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成像原理解析共6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91 MB
- 文档页数:64
医学影像学的超声波成像超声波成像是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探测与分析,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信息,用于进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本文将介绍超声波成像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原理概述超声波成像是利用超声波在不同组织结构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的差异,通过超声探头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信号,再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形成图像。
其基本原理包括超声波的产生、传播、探测与处理。
1. 超声波的产生超声波由压电晶体引起的机械振动产生,压电晶体施加交变电压时会产生振动,形成高频超声波信号。
2. 超声波的传播超声波在组织中的传播速度与组织的密度和弹性有关,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散射和吸收等现象。
3. 超声波的探测探头是超声波成像的核心部件,它既能发送超声波信号,又可以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
探头通过不同的构型和频率,可以适应不同部位和深度的超声成像需求。
4. 超声波的处理接收到的超声信号经过放大、滤波、调制等处理后,使用数学算法进行处理,最终形成高质量的影像。
二、应用领域超声波成像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分别介绍了其在临床诊断、妇产科、心脏病学和肿瘤学等方面的应用。
1. 临床诊断超声波成像可以用于检查人体的各个系统,如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
它具有无创、快速、便捷等特点,常用于观察器官的形态结构、血流情况等。
2. 妇产科超声波成像在妇产科领域被广泛应用,可以进行孕期的胚胎检测、孕妇的子宫和卵巢检查等。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检测妇科肿瘤、宫腔积液等疾病。
3. 心脏病学超声波心动图是心脏病学中的常用检查手段,可以准确显示心脏的大小、形态和功能,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病的类型和程度。
此外,超声波心动图还可以评估心脏瓣膜的功能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肿瘤学超声波成像可以在早期发现肿瘤,并对其进行评估、定位和跟踪。
它可以通过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等特征,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并进行疗效评估。
医学超声成像原理
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中传播的特性,以及通过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和透射现象的原理,以超声图像的形式将人体组织成像的技术。
医学超声成像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诊断技术。
它主要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的传播特性,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发生反射、透射等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回波信号经图像处理后就能得到组织的回声强度、组织内部结构及病变信息。
它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好、可用于大面积扫查等优点,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
医学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时产生的回波信号,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而形成图像,是一种能显示被检查人体内病变情况的一种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当超声探头发射出超声脉冲波时,其路径上会有被检组织产生反射、透射及回波信号。
这些信号在探头接收端会被放大,再经过适当处理后就能显示出组织内部回声及结构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判断被检组织是否发生病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1 —1 —。
第二节超声成像原理一分类1 脉冲回旋法原理1 由探头发射一定脉冲频率的超声2 接受回声信号,预处理3 存储并进行数字处理4 显示图形包括振幅显示和辉度显示2 差频回声法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1 发生固定频率超声2 接受频率改变的回声信号3比较频差4 显示速度信号3 时距测速法4其他1 非线性血流成像(2次谐波成像方法)2 C型等深度显示3 F型可变深度显示4 T型透射型显示5 全息超声(三维立体)6 3D(三维静止)7 4D(三维运动)A B M 型超声仪比较A型最早使用,发出单束信号,特点:只能看到界面,无法对组织形态学形成主观意识B型发射多束信号(多通道)看不到器官的蠕动M型单通道随时间改变,可看到器官的蠕动第三节超生的处理一实时成像:处理时每秒24帧以上静态成像二声束聚焦1 定义通过外部条件使得声场部分发生改变从而提高声像图的分辨力的技术称为声束聚焦2 非电子聚焦主要用来提高横向分辨力(1)声透镜<最主要>(2)声反射镜(3)压电材料凹面以上三种焦点固定3 电子聚焦多元(多振子)通过相位控制实现聚焦,主要改变纵向分辨力焦点位置可变(1 采用分段式聚焦2 折线式)三放大器动态范围最大可达80—120dB,要求对强信号的放大不能失真,弱信号不能缺失四TGC/DGC时间(深度)增益补偿1 定义通过对声像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达到不同深度区的信号具有相同的强度五数字扫描转换(DSC)组成部分:1 A/D转换(采样频率要大于信号频率两倍以上,对信号强度要进行灰阶表示,保证信号不失真)2 前处理(包括压缩,串行→并行<慢写>)3 图像存储器:若要实现实时显示超声图像,可采用先写进的先读出的方式;若要将图像放的,可对写入的每一单元数据重复两次读出,使一次超声扫描获得的信息在荧光屏上相邻的两条扫描线上显示;若要将图像冻结,可停止存储器的写入,并对已存储的一帧图像数据重复不断地,则屏幕上显示一幅静止的图像。
超声成像原理超声成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医学诊断技术,它可以提供关于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精确图像。
它使用声波来检查器官,肌肉,血管,软组织和关节,以及检测癌症,肿瘤,结石等。
它可以在几分钟内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而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
一、超声成像的原理超声成像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它通过发射和接收高频声波来检测器官,肌肉,血管,软组织和关节,以及检测癌症,肿瘤,结石等。
它使用一个发射器发射声波,然后通过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声波。
反射回来的声波将被转换成图像,以显示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超声成像的原理是基于声波的反射原理。
当声波撞击某个物体时,它会反射回来,而反射回来的声波的强度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形状,硬度和湿度。
声波反射回来的时间也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距离。
二、超声成像的优点1. 无创性:超声成像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它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
2. 快速:超声成像可以在几分钟内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而且不需要患者做任何准备。
3. 精确:超声成像可以提供关于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精确图像,可以检测癌症,肿瘤,结石等。
4. 价格实惠:超声成像的成本比其他影像技术要低得多,因此更加实惠。
三、超声成像的应用超声成像在医学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检查心脏,肝脏,肾脏,胆囊,膀胱,甲状腺,乳腺,脊柱,关节,肌肉,血管,软组织,淋巴结,检测癌症,肿瘤,结石等。
它也可以用来诊断妊娠,检测胎儿的发育情况,诊断胎儿的某些遗传性疾病,以及诊断其他器官的疾病。
四、超声成像的局限性1. 灵敏度低:超声成像的灵敏度比其他影像技术要低,因此它不能检测出某些低密度的结构。
2. 干扰:由于超声成像受到空气的影响,所以它会受到空气干扰,影响图像的质量。
3. 尺寸限制:超声成像的检查范围有限,因此它不能用于检查大型器官。
4. 深度限制:超声成像的深度有限,因此它不能用于检查深层结构。
总结超声成像是一种有用的医学诊断技术,它可以提供关于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精确图像。
超声成像的原理
超声成像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对人体或物体内部进行影像重构的医学诊断技术。
其原理基于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之间传播速度不同的特性。
超声成像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发射、接收和图像重构。
首先,超声发射器会发出一系列高频声波信号,这些声波会通过皮肤、软组织等人体结构部位。
在声波传播过程中,它们会与不同组织界面发生反射、散射等现象。
然后,经过反射、散射等过程后的声波会被接收器捕获,并转化为电信号。
接收器通常也位于同一个探头中,通过测量声波的时间延迟和强度等信息,可以得到组织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最后,将接收到的电信号传输给计算机,利用信号的时间延迟和强度信息,通过声速、波长等参数计算出超声波的传播距离和散射等信息,进而重构成为二维或三维的图像。
超声成像具有实时性、无辐射等优点,并且对某些组织和器官(如软组织、血管等)有很高的分辨率,因此在医学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被用于检测疾病、指导手术、观察胎儿发育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