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边城》中的人情美

浅析《边城》中的人情美

浅析《边城》中的人情美
浅析《边城》中的人情美

毕业论文

浅析《边城》中的人情美

指导教师:

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

自考考号:

答辩人:

浅析《边城》中的人情美

内容摘要: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讴歌了湘西至情至善的民俗风情,至真至纯的人情之美。《边城》中理想的人生形式和古拙的湘西风情相交融,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1,文本中翠翠和祖父的相互依靠,难分难舍的祖孙骨肉之情;翠翠和天保兄弟纯洁真挚的爱情;天保和傩送互相成全,血浓于水的手足亲情;乡人互助互爱热情诚挚,和谐共处的邻里之情都是那么自然,那么淳朴。因而在众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情与爱”中,我们感受到了古朴边城的人情美。

关键词:骨肉情手足情乡情人情美

正文: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一部极富诗意的抒情中篇,也是常被人们认为最具有牧歌情调和表现作者理想世界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

注,被人们誉为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边城》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赞美他们的质朴与善良,以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为衬托,以翠翠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展现出一幅描绘人情美的风俗画,构筑了一个“人性美、人情美理想化的情爱天堂”。

《边城》就正是作者“人情美”的典范。作品正是通过对亲属之情、男女之爱、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的细腻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民风和人情,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

一、相依为命,彼此关怀——祖孙骨肉之情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祖父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家对于祖孙二人来说是残破的,因此在悠长的岁月里祖孙二人不仅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也在感情上彼此依托。这种相依为命、彼此不分的亲情关系让人感动。

翠翠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祖父把她领大,她和祖父一起守着渡船,相依为命,彼此关怀。“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翠翠平日里同祖父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一起吹着小竹作成的竖笛,十分悠闲自在。祖父走到哪里,翠翠总是跟随其后,翠翠还能帮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都得心应手,从不误事。尽管祖父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但却不能真正理解她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随着时间的推移,翠翠感到日子有点痛苦,“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她觉得委屈,自然地迁怒到唯一可以撒娇的祖父,于是便想“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祖父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翠翠心里委屈想以出走引起祖父的惊慌,想让祖父着急,“惩罚”他,实际上是她知道祖父关心她感到安慰,反而担心不能和祖父长相厮守。翠翠对祖父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更感人的是,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祖父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祖父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

浓浓的祖孙情散发着人情美的光芒,令人为之感动。

作者对老船夫的刻画是围绕着翠翠的生活状态展开的,特意“放大”了去表现一个平凡老人充满人情美、伦理美的宽大的胸襟,即一个纯真、至善、完美的人性的生命个体。“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大,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痛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子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后来,士兵死于暴病,女儿为之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从来没有因身世冷落和影响翠翠,而是“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

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已出落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从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他的爱,都因这一脉厚重的血缘之情。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老船夫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他对女儿、外孙女无私的爱仿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边城》正是通过老船夫这一典型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边城的人情美。

二、纯洁真挚,若即若离——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

爱情是甜美的,所以作为《边城》里灵魂人物的翠翠更少不了爱情。翠翠是温柔、贤惠的凤凰女子,是大自然的女儿,是作者“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作品正是通过她与船总儿子的爱情,显示了爱情的巨大魅力。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翠翠爱情萌生阶段。边城的风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一个眉清目秀、聪慧温柔,且带几分矜持、几分娇气的少女。她一不羡贵,二不嫌贫,三不偷懒,甘守清贫,乐于助人,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质朴、淡泊。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性格也便有了微妙的变化:少了一点

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由少时争着坐渡船夫渡新娘子的花轿,学小羊、小牛叫,摘一把野花缚在头上,装扮新娘子到站在小山头听那迷人的鼓声,想那迷人的夜晚,到后来便有了青春期少女们同有的心事。面对着那突如其来的分不清、道不明的心绪,年青、稚嫩的翠翠不知道是应该快乐,还是应该忧愁。翠翠作为一个十几岁情窦初开的姑娘,爱情显得单纯、自然而且真挚。她在小镇看龙舟初遇傩送,两颗年轻的心灵撞击在一起,那种朦胧的爱意便在翠翠心中萌发,爱情的种子就萌芽了。

第二阶段:翠翠爱情的觉悟阶段。翠翠两年后又进城看龙舟,她的爱情意识已完全觉醒。从此她觉得自己感情上有了一种新的需要,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当别人“无意中提到什么时”,她会脸红,在内心深处却又在盼望着听到与之有关的内容,等到这种盼望日久天长在心中扎下根之后,她那少女的纯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第三阶段:翠翠对爱情执着的阶段。傩送在月夜里去碧溪岨唱歌传情,让翠翠“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可惜的是她却不知道这月下唱歌的年轻后生就是自己爱着的傩送。她在爱上傩送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她。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她明确向爷爷的“好意”表示拒绝。然而,她与傩送的爱情却忽然受到严重挫折,傩送远走他乡、爷爷也死了。翠翠面对种种变故之后,明白了老船夫死前的一切。“翠翠把事弄明白后,哭了一个夜晚。”哭完之后,她也长大了,懂得了如何独立去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爱情。她没有答应搬到顺顺家住,而是一个人守着渡船,在白塔下等待着“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守在渡口无止境的等待着他,留下的是凄婉的余韵与会合无缘的感伤,但其中也有她对爱的无限执着。一个向往爱情却又不能开口,却愿意矢志不渝地等待。这一份对爱的无奈和执着,有所思而不知所以,有所待而无由得之,情无所念的心态,有点凄凉,却又不失美。

纯洁的爱情在湘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三年的时光浓缩在三个美丽的端午节,三个懵懂的少年,情窦初开,美丽而感伤的爱情故事随岁月的流逝愈发的淡远而纯情。翠翠、傩送这对深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