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月三”传统特色美食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三月三有什么特色美食三月三有什么特色美食?1、鸡屎藤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风俗,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芳香甜蜜,是本地人宠爱的特色小吃。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2、荠菜煮鸡蛋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风俗。
汉族在这日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风俗。
3、五色糯米饭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颜色而得名,又称“乌饭”。
壮家人把五色糯米饭看作吉利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4、蒿子粑三月三吃蒿子粑,与传统风俗有关。
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民间又称为“鬼节”。
〔传奇〕这一天,人的魂魄简单被东游西荡的鬼迷惑,朴实忠厚的乡民们认为,必需吃这种带有野味的蒿子粑,才能把人的魂儿“粑”(粘)住,不为邪恶所侵,人才能健康,不生病。
这种美妙心愿代代相传,使这种千年旧俗连续至今,演化成祈求康泰的地方特色风俗。
5、春饼三月初三,上巳日也有一种食俗,就是吃“春饼”,把面赶成薄薄的饼,把鸡蛋煮熟剥去皮,捣碎,有的人家还加进去蒜泥,把薄饼卷起来吃,有的地方暖得早,已经有了小葱,用春饼卷小葱吃。
三月三由来1、要说“三月三”的来历,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2、农历三月三,还是传奇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
”传奇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爱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三月三有什么风俗活动?吃什么?壮乡的“三月三”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
习俗有:歌圩迎宾客千人竹竿舞......吃的有:五色糯米饭、唱山歌、抢花炮等习俗。
下面就来看看三月三有什么风俗活动1.壮族:歌圩迎宾客千人竹竿舞“三月三”是壮族最重大的民族节日。
每到“三月三”,壮族男女会像赶圩一样会聚山坡上对唱山歌,开展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
武鸣是中国壮乡,又是壮文化发祥地之一,每年三月三,当地都会举行“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
歌圩一般以唱山歌开场,展示骆越族群能歌善舞的人文风情,千人共跳竹竿舞,每个方块都很有壮乡特色,人们捧着五色糯米饭,抱着壮乡的美酒,扛起劳作的锄头,精致的簸箕也被举在手中。
2.抢“花炮”展民族魅力“行歌坐妹”写浪漫“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节日,侗、苗、瑶等少数民族也会庆祝三月三,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年一度的三月三“花炮节”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探奇、体验,也展示了民族融合的浓浓情意。
3.除了抢花炮三江侗族的“行歌坐妹”,这种传统的青年男女相亲方式也给“三月三”这个节日增添了不少浪漫气息。
4.瑶乡山歌传情谊峒中瑶胞打陀螺5.在融安县雅瑶乡西古坡屯,每年“三月三”都会举行山歌对唱活动,全乡的山歌爱好者都赶到这里,参加一年一度的山歌对唱。
6.在防城区峒中镇,三月三的重头戏是“打起陀螺唱起歌”。
7.瑞鼓响震三月三,乐了山路十八弯。
壮胞瑶胞聚一堂,通过佳节大联欢……8.峒中“砧板”陀螺比赛集强身健体和娱乐为一体。
如今,作为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砧板”陀螺陆续出现在各种舞台和体育场合上,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所喜爱。
三月三吃什么1鸡屎藤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我们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有哪些说到壮族三月三习俗,很多人只知道对歌谈情,其实壮族三月三习俗有很多,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板等也是有趣的节日活动。
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壮族三月三习俗。
壮族三月三习俗1、包五色糯米板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
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
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
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
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
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传说靖西县旧州古镇,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
广西壮族三月三特色美食壮族三月三特色美食壮族三月三特色美食有乌米饭、蕉叶糍、艾叶糍、蒿子粑、五色糯米饭等。
1、乌米饭:将枫叶熬成紫乌黑色的水,和糯米煮在一起,使糯米饭带着枫叶的清香。
2、蕉叶糍:吃起来有芭蕉叶的香味,也有糯米的香甜。
3、艾叶糍;三月三的主要传统美食之一,艾叶有着独特的清香味,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4、蒿子粑:传说可以驱邪避灾,是人们对一种善良愿望的表达。
5、五色糯米饭:五种颜色的米做成的,壮族人把五色糯米饭看做是“吉祥如意”和“五谷丰登”的象征,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绝佳美食,也是用来祭扫先祖的供品之一。
广西壮族三月三吃什么1、广西三月三吃什么—五__糯米饭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__,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
节日这天,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__在头髻上。
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__,做花糯米饭吃。
青年们到山坡上吹木叶、唱山歌。
如遇上称心如意的对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达旦地对歌。
临别时,主人家用芭蕉叶包着花糯米饭和鸡腿肉分送歌手,作为节日的礼物。
壮家人常常以糯米饭的颜__是否鲜艳,味道是否香甜来评定女主人是否是真正的巧妇。
每到三月初三或清明,天还没亮,各家的主妇们遍纷纷起床,把泡好的五__糯米放入蒸笼里用文火蒸煮。
早晨,孩子们个个拿着____的糯米团边走边吃,比谁家的饭更黑、更黄、更紫、更香。
五__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__用价值。
用来染红颜__的“红兰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黄颜__的“黄花饭”或栀子具有清热凉血等作用,而染黑颜__用的则是枫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泄益睡,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长年”,还说用枫叶煮成的青精饭,人食之能“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
五__糯米饭的由来:传说一:祭祀特桂传说,有位才智超群的壮人韦特桂,在土皇帝手下为臣。
一年大旱,他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亲往壮乡视察,用计使皇帝免去皇粮。
广西三月三做五色糯米饭作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五种不同颜色的糯米。
通常使用的颜色包括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和紫色,每一种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寓意。
红色寓意着喜庆和热情,黄色象征着财富和光明,绿色代表着健康和希望,蓝色象征着清新和宁静,紫色则寓意着神秘和尊贵。
这五种颜色的糯米可以在当地的市场或超市购买到。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这五种颜色的糯米分别浸泡在水中,泡发大约2-3个小时。
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口感。
泡发后,将五种颜色的糯米分别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然后,我们要将五种颜色的糯米分别放入不同的锅中蒸熟。
蒸煮的时间要掌握好,不要蒸得太长时间,以免糯米过于粘糊。
蒸熟后的五色糯米应该是颗粒饱满,口感软糯,香气四溢。
接着,我们要将五色糯米分别晾凉。
晾凉后的五色糯米更容易搅拌均匀,口感更佳。
晾凉后,我们可以将五色糯米分别倒入一个大碗中,搅拌均匀。
最后,我们可以将搅拌均匀的五色糯米分别放入一个大碗中,按照自己的喜好塑造成不同的形状,比如花朵、动物等。
塑造好后,可以用清水冲洗一遍,以去除表面的杂质,提高外观的质感。
最后,将五色糯米饭装盘即可。
五色糯米饭不仅色彩鲜艳、外表美观,而且口感独特、营养丰富,是广西三月三节日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
做五色糯米饭是壮族人民传统的民俗活动,也是一种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会亲手制作五色糯米饭,与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这份喜庆和祝福。
希望我们也能在这个节日中体验到广西壮族民俗文化的魅力,感受到那份浓浓的情谊和欢乐。
祝大家三月三快乐!。
三月三节日的十种特色美食三月三节日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其中包括了傣族、壮族、苗族、侗族等多个民族的节日。
在这些节日当中,美食与文化紧密相连,所以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三月三节日的十种特色美食。
1. 麻辣小龙虾对于喜欢吃辣的人们来说,麻辣小龙虾绝对是一种不可错过的美食。
在傣族的三月三节日当中,这种美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因为小龙虾是傣族的传统美食,而在节日中那种香辣鲜美的味道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2. 紫米粑粑紫米粑粑是壮族的传统美食,通常用紫米粉和糯米粉制成,有着非常柔软的口感。
在三月三节日当中,许多壮族家庭都会制作这种美食来招待宾客,也因此成为了这个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酸辣米粉酸辣米粉是苗族的传统美食,在三月三节日当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一道菜式。
这种美食的特点在于它的酸辣口味,加上米粉的细腻口感,非常适合在节日中与亲友品尝。
4. 红糯米丸红糯米丸是侗族的传统美食,用红糯米粉、芝麻等材料制作而成。
在三月三节日当中,吃红糯米丸是侗族节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侗族的一些传统礼仪和习俗有着密切关联。
5. 水晶糕水晶糕是彝族的传统美食,用糯米粉和豆粉制成,呈半透明的晶莹状。
在三月三节日中,水晶糕是彝族的节庆必备食品之一,也是送给客人的重要礼品。
6. 红糯米酒在三月三节日当中,许多少数民族都会酿制红糯米酒来款待客人。
红糯米酒有着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口感,味道醇厚,非常适合在冬日里品尝。
7. 饵块饵块是布依族的传统美食,用粳米加水蒸成,再经过红糖或油炸等方式加工,有着非常浓郁的甜味。
在三月三节日当中,饵块是布依族送礼和招待客人的重要品种之一。
8. 牦牛肉牦牛是西南地区的特色动物之一,因此在这些地区的民族传统节日中,牦牛肉也成为了一道重要的美食。
牦牛肉质地细嫩,有着浓郁的味道,俨然成为了这些地区节庆的一大特色。
9. 麻辣火锅麻辣火锅是许多南方民族节日中的必吃食品,因为它能够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地方风味。
广西三月三作文500字六年级蒸五色糯米饭1. 引言1.1 概述广西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庆祝。
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作和食用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以其丰富多彩的外观和美味可口的味道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广西三月三的由来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五色糯米饭的制作过程和文化意义。
1.2 背景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方,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其中,《小胖子快跑》、《出山记》等乡村剧目创作成果走俏全国,被誉为中国百姓戏台湾张艺谋落地引领大姐大、甜草莓等名曲受到普通听众喜爱,《侠盗花园》系列游戏上市首周销量已经突破200万套,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知名度。
现在邀请大家一起来了解广西的传统节日-广西三月三。
1.3 主题意义广西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广西人民对于祭祖和迎接新年的重要庆祝活动。
节日期间,人们会展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其中五色糯米饭作为必备美食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研究和了解这些习俗与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广西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珍视,并且增进不同地域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此外,通过探讨五色糯米饭制作过程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我们可以深入挖掘和保护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加强现代化包装和营销推广手段,使之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为当代社会所接受和喜爱。
下面将详细介绍广西三月三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请继续阅读后续章节内容。
2.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2.1 传统习俗起源广西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壮族的传统节日。
据史书记载,广西壮族在古代就开始庆祝三月三这个节日。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做阿乌迪的英雄壮族少年,在抵抗外邦侵略时牺牲了自己。
为了纪念他的英勇牺牲,人们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定为阿乌迪烈士纪念日。
而后来,这个纪念日逐渐发展成了盛大而欢乐的传统节日。
广西三月三的习俗广西三月三的习俗一、包五色糯米板说起“三月三”,大家首先想到的美食就是五色糯米饭。
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
很多外地人好奇五色糯米饭是如何做出来的,记者近日来到南宁市水街一家老牌粽子店,老板张美芬可是制作五色糯米饭的“专家”。
她店里售卖的五色糯米饭多年来特别受食客喜爱,常常供不应求,每逢“三月三”,店里就忙得不亦乐乎。
五色糯米饭看起来很简单,但工序却有些复杂。
据张美芬介绍,制作五色糯米饭的原料是红蓝草、枫叶、紫蓝草、黄饭花、糯米。
因为所用的材料是纯天然的,对身体有益。
五色中的“红”是来自红蓝草。
先把红蓝草在沸水中煮出颜色,再把糯米放入其中浸泡,蒸出的红色糯米饭口味甘甜;“黑”是来自枫叶,先把枫叶打碎,用沸水煮或者浸泡,之后糯米泡5小时以上即可;“紫”是来自紫蓝草,一小把紫蓝草煮10~15分钟就能把水染成紫色,然后再放糯米进去泡5小时左右;“黄”是来自黄饭花,将黄饭花煮或者浸泡出颜色后,然后放糯米进去泡,黄饭花是中药材,上火可以食用。
五色糯米饭有“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的作用之说。
三月三当天,南宁的街头早餐店也可以见到。
二、抢花炮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和仫佬族等到民族中间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活动。
据考证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由于有强列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所以数百年来长盛不衰。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我来说说:广西12种传统美食我来说你来听:1.五色糯米饭壮族常在“三月三”歌节时制作,汉族则常在清明节时制作。
蒸煮好的五色糯米饭有一股山野的清香味,甚是诱人。
我来说你来听:2.南宁瓦煲饭南宁瓦煲饭是用瓦煲煮熟的米饭,它比用金属饭锅做出来的米饭更香。
做法是,将上好白米洗净下煲,配够适量的水后,便放置煤灶上猛火煮到八成熟,再移至小火灶上,让它"焗"至全熟,然后揭盖,快速将各式配菜如"香菇瘦肉"、"虾米鸡蛋"、"猪肝蕃茄"、"扣肉酸菜"、"香肠腐干"、"排骨兰豆"之类铺置于饭面上,再盖住"焗"它一会儿,使一些味汁自然渗入米饭中。
此时开煲食用,十分可口。
我来说你来听:3.南宁米粉饺南宁米粉饺是南宁传统风味小吃。
粉饺选用粳细米,配以少量糯米,经浸水磨浆后,加适量淀粉,用净锅搅煮至七八成熟,搓成粉团,再用大棍碾压成薄皮,包入以马蹄、猪肉、虾米、香菇经调味制成的馅泥,再捏成有10摺边纹的饺子,入蒸笼蒸熟,食用时助以麻油、黄皮酱,并配搭一小碗上汤。
我来说你来听:4.南宁田螺田螺是南宁街边小食摊摆卖的一种风味小吃。
做法是先将买回或从田里捡回的田螺放在清水中活养数天,让田螺将污泥脏物排净,烹制前把田螺外壳涮洗干净,再用刀砍去它一点尾端,并剥去螺盖,使螺体头尾相通,以便油盐、配料进入螺肚,也便于吃时能够吸出螺肉。
烹制时先用猛火急炒一下,加少量盐、油、姜、酒,后放进适量的水焖煮。
起锅前,再加足油、盐、葱花或蒜米,一定要配上一撮紫苏或假萎以调味。
另一种吃法是蒸田螺,方法是将上述配料和处理好的田螺放在碗、盆中拌好,加点水,再置锅蒸熟。
两种做法都能保持田螺特有的原味。
我来说你来听:5.老友面粉老友面在广西是具有百年历史的面食,也是柳州的传统小吃,在柳州它的名气仅次于螺蛳粉,而它也具有独特的味道,是酸、辣、咸、香兼备的鲜香面食,有驱风散寒、通窍醒食和兴奋精神的作用。
三月三节日的十种特色美食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是中国的上巳节,女儿节,也是广西壮族的歌圩节。
关于三月三的由来,有一段悠久的历史。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三月三节日的十种特色美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三月三十种特色美食1、鸡屎藤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我们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农历三月初三,在侨乡江门家家户户都有吃“鸡矢藤”饼的习俗。
先将其叶子洗净,与糯米一同磨碎,拌入煮溶的糖水,搓成粉团,压成饼状。
部分还会在饼面印有“福、禄、寿”等吉祥字。
用鸡矢藤叶做出的饼甘凉可口,别有风味,食后清热解毒。
2、荠菜煮鸡蛋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汉族在这日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
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饮食鸡蛋3、五色糯米饭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
壮家人把五色糯米饭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传说古时候壮家村寨有个青年叫特侬,外出干活总是带着糯米饭。
而山上的猴子总是把糯米饭抢去。
有一次,特侬随手扯了枫叶驱赶猴子,却发现自己掐枫叶的手被染上了黑色。
他灵机一动,回家后把枫叶浸泡到糯米饭里蒸煮,制成了黑色糯米饭。
猴子看见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以为是毒物不敢碰。
特侬吃了黑色糯米饭,口不干不燥也不腻倦,反而觉得浑身是力。
广西“三月三”传统特色美食
说起“三月三”,不仅有民俗活动人气旺,特色美食也格外挑动人的味蕾。
大家首先想到的美食就是五色糯米饭。
其实还有很多。
1、五色糯米饭
黑、红、黄、白、紫5种颜色的糯米饭,五彩缤纷的,让人看着都觉得好想吃,虽颜色鲜艳,它用的都是天然的植物色素——枫叶、黄姜、紫饭叶、红蓝草等植物的汁液,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壮族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寄托着人们五谷丰登的祝愿。
五色糯米饭有“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的作用之说。
三月三当天,贵港的街头早餐店也可以见到。
2、乌米饭
在广西梧州,吃乌米饭是“三月三”的传统习俗,很多人会选择在市场上买枫叶,自己在家里做乌米饭,三月三当天,街道上乌米饭飘香。
乌米饭的口味分为咸、甜两种,有人说乌黑发亮的乌米饭有祛邪扶正,健身暖胃的功效,吃起来也是相当美味。
3、凭祥竹筒饭
广西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竹筒饭。
岭南一带盛产竹子,凭祥的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宜竹子的生长,竹筒饭是把大米和水放到竹子的节中,密封后烤熟,吃起来粒松软,既有米香,又有竹香,清爽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
4、八宝鱼生
武鸣两江镇的八宝鱼生最出名,用花生、木瓜丝、萝卜丝、酸姜丝、香菜、紫苏,还有自腌的柠檬、酸梅,这些配料与鱼生拌在一起,吃起来可谓五味杂陈。
5、艾叶糍粑
清明节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俗话说,“年年艾叶绿,岁岁馃泛香,当天,艾叶糍粑遍布贵港街头巷尾,得到很多人喜爱和追捧,艾叶糍粑也有清凉香甜,味道鲜美,有消除腻意,增进食欲的作用。
6、红薯糍粑
红薯糍粑是扶绥县有名的特产之一,具有壮家的独特风味,扶绥当地的做法是把选好的红薯洗干净后放在蒸笼里蒸熟,然后剥去薯皮,再和糯米浆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就做成了具有天然清香味儿的糍粑皮。
7、壮粽
壮族称粽子为“粽粑”,宁明壮粽是用糯米、猪肉等煮制成的一种大粽粑,是壮族“三月三”特制的传统食品,也是用来祭祀拜祖的食品。
壮粽比我们一般吃的粽子要大很多,一般要几个人一起吃才能吃完。
8、龙州金龙镇角粽
角粽形状似牛角,所以壮话叫“角莫”,“角莫”是用上乘的糯米做的,用粽叶或楠竹叶卷成斗斗状,用禾草捆扎,金龙镇的村民们把
“角莫”当成送礼佳品,特别是寻亲访友时,都喜欢带上几串“角莫”。
9、鸡屎藤面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面,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鸡屎藤面是选用刚采摘下来的新鲜的鸡屎藤叶子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当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
除了面,还有鸡屎藤糍粑。
10、把荷鱼丸
把荷鱼丸,是崇左市天等县地道的地方风味小吃,汤煮、酥炸、煎蒸均可,韧而不硬,营养丰富,没有腥臭味,清爽不腻,味道别具一格,深受人们青睐。
11、发糕
莲花发糕是贵港人拜祖祭祀必不可少的的特色食品,莲花发糕有焦黄、泥黄、雪白三色、焦黄色发糕是最传统地道的做法,一般是用红糖做的,不过现在很少人早餐会选择吃发糕,只有过节的时候才买得比较多。
12、菜包
菜包用牛皮菜做皮,用糯米、五花肉、香信、木耳、咸鱼、虾仁、葱花、老蒜等做馅,菜叶包好馅后放在锑锅和猪筒骨一起焖熟即成,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最为正宗。
据传菜包是六十年代困难时期艰苦条件下的产物,当时是用野菜包制而成。
三月三,广西还有好多特色的小吃,虽然有些平时在街头小店就可以看到,也是早餐的好选择,不过,三月三当天可是更为丰富,品
种更多。
13、荠菜煮鸡蛋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汉族在这日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
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14、薄饼
农历三月初三吃薄饼,是同安人的传统习俗之一。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其子郑经继承父业,继续抗清,多次出兵攻打闽南一带,因清军顽抗造成百姓伤亡惨重。
在郑军反攻下,清军投降,郑军进入城内,老百姓一边迎郑军,一边制作薄饼祭祀死难的亲友。
后来民众就用薄饼在农历三月初三日祭祀祖宗。
做薄饼单是馅就足够忙活好长时间,但是更关键的是需要薄饼皮做支撑。
薄饼皮不但要薄更要劲道,这样包着馅料就不容易破裂。
吃时将馅料放在薄饼皮上,卷成竹筒状,非常味香可口。
因为质量好的薄饼皮很Q,所以也有很多人喜欢单吃薄饼皮。
15、春饼
三月初三,上巳日也有一种食俗,就是吃“春饼”,把面赶成薄薄的饼,把鸡蛋煮熟剥去皮,捣碎,有的人家还加进去蒜泥,把薄饼卷起来吃,有的地方暖得早,已经有了小葱,用春饼卷小葱吃。
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春饼来历故事:相传宋朝年间,一个书生名叫陈皓,有一位贤慧的妻子叫阿玉,两人感情深厚,情投意合。
陈皓专心致志读书,但常忘记了吃饭。
这可急坏了阿玉,她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做春饼这个办法,春饼既能当饭,又能当菜。
陈皓边读书边吃春饼,餐餐吃得香,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不久,陈皓赴京赶考,阿玉又制作春饼并用油炸,给丈夫当干粮。
结果,陈皓得中状元,高兴得把妻子做的春饼干粮,送给考官品尝。
考官一吃,赞不绝口,顿时写诗作文,称之为“春卷”。
16、水菊粑
每年农历三月三,在安庆太湖县、潜山一带,有吃水菊粑的习俗。
水菊又名鼠曲草,清明菜、寒食菜、粑菜,四五月开细小的头状花。
在我国的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各省的原野、田坎、路旁均有生长。
春季可以采摘嫩茎叶洗净,拌入糯米面中,蒸熟或者油炸食用,西南各省称作“清明粑”。
为了让水菊粑的味道别具风味,有些村民在做粑时,还喜欢用粉丝、肉末等配菜加上葱姜蒜末做成馅,包在水菊粑里,放在锅炉里蒸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