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位注射异丙嗪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顽固性呕吐的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3
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化疗引起呕吐反应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与肌内注射对止呕效果的优劣。
方法:86例不同癌症患者化疗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化疗前30分钟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10毫克,治療组46例,化疗前30分钟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10毫克,均5天1疗程,平均治疗4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恶心呕吐明显低于对照组。
标签:中医肿瘤足三里穴位目前多种癌症多采用手术加化疗联合治疗,剧烈的手术创伤后随之而来的化疗引起的胃肠呕吐反应使许多患者望而却步。
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科对46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甲氧氯普胺足三里穴位注射,发现其呕吐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对化疗依从性大大提高。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6例已确诊恶行肿瘤患者,食管癌30例,贲门癌20例,肺癌18例,宫颈癌与鼻咽癌18例,随即分为2组。
治疗组46例,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38-69岁,平均53.5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9-72岁,平均60.5岁。
经统计学分析,2组间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入院后常规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遂开始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为预防或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医嘱予甲氧氯普胺10毫克肌注,每日一次,于化疗前30分钟进行,持续至化疗结束。
疗程间隔22-30天,共治疗5-6个疗程。
治疗组医嘱予甲氧氯普胺10毫克足三里穴位注射,每日一次,同样于化疗前30分钟进行,持续至化疗结束。
具体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采用横指同身寸准确取穴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6-7号注射针头,直刺1-2寸,上下提插得气后缓慢注射药液,药尽迅速拔针轻压片刻;注射前嘱患者进餐,注射中随时观察患者有无晕针,以便作出相应处理。
治疗间隔,治疗总疗程同对照组。
1.3疗效评定标准胃肠道恶心呕吐反应标准,按抗肿瘤药亚急性毒性反应标准[1]从以上的表中可以看出,0度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Ⅰ度、Ⅱ度相平,Ⅲ度明显少于对照组,这说明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比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更具有明显的止吐效果。
足三里穴位注射辨证施治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王芳;夏黎明【摘要】目的:观察辨证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5-HT3受体拮抗剂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CINV)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两组在化疗期间每天于化疗前30 min给予托烷司琼注射液6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直至化疗结束。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辨证足三里穴位注射法,于每日化疗前30 min给予穴位注射1次,交替取穴。
比较两组化疗后24 h内和24 h后恶心呕吐的情况。
结果:化疗后24 h内,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0%、73.33%,而24 h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67%、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辨证足三里穴位注射法对防治CINV具有较好的疗效。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Zusanli point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5-HT3 receptor antagonist for CINV .Methods:60 patients with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 3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ministered with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Zusanli point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tropisetron , and 30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ropisetron only .Compare between two groups within 24 h and after 24 h the nausea and vomiting situation after chemotherapy .Results:Within 24 h af-ter chemotherapy , the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80%and 73 .33%;while after 24 h, the efficien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96.67% and 80%.The curative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groups ( P <0.05 ) .Conclusion: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Zusanli point -injection has a good curative effect on CINV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38-40)【关键词】足三里;穴位注射;CINV【作者】王芳;夏黎明【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31;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5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是癌症患者最为恐惧的不良反应。
针灸足三里对抗化疗呕吐反应临床研究[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针灸方法对抗化疗呕吐的作用特点,为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针灸疗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依据。
方法:选取足三里穴,分别使用温针灸、针刺和艾灸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呕吐症状的积分为主要临床观察指标,以观察针灸足三里穴对抗化疗呕吐反应的临床疗效。
HT5结果:不同的针灸方法,其即时止呕效应和持续止呕效应不尽相同,针刺的即时止呕效应优于温针灸和艾灸,而温针灸的持续止呕效应优于针刺和艾灸。
[主题词]抗肿瘤药/副作用;呕吐/针灸疗法;穴,足三里1临床资料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肿瘤病区,共80例。
根据单盲、随机的分组原则将80例研究对象分为3个治疗组和1个对照组,各20例。
一般情况见表1。
2治疗方法2.1温针灸组(A组)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足三里穴部位,常规消毒后,以指切法进针,得气后先行平补平泻手法1分钟,然后在针柄上套上2 cm长的灸条,点燃,连续灸2壮,留针30分钟。
2.2针刺组(B组)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皮肤消毒后,用指切法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1分钟,间歇行针每5分钟1次,每次行针1分钟,留针30分钟。
2.3艾灸组(C组)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腧穴部位,点燃灸条,灸双侧足三里,灸火距皮肤2~3 cm, 采用温和悬灸法,以患者感到皮肤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时间为30分钟。
以上3组以1个化疗周期作为观察期限,选择第1天化疗结束后即开始针灸治疗,每日针灸1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共3个疗程。
2.4西药对照组(D组)盐酸恩丹西酮注射液8 mg于化疗前30分钟静脉推注。
如化疗后仍出现强烈的胃肠反应,则加用1次,化疗结束后停止。
同样以1个化疗周期作为观察期限。
3疗效观察3.1观察指标由于中医治疗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疗效尚无统一标准,故结合WHO制定的化疗毒性反应的有关标准,根据本试验的目的,对呕吐症状的程度、次数、持续时间以及口干、食欲情况, 自拟呕吐症状积分表,通过积分值来观察针灸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变情况。
足三里穴位治疗胃肠道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护理体会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是化疗的常见不良反应,轻度消化道反应导致患者厌食、呕吐,严重者可导致脱水、代谢紊乱、甚至中断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止吐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存在费用高,过度药物止吐可抑制肠道蠕动导致便秘发生,而且一部分患者用药后依旧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
因此,如何减轻化疗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一直是肿瘤护理的重点。
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对肿瘤患者采取足三里穴位按压和敲打配合药物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反应,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平均年龄55岁,男性52例,女性28例,其中胃癌22例,食道癌19例,肠癌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
1.2治疗分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药物止吐治疗,未采用足三里穴位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药物止吐治疗结合足三里穴位按压和敲打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及出院后随访评价其消化道反应程度。
1.3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在化疗药物使用开始当日按压和敲打足三里穴位,患者坐于陪客椅上,无乏力表现患者双手握拳,敲打同侧足三里,再拇指用力按压同侧足三里,乏力患者使用按摩捶敲打,陪护人员协助按压方式,反复循环10分钟左右,以感觉不劳累为适,每日三次。
1.5评价标准按照WHO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判定其消化道反应程度:0度(无恶心、呕吐)、Ⅰ度(恶心)、Ⅱ度(暂时性呕吐)、Ⅲ度(呕吐,需要治疗)、Ⅳ度(难以控制的呕吐)。
治疗后3天评价治疗效果,控制在0度和Ⅰ度为显效;Ⅱ度为有效;Ⅲ度、Ⅳ度为无效[1]。
1.4 统计处理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足三里穴位注射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王芳;夏黎明【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年(卷),期】2014(027)001【总页数】3页(P90-92)【关键词】足三里;穴位注射;化疗;恶心呕吐【作者】王芳;夏黎明【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31;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3;R246恶心呕吐是化疗引起的常见毒副反应,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化疗依从性下降。
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方面具有一定价值,现将有关研究与临床报道综述如下。
1.1 足三里穴与胃肠脏腑的相关性根据症状,CINV当属中医学“呕吐”范畴。
中医认为呕吐的原因是化疗药物为外来毒邪,易损伤脾胃,影响脾胃的气化功能,脾气不升则运化不及,胃气不降则上逆作呕[1]。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又为胃腑的下合穴,“合治内腑”,以通调腹气、降逆止呕。
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取足三里穴位注射。
王晓燕等[2]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正常大鼠血清、下丘脑组织中5-HT以及胃、肠、脑组织中5-HT表达的影响,研究足三里穴与胃特异性机制,得出电针足三里穴能有效调节正常大鼠血清及组织中5-HT的变化,具有穴位特异性,提示足三里穴与胃之间存在相关性,为穴位脏腑相关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王晓燕等[3]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紊乱大鼠血清及组织中5-HT的影响,探讨经穴脏腑相关性。
实验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降低胃肠功能紊乱模型大鼠增高的5-HT表达,提示足三里穴与胃之间存在经穴脏腑相关特异性。
1.2 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运动的调控研究[4]表明,针刺通过相应途径使中枢与胃运动密切相关的核团被激活,继而通过增加迷走神经活动发挥对胃动力的调节。
在中枢,有许多神经核团及递质都与胃活动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