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中各类成分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4.41 MB
- 文档页数:72
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药物的关注度逐渐增加,生药中黄酮类成分作为一类重要的药用成分备受瞩目。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然而,鉴别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并非易事,因此需要采用一些常用方法来进行准确鉴别。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
一、外观鉴别在鉴别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时,可以首先从外观出发进行初步鉴别。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颜色和形状特征,因此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和比较,对生药进行初步鉴别。
某些黄酮类化合物在阳光下呈现出明亮的黄色,而另一些则呈现出深红色或紫色。
通过外观鉴别,有助于初步判断生药中是否含有黄酮类成分。
二、化学鉴别化学鉴别是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特定的反应和检测,从而确定其在生药中的含量和类型。
常用的化学鉴别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质谱法(MS)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精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生物学鉴别除了化学方法外,生物学鉴别也是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利用生物学特性来鉴别黄酮类成分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通过细胞生物学实验、动物实验等手段来研究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效应。
通过生物学鉴别,可以更全面地认识黄酮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和药效特点,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总结与展望鉴别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外观鉴别、化学鉴别和生物学鉴别等多种方法。
通过文章的阐述,相信读者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更精准的鉴别方法被开发出来,为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鉴别和利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我认为,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既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工作,也是一项富有挑战的任务。
色谱方法通常用于原料、药物、药物制剂和生物体液中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
涉及的成分包括手性的或非手性的药物、过程杂质、残留溶媒、附加剂如防腐剂、分解产物、从容器和密闭包装或制造过程中带入的可提取和可过滤的杂质、植物药中的农药和代谢物等。
试验方法的目的是得到可信赖的和准确的数据,无论是用于验收、出厂、稳定性或药物动力学研究。
得到的数据用于药品开发或批准后的定性和定量,试验包括原料的验收、药物和药物制剂的出厂、过程检验(In- process testing)的质量保证和失效期的建立。
方法的验证是由药品的开发者或使用者来检验其方法是否达到预期的可靠性、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过程。
得到的数据成为方法的验证资料的一部分交给CDER.。
方法的验证对于完成机构满足档案要求不是一次性的,开发者和使用者都应验证其方法的耐用度或耐久性(ruggedness or robustness.),其他的分析者、用其它相当的仪器,在其它的日期或地点,在药品生产期限(有效期)全过程,方法都应能够重现。
如果产生数据的方法是可靠的,那么所得到的验收、出厂、稳定性或药物动力学的数据就是可信赖的。
验证的过程和方法的设计应在开发过程中重要的数据产生之前,如果方法改变了,还应该再验证。
. 色谱类型色谱是一种技术,通过该技术,样品中的组分载入液相或气相中,通过在固定相上由吸附—解吸附来完成。
A. 高效液相色谱 (HPLC)HPLC分离是基于在样品在流动相液体和固定相之间的不同分配。
一般地说HPLC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未考虑其重要性顺序)1. 手性液相色谱2. 离子交换色谱3. 离子对/亲和色谱4. 正相色谱5. 反相色谱6. 分子排阻色谱1. 手性液相色谱分离光学异构体可在手性固定相上,用衍生化试剂或在非手性固定相上用流动相添加剂形成非对对映体来实现。
用作杂质试验方法时,如果光学异构体杂质在光学异构体药物之前洗脱,要增加灵敏度。
2. 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基于荷电功能团,样品负离子(X - )为阴离子,样品正离子((X + )为阳离子,一般用pH程序洗脱。
第一节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教学大纲基本要求:掌握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
知识要点:生药(crude drug)是指未经加工或经简单加工,具有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来源的药物。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门科学。
生药学的主要任务是:(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1. 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学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2. 研究生药质量变化的规律及调控(二)研究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第二节生药学的发展简史教学大纲基本要求:1、掌握重要的本草著作。
2、了解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趋势。
3、了解生药学在药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要点:成书于秦、汉时期(公元前约200年)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本草纲目》这部著作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总结,该书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每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名称统一,结构严谨,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第一章分类与记载大纲教学大纲基本要求:1、掌握生药的拉丁名。
2、了解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知识要点:我国生药品种繁多,据《中华本草》记载,总数约有8980种,其中常用生药约500余种。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1.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2.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3.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4. 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
Ch. P.、《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药辞海》等著作均按生药中文名称的笔划顺序,以字典形式编排。
生药的记载内容主要包括名称、来源、植(动)物形态、采制、产地、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功效、附注等。
生药的拉丁名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生药的拉丁名来源于原植(动)物学名,由学名中的属名、种加词附加其根、茎、叶、花、果实或角、骨等药用部位组成。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第一节生物碱类成分分析1.含生物碱的中药有三尖杉、麻黄(麻黄碱)、黄连(小檗碱)、黄柏(小檗碱)、乌头(乌头碱)、延胡索(延胡索乙素)、粉防已(粉防已碱)、颠茄(莨菪碱、东莨菪碱)、洋金花(莨菪碱、东莨菪碱)、贝母(贝母素甲、乙,贝母碱)、百部等。
2.生物碱定性鉴别:取分离提取得到的生物碱(麻黄碱)供试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供试品溶液2ul,对照品溶液1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剂(12:6:3: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生物碱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室温;理论塔板数按盐酸麻黄碱计算应不低于3000.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分离提取得到的麻黄碱供试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第二节黄酮类成分分析1.含黄酮的常用中药有槐米(芦丁,槲皮素)、黄芩(黄芩苷)、葛根(葛根素)、陈皮(橙皮苷)、银杏叶(芦丁、槲皮素)、淫羊霍(淫羊苷霍)等。
2.黄酮的定性鉴别薄层色谱法:硅胶色谱分离弱极性化合物较好,聚酰胺色谱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其苷类较为理想,而纤维素薄层适用于分离多糖苷混合物。
取分离提取得到的黄酮葛根素液1ml,加75%乙醇溶液5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葛根素对照品,加75%乙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