事阮籍变换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B.他对市场发展趋势了如指掌....,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验有关。
C.张先生在这所大从事教和探讨工作三十余年,问炉火纯青,性特别圆内方...,所以既受敬重,又有许多挚友。
D.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挥而就,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激昂的豪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奇妙功效,经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爱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最终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样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爱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溢传奇色调,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语基洛头A.北渚(zh e) 眇眇(mi ao) 骋望(ch e ng) 停杯投箸(zh u)B.水商(y ) 偕逝(xi e 修葺(q )玉盘珍馐(xi 巾 C.骤得(zh o u) 薜荔(p 》 千载(z d)i 塞上长城(s a i) D.柏树(b a ) 寤寐(m e i) 潺湲(yu a n)两朝开济(j)i解析A 项,渚”应读 zhf 。
C 项,薜”应读 答案Bb ” D 项,济”应读“”J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l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将以遗兮远者 与佳期兮夕张 B. 搴汀洲兮杜若 聊逍遥兮容与 遗:赠送。
佳期:美好的时光。
搴:采摘。
C.玉盘珍馐直.万钱 举杯断绝歌路难 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直:只。
断绝:停止。
D.三顾频烦天下计千载谁堪伯仲间 顾:顾念,顾惜。
伯仲: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解析|A 项,佳期:佳,佳人潮,约会。
C 项直:通 值”。
D 项,顾湃访。
答案 B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解析 B 项,安:副词表示反问,怎么。
A 项何:代词,为什么/代词,哪里。
C 项,以:连词,表目的,来/连词,不 译。
D 项,已:副词,已经/动词停止。
4下列诗句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诗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A.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解析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纯用名词短语连缀,不用动词、虚词联结。
A 、B 、D 三 项都具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上句或下句。
(1)时不可兮骤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屈原《湘夫人》 )(2)人生亦有命,?酌酒以自宽,。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3)《蜀相》中说一代名相壮志未酬a,引起后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
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北渚.(zhě)眇.眇(miǎo)骋.望(chěng) 停杯投箸.(zhù)B.水裔.(yì) 偕.逝(xié)修葺.(qì) 玉盘珍馐.(xiū)C.骤.得(zhòu) 薜.荔(pì)千载.(zǎi) 塞.上长城(sài)D.柏.树(bǎi) 寤寐.(mèi)潺湲.(yuán) 两朝开济.(jǐ)项,“渚”应读“zhǔ”。
C项,“薜”应读“bì”。
D项,“济”应读“jì”。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将以遗.兮远者遗:赠送。
与佳期..兮夕张佳期:美好的时光。
B.搴.汀洲兮杜若搴:采摘。
聊逍遥兮容与..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C.玉盘珍馐直.万钱直:只。
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
D.三顾.频烦天下计顾:顾念,顾惜。
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项,佳期:佳,佳人;期,约会。
C项,直:通“值”。
D项,顾:拜访。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麋何.食兮庭中丞相祠堂何.处寻B.安.能行叹复坐愁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酌酒以.自宽云无心以.出岫D.镜中衰鬓已.先斑学不可以已.项,安:副词,表示反问,怎么。
A项,何:代词,为什么/代词,哪里。
C项,以:连词,表目的,来/连词,不译。
D项,已:副词,已经/动词,停止。
4下列诗句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诗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纯用名词短语连缀,不用动词、虚词联结。
A、B、D三项都具有这一特点。
C项中用了动词。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上句或下句。
(1)时不可兮骤得,。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题。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鹏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
“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指开创基业。
“济”指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
“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
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
“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
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3.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项王和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
B.颔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祠内的美好春光,含蓄地赞美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C.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匡世雄略,报国苦衷,感情深挚而悲壮。
D.尾联表示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概括了千古壮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
二、阅读《书愤》,回答4-5题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对这首诗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书愤”的“书”作动词,书写。
标题意为书写一腔悲愤。
B.“早岁”即“早年”,指诗人的青壮年时期。
C.这是一首七律,三、四句和五、六句对仗工整。
《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参考答案导学案参考答案1.表面上,这是叫人们放宽心胸,承认现实,其实内里蕴蓄着无限的酸辛与愤慨。
这关键就在一个“命”字上。
大“命”当头,谁还能强争强求?只能听凭它贵者自贵,贱者自贱。
但反过来问一声:“命”就真的那么公正合理吗?为什么人人必须服从它呢?低头认“命”,原是无可奈何的事;把社会生活中一切不正常的现象归之于“命”,这本身就包含着无言的控诉。
2.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3.颔联的诗眼应是“自”“空”,颔联表现的是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修饰,则所含之情就大为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由此便使人自然生出“感悟怀人”之意。
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
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
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练案参考答案1.解析A.畴—筹;C.壁—碧;D.续—绪答案 B2.解析D项中的“难分伯仲”比喻人或事物难分优劣高下,多用于褒义。
答案 D3.解析A.前,坐着,后,因为;B.均为“自己”;C.前,拜访,后,看;D.前,能,后,承受。
答案 B4.解析D项应是反问。
答案 D《拟行路难》1.比喻世道险阻。
用“冰塞川”“雪满山”作喻,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自己的仕途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2.这一首诗表达作者的坚定信念和追求,他相信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实现宏大的理想,这句诗写出了诗人悲愤中的豪迈,失意中的希望。
《武侯庙》1.前“空剩”,后“空有”,答皆“空有”也对。
《拟行路难》《蜀相》《书愤》练案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忧愁酬谢筹码一畴莫展B.流连留恋浏览榴花似火C.碧草璧还辟邪金壁辉煌D.序数叙功绪风安排就续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或诗句,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谁也不能以“救世主”自许,真正的“救世主”是信心与合作。
B.无微不至的呵护,无日无夜的照料,这一切竟来自已然抛弃的妻子,“心非木石岂无感”,柔柔的温情使他感到幸福的同时又羞愧难当。
C.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报告大厅,用一场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平实、淡定、自信,让人见微知著,于“中国故事”中品味“中国精神”。
D.今年,发生在东北地区的特大洪水和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相比,其危害性可说是难分伯仲,但由于这些年的防护设施建设,使洪水没有带来太大的灾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安能行叹复坐愁——停车坐爱枫林晚B.映阶碧草自春色——天生丽质难自弃C.三顾频烦天下计——君臣相顾尽沾衣D.千载谁堪伯仲间——更那堪冷落清秋节4.下面是对几个诗句的鉴赏,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A.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拟行路难(其四)》开头这两个比喻句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如同水是依照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由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来决定的。
B.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里描写森森的翠柏作用有两个,一是借“柏森森”来衬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
一是用“柏”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C.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诗,采用了物象单纯组合形式,与“枯藤老树昏鸦”及“杨柳岸晓风残月”相同。
而这两句诗意境开阔,场面壮盛,形象地概括了当年的两场战斗,将其恢复中原之志具体化。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心非木石”句用了设问的修辞,大声疾呼,强烈抗争之情溢于言表,与“吞声”句形成鲜明地对比,“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越是深沉。
《拟行路难》《蜀相》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踯躅珍馐投
箸日曛
祠堂千载拟
人柏森森
2.解释下列加点词。
泻水倾平地吞声踯躅
直万钱三顾频烦
会有时两朝开济
举杯断绝莫将成败论三分
3.下列诗句所属作品是古体诗的一项是()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D.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阅读下列诗作,回答问题。
(一)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4.起笔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这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本诗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6.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7.对“举杯断绝歌路难”一句,有两种理解:一说“断绝”指歌断绝,一说“断绝”之断绝愁思。
你认为哪种理解更合理?为什么?
8.“安能行叹复坐愁”与“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问句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9.对照阅读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与李白《行路难(其一)》,说说他们对“行路难”的态度有什么异同?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0.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项王和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
B.颔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祠内的美好春光,含蓄地赞美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C.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匡世雄略,报国苦衷,感情深挚而悲壮。
D.尾联表示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概括了千古壮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
11.“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的是什么人?
对照阅读《武侯庙》与《蜀相》,回答下列问题。
武侯庙佚名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12.“莫将成败论三分”一句与《蜀相》中的哪一句意思较为接近?从意蕴看,哪一句内涵更为丰富?请作简析。
13.“南阳祠宇空秋草”一句中的“空”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含意一样吗?你认为这两句诗哪一句写得好?请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1 略
2.倾、倒;徘徊不前;同“值”,价值;应当;开创,扶助;停止;三分天下,此指三国鼎立。
3.A
4.《新新学案》P124-8
5.教参P12
6.《新新学案》P124“精段阅读”1
7.《新新学案》P124-5
8.《新新学案》P124“精段阅读”2
9. 从思想内容看,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
但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
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10.B
11.教参P18
12. “出师未捷身先死”。
第二问,答案不求一致。
一般说来,杜诗这一句内涵更为丰富,因为除了交代史实外,还含有惋惜、痛心之感,而“莫将成败论三分”更侧重客观的评述。
13.前“空剩”,后“空有”,答皆“空有”也对。
杜诗中的“空”所营造的意境更为丰厚,“隔叶黄鹂”与“映阶春色”呈现了一幅盎然春意,但作者感受独特: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
而好音无人来听,更具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的效果。
其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较“南阳祠宇空秋草”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