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优课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31自然界的水循环4Word版含解析概要
- 格式:doc
- 大小:749.05 KB
- 文档页数:14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梳理归纳】1.相互联系的水体(1)存在形式: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2)关系: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答案水源相互补给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_____,B _____ ,C __________ ,D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_,H______,(2)水循环类型:A→C→D→E 属于__________循环(大循环),F、D属于___________循环,A、B属于_________循环。
(3)海陆间循环的过程:A_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E、G_______,回归海洋。
(4)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缓解不同纬度________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着____________。
【答案】蒸发降水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植物蒸腾地下径流下渗海陆间陆地内海上内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热量地表形态【注意提示】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是指该循环环节最多(包括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范围最广(既包括海洋也包括陆地),而不是指参与的水量最大。
就水循环参与的水量而言,海上内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9倍。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2)外流区域既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思考导读】1.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为何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2.“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3.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参考答案】1.自然原因:①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所占比重极小;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导学案[学习目标] 1。
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及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掌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3。
掌握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课前准备区一、水资源及其分布1.水资源(1)概念错误!(2)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③____________、淡水湖泊水和④__________.2.水资源的分布(1)衡量指标:⑤________________.(2)错误!错误!(3)我国的分布a.空间分布:⑩______多、⑪______少;⑫______多、⑬______少。
b.时间分配:⑭______降水多,较丰富;⑮______降水少,较贫乏。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影响经济活动(1)数量:影响经济活动⑯______的大小.(2)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⑰______。
2.科学技术影响水资源的利用(1)科技落后时代:人类主要在⑱______和⑲______地区发展.错误!错误!三、合理利用水资源1.现状(1)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错误! ________。
(2)需水量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错误!________增长速度.(3)生活和生产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质直接进入水体,导致错误! ________。
2.利用措施(1)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错误!________;错误!________;开渠引水;错误! ________、人工增雨等。
(2)节流:加强错误!________,提高公民错误!______意识;重视改进错误! ________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错误!____________.我的疑惑1.。
2.。
3.。
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水资源及其分布探究材料2010年10月以来,山东出现60年一遇的干旱,而相同的时间,澳大利亚却遭遇50年不遇的洪灾,两地区都受到严重影响. 1.什么是水资源?其所包含的水体范围有哪些?2.世界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3.中国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考例探究1】读下面“各大洲径流总量与人均径流量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
2.讲练结合。
3.学生绘图训练。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在地球上最活跃的要素是什么呢?什么东西可以渗透在其他的要素里?是动物、植物、岩石或者是?答案:水[观看动画]《水的故事》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因而成为了地球上最活跃的要素,它们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高二地理张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参考教材“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绘制简单的水循环示意图,并说明水循环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运用自己绘制的水循环示意简图说明水循环促进了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2、过程与方法(1)观察教材提供的“水循环示意图”,探索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参考教材的“水循环示意图”,以知识框图的形式绘制水循环示意简图。
(3)用绘制的水循环示意简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形成“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
(3)增强学生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理念,并自觉内化为行动,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学生绘图训练、讨论【新课导入】时事导入——以本月19日发生在浙江的冰雹作为导入(多媒体展示冰雹的相关新闻图片,其中第一张图片是一张类似美食得冰雹拼盘),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感受到水资源与我们日程生活密切相关,切入正题。
【引导】地球上各种水体构成了一个圈层,我们称之为水圈。
【设问】水圈的特征?水圈中水体的存在形式有几种,他们的分布和数量特点?【课件展示图片】: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板书】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思考:(学生自主讨论)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生—大气降水、高山冰川或冰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教师在这里讲解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师: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小结(展示课件)。
【多媒体展示】地下水对河流来说也是一种重要补给方式,分析它们之间补给关系?设问:1、《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中秋桐说过一句话:“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核心突破】核心要点一河流补给【归纳总结】1.河流补给类型的分析(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①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②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
(2)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注意】①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
②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但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所以洪峰期出现在降水量最大的夏季。
【方法技巧】1.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
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
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如下图所示:注意: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2.如何分析流量过程曲线图(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①流量的大小。
②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①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
②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核心突破】核心要点一水资源及其分布【归纳总结】1.水资源的概念2.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1)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水资源的分布规律①从水循环角度看: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贫乏。
②从世界范围看:A大洲总量:南极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B大洲人均占有量: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亚洲>欧洲C水资源最丰富的前六位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总量丰富,人均少夏秋多,冬春少③我国水资源特点时间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空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江河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的1/4。
我国降水东多西少,这与径流量的分布是一致的。
东部地区由于雨带的移动,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故径流量也是南多北少。
但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不是西北,而是华北,这与资源的配置有关。
④总之,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
3.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方法技巧】1.分析某一地区水资源总量多少的思路2.降水量大的地区水资源不一定丰富,降水少的地区不一定缺水一般来说,降水量大的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对一些小的岛屿来说就不一定了,如香港岛年降水量超过1600mm,但是淡水资源不足,需从大陆调水,这是由于香港岛面积小,没有大的河流和湖泊蓄积淡水,降下来的雨水大部分流入海洋,因而淡水资源不足。
水资源的丰歉程度由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比如新加坡,属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水循环活跃,但因国土面积狭小,径流量少,所以其水资源并不丰富。
所谓的地区缺水一是指该地区提供的可用水资源量少,二是该地区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即供需矛盾越突出,缺水程度越重。
【典题探究】【例1】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高考考纲: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出题方向预测:1.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2.结合大洋科考路线、海上石油运输线、主要农产品和矿产资源运输线考查洋流分布,洋流对沿岸气候、海洋污染物、渔场分布及航运的影响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基础梳理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的三态: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 (2)水体类型:(3)陆地水体类型:括 、 、沼泽水、土壤水、 、冰川水、生物水等,它们是供应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淡水。
(4)关系: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 的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类型:包括 循环、陆地内循环和 循环三类。
(2)主要环节: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植物蒸腾等。
维持着全球水的 平衡缓解不同纬度 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 不断塑造着(3)水循环的意义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概念:通常指陆地上的资源比较容易利用的有、谈水湖泊水及(1)水资源非歉程度衡量指标:(2)分布①全球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
②世界从大洲(南极洲除外)来看:最多,其次是南美洲,最少从国家来看:最多,其次是俄罗斯,中国居世界第位特点:③中国现状:总量丰富,人均地区分布:南方水,北方水;部水多,部水少时间分配:丰富;较贫乏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的大小。
(2)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
(3) 促进了人水关系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3.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
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
(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①开源措施修筑,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分配海水淡化、人工增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②节流措施改进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一、1、(3)、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 (4)、相互补给2、(1)、海陆间海上内 (2)、蒸发降水下渗 (3)、动态热量纽带地表形态二、1、(1)、淡水河流水浅层地下水 (2)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地区差异亚洲大洋洲巴西六不均衡不足多少东西夏秋冬春2、(1)、经济活动规模效益科技进步3、(1)、不断增加水体污染减少 (2)、地下水水库空间节水意识灌溉技术重复利用考点1:河流补给(表1)针对训练1、1.(2010·广州市综合测试)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变化图,完成(1)~(2)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核心突破】核心要点一河流补给【归纳总结】1.河流补给类型的分析(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①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②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
(2)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注意】①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
②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但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所以洪峰期出现在降水量最大的夏季。
【方法技巧】1.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
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
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如下图所示:注意: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2.如何分析流量过程曲线图(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①流量的大小。
②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①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
②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④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⑥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3.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如我国地势总体上是西高东低,所以,大多数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而亚洲的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所以河流流向呈放射状,即由中间流向四周。
河流流向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判定,如上图所示:①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②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③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④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⑤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在河岸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⑥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若要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那这条河一定是著名的或有特色的河流。
4.等潜水位线图判读(1)概念:等潜水位线图就是潜水的等高线图,即把潜水面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2)水流方向与等潜水位线的关系潜水流向:在重力作用下,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流向低值。
如下图:河流流向与等潜水位线的关系:一般由高等潜水位线向低等潜水位线流,原因是等潜水位线数值越大,一般地势越高,而河水由高处往低处流。
(3)潜水与河水补给关系的确定等潜水位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流水位低于潜水水位,则是潜水补给河流水。
在剖面图上,由河流向两边等潜水位线数值越来越大。
等潜水位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流水高于潜水水位,则是河流水补给潜水。
在剖面图上,由河流向两边等潜水位线数值越来越小。
(14)等潜水位线图的应用等潜水位线图与水井①在等潜水位线图中,水井位置设置:为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积累潜水,各水井排列应与等潜水位线平行。
如图中,1、3布置水井是合理的,1、2取水有冲突,是不合理的。
②水井中水面离地面高度的计算:H=H海拔-H潜水位HA=65-50=15(米) HB=55-46=9(米)(2)等潜水位线图与排水沟:排水沟应平行于等潜水位线且位于潜水埋藏深度较浅的地方。
如图中,排水沟5是合理的,而4不合理。
【典题探究】【例1】读我国某两条河流流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月份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其原因是_______,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_______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_______补给形成的。
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知该河流至少有________种补给类型。
(3)根据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河流甲、乙分别所处的地区是( )A.西北、东北B.西南、东北 C.西北、东南D.东北、西北答案(1)7~8 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 1~2 气温低于0摄氏度冰雪不再融化,河流没有补给水源蒸发旺盛和农业引水灌溉,使河流径流量减小气温(2)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3(3)A【例2】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海拔,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次数之和称为历时。
读某观测站绘制的某河流水位过程线与历时曲线图,回答(1)~(3)题。
(1)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大气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高山冰雪融水D.地下水(2)该观测站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3)在该观测站上游修建一水库后,历时曲线上的M、N点将 ( )。
A.同时右移B.M左移,N右移C.同时左移D.M右移,N左移【解析】(1)根据水位变化可知该河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且流量较大,可推测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
(2)由该河7、8月份水位偏低,可知该观测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3)水库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增加枯水期的流量,减少洪水期的流量,因而M点将左移,N点将右移。
【答案】(1)A (2)D (3)B【变式精练】1.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变化图,完成(1)~(2)题。
(1)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冰川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C.雨水D.地下水(2)该河流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江淮地区D.华南地区答案B B2.下图中实线代表地形等高线,虚线代表潜水等水位线(单位:米)。
读图分析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河流流向为a到b ②图中河流流向为b到a③此图表明该处潜水补给河水④此图表明该处河水补给潜水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有关图中潜水流向和潜水埋藏深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潜水流向为A→B ②潜水流向为B→A③E处潜水埋藏深度为5米④F处潜水埋藏深度为85米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答案 A C(江西省九江市2014年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潜水是指地下水中,埋藏在第一隔水层(不透水层)之上含水层中的水。
潜水等水位线是指地下自由水面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一般地势越高,潜水位越高。
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图4),完成3-4题。
3.对图示河流分析可信的是A.P处潜水补给河水B.Q处河水补给潜水C.为地上悬河,有冰期D.大致流向为自东向西4.下列对M区的分析正确的是A.若a值大于b值,M区可能为高岗地B.若a值小于b值,M区可能为井灌区C.若M区硬化面积扩大,a、b数值减小D.若M区绿化面积扩大,a、b数值减小D C答案核心要点二水循环的类型及其意义【归纳总结】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特点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方法技巧】1.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的特点。
①调节径流,加大了蒸发量和降水量。
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堤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
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②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海年径流量,但对海洋来说,从总量上变化不大,相对海洋给大陆的水汽输送量影响是比较小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③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同时严重破坏了水产资源,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④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是有利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2.“三看法”判断水循环的类型一看发生的领域。
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看水循环的环节。
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
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3.外流区也存在陆地内循环在外流区除具有海陆间循环外,地表水因蒸发进入当地上空遇冷凝结,形成降水返回本地地表,也存在陆地内循环,在内流区只存在陆地内循环。
【典题探究】【例3】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2)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A.地下水补给湖水B.跨流域调水C.水库D.海陆间大循环【解析】(1)水库中的水可增加周边空气湿度,下渗增加,提高地下水位并调节下游的河流径流量。
(2)海水淡化工厂所需水源来自海洋,经各环学科网节后淡化,其作用相当于海陆间大循环。
【答案】(1)C (2)D【例4】(山东省淄博市2014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最终会进入大气。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蓝水和绿水根本来源不同B. 蓝水数量与绿水数量相同C.绿水主要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D.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蓝水(2)关于绿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B. 对海陆间水循环产生明显影响C.对植被的地域分异没有直接影响D. 植被覆盖率增加,会导致绿水的减少答案 D A5.下面四幅图为咸海面积的变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