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虞美人
- 格式:pdf
- 大小:555.68 KB
- 文档页数:3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浙江舟中作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
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
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
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
译文钱塘潮潮涨潮落经过了多少年,何时能有个终结,消磨了多少行人旅客,抬头望去,但见长空淡淡,群鸟在远处飞去,不觉令人油然而生万古无穷的兴亡之感。
钱塘江入海口烟波渺渺,一想无际,只有几座青山点缀于浑茫的水际。
若能乘坐一片木筏,飘浮到太阳东边的某个地方隐姓埋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那该有多好。
注释虞(yú)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浙江:钱塘江。
断送:消磨。
海门:在钱塘江入海口。
望极:望尽。
何当:何时。
驾:乘。
桴(fú):木筏。
浮:漂流。
日华:太阳的光华,词中指太阳。
创作背景从词中叹老消沉的意绪来看,这首词应作于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南归后。
词人舟中观潮,有所感触,便写下这首词。
赏析上片描述词人舟中感怀。
“潮生潮落”是舟行江中所见所感的普通现象,缀以“何时了”,则透露出有心人别有的心事。
“断送行人老”,是“何时了”的答案。
舟中行人之所以老,就是被潮生潮落所断送的。
怨潮,即所以怨时。
词人是宋太祖十一世孙,历代仕宋,皆至大官,一旦为程钜夫荐见元帝,虽蒙器任,但内疚难消,且时遭人忌。
元世祖命其赋诗讥其父执留梦炎,有“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之语,即此可观其心迹。
诗人之所以仕元,盖时使之然。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42篇《虞美人》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栏玉()应犹在,只是()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虞美人》中,表现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愁绪如春水奔流倾泻、无穷无尽的诗句是:“()?()。
”2.李煜《虞美人》中,作者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诗人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亡国之痛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二、阅读闯关(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让作者触景生情,首句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B.“往事知多少”一句中,“往事”是指作者往昔为人君时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
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D.本词多处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2.请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和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A.“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错误。
春花秋风最美,诗人竟问“何时了”,心理很反常。
联系李煜当时的生活,可知他回忆越多,就越痛苦,故而有此心理。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之事,但时过境迁,词人已不是那个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现在是阶下囚,那些美景只会激起作者悲痛的回忆,因此,词人希望它结束。
高一语文《虞美人》
高一语文《虞美人》原文: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译文:
春去秋来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往事不知有多少。
小楼昨夜又吹进东风,我不忍回望被明月照耀的故国山河。
雕饰的栏杆和白玉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的容颜已经衰老。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怨恨愁苦?正像一江绵绵不绝的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作者简介:
李煜,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北宋建隆二年,李煜继位。
开宝八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造诣,而以词的成就最高。
相传李煜作《虞美人》,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太宗得知后极为震怒,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这首词作为李煜的绝笔,表现的是作者的亡国之痛。
《虞美人》赏析:
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抒发的是亡国后怀念故国的哀伤悲痛之情。
作
者运用对比、比喻等艺术手法,写出了今昔的巨变及无限的痛苦之情。
特别是末句的比喻,以无尽的江水喻无穷的愁情,化抽象的情思为具体可感的画面,不但形象生动,而且传神感人,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是以景抒情的名句,历来为人所称道。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1原文:虞美人陈与义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虞美人字词解释:1、搔首:以手搔头,意为有所思的样子。
如:《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化用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表达不忍惜别。
虞美人春翻译: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可作者却搔首踟蹰不忍离去,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之酒。
以前天天写诗作词翘首盼望春天的到来,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刚了却要与友人匆匆离别。
歌姬的歌声常常因离别之人而呜咽,还清楚记着离别席上的情形。
明天酒醒后就要随着大江行舟离去,只能满满带着一船的离别之恨驶向衡州。
虞美人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席益举行的告别宴会上所作。
席益字大光,洛阳人,是陈与义的同乡。
与义宣和六年(1124)在汴京任符宝郎时与他相识,不久与义遭贬,别后还有诗札。
建炎三年(1129)席益离郢州知州任,流浪于衡山县(今属湖南),与义同时躲避金兵至湖南。
同年腊月,两人相遇于衡山。
次年元旦后数日,与义离衡山赴邵阳,有《别大光》诗,别宴上并作此词。
虞美人赏析: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
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
一开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
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虞美人》是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李煜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意思是,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李煜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李煜月下花前何时了?旧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栏杆玉砌应犹在,不过朱颜改。
问君能有若干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察句。
①李煜的《虞佳人》一词顶用比喻、夸张、设问的手法写出愁思的多、深、广的句子是“?”。
这与李白的“鹤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佳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
③崔护的《题国都南庄》中“人面不知哪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室迩人遐的事过境迁之感。
李煜的《虞佳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 2016·山东卷】李煜《虞佳人》词中“?”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难过之情。
理解默写③栏杆玉砌应犹在不过朱颜改真题汇编问君能有若干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美文赏识1 、走过春的野外,趟过夏的激流,到达秋季就是寂静祥和的世界。
秋季,虽没有玫瑰的芬芳,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季,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豪放,却有收获的愉悦。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
秋季是甘美的酒,秋季是壮丽的诗,秋季是感人的歌。
2 、人的一世就是一个积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藏了希望;在耕作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游的时候储藏了景色;在浅笑的时候储藏了快乐。
聪慧的人擅长积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积蓄每一个闪光的瞬时,而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想,在四时的变化与交替之间,发散浓香,收藏一世!3 、春季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缭绕柔肠的远方。
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润湿江南的霡霂,唱着涟漪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其他家乡。
我打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绚烂的阳光,期望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神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虞美人》古词翻译及赏析《虞美人》古词翻译及赏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古词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古词翻译及赏析原文苏轼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苏轼词作鉴赏此词为元丰七年(1084)十一月作者至高邮与秦观相会后,于淮上饮别之词。
词中反映了苏、秦两人的深挚情谊。
起二句,写淮上饮别后的.情景。
秦观厚意拳拳,自高邮相送,溯运河而上,经宝应至山阳,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
临流帐饮,惜别依依。
词人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
着一“晓”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宁贴。
“隙月”,指船篷罅隙中所见之月。
据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总案》载,苏轼于冬至日抵山阳,十二月一日抵泗州。
与秦观别时当十一月底,所见之月是天亮前从东方升起不久的残月,故“窥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二语为集中名句。
汴水一支自开封向东南流,经应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
苏轼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应天府。
流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自己却载满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行。
“无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类似的意思,苏词中也有,而本词之佳,全“载一船离恨”一语。
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苏轼是词,则把愁恨物质化了,可以载船中,逆流而去。
这个妙喻被后人竞相摹拟。
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名竟出苏词之上。
“西州”,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引傅注以为扬州,其实词中只是泛指西边的州郡,即东坡此行的目的地。
过片二句,追忆当年两人同游的情景。
元丰二年,东坡自徐州徙知湖州,与秦观偕行,过无锡,游惠山,唱和甚乐。
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总结【诗词原文】《虞美人》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讲解链接】【宋】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诗人简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翻译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李煜《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虞美人》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翻译: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创作背景: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
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
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宋代王铚《默记》云:“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
太宗闻之,大怒。
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
”据这些记载可知,宋太宗一直对李煜心存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虞美人》赏析: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虞美人》的古诗原文及鉴赏《虞美人》的古诗原文及鉴赏《虞美人》的古诗原文及鉴赏篇1虞美人韩淲坐上有举昔人《虞美人》一词,极壮,酒半用其韵。
万事佯休去。
漫栖迟、灵山起雾,玉溪流渚。
击楫凄凉千古意,怅怏衣冠南渡。
泪暗洒、神州沉处。
多少胸中经济略,气□□、郁郁愁金鼓。
空自笑,听鸡舞。
天关九虎寻无路。
叹都把、生民膏血,尚交胡虏。
吴蜀江山元自好,形势何能尽语。
但目尽、东南风土。
赤壁楼船应似旧,问子瑜公瑾今安否。
割舍了,对君举。
韩淲词作鉴赏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已成定局,高宗向金拜表称臣,李纲时已罢职,上书坚决反对,元幹乃赋《虞美人》“曳杖危楼去”一词寄之,表示极力支持。
其词慷慨悲壮,乃芦川词压卷之作。
数十年后,韩淲于酒席上因有人举其词,感其壮,遂步其原韵,挥笔写成此词。
据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二云:淲于“嘉定初,即休官不仕”。
审词情,词作于休官退居上饶(今属江西)之时。
距元幹作词那年,已相隔50余年了。
“万事佯休去。
”起笔感慨极深沉。
佯作抛却万事,其实何能抛却?这人间万事,南宋日渐衰落局面未改,实为第一大事也。
“漫栖迟、灵山起雾,玉溪流渚。
”栖迟,止息也。
渚,水中之小洲。
灵山、玉溪,皆在词人所居之上饶。
灵山,乃道教之福地。
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二七“洞天福地”第三十三:“在信州上饶县。
”玉溪以源出怀玉山故名,即信江,一称上饶溪。
词人自道,我聊且栖迟于灵山玉溪之间,空对着云起水流而已。
一位隐居深山老林而系心天下的爱国志士之形象,隐然已凸现于此灵山玉溪之间。
灵山起雾,多么象他心头的怅惘。
玉溪流渚,流不尽他心中的愁恨。
“击楫凄凉千古意,怅怏衣冠南渡。
”击楫,这个典故出自《晋书。
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有如大江!“词人用笔,无往不复。
缅怀靖康南渡,先辈北伐遗愿,至今没有成为现实,此恨千古难灭。
韩淲对南渡之初的元老重臣李纲,万般推崇。
其《涧泉日记》云:”渡江以来,李伯纪第一流。
“又云:”李伯纪、赵元镇《鼎》渡江之初,整顿国家,至今蒙福无穷。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导语:《虞美人》是北宋诗人周邦彦在与自己相爱的风尘女子短暂别离时为她写的,诗中表现了他与情人分别时的不舍与眷恋。
以下是小编整理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虞美人》原文虞美人灯前欲去仍留恋,肠断朱扉远。
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
舞腰歌板闲时按,一任旁人看。
金炉应见旧残煤,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
词句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2-3]白话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赏析这是一首抒情小调,通过词中男主人公与自己钟情的、以歌舞卖笑为生计的风尘女子短暂别离时的谆谆嘱语,抒发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上片写灯下告别留连不舍的情景,直截了当。
首句“灯前欲去仍留恋”可谓明白如话、开门见山,突出两情相依的“恋”字。
接下来“肠断朱扉远”是直写主体的感受:与情人分手令人肠断,身后那熟悉的红色门扉越来越远。
下面则是对客体的叮咛抚慰、柔情似水“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千万不要为了我终日以泪洗面,待到蔷薇凋谢的暮春时分,我就会回到你的身边来。
“红雨”,指从美人面庞上流下的沾着胭脂红色的泪水。
真是情意缠绵,屈曲宛转,令人心醉。
下片虽然仍是抒写多情的男子对恋人的叮咛,但却与前不同,这里充满着理智的`体贴和无可奈何的大度;使人感到在炽烈而深沉的爱恋中,浸透着隐隐的忧伤。
高中虞美人原文高中虞美人原文在《虞美人》这首词中,李煜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以问为起句,以答为结句,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使作者自己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同时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虞美人原文,欢迎阅读。
原文虞美人——[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
词牌名《虞美人》源自虞姬,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此得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色。
这里应代指岁月的更替往事:指过去欢乐的宫廷生活。
又东风:又刮起了东风。
指春天来了。
故国:指李煜做皇帝是的南唐。
不堪回首:不堪,承受不了。
回首,回头看,此处意为回忆。
雕栏玉砌:指南唐华丽的宫廷建筑。
雕栏,雕花的栏杆。
玉砌,玉石的台阶。
朱颜:指人的美好容颜,也兼指“雕栏”朱红的颜色,当有双关语意。
翻译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南唐后主李煌是五代词的代表作家。
他即位时,南唐国势已奄奄一息,这个风流天子一方面以金银供物取悦于北方的宋朝,求得幸存;另一方面仍是征歌逐舞、花天酒地,做了15年的偏安皇帝。
最后,宋太祖于开宝七年举兵南侵,南唐国很快灭亡。
破城之时,李煌还在静居寺里听经,仓忙肉袒出降。
从此被北宋幽囚起来,受到百般凌*,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生活,直至被药死。
李煜不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而是一个颇有天赋的词人,他工书善画、通晓音律、能诗能文。
他一生经历了由皇帝而囚徒的生活,这种特殊的经历使得他的词作内容也分为前后两期。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连天涯都一片苍茫。
好风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帘。
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自己的梦魂进入了关山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首。
碧绿的平野延伸至天际,引起离人无尽的归思。
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方。
注释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浦,水滨。
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
汀草,水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
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
南州:南方。
鉴赏这首词,是写春夏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怀人情绪。
上片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
清江烟雨,是阑干内人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个空远无边的境界。
“好风如扇”比喻新颖,未经人道,春夏,往往有这样的景色。
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吹柔和的感觉。
“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像后来杨万里诗“千峰故隔一帘珠”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
“微雨止还作”(苏东坡句),是夏雨季节的特征。
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
“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
这是精细的描绘,跟一般写壮阔的江涨气势采用粗线条勾勒的全不相同。
必背案11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①,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应犹在,只是朱颜改③。
问君能有几多④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语解释】①了:了结,完结。
②雕栏玉砌:雕饰华美的栏杆与用玉石砌成的台阶,指宫殿建筑。
③朱颜改:红润的容颜改变了,指人已憔悴。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④几多:多少。
【诗歌鉴赏】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串始终。
这首词将俘囚生活的幽怨、月夜听风的无眠、物是人非的无奈、愁怀难解的悲凉,以及对往日帝王生活的怀想,编织在一起,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寄寓其中。
词人通过具体的物象,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千古流传,引发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感叹,诵读时要细加品味。
【情境默写】1.(2021·全国乙卷)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8·全国卷Ⅲ)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表现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愁闷的诗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虞美人》中与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人生无常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22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注释赏析青山遮春花秋月何时了(liǎo),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阑玉砌(qì)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阑同:栏)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虞美人
李煜
原文呈现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译文赏析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
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理解默写
①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的手法写出愁思的多、深、广的句子是“
?”。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
“,”。
③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
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之感。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真题汇编
①【2018·课标全国III卷】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②【2016·山东卷】李煜《虞美人》词中“?”两句,以江水比喻
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参考答案
理解默写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真题汇编
①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